枣林杂俎

  昔人论多藏厚亡,原未尝盛,则亦未始亡。天下之物,救天下之人,勿视为一家可矣。
  先生有《读书说》,曰:人之读书,如用饮食也。一日不再食则饥,乃弥年经月束书不观何也。予悔壮而不知读,虽读而无用。今才知读书是须臾不可离之物,然老而眊,又不能读。利害祸福趋避之念,迫切无已,方乃读此而未也。得之则生,失之则死,不止于死而已。非喜而读,是惧而不得不读也。喜而读,欲罢不能。此中人以上,未易几及。予中人以下,但是惧而不得不读耳。贫乏之人,半菽不充,疏食饮水可幸无死,荼蓼之苦其甘如饴。何也?救死之念切也。日费千金无下箸处,强勉食之味如嚼蜡,此其故又何也?每念古人饮食之礼太尽,羹食则诸侯至于庶人无等,有膳,有醢,有馐,有饮,有修,有齐,更春夏秋冬之宜,芼蓼撰胆之制。噫!奉生之奢如此,岂作法于凉之意也与?因念读书当如古人饮食之制,《六经》则黍稷稻粱也,史则膷臐膮醢也,汉魏以后诗则三酒五醴、清醆醷醳也,《管》、《韩》诸书则豕胾鱼脍、腵修脯羹也,《韩》、《苏》诸子则糗饵粉酡也,《山海》、《水经》、《汲冢》、《越绝》则芝栭菱椇、枣栗榛梅也,《老》、《庄》诸子则姜桂椒蓼也。静则读《易》读《诗》,烦则《檀弓》短章,愁而郁则歌《诗》咏《骚》,事隟则《史》、《鉴》。如春多酸夏多苦、春宜羔豚膏芗,夏宜腒鲔,秋犊麋,冬鲜羽也。漱其精,弃其余。如鱼去乙,兔去凥,羊冷毛而毳,鸟臕色而沙,鸣则不食也。《经》则咀其实,余则挹芬。如黍稷稻粱侑以爪食雉羹、麦食脯羹也。灵文贝叶,则参术蓍苓乎初食阿含深密,次《般若》、《楞严》,次《楞伽》,卒以《法华》、《华严》饱焉。殆茗荈丹砂,阴阳日月之精气耶?噫!嗟何及矣。予饿夫也,必待珍错而后饱,则死久矣。箪食瓢饮,可以不死。不知何者是予究竟资粮也。噫![仁集终]
  
  
  枣林杂俎圣集 明盐官谈迁孺木着
  
  科牍
  
  贡额:
  洪武三年庚戌五月,始诏行科举。直隶贡百人,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北平、福建、江西、浙江、湖广各贡四十人,广东、广西各二十五人,若人才多寡不拘额。时直隶就试者百三十二人,拔七十二人,见考官宋濂《乡围纪录序》。乡试录曰:「小录」。《河南通志》:是年乡榜,孙卓、刘中、赵斗南、黄敬、张堂、王谊,辛亥乡榜,张唯、王辉、李端、张翀。
  庚戌、辛亥、壬子、癸丑,连岁开科,有未及会试遂录用者。(《金华府志》)
  洪武四年,吴伯宗榜。六年,金铸榜。十八年,丁显榜。《绍兴府志》按六年不开榜,存疑可也。
  洪武五年乡举。六年,是科状元莫考。一云未尝殿试,径照会试名次选授。方征、王寅、方毅俱进士。(《兴化府志》)
  洪武十七年甲子三月,诏贡士不拘额,从实充贡。
  十八年乙丑科,会元黄子澄,状元丁显:
  《衡州府志》:邓伟奇(才)安仁人,乙丑会试第一。上亲制廷试策问,以丁显第一,伟奇次之,俱授翰林修撰。伟奇天姿秀异,博洽颖敏,善属文,尤长于诗。第二甲口口为编修,吴文为检讨。三甲杨靖为庶吉士,蹇瑢为中书舍人。或以练安、黄子澄为是科,恐未深考云。
  洪熙元年乙巳,定南京八十人,北京、江西五十人,浙江、福建四十五人,湖广、广东四十人,河南、四川三十五人,陕西、山东三十人,广西二十人,云南、交趾十人,贵州附湖广。(永乐九年辛卯云南始开科,时贵州未附。)
  宣德四年己酉,云南贵州始合试,增云南五人,共十一人。贵州普安刘瑄。
  宣德七年壬子,云贵共十五人。云南十人,贵州五人。
  正统二年丁巳,令贡士不拘额。
  正统五年庚申,定顺天仍八十人,应天百人,浙江、福建六十人,江西六十五人,湖南、广东五十人,湖广五十五人,山东四十人,广西三十人。云南增三人,贵州增二人,共二十人。
  正统六年辛酉,增顺天二十人。
  正统十二年丁卯,增云南二人、贵州三人,共二十五人。
  景泰元年庚午,诏贡士不拘额,四年亦然。
  景泰七年丙子,两京各增三十五人,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广、山东各增三十人,广东、四川、陕西、山西、广西各增二十五人。定云贵三十人,云南二十人,贵州十人。
  成化四年戊子,增云南四人、贵州六人,共四十人。
  成化十年甲午,增云南五人,共四十五人。
  弘治七年,增云南二人、贵州三人。明年乙卯,解额共五十人。
  正德五年庚午,增云南三人、贵州二人,共五十五人。
  嘉靖十四年,分定云南举四十人、贵州二十五人。乌撒卫浦仲良第一。
  嘉靖十九年庚子,增湖广五人。
  嘉靖二十五年丙午,增贵州五人。
  隆庆五年辛未,增两京各十五人。
  万历元年癸酉,增云南五人。
  万历二十二年甲午,暂增顺天二十人。时选贡生,增贵州共三十五人。
  万历四十年壬子,增顺天十人、应天八人。
  万历四十三年乙卯,增两京五人、浙江七人,江西、湖广、福建、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广西、四川、云南、贵州各五人。
  天启元年辛酉,暂增顺天二十人、应天十人,余省各二人。是科山西宗生一人,江西、河南、陕西宗生一人,山东四氏学二人,辽生一人,不在正额。
  崇祯(下原缺四行)。
  
  明经:
  洪武九年,贡诸生二十五岁以上。
  洪武十年,贡二十岁以上。
  洪武十四年,贡诸生容貌端方者。
  洪武十七年,贡岁贡年深成效者,礼部试中式,入太学需用。
  洪武二十一年,限府岁贡,县三年一考贡。
  洪武二十五年,府岁贡二人,县岁贡一人。
  永乐十二年,贡楷书诸生。
  宣德八年,贡诸生四十五岁以上。
  正统十二年,贡诸生四十岁以上。
  天顺七年,贡四十五岁诸生者。
  嘉靖十年,令天下岁贡五人,选其一。岁贡通学考选,至十五年止。
  嘉靖十一年,令郡县各开贡,二年仍考选(下原缺三行)。
  天启元年乡试,乙榜廪生准贡。
  崇祯元年,登极恩贡。
  乙亥,通考各学廪生,拔贡一人。
  己卯乡试,乙榜俱充贡,不论增附。
  甲申,各学恩贡一人。
  弘光元年,命乡试恩贡副榜各输饷百五十金准贡。
  
  癸未礼闱三改:
  永乐癸未,以靖难渡江,会试改八月。天顺癸未,贡院灾,改八月,明年廷试。崇祯癸未,以边患改八月会试,九月廷试。
  
  庶吉士四选:
  永乐二年三月己酉选庶吉士,杨相、宋子环、王训、王直、秦政学、徐安、吾绅、彭汝器、周忱、刘子钦、周文、李宁、张彻、章朴、欧阳俊、卢翰、梁任、熊直、王道、曹景辉、陆孟良、萧省身、刘孟铎、柴广敬、张宗琏、田忠、曾与贤、洪钟、洪顺、余学夔、陈满、萧清、刘绍、林凤、张宪、殷冔、严光祖、涂顺、段民、李贞、江镇、章敞、倪维善、许瑢、陈敬宗、王仲寿、李迪、袁添禄、李时勉、杨粲,(并习文。)汤流、王英、孙奉、余鼎、李永年、袁迩、周远、锺旭、彭礼、戴弘寅,(井习书。)户部办事进士当涂李衡,以年少自请命改庶吉士,同江宁杨宁习书。
  四月甲申,进士沈升、孙于良、李昌祺、罗汝敬、徐敬、萧宽、褚让、独孤乐善、陈士启、陈纲、董镛、刘子敬、陈伯恭、陈资善、赵曾、赵济、刘刚、尤仪、刘澄、黄杨,俱改庶吉士修书。
  五月辛丑朔,诸司办事进士能书者曾慎、魏骐、吴惇、漆霄、赵理、赵琰、韩庸、史彬、徐观、樊静、曹彦昌、陈旭、田堉、罗处富、邢旭、曾恕、王宅、叶贞、陈兴、俞礼、赵浚恭、潘中、徐聆、胡秉彝、周志义、俞益、曹睦、杨仪凤、谭原性,为庶吉士。
  六月,命修书庶吉士独孤乐善、陈士启、萧宽、李昌祺、罗汝敬、沈升、孙子良、褚让、吴惇、魏骐、陈旭、韩庸、叶贞、赵理、徐聆留院办事,余三十四人取选,尚远归原籍。(《旧京词林志》)
  
  争状元遣戍:
  永乐四年丙戌,莆田林环进士第一。同邑庶吉士陈实自负其才,疏取状元不公。上诏召诘之,对曰「臣百问百答」。遂命学士解缙撰《百问策》一道。缙拟以「圣门七十二贤,贤贤何德;云台二十八将,将将何功」为问,及《记里鼓论》。
  上临轩,命林环、陈实对试。实对曰:圣人之育才与王者之报功,事虽殊而道则一也,请试陈之。昔孔子当春秋之否,辙环不通,乃欲以转否之责,博望诸徒。故杏坛设科,时则有七十二贤焉。汉明帝承光武之统。国家闲暇,乃欲以敉功之典激厉群雄。故云台纪绩,时则有二十八将焉。收桃李于门墙,列名姓于廓庙,天下后世,称君道师道之极者有以夫。今以七十二贤之德言之,颜闵、冉耕、雍予、于贡,与夫冉有、季路、言偃、商师,其德之载诸孔论者,无待陈矣。自此之外,去快捷方式而私谒是戒,持狷介而百结是甘,有灭明、原宪矣。然遇事而不更其守,贫贱而不移其心,不有商瞿、颜襄、曹恤、颜高者乎?亲贤以造君子,愿学而为小相,有子贱、子华矣。然脱庸俗以游高明,习礼乐以养性情,不有梁鳢、漆雕哆、商泽、冉孺、伯虔者乎?高宫适之所尚在德,漆离开之见道分明,固不可及。其它公孙龙、后处,或学君子,或务自修,壤驷赤、乐欬、孔忠,或道中庸,或明家学,其有得于圣教何如哉。公冶长之非罪,冉子季之四长,固为可称。其它漆雕徒父、鄡单、荣旗,或以操着,或以才名,公哲哀良、孺原、亢籍、步叔乘,或敬治己,或惠及人,其为圣门之杰出何如哉?究孝弟以体悉圣心,遭患难而宠辱一致,石作蜀有若巫马施、句井疆、县成其人也。志不降而行不沦俗,略细节而守不诡随,申枨、罕父黑、牢左之郢其人也。更寒暑而学不厌,随穷达而守如常,孰若公夏首、狄黑、秦商、颜之仆、燕伋、秦非焉?仁孝修而貌如愚,粗鄙变而志仁道,孰若高柴、公坚定、郑国、樊须焉?避叛兄而能洁,遵道诱而德馨,司马耕与颜子柳耳。至于句兹容箴、公西箴、施之常,其所以联同姓而明臣道,谓非斯人之徒与?道可明而志不屈,问《诗》、《礼》而喜得三,公舆与陈子禽耳。至于颜哙廉洁,任不齐、叔仲会、邦巽,其所以履中正而挺高尚,谓非斯人之匹与?噫,此圣教之所甄陶,而为天下万世之所崇祀者也。
  复以二十八将之功言之。灭群雄,除苛政,与夫斩将搴旗、攻城略地者,固不乏人。而其功之尤为特异者,为谁哉?首建大策,以光武为必可为,邓禹壮矣。然镇守河南,使民坐不苦于兵戈,不有寇恂乎?八战八克,以敌国为不足谋,吴汉勇矣。然安集关中,致百姓相安于无事,不有冯异乎?折冲千里,弯弓三百,自古惟勇将能之,而贾复、盖延匹美矣。忧国奉公,善待士卒,自古惟仁将能之,而蔡遵、王霸克追焉。耿弇决策定计,而以胜算高天下,固兵家之雄也。而耿纯、陈俊料敌如神,每出而成克捷之勋,非中兴良佐乎?任光羽翼太平,而以威望先士卒,固当世之英也。而邳彤、万修运奇掌上,逐鹿而树万全之功,非佐命巨擘乎?王梁、杜茂,应赤符而击五校矣,乃抚剑抵掌。志驱伊吾之北者,臧公、马武也。岑彭、姚期,平西蜀而斩王郎矣。乃善冶鄣塞,身负矢石之难者,马成、坚镡也。景丹、傅俊、李忠,或收战胜之烈,或参帏幄之谋。为功不同,而其策立于当时者,要皆从王事于有终者也。朱佑、刘隆、刘植,或称汗马之劳,或展运筹之功。所建不同,而其效力于王国者,要皆为社稷之翼卫者也。
  然论者谓七十二贤中,有秦冉、颜何、冉党。夫三人者将以为是,则德业闻望寂然无闻,何与?意者世殊时异,传记有所差讹,故若存若亡如此耳。又谓二十八将外,有王常、李通、窦融、卓茂。夫四人者将以为非,则并画于台,一体崇祀,何与?意者功非草创,绩在方来,故推恩至此耳。要之贤人君子何代无之?而名世之出,每待王者。观圣贤者慎毋以七十二贤为绝德,当如宋邵、杨程、朱诸公,庶无负圣教,而得与夫崇祀之列。观云台者慎母以二十八将为奇功,当如国朝徐常、沐、郭诸公,庶感动帝衷,而得与乎画图之选者哉。
  策上,林环亦条答详悉。竟以廷争违旨,永戍边卫。实赴卫亡何卒,二子继没,时勾补到卫辄死。累及旁支,嘉靖间始开免。(《福州府志》)
  又实诸生时,上官谒文庙,属实赞礼。值大雨,拟拜阶上,实高唱曰「拜下礼」也,上官勉下拜。已升明伦堂,命讲《大诰》以难之。实曰「此朝章,当立听」,上官竟不得坐。
  
  庶吉士再选:
  永乐四年三月癸丑,选进士为庶吉士。江殷、胡启先、孙迪、张叔豫、李岳闰、陈孟祥、张士选、郑复言、曾春龄、曹阊、卢永、黄献及修书贡士朱绅。复选进士黄安、王资益、黄信功、黄所载、郑回、赵圭、陈梦京、罗仲深、邵辉、吴口文、徐廷圭、邓成、周炜、陈实、谢霖、杨复、王沦、乐时逢、刘本黎为庶吉士。
  
  南宫传代蒙宥:
  永乐十年二月庚午,会试末场,贡士张彦昞余彝互传代策,御史送礼部请鞫治。皇太子令翰林官阅其文平常,宥之,复监竣后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