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林庙展谒记

  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冬十一月,东巡过鲁,勒修饰祠宇。
  天禧二年四十五代孙道辅上章言:“祖庙卑陋不称,请加修崇。”诏转运使以官钱葺孔子庙,即命道辅监督工役。五年,道辅又请得封禅,行殿余材,大扩旧制,增广殿庭,廊庑三百十六间。
  仁宗嘉佑六年,赐御书飞白体殿牓。
  神宗元丰元年冬十月,诏兖州以省钱修葺宣圣祠庙。
  五年冬十一月,赐度牒三十本,差本路兵工、工匠,令四十七代孙、新泰令若升监修。
  哲宗绍圣三年,勒转运使以省钱三千贯,又加修葺。
  徽宗政和四年,颁御书“大成殿”额。
  金熙宗皇统三年,勒行台拨钱万四千贯,修葺圣殿。
  四年,再于行省拨钱万四千五百贯,发南京八作,见材助工役,至九年,正殿始成。
  废帝正隆二年,又以羡钱修庙廊。
  章宗明昌元年,降钱七万六千四百,缗修孔子庙,命干臣领其役以二年春兴工,五年秋告成。金末丧乱,庙复残毁。
  元太宗九年,命五十一代衍圣公元措主修,官给其费,属军兴,仅复后殿奉先圣及十哲像。
  世祖至元四年,恢复奎文阁。
  十九年,同知济宁路总管刘用募民筑庙垣,植松桧千本。
  成宗大德四年秋八月降钱修,盖从工部请也。秋八月兴工。冬十二月,诏罢,不急之役,因而中止。明年,复从济宁路达鲁花赤按檀不花议,又续修。又明年秋九月落成,殿宇凡百二十六楹,费十万贯有奇。
  文宗天历二年,勒济宁路出官钱五万二千缗修葺。
  至顺二年,五十四代衍圣公思晦请依前朝故事,四隅建角楼,仿王宫之制,诏从之。出山东盐课及江西、浙江学租添建。
  顺帝至元二年,落成,至正元年树碑记其事。元季,圣庙复就堕坏。
  明太祖洪武七年,五十六代衍圣公希学奏请修治,十年鸠工,十一年落成,二十年复谕工部重为修理。
  成祖永乐九年,准工部请,发囚徒二百三十名,遣行人雷迅监督兴修。十二年春正月召回,更令法司拨囚一千名交孔氏子孙自督修。盖冬十二月谕工部:“孔庙,至敬之所,囚徒作践不便。”令山东布政使司遣官一员,率民匠三千人往修。十五年夏五月毕工。御制碑文纪成。
  宣宗宣德九年,工部侍郎周忱以公务经曲阜,捐俸修金丝堂,又于庙外西南隅构堂三间为更衣所。
  英宗天顺四年冬十月,重修启圣王寝殿。
  八年,诏巡抚山东副都御史贾铨重修阙里先圣庙。宪宗成化二年告成。
  十六年,帝从六十一代衍圣公宏泰之请,发帑增广庙制,正殿为九间,余皆更新,二十三年工成。
  孝宗宏治十二年夏六月甲辰,庙灾,诏巡抚都御史何鉴亲诣相度,发帑银十五万二千六百两有奇,重建正寝各殿,金丝、奎文各堂阁,大成、大中各门。经始于十三年春二月,落成于十七年夏五月。帝亲制碑文纪成功。
  穆宗隆庆三年,巡抚都御史姜廷颐等,以香税及罚锾一千六百两营葺孔庙。
  神宗万历六年,巡抚都御史赵贤出香税罚锾又重修。
  二十年,巡按御史何出光创建圣迹殿于内,立石刻圣迹百二十图。
  二十二年,巡按御史连标等,又以香税罚锾及库羡银三千两重修孔庙。
  二十九年,巡抚都御史黄克缵倡藩臬捐银二千两又重修。
  三十六年,济宁兵巡副使王国桢等捐银三百两修两庑。
  熹宗天启六年,曹州州同某捐修大中门。
  清世祖顺治十二年,山东巡盐御史王秉干出银二千两,并劝所属公捐修奎文阁。提学佥事戴京曾、施闰章等先后又略为补葺。
  圣祖康熙二年,分守东兖道参议张弘俊等重修圣迹、奎文诸殿阁。
  十六年,六十七代衍圣公毓圻续修诗礼诸堂及诸门、庑、坊桥。
  二十八年,毓圻上疏请重修,诏内务府广储司郎中皀保、工部营缮司郎中寿鼐赴阙里估勘,寻命皀保同工部虞衡司郎中阿尔稗监修。于三十年夏四月兴工,三十二年秋八月告成。凡修殿阁堂、庑二百零六间,用帑银八万六千五百两有奇。御制重修孔庙碑文。
  世宗雍正二年夏六月癸巳,庙灾,遣工部侍郎马腊会同山东巡抚陈世倌、布政使博尔多相度重修,诏世倌同藩臬二司监督工程。以三年秋八月兴工,八年秋八月工成。较前巍焕崇闳,坚致壮丽,御制碑文纪成。是役凡用帑金十五万七千六百両。
  高宗乾隆十九年,七十一代衍圣公昭焕重修棂星门,易以石,嗣后续有局部之修缮。
  入民国,间有堕坏,政府不发帑营葺,圣裔又无力兴修,日益残剥倾颓,可虑!夫阙里圣庙乃兴儒之地,孕圣之邦,群伦展敬,中外具瞻,岂宜任其废堕?
  (八)
  午后日丽风晴,知赵君老于地方,乃商赁二骑同出郊外游览。出城西宗鲁门,平畴大道,车辚马萧,柳庄麦陇,男女力作,有熙暤之风。西南一道直通滋阳(滋阳县前为兖州府治),行旅尤多。
  转南行,麦苗浮绿,远连云树梢东。赵以鞭指东南远树高密处,云:“彼即尼山,去此六十余里,在邹县界,尼山书院在山之五老峰麓,迩来有匪啸聚,不能一往,殊为憾事。”颜母山更在尼山东三里,上有颜母井及祠堂遗址。
  再东行,余讯东山、龟山所在,赵云:“东山相传距此三数里之部娄,所谓登东山而小鲁者,或圣人之寓言耳。龟山则未闻其处,前尝问诸此邦父老,亦不知也。”
  再东南行,侧望东北,烟云缥渺,则神驰岱宗矣。平野驰骋,乐而忘返,顾日已逼崦嵫,缓辔柳陌,沼水澄泓,人骑倒影。赵顾余而笑曰:“此情此景,直可入画,老哥则今之五陵裘马也。”
  时余貂冠狐裘,外披棕色驼绒大氅,架茶晶叆叇,貌颇腴,而习于乘,故赵以之誉余。余转视赵,羔褂大絮裘,束枣红绦,绛绒结,六合皀帽,褐绒雪靴,仪表魁伟,乃笑答云:“我为五陵裘马,则君更是三河少年。”赵曰:“兄弟年逾大衍,老哥以三河少年比之,未免儗不于伦,但兄弟为燕人,现尚能吃能跑,幽燕老将差堪当之。”余云:“君燕人便欲作幽燕老将,我则粤人,其蛮夷大长乎?”赵闻狂笑,几乎堕鞍。暮色苍茫,昏鸦集树,腹亦渐馁,遂并辔入南城崇信门,返寓。
  一进院,见府吏已迟余于庭,请赴晚宴,即盥洗易服,偕吏趋圣府。由大门历仪门、塞门、大堂、二堂、三堂下阶履庭折西过大圆门,复为庭,一院北向,粉壁高窗,窗门镶素玻璃,内衬通花银纱幕,明檐平阶,状至爽朗。
  袭公与光翁已迎候于阶前,相揖,进内院,三楹承尘素绘,四壁垩饰,十分淡雅,地铺彩花砖,器具中西合璧,盆中花草极奇而香。向南辟小庭,砌凳皆文石,中植梅杏,含葩欲吐。庭南为垣,垣下种竹,竿修叶绿,个个拂檐,端此院为款接中外贵宾而设。院左红墙高起,墙内松桧撑空,圣庙左“崇圣祠”,南之“诗礼堂”也。
  座中莲舫而外,有陪客五,仪表峻整,均逾知命之年,互通姓字,俱系曲阜仕宦耆宿。茶毕有顷,袭公起,请余进内堂参观周代祭器,莲舫前导,出圆门北行,莲舫指西向一轩,明窗靓裱,絮幕低垂,云:“该轩系公爷预备为先生下榻处。”余深谢之。
  历阶升堂,红栋青棂,极其壮朴,转西一厅事,屏风几匟,布置古雅,厅中央横列紫木方案三,上施绣垫,祭器十件,陈于案前,器后各有木匣一具,内衬古锦,锦里复夹以棉,依器款式成位置以隐藏,匣有盖,面刻器名,器前面展仿本一帧,较器度得五分之一,款式、色泽与原器毕肖,每器有题字一页,闻与祭器同时从内府颁出,不知出何人手,真神笔也。
  先余至者有三人,衣履修洁。询之,为城中子衿,闻圣府宴远客、观重器,请准孔庭乘嘉会而随观,足见平日保藏密固,不肯轻以示人也。器尽铜铸,高约尺半上下,计(甲)木鼎、(乙)亚尊、(丙)犠尊、(丁)伯彝、(戊)册卣、(巳)蟠夔敦、(庚)宝簠、(辛)夔凤豆、(壬)饕餮甗、(癸)四足鬲,共十件。铸工极精妙,经二千余年之久,气质变化,器上杂浮碧绿绛蓝诸色,宝光四射,摩挲之余,顿起与古为徒之想。
  观毕返客座,有孔庭耆老令熙翁,字熙斋,年已杖国,以胜朝乙科,历任守牧。余向询府中情况,答:“自鼎革后,公禄弗逮,祀田租息短收,府属掾吏卫役已大裁遣,田租供祭祀充俸粮,不及其半数。年前大学院长蔡元培尚有没收孔庭祀田之议,倘被夺取,则圣祀绝宗子馁矣。”座中,尤君澍岑接言曰:“蔡某而有此举,真想不到?”
  余闻而太息,窃余以一不第秀才从政,近念稔图籍以外,无一椽之庇,理应奉邓通、石崇、鸱夷子皮为师范,何竟不揣空薄,甘居呆傻,以师宗孔孟乎?即朱注在“明明德”章谓:“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但为气禀所拘,人欲所蔽,则有时而昏。”余溺宦海,诚不免气禀人欲之拘蔽,虽有时而昏,亦有时而明,终不若彼伧之,长于昧昧昏昏也。
  `鹤卿以胜国之髦士词臣,民国之秩宗祭酒(元培,字鹤卿,前清由举人贡士,光绪壬辰科补殿试入翰林散馆,授编修。民国肇建,筦教部长大学),襕衫、补服、爵弁、九章,向庠序、辟雍,至圣像前行三跪九叩礼,不知几次,乃竟倡没收孔庭蒸尝之议,是居何心? 况万国所公认之世界四大世家,罗马教皇、日本天皇、孔衍圣公、张真人。教皇、日皇之尊贵当世寡俦。吾国二世家,入民国后,贵溪真人府被掠三次,袭真人且栖迟海上,寄外人篱下。仅孔庭名号若告朔饩羊,乃亦欲废冺之。彼真人府尝业之被籍,袭号之被除,指为符箓惑人,犹可说也。如衍圣公,无教皇之尊严,无日皇之威权,更无祈祷符咒之近与惑世予人可以借口。延哲学之宗,守诞圣之地,今古俱尊,中外咸仰。掌文枢者,应加崇护,以为群伦矜式。
  回忆十年前,重兄博士赴欧美,宣扬孔教。耶、释、回各教领袖徒众,各国朝野名流,均奉迎尊上座。重兄冠章甫,服白襕衫,执玉如意,升尘座,演圣道,听者万众,同心向慕,足为吾国文教争光。鹤卿亲历海外诸邦,宁不见不闻耶?
  民国八年,余为中暹缔约事,代表晋京。旅京华侨学会欢迎余于社稷坛之“来今雨轩”,鹤卿时掌北廱,参与欢迎会,峨冠、长袍褂、着玄布靴、须髯飘拂,俨然有道者,尚向欢迎人谓:“陈、刘两代表久居外国不染洋习,可敬也。”盖余与刘君俊轩皆国服莅会也,拍照时鹤卿坐于余侧(其照尚存余处)。嗣后娶门人某女士为继室,竟薙须剪髯,发华盛顿而服巴黎矣。
  殆倒读四书,道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齐,齐一变而至于不可思议乎?幸当日争之有人,复得南宗令裔民国元老孔庸之部长之力,祀产得以保存,否则圣庙沦为荒祠,孔庭降为卑田院矣。
  (九)
  考孔庭爵秩及掾属,自汉高帝十二年冬十一月,过鲁,以太牢祠孔子,封九代孙腾为奉祀君,始创推恩之例,而尚未有世爵。
  元帝即位,赐十三代孙霸,爵关内侯,号褒成君,诏以所食邑祀孔子,子孙世袭于是始有世爵主鬯矣。
  东汉和帝永元四年,改封孔损为褒亭侯。
  魏文帝黄初二年,封损曾孙羡为宗圣侯。
  晋武帝泰始三年,攺封羡子震为奉圣亭侯。江左因之,后魏并鲁郡。
  孝文帝延兴三年,封羡六代孙乘为崇圣大夫。
  太和十九年,封乘子灵珍为崇圣侯。
  至北齐文宣帝天保元年,改封灵珍曾孙长孙为恭圣侯。
  后周宣帝大象二年春三月,诏追封孔子为邹国公,以长孙晋袭。
  隋炀帝大业四年冬十月,攺封长孙子嗣悊为绍圣侯,食邑百户。
  唐高祖武德九年,封嗣悊子德伦为褒圣侯。
  玄宗开元二十七年,追谥孔子为文宣王,遂加封德伦孙璲之为文宣公兼兖州长史、至圣位号及宗子爵位。至此方崇传至四十六代孙宗愿,凡袭封者十二世。
  宋仁宗至和二年,以直集贤院祖无择,言不宜以祖之美谥加其后嗣,请别定封号。于是诏改封宗愿为衍圣公,是为衍圣公得封之始。
  哲宗元佑元年,改封宗愿子若蒙为奉圣公,若蒙薨,以弟若虚嗣。
  徽宗崇宁三年,复攺封为衍圣公。
  历金、元、明、清以迄民国初元相沿无异,世爵之秩:汉关内侯,爵第十九等;褒成侯、褒亭侯,爵第十二等;魏宗圣侯,爵第十八级。
  刘宋奉圣亭侯,秩第五品;陈奉圣亭侯,爵第八品,秩视千石。
  北魏崇圣大夫,秩从五品中;崇圣侯,秩从二品。
  北齐恭圣侯,秩第三品;唐褒圣侯,位同三品。文宣公,位二品。
  后周太祖广顺二年夏六月,赐文宣公五品服。
  宋元佑间,定衍圣公位在寺监长官之下,别作一班。
  金熙宗皇统二年,授衍圣公阶文林郎。
  章宗明昌二年,特令视四品晋阶中议大夫。六年,讲定仪礼位在寺监长官下。
  元太祖二十年,给四品印。
  世祖时,改五品阶奉训大夫。
  仁宗延佑三年,仍复中议大夫。
  泰定帝四年,升为三品阶嘉议大夫。
  文宗至顺三年,改给三品印。
  顺帝至正八年,晋中奉大夫,秩从二品,改给二品银印。
  明太祖洪武元年初,授正二品,资善大夫、班亚丞相,后革丞相,令班列文臣之首。十七年,给诰同一品。
  景帝景泰三年,攺给三台银印,如正一品,冠八梁,服织金麒麟,袍带佩绶俱用玉,笏用象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