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志存记录
- 易氏族谱
易氏族谱
附诗为后,冀族上先明斧正
东港冲祭祖有感。
五言律∶
迁湘创业丰,浩气贯长虹,租功垂今古,宗绪昭南中;
狂飙波涛涌,春晖曙色红;悼吊丕洪主,招灵表内衷。
七言绝∶
一 秀丽山峦荡绿波,相携气喘上山坡;
依依后嗣瞻先墓,古冢苍然胜迹多。
二 辅国才挥治国杰,千户英名振元戎,
旅行义撼除民贼,愿作华夷一鬼椎。
穷吊斗北公
穷吊斗北公,盘曲层峦丛,翠竹生凸垅,英魂安息中。
营田中坚谨记
赞太初公联,
铸造忠魂源易水 戡平叛孽殉孤城
识基(辉穆)撰文
重修迁湘始租景旻公古墓致奠
三桥四处衍源长,始祖佳城祭典香。
祖德芳华存北阙,先贤美誉播南疆。
千秋俎宣承先范,万古科名启后昌。
六百年前迁徙地,古罗东港大明塘。
三十六传孙辉前(易达)
重修景旻公佳城盛赋
历史风云,数度变幻。易氏族谱仅存孤本,迁湘始祖景晏公之墓,亦荡然无存。喜逢盛世,族谱重修,景公佳城重建。戊寅(一九九八年)孟冬上浣之六日,易氏三桥四处子孙,欢聚东港,祭祀祖先,此情此景,令人感慨,口占七组三首,以示敬祖之情。
(一)
东港陵园祭祖先,心潮澎湃仰前贤。
慎终追远源头地,易水湘江一脉连。
(二)
木树南疆千顷秀,根源北国万山青。
先贤泽荫芝兰茂,禹甸长留祖德馨。
(三)
佳城今日喜重修,梦已成其愿己酬。
马蚕新封滋后秀,龙盘虎踞越千秋。
三十六世孙辉祺字干屏又名浚文敬撰
重修景旻公佳城祭文
维岁戊寅,孟冬月上浣之六日,易氏三桥四处各房后裔等,谨备香柱束帛,清酌时馐不眺之仪,致祭于故迁湘始祖景旻公之新建佳城而追念曰∶
呜呼!溯本求源,丕振伦常之道,慎终追远;以隆典杞之光。昌明国祚家风,先民孝弟,立范宗功祖德,后学崇尊。痛哉!忖我太原鼻祖,始自恺公,东周一脉相承,绵延庆衍。奈因战乱频繁,几度流离辗转。景公避乱 自赣迁湘,弃弄官不仕,以医济人,广施先祖之德,深受邻里之欢。景公之孙,先字太初,诏受谅仙太守,开拓交趾边疆,临任数载,政绩斐然。明朝先德元年,异族举兵叛乱,来势猖獗,连蹈诸城。先公威震谅山,坚守孤城三月,终因城中粮尽无援,公先不屈,佩印自尽,妻从夫死,子从父亡,全家为国捐驱,浩气长流南国,朝封忠节谥号,颁旨建祠湘阴,春秋祭祀,久盛不衰,祖德遗风,侯秀辈出,延绵至今,人才济济,或留学而报国,或参政以为民,各行各业,遍及全球。可谓螽斯蛰蛰,犹欣瓜瓞绵绵。
续修谱牒 祭扫蒸尝,世代相沿,春秋无间。无奈时局沧桑,致使陈规变革 由于家乘失修,惯例姻规违忽。。
迩来国策中兴,民风益振,开放自由准则,法制严明。大开致富之路 重启文明之邦。正本清源,尊今法古,承先启后,继往开来。
值此尧天舜日,弘扬科教兴邦,续修族谱告成,景公佳城重建,尊宗敬祖,复祭先灵。惟癀祭宗功笃庆,更期祖德流芳。馨香俎豆,徕祀呈庄。虔心格牍,诚恐诚惶,欣望在天之灵,再施庇祐之德,振兴民族,发阅无疆,列祖列宗,伏维察。鉴谨恭设祭,初草谜章,恳切陈情,伏维尚飨。
裔孙辉前(易达
现丁录
古者生子必书年月,告诸闾史,藏诸州府,重民数也。方今宪制首计民数,古人之遗兹举各支世系男女现丁列表统计,俾一览而能悉知一统中强弱之所在,即平时治理指导亦可得而名焉。谱现丁录。
蟠龙桥:文公,男一一,妇五六,女一三。
黄甲桥:邦奇:男二五六,妇一一四,女四七。
邦彦:男二四,妇一四,女四。
邦章:男三四,妇一九,女九。
东港冲:亮公:男一七,妇五,女五。
营田:珊公:男七五,妇四九,女一三。
瑚公:男一六三,妇八三,女三七。
环公:男四八,妇二九,女一三。
璋公:男七八,妇四一,女一七。
琼公:男五四九,妇三零八,女一二七。
琢公:男一零二,妇五二,女一三。
共计:男一千四百五十六,妇七百七,女二百九十八。合计现丁二千五百二十四。
说明:昔女子不名族丁,今男女平行,所有世表内,戴女子名号职业既与男子无别,凡来归我族及女之未适者,应视为现丁。
续修族谱名次:
主修:静鼎(字狱筠),承鼎(字健吾),甲楩(字泊僧)。
总篡:宗鼎(字谷仁)。
分篡:鋈鼎(字斐裁)。
协修:玙鼎(字樾岑),师鼎(字应垣),杰甲(字盛春),荣甲(字劭南),甲梧(字荫庭),甲科(字荩荪)。
缮校:甲豫(字泮藻),甲锐(字浚明),有端(字象离),有莹(字重球)。
绘图:琮鼎(字谷仁),铭甲(字瑞芝)。
校印:甲福(字辅成),云甲(字克明)。
附录篡修旧谱名目
主修:焕焜(字中定)
篡修:元级(字登樨)
参订:焕湘(字望衡),焕暄(字雄照),焕泰(字中书),焕昶(字邦显),焕选(字良举),文照(字逢久),文煦(字戴阳),章晋(字丽昭)
经理:元心(字均作),焕枟(字灼林)。
年表
汉书艺文志引历谱十八家帝王诸侯世谱,古来帝王年谱与焉,则历与谱相因。而皇甫谧作帝王世纪以及年历上极三皇,下逮汉魏。其所以编次甚详,然则谱牒必稽年历,尤大彰明较著者按郑治年谱序云:仲尼,周人也,删书断自唐虞而春秋纪年始于鲁,隐为幽王,遭西戌之祸,典籍毁沦,西周之年遂不可问。兹谱始于景旻公,公生元至治元年辛酉,卒年则明洪武二十一年戊辰。故既谱公以下世系复仿年谱之意,自元初讫于今日,考其年代干支,别著为表。以与世系相订正,而元以上则不之及,亦尤春秋纪念意也。夫天历之学,以吾国发明为最古,主月不主日,近代西历传于中国,则主日不主月。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习俗相治,仍主旧历。故入民国正朔虽取西历而本表仍以干支纪年,有阴阳对照表可资参考取通俗也。
谱年表
元大德:元年丁酉,二年戊戌,三年己亥,四年庚子,五年辛丑,六年壬寅,七年癸卯,八年甲辰,九年乙巳,十年丙午,十一丁未。
至大:元年戊申,二年己酉,三年庚戌,四年辛亥。
皇庆:元年壬子,二年癸丑。
延祐:元年甲寅,二年乙卯,三年丙辰,四年丁巳,五年戊午,六年己未,七年庚申。
至治:元年辛酉,二年壬戌,三年癸亥。
泰定:元年甲子,二年乙丑,三年丙寅,四年丁卯。
至和:元年戊辰(八月改元天历)。
天历:元年戊辰,二年己巳。
至顺:元年庚午,二年辛未,三年壬申。
元统:元年癸酉,二年甲戌。
至元:元年乙亥,二年丙子,三年丁丑,四年戊寅,五年己卯,六年庚辰。
至正:元年辛巳,二年壬午,三年癸未,四年甲申,五年乙酉,六年丙午,七年丁亥,八年戊子,九年己丑,十年庚寅,十一辛卯,十二壬辰,十三癸巳,时巳甲午,十五乙未。十六丙甲,十七丁酉,十八戊戌,十九己亥,二十庚子,二一辛丑,二二壬寅,二三癸卯,二四甲辰,二五乙巳,二六丙午,二七丁未,二八戊申。
明洪武:元年戊申,二年己酉,三年庚戌,四年辛亥,午年戊甲,六年癸丑。七年甲寅,八年乙卯,九年丙辰,十年丁巳,十一戊午,十二己未,十三庚申,十四辛酉,十五壬戌,十六癸亥,十七甲子,十八乙丑,十九丙寅,二十丁卯,二一戊辰,二二己巳,二三庚午,二四辛未,二五壬申,二六癸酉,二七甲戌,二八乙亥,二九丙子,三十丁丑,三一戊寅。
建文:元年己卯,二年庚辰,三年辛巳,四年壬午。
永乐:元年癸未,二年甲申,三年乙酉,四年丙戌,五年丁亥,六年戊子,七年己丑,八年庚寅,九年辛卯,十年壬辰,十一癸巳,十二甲午,十三乙未,十四丙申,十五丁酉,十六戊戌,十七己亥,十八庚子,十九辛丑,二十壬寅,而一癸卯,二二甲辰。
洪熙:元年乙巳。
宣德:元年丙午,二年丁未,三年戊申,四年己酉,五年庚戌,六年辛亥,七年壬子,八年癸丑,九年甲寅,十年乙卯。
正统:元年丙辰,二年丁巳,三年戊午,四年己未,五年庚申,六年辛酉,七年壬戌,八年癸亥,九年甲子,十年乙丑,十一丙寅,十二丁卯,十三戊辰,十四己巳。
景泰:元年庚午,二年辛未,三年壬申,四年癸酉,五年甲戌,六年乙亥。七年丙子。
天顺:元年丁丑,二年戊寅,三年己卯,四年庚辰,五年辛巳,六年壬午,七年癸未,八年甲申。
成化:元年已酉,二年丙戌,三年丁亥,四年戊子,五年己丑,六年庚寅,七年辛卯,八年壬辰,九年癸巳,十年甲午,十一乙未,十二丙申,十三丁酉,十四戊戌,十五己亥,十六庚子,十七辛丑,十八壬寅,十九癸卯,二十甲辰,二一乙巳,二二丙午,二三丁未。
宏治:元年戊甲,二年己酉,三年庚戌,四年辛亥,午年壬子,六年癸丑,七年甲寅,八年乙卯,九年丙辰,十年丁巳,十一戊午,十二己未,十三庚申,十四辛酉,十五壬戌,十六癸亥,十七甲子,十八乙丑。
正德:元年丙寅,二年丁卯,三年戊辰,四年己巳,五年庚午,六年辛未,七年壬申,八年癸酉,九年甲戌,十年乙亥,十一丙子,十二丁丑,十三戊寅,十四己卯,十五庚辰,十六辛巳。
嘉靖:元年壬午,二年癸未,三年甲申,四年乙酉,五年丙戌,六年丁亥,七年戊子,八年己丑,九年庚寅,十年辛卯,十一壬辰,十二癸巳,十三甲午,十四乙未,十五丙申,十六丁酉,十七戊戌,十八己亥,十九庚子,二十辛丑,二一壬寅,二二癸卯,二三甲辰,二四乙巳,二五丙午,二六丁未,二七戊申,二八己酉,二九庚戌,三十辛亥,三一壬子,三二癸丑,三三甲寅,三四乙卯,三五丙辰,三六丁巳,三七戊午,三八己未,三九庚申,四十辛酉,四一壬戌,四二癸亥,四三甲子,四四乙丑,四五丙寅。
隆庆:元年丁卯,二年戊辰,三年己巳,四年庚午,五年辛未,六年壬申。
万历:元年癸酉,二年甲戌,三年乙亥,四年丙子,五年丁丑,六年戊寅,七年己卯,八年庚申,九年辛巳,十年壬午,十一癸未,十二甲申,十三乙酉,十四丙戊,十五丁亥,十六戊子,十七己丑,十八庚寅,十九辛卯,二十壬辰,二一癸巳,二二甲午,二三乙未,二四丙申,二五丁酉,二六戊戌,二七己亥,二八庚子,二九辛丑,三十壬寅,三一癸卯,三二甲辰,三三乙巳,三四丙午,三五丁未,三六戊申,三七己酉,三八庚戌,三九辛亥,四十壬子,四一癸丑,四二甲寅,四三乙卯,四四丙辰,四五丁巳,四六戊午,四七己未。
泰昌:元年庚申。
天启:元年辛酉,二年壬戌,三年癸亥,四年甲子,五年乙丑,六年丙寅,七年丁卯。
崇祯:元年戊辰,二年己巳,三年庚午,四年辛未,五年壬申,六年癸酉,七年甲戌,八年乙亥,九年丙子,十年丁丑,十一戊寅,十二己卯,十三庚辰,十四辛巳,十五壬午,十六癸未。
清顺治:元年甲申,二年乙酉,三年丙戌,四年丁亥,五年戊子,六年己丑,七年庚寅,八年辛卯,九年壬辰,十年癸巳,十一甲午,十二乙未,十三丙申,十四丁酉,十五戊戌,十六己亥,十七庚子,十八辛丑。
康熙:元年壬寅,二年癸卯,三年甲辰,三年乙巳,五年丙午,六年丁未,七年戊申,八年己酉,九年庚戌,十年辛亥,十一壬子,十二癸丑,十三甲寅,十四乙卯,十五丙辰,十六丁巳,十七戊午,十八己未,十九庚申,二十辛酉,二一壬戊,二二癸亥,二三甲子,二四乙丑,二五丙寅,二六丁卯,二七戊辰,二八己巳,二九庚午,三十辛未,三一壬申,三二癸酉,三三甲戌,三四乙亥,三五丙子,三六丁丑,三七戊寅,三八己卯,三九庚辰,四十辛巳,四一壬午,四二癸未,四三甲申,四四乙酉,四五丙戌,四六丁亥,四七戊子,四八己丑,四九庚寅,五十辛卯,五一壬辰,五二癸巳,五三甲午,五四乙未,五五丙申,五六丁酉,五七戊戌,五八己亥,五九庚子,六十壬寅。
雍正:元年癸卯,二年甲辰,三年乙巳,四年丙午,五年丁未,六年戊申,七年己酉,八年庚戌,九年辛亥,十年壬子,十一癸丑,十二甲寅,十三乙卯。
乾隆:元年丙辰,二年丁巳,三年戊午,四年己为,五年庚申,六年辛酉,七年壬戌,八年癸亥,九年甲子,十年乙丑,十一丙寅,十二丁卯,十三戊辰,十四己巳,十五庚午,十六辛未,十七壬申,十八癸酉,十九甲戌,二十乙亥,二一丙子,二二丁丑,二三戊寅,二四己卯,二五庚申,二六辛巳,二七壬午,二八癸未,二九甲申,三十乙酉,三一丙戌,三二丁亥,三三戊子,三四己丑,三五庚寅,三六辛卯,三七壬辰,三八癸巳,三九甲午,四十乙为,四一丙申,四二丁酉,四三戊戌,四四己亥,四五庚子,四六辛丑,四七壬寅,四八癸卯,四九甲辰,五十乙巳,五一丙午,五二丁未,五三戊申,五四己酉,五五庚戌,五六辛亥,五七壬子,五八癸丑,五九甲寅,六十乙卯。
嘉庆:元年丙辰,二年丁巳,三年戊午,四年己未,五年庚申,六年辛酉,七年壬戌,八年癸亥,九年甲子,十年乙丑,十一丙寅,十二丁卯,十三戊辰,十四己巳,十五庚午,十六辛未,十七壬申,十八癸酉,十九甲戌,二十乙亥,二一丙子,二二丁丑,二三戊寅,二四己卯,二五庚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