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志存记录
- 易氏族谱
易氏族谱
他虽然年事已高,起居不便,仍孜孜不忘祖国的医学事业,以他那无私的献身精神和执著的爱国热忱,实际专心致力于祖国医学业的高贵品质,堪为我族后辈莘莘学子的楷模,是我族永远学习的榜样。
族谱修其祖辉萼根据中华侨烈传整理
易祖洛老人简介
易祖洛,派名有鑫,别号漩源,笔名仪屈翁,公元一九一四年五月十一日出生,祖藉营田小边山,现定居长沙。湖南大学中国文学系古典文学专业民国二十八级毕业,离休前系湘潭大
学历史系教授。
祖洛老人自幼爱好文学,在族祖立斋公读私垫为其喜爱,学赞许以“大器必戍”。在长郡中学读书时,作文多次获得传观,为校长王季范先生所器重,入“湖大”后,在著名学者杨树建等教诲下,开始写作骈文,诗词联语甚得诸师称许。“湖大”毕业后,任原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私书及军政界秘书多年,在任职期问,为我族及乡里解决了许多问题,素为乡里赞许,在民间传为美德。
祖洛老人一生写作颇多,惜皆散失。一九九零年将保存下的文稿整理成册,印出《仪屈诗文》,还有骈散文诗词、联语等作品正在印制,有些已在全国、省、市刊物上发表,此外尚有未收入集中如,《楚文化研究三则》及《楚辞方言今证》、《楚辞研究》论文十余篇,《单音缀汉语由多音缀汉语发展面来》,上列已整理成《仪屈轩读楚辞》一书,约十万余字,准备出版。在整理中之《楚文化史》、《史学史》将陆续出版,该老人诗词吐属大雅,尤以古风功力深厚,为我省文学界推许。
老人离休后,为湖南省语言会会员,诗词学会、楹联学会顾问,南岳碧湖嘤鸣诗社社员,现年事已高,起居不便,但孜孜研究历史文学,同时对族谱续修起着积极推动作用。
族谱修辑组辉萼敬撰
烈女易迪英殉难记
淑女易迪英,一九一四年生于营田杜家坪。一九三九年惨死于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之下,时仅二十五岁。
她的父亲易绍宗。曾任职于湖南省财政厅长多年,一九三六年返休回家养老。一九三四年,其家遭水灾迁居营田街背后,与我家为邻,俩老口膝下三女二男。大女汉英已出嫁,二女俊英,娴于针纺,两个儿子就读省城,唯三女迪英,秉性刚烈,才貌双全,浓眉聪眼,宽额悬鼻,白面朱唇,丰满匀称,举止端庄,幼时攻书习字,过目不忘,尤工于小字正楷,乃父母掌上明珠。
迪英于一九三五年就读长沙女子学校,思想进步。年及娉,国民党高层人士省参议员彭伯林、涵托人为第三子彭正倾说媒求婚,招宗大爹老夫妻满口答应,唯独迪英本人未允,说:花花少爷,碌碌平庸,非我知已,决不与婚,高官厚禄,又何稀罕,一九三七年冬闲居设教收本屋场小学生七人授以幼学,四书、五书和其他杂文,我是七生之一,年龄最小,有两个女生即屏姐和敬姐,迪英老师经常对她俩讲孙中山先生“放脚”的故事,以及女孩子也应读书认子,造学问,求解放,争做自由平等的道理。对年於大的学生除授正课外,还教授《正气歌》、《满江红》之类爱国主义色彩十分滚厚的作品。对年龄小一点的则教前《唐诗》、《苏
武牧羊歌》等作品,她还多次向我们讲庄公黄泉接母,岳母剌字的故亨,背着学生也私自阅读些《红楼梦》、《西厢记》等古典文学。迪英老师教学有方,要求严格,讲解深入浅出,一丝不苟。半个世纪以来。我对那些故事记忆犹新。而对“四书”、“五经”却忘得一干二净。
迪英于两个姐姐不同,生活十分简朴,凡沿门要饭的老小残弱,迪英常用大碗开米,她自己平日吃饭以豆腐蔬菜为主,不爱鱼肉三,闲时种菜,弄花,浆洗、抹扫,家务炊事也是能手。甚的邻里敬爱。我伯母每日念佛,迪英曾问我伯祖母:“过去黄巢杀入八百万,在数者难逃,近据报前方战火燎天。若日本人来了,安知我等将会怎样?”,伯祖母答道:“你朱做亏心事,不是在数者。”
一九三九年农历八月十一日凌晨,侵华日军偷袭推山咀,进军营田街,守军毫无准备,仓惶应战,驻军丁连长战死,全连溃退。老百姓从梦中惊醒。迪英、俊英姐妹扶着二老混在人群之中逃生,行至万家坝,渡河人多船小,挤入水中淹死的不少。绍宗大爹年迈体胖,远远落后,迪英便返回去掺扶老人,行至丁家咀下边,遇上持枪日兵数人,将姐妹二人抓住,拖至殷姓燕子大屋,欲加非礼。迪英出走前,她身穿多层衣裤,层层紧系腰带,以防凌辱。此时拼命挣扎抵抗,强盗将她打得头破血流,迪英以口咬敌人手指耳鼻,敌人恨极,连开数枪,头部中弹致死。敌人兽欲未逞,怒不可遏,将其衣服剥光,但见披头散友,满身血迹斑斑,泥肉不分,已不成人,敌人歇斯底里,用刺刀插入阴道,其凶恶残暴为世所罕见。
我们全家当时逃出营曰街之后,约于上午八时左右来到唐贡生家中,迪英和她的二姐己先到,只见迪英倚看大门,神情恍惚、两眼呆滞。当时堂兄和屏姐催迪英他们快走,并说:“后有追兵即刻就到,说完,我们就随人流走了。次日,听到迪英惨遭屠杀的恶耗,为之愕然。
绍宗大爹俩佬当时年过花甲,遭此大劫己痛不欲生,痛哭之余,用稻革掩盖迪英户体,又被鬼子抓去,“抽油”,(吊在空中抛来抛去)三天,有几个大胆的农民偷偷回家,见迪英尸体暴露在外,尚未腐烂,仍如生前一般,无不落泪,遂将其掩埋土中。
几十年来,由于世俗的偏见,传闻中只说迪英在逃难中中弹身亡。
易识基
录友人赞诗二首:
其一:楚塘 翁建中,
板荡中原识浊清,营曰烈士著芳型。
素心不慕朱门贵,贞骨深埋黄土馨。
拒辱殉难惊世俗,扶亲忘我化顽冥。
中华本是文明国,遇尔倭奴敢肆轻。
其二:城关 余德
巾国一完人,坚贞烈女心。
杀身无所惧,千载著芳型。
其三:挽联一首 大众何声铿
营田血史总难忘咬指拒倭任奸杀红颜诚肆虐
东海暇夷深可恨戮户哀烈女节标彤管永留香
易母黄老孺人事略
易母黄老孺人系狮子口黄伟四老人之女,黄家历代读书,其祖为清末举人,子女教养有素,格守忠节。孺人生于公元一九零九年,一九三四年来归。幼子少怀刚五岁,其夫甲礼抗病垂危,孺人正怀孕少怀妹,但能躬亲汤药,目不交睫,衣不解带。经月余而夫治疗无效见背,孺人扶棺长恸,泣不成声。具家贫如洗,借贷葬夫守节,再育少怀妹。在无靠少援之经济拮据下,借居在别人屋檐下,孤寡相依为命,孺人独立支撑家庭耕织不缀,渝诲有方,贤惠睦临,且能识大义,绵世泽振家声,诚为女姓之典范。
孺人卒于公元一九九六年十一月二十八,享年八十八岁,书云∶“仁者寿”,诚如是也,孺人治家俭,教子严,少怀因家贫少读,解放后,但能以党国为重,尽职于乡间。并重族谊,捐资助修族谱,最可贵者,热忱送读,大儿辉先毕业于湘潭大学,进而考取北大进修研究生,服务于国务院,二子辉祜考取武汉电大纺织系毕,三子辉虹毕业于岳阳大学,效力于岳阳建筑部门。全家芬芳全赖祖德迎连绵,聊书以代表我族衷扬也。
一九九八年侄孙辉萼敬述
优秀教师周惠南简介
汨罗市汨罗乡优秀教师周惠南系我族二房穆辉妻,穆辉在汨罗党政机关工作之期错划为右派,下放劳动二十多年,她深明大义,独立支撑六口之家,并告慰丈夫,安心劳动争取早日团聚,值此,“五风”时期农村缺粮少食,她以搞好教学为前提,业余开荒种菜,还挖野蒿辅助充饥,二十多年任劳任恕如一日,坚贞如一,同时,对四周乘危迫害昂首不屈,严辞辩理。一心赴在工作上,昼鞭夜辅,勤辅细导,被广大家长称赞为优秀园丁,在教育战线上作出了突出的成绩,而且在那艰苦岁月里,对自己哺育的三个男儿,两个娘家侄儿,培养成才,大专毕业三人,中专毕业一人,现已为企业行政骨干。在她培养下,包括学生,从后进转化为先进,人多成为行政企业骨干。所谓,“勤栽挑李数千树,精育英才遍九洲。”
修辑组棣堂撰
守节尽孝典范
易母柳老孺人,系二房实亭配,生于丙午年,现年届九十一岁,目前精神矍铄,神智清醒,饮食正常,虽生活贫寒,但性怀坦荡,为人仁慈,深受四临尊重。
易母生有二男二女,男女养育婚配,全赖她独力操持,正当她三十四岁的当儿,大儿还不到十五岁,小女还待分挽,家庭生活上唯一的支柱,不幸于民国二十八年八月二十六日,日侵略军偷犯云田,被杀害在云田狮形山,家里人认为是被日本掳走,四处打听下落,侵略军退走,有一天家狗含了一只鞋回来,仔细辨别才认出是她丈夫实亭遗物,在狗的引导下,才找到尸骨,收敛安葬。实亭遇害后,家里再无经济来源,全靠她日夜为别人洗衣、做鞋等杂务来维持半饥饿的生活,每到新年后,全靠挖野蒿作为主食,其间很多关心的人劝其改嫁,她认为要保留丈夫根脉,不能自己一走了之,若熬几十年以全节,最可贵者,其间省下自己血汗钱,为丈夫及儿女的祖母、叔治理丧事,自己代表了儿女尽了孝道,而自己的一生,上无片瓦,下无寸地,率领儿女,龟缩在不到二十平方米的茅棚里,渡过了三十年,直到解放,在党政关怀下,才过上了象人的生活,儿女都已成长成为红旗下的公民,围膝在四周,这是她一生其正的幸福。
族侄辉萼撰
定博之生平与志业
定博系湖南汨罗人,易族元会公系下甲欧与吴醒曙夫妇之哲嗣,生于云南昆明,时为一九四一年二月廿日,现是美藉华人。
其父甲欧毕业于清华大争,抗战时期,献身空军,精忠报国。于一九四九年举家迁台,定博在台完成中学学业后,考入国立成功大学,于一九六五年在台荣获化学工程学士。一九六六年,负岌美邦,得入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深造,专攻水溶液化学及配位化合物于水溶液之热力学,在美荣获物理、化学博士,后经三年超博士研究,从事物理有机化学研究,发表数十篇关于该方面论文,成为赫赫有名的美藉华人科学家。
攻读方面获得成就后,进入美国辉瑞公司研究中心,所谓,胸罗万象笔走神,经过十余年的拼搏,成绩显赫,名扬遐迩,一九八九年荣任该公司高级研究员、顾问。由于定博经营化学研究,创新开发建树殊多,列入美国科学家名人录,经常出访欧亚国家,向科学界作学术报告,传播知识,造福人类。
先生熟稔科学之开发,更不忘家邦,台湾科技中心之开创其有功焉,祖国改革开放后,多次锦旋,在南京大学等院府,专题讲学,促进交流。在上海第三制药厂制药科技转移,传授良方,救死扶伤,嘉惠殊多,造福桑梓,表达了海外华人爱国兴邦之真诚,先生之丰功伟绩弘扬了祖德,宗族殊荣。
先生经承世训,卓有祖风,因而事业上后先辉映,中道得力赵爱梅夫人之内助窥御激夫,相夫教子,家道有成,人才辈出。真乃椿萱并茂,兰桂腾芳,堪称我族各界品学及营造家庭之典范。特记之,使与流芳,以开启我族之后进者。
易氏族志续修组辉萼撰
源流简介
易姓的产生是在东周仕魏土大夫恺公食采冀州东境易水因赐姓,后家在冀州的西,狼孟引龙井圳上,今山西太原阳曲县(古名狼孟)与图志古冀州治水太原,所以易姓都称太原,恺公从此命子孙以易为姓,恺公以后。世系原谱卷五有详细记载。我祖景愍公由吉水迁湘阴,为始迁之祖,首先迁东港冲,三世先公居盘龙桥,六世万兴公及邦章生攻、放二公居盘龙桥,文祖公迁武夷山,光祖公子邦奇生敬、数二公、邦彦生敷、启二公迁黄甲桥。六世祖学祖公迁葛公桥的云田,西公亮公子孙世居东港冲。自明代先后以知府职尽节谅山,赐建忠节祠,在湘阴县城般街,春秋祀典四支子孙齐临祭奠。
我姓初无定派式,至前清乾隆朝,建祠营田,始编派式,定二十字,从十二世为起派之始。
六世祖学祖公字龙桥,邑库生,支下帮谟公字荣庄,子徵,字禄三,邑库生,子三我占、我旻、我城,我占字魅传,之师公跃门于珊,他的世系下现为营田大房。之兰公子五:琮、瑚、环、璋、琼,琮公一传无后,瑚公世系下为营田二房,环公世系下为营田三房,璋公世系下为营田四房,琼公世系下为营田五房,之芳子琢,他的世系下为营田六房,以下见谱载,所以说,营田建祠分为三桥、四处,原盘龙桥、黄甲桥虽立支祠而皆宗营田祠,谱题营田易氏族祠,以此为据,同姓之宗不可离,始祖之宗不可移,世系之嗣绩百世无穷。
辉萼受修辑组敬撰
原谱派世
乾元焕文章,鼎甲有辉光,忠孝诒谋远,诗书世泽长。
续修谱新增派世
精雕存祖德,博览拓新纲,唯实真恒在,谦和遇事昌。
卷首之三
杂记
杂记者别专记而言,以纪分类之所不尽,盖一族之事务至繁,若一一类别为篇,则事愈衍而名愈歧,墨漏仍所不免。兹附杂纪一门,俾凡未入专志者属之。亦近世法规通例也。陆放翁家训纪其先世琐事,苏长公亦有史外本谱杂纪内,间纪先世佚闻亦同此例谱杂记
忠愍侯祠堂记(乾隆四十五年) 翰林检讨院 王泉斋
湖南易氏始祖行长公讳雄自晋以忠烈祀于浏邑太湖山下,元加赠忠愍侯,明太祖赐联表为宜阳别驾之神。先是举孝廉为舂陵令,承刺史,命拒王敦,驰檄募众,敦攻之,捍御累旬,城陷为所执词不屈,因被害。夫人潘氏率家人五十赴难,其季子天骥、天骏出于厘孪亏乳,寄养他家。幸未与难,时以为忠义之报。其后裔至隋徙吴,及唐渐复。本郡予姻兄荣泽君见派分各邑,莫尽将享,欲增祠星城,遗咏寓意令嗣鼎夫惓惓。至丙申甫约各支建祠药王街告成。汇其捐数详述首事,将勒石索予志,予维忠臣烈士,晶晶简篇于侯觉轶而驾之。尝闻之东坡论勇敢之倡莫善于私,谓上有以异之而勇乃作,侯特一令耳何私之?云乎无所私而赴义与有所私而赴义,其迹故无殊,而心尤足。深入慨慕者,盖以忠愤蒙于性之自然,非但激于情之不得不然也,今愈千载,肃瞻遗像,凛凛有生气,第传者慕易氏众且贤,谓为忠节之报。其说未尽然抑侯与夫人方以其丹忱寄英光,于汉狱宣泄于风雷,与凿船皆没,闭户皆焚者同,此慷慨激烈于一时,何顾有貌貌者尤寄乳于他室也。此乳哺者幸而生,皆适然之数,倘二子不幸,讵谓忠节,有亏不可以动天地耶!忠故有必报,而谓所报者当是然则没与焚而并绝者,不将无以报乎!虽然二子及知仇不共戴天之年,敦已灭矣,忠魂慰矣。哀父之所为忠,图己之所为孝,惟宜保世而兹大是今之有易氏之幸而非尽节所敢望也,则侯与夫人之心白矣!风仪所播流于奕叶,故闻而兴起者或则翰苑,或居状头,麟麟炳炳,冠盖甲湖湘,即谓忠节之报使然。可嗟乎!,侯为君死,夫人为夫死,抚兹义萃,聚凡世宙扶大纲者皆欲奉以馨香,即愿为其云礽矧明明云礽,曷忍听其祀之废与兴于僻境乎!予重其请,因追论当日之大节,尤钦易氏克大,其祀知皆仁贤之嗣。负忠义之气而不忘其所自者,至于置仪器论管领则有易氏之条议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