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氏族谱

孙有瑞敬述
贞女艾未婚守志事略
贞女氏易,营田讳茂章,号如松女,许嫁同邑黄繁澄。未婚而黄氏子物故。女耳闻泣请持丧三年,家人劝阻不得行,一日,佯白其母,欲往谒,外家母意籍解其隐怀,许之。乃笋将而往,中途命肩挑者直趋黄宅,挑人骇异其行,次且女蹶然,作色促速行,敢越厥命当投水自尽。挑人实逼处,此狂礁所至,将入门女从容脱簪,解去外装服饰,改服夙所自备衰绖,登堂大恸,誓守义以终。繁澄之父母泣,观者亦泣。已而缘情制礼为之择吉,捧灵偈庙,迎其父母观,礼其父。忸怩意不谓然,形诸词色。识者讥之,列女传云魏寡夫人,齐侯之女也,嫁于卫,至城门而卫君死,入持三年之丧,作诗曰: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新匪石不可卷也。诗人美其贞,一举而列之于邶风,诚以夫妇之道成于亲,迎向始于许嫁,许嫁之后已有夫矣。传曰六礼不备,贞女不行。此夫在则然,若不幸夫死,女闻信奔赴,非达于礼而晓古今之通义。其孰能至此耶?昔延陵孝子一剑之微不因生死易心,女子以身许人而不忍负者,岂非贤哉?岂非贤哉!王介甫曰:俗之坏旧矣,自学士大夫多不能终其节,况女子呼?然则艾贞女者不诚有以矫之使日趋于厚乎!
族弟简述 荣甲审定
刘贞女未婚守志事略
贞女刘氏,字庚丽,许字有诒,嫁有日矣。闻夫故,矢志守节。翁姑传语竭力阻劝,终不能解期,年后缟素来归,卒捧栗主以成礼。时人哀其志,题咏成牒,命之曰:刘贞女节孝集。同邑柳昶鋆为之述。
贞女奕未婚守志事略
贞女姓易氏,字奕,营田国学生讳蔚鼎女,许字长沙陈少松,未婚而陈氏子殁。女闻不饮食数日,欲以死殉。其家防之严,不得死。逮其久,闻有求婚者,泣请于父曰:礼所谓齐衰往悼以女,虽未婚而于夫之死不能恝,然今儿之未嫁而陈郎死,不齐衰往吊而即改适忍乎?已而,泣然以死自誓。父哀其志许为焉。乃商之,婿家诹吉如亲,迎礼妆奁衣服首饰皆以纯素,观者啧啧称道,有以未婚守志为过礼者,有以从一无二为准礼者,贞女以光绪某年日月生,现年周花甲白首完贞,族叔简次其事为之记,余因表其微而著其义曰,今夫有婚嫁而后有夫妻,至于势穷事变未婚嫁而夫即死,夫死矣而女来归,夫家则其夫尤为有妇,是以女子而守夫妻之义,章章明甚,信乎?曾子闻诸夫子曰,父母全而生之子,字全而归之,可谓孝矣。斯言也,惟贞女足以当之。曲礼曰:女子许嫁,缨注曰:女子许嫁,系缨明身已有所系属,即义无可绝,而心有所不忍绝理固然也,奕之哀,素终身毅然决然而非有所迫而然,其至性为何如也。今五大洲风会日趋平权自由之说,相从吠声世家巨族名楣相尚,而好名之人,未嫁守义或为势之所迫而非心之所安者在多,有诗云,未见君子忧心奕奕如奕贞女者可以风矣!
丁丑嘉平月既望荣甲审定
易忠节公传略
公讳先字太初,延庆 纯孝公十六世孙,庆亲死,庐墓三年,产玉芝十八茎,事载五代。史公幼读书聪敏,至性过人,娶朱氏、继配黄氏生子三:长缙、次绅、三彻,女一,永乐元年由太学任宛平令,六年,授交趾谅山府知府,携妻与三男随任,长次留守坟墓,下车时,见其俗悍且陋,公临位,轻赋役,治衣冠,风俗丕变,每理讼事先期军民各供投进披阅发勘外,始庭讯,令民自击曲直咸服。时有谣曰:“易知府,苏民苦,”在任民安物丰,相依不忍舍,任满军民请提保留,上允升正三级,俸掌府事。宜德二年,寇滔黎利城,谅山军民大振,公令城外诸民妇女速返,其丁男愿同难者许入城防护,百姓闻之,踊跃争先者数万余人。公自揣以为得人和者可以胜敌,内除奸臣,外诱逆贼,值此内有提降,公曰,吾事一君,焉降?吾为郡守与城共存亡,练兵备战,坚保城池。之后贼又至城东,公自率军民大战,斩首千余,捷音至上嘉其勇,不意贼势方张,攻城甚紧,三月余公见粮尽力疲,告军民曰:吾为民族死,尔等开城迎敌,以了余生,惟殓吾尸骨以葬。众皆流涕不退,公潜身入室顾谓夫人黄氏曰:吾死肯等何如,黄氏曰:夫事君,妾事夫,惟死何辞,公先佩印上。而卒,黄氏端坐吁嗟良久,其子彻擗踊痛哭曰∶君父两难,惟有以身殉之而已。黄氏携彻投井,家属死之合计十八口。上闻追赠广四布政使司左叁政谥忠节。宜德三年,奉旨归葬本邑栗桥之西,建坊祠于湘阴林城三井头,易氏子孙永为祭祀。
明代名贤名臣吊忠节公诗
五七古 明天顺丁丑大魁黎淳
正气森森控百蛮,大农师已不生还;栗桥冢土棠黎拱,能使英雄血泪班。
明正德时贬龙场丞后封新建伯王守仁
金石心肝熊豹姿,煌煌大节系人思;长风撼树声悲壮,仿佛当年骂贼时
明弘正八年吏部尚书天恕
慷慨当年报国身,还将节孝伴忠臣;睢阳未必无惭处,破城何曾折一民。
明工部水司江南举人唐懋淳
群蛮蚁聚陷边疆,武吏文臣走且僵;毕竟忠奸同一死,何如侠骨有余香。
明湖南提督学院文毅公姚希孟
群蛮森昼战,寂寞仍候居;空有新供像,堂传旧读书。精忠昭异域,大节感乡庐;今日酋轩采,为均一式吕。
明正统翰林院修纂入内阁商辂
亦知危旦夕,效死守孤城;不朽黄泉血,长垂青史名;衣冠徒北拜,羽檄莫南征;回首当年事,凄凉无限情。
明成化刑部尚书何乔新
边郡多戎马,唯君克壮猷;有心扶社稷,无计斩羌酋;撼阵风云暗,涂肝天地愁;至今湘水上,百日照森楸。自殉交州后,流传到至今;黄泉埋碧血,白日照丹心。骨掩连成玉,身同百炼金;宜阳家法在,忠愍有嗣音。
明进士张纯
(一)疲瘁孤臣独力持,却将忠义控蛮夷;义如李芾焚家日,忠似张巡死国时;白骨已颓无地葬,丹心唯有老天知;我来奉命招魂祭,湘水湘山不仅悲。孟敬
(二)曾从简策忆忠臣,今代湖湘有若人;骂贼不辞刀断舌,叱酋宁畏鼎烹身,南交矢节高风播,北阙旌忠正气伸;巡远在前君在后,舌甚取义并成仁。
嗣孙辉萼摘整

玉桃公民族气节
——十七世租易玉桃老人于干抗日保家斗争中独立杀敌为民族尽节
玉桃老人又名鼎玉,一八八七年出生于营田边山,终生从事农业,热爱乡土,但为人刚直不阿,爱憎分明,略见不平,拔刀相助,乡里公认是一条仗义的硬汉子。
一九三九年九月二十三日晨,日本侵略军汽艇三十条艘绕道从侧面进犯营田,国民党君力
孤难敌而返,日军登陆后,奸淫烧杀,无恶不作,于上午日军窜至边山易公家,抓住其妻夏氏妄图奸污,夏氏誓死反抗,惨死敌手,公在屋内闻声,持弯刀跃出先折一敌,然后隐于门侧,待另一敌人来搜索时,公出其不意,将散杀死,接踵又来一敌,公举刀猛砍,削其一指并砍伤其臂,敌人狼号豚叫,诉其“太卿”旋即“太卿”率领爪牙蜂拥而至,挥机枪乱射,公知势难幸兔,勇气倍增,忘命杀出,顿伤数敌,一军曹奉手枪击公,公跃步一刀,断其手指,手枪坠地,公乘势补上一刀,将军曹杀死。余敌数十人围着易公乱刀齐剌,顿时鲜血如注,高呼,“打倒日本强盗。”余音未落,即壮烈牺牲,敌人遭此伤亡,兽性大作,克将公之遗体削成数块弃于庭前而去。
公单刀勇战群魔,手刃数寇,伤十几人,村人哀感不已,将其忠骸缝合入棺,安厝于边山
之丘,同年十二月十五日国民文革委会政治部设计委员田汉与六十九师李团长、九十五师陈参谋等来营田视察,闻公英勇杀敌事,十分感动,在公墓前默哀致敬,并抚恤其遗属,将这种为民族而壮烈牺牲特报上峰,给与褒扬。
裔孙辉杰摘录于场志
附悼十七世祖易公玉桃老人联
碧血染田园,杀敌驱倭,舍身救国。
精神垂史册,光宗耀祖,育后兴邦。
身临险境,面对强倭,卫国建奇勋,伏虎屠龙寒敌胆;
气壮山河,功昭日月,捐躯凝碧血,舍身忘死雪民仇。

十八世祖易荷锄
荷锄公又名鹤雏,一八七三年出生十营田小边山,一八九五年考入张之洞创办的两湖书院学习,后被保送去日本弘文争校学日语,继转入东京士兵学校学习军事,毕业成绩名列前茅。日明治天皇曾召见,毕业后回国,当达式汉,两湖总督张之洞热情欢迎,委令易公为标统,建立新军,他治军从严,能以身作则,用人唯贤,很有建树。 . .
易公率部驻防冀东,但对腐败的清廷政治不满,主张变革维新,暗与革命的同盟会联系作为起义内应,被清总督瑞澄察觉,为避其锋芒,暂时隐匿,未能在辛亥革命前赶至武昌,叁加起义,但通电响应共和,拥护孙中山兢选大元帅。
南北议和,袁世凯笼络人心,欲重用易公,公观其卖国行径,按不接命,袁甚妒嫉,为避难由北京取道上海,于一九二一年冬再次东渡日本,入日本陆军大学学习,一九一二年学成回国,袁失败,黎元洪接任大总统,委任易公要职,多次都被拒绝,意在国家不统一,决不为军阀利用,毅然归隐老家课教子孙,怡然桑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聘任易公为省文丈仿馆员。一九五四年疾逝,享年八十一岁。、
侄孙辉杰摘录

伯僧公事略
伯僧公乃清朝光绪甲午科御定之举人,曾任耒阳县教谕,廉明治学,桃李满三湘,为一代宗师,业绩斐然。
鼎峙公有五男,伯僧公排行二,年青求学时代,兄弟共读一堂,穆穆相依,策励前程,研读中除伯僧公外,都天资聪颖,下笔千言,唯伯僧公为人厚道,虚怀若谷,严谨求实,以呆乌先飞为起步,孜孜不倦,立志不谕,经初试皆被录取,为庠生,伯僧公更加奋读自强,再试,公超列为举人,三试为秀才,余下虽才华横溢,错失良机,终难如意,可见人之为学,学之则难者亦易矣,诚然驭马十驾。功在不舍。
伯僧公族之厚道人也,素以礼让为先,生活中不论老幼贫富均平等相待,且能舍己助人,每逢灾年恶岁开仓放赈,陈年后或还本或纯以救济:年年如是,公之家廪实成为当地义仓,与彼临下了深厚感情、还常教育子侄:“一夫不耕会受饥,一女不织会受寒,勤劳为齐家之本、为富也要仁慈、储粮济人睦友安邦、使穷人有力归农、游食也安其本”。是故,公之彼临横垅大垅,男女老少无不啤公之仗义疏财,积德爱民,也感化奢侈之俗,盗窃之风日残,净化了地方治安,维护了公德。
伯僧公晚年定居大垅傅家屋场,生活上俭节节约,粗茶淡饭,然胸怀坦荡,精神焕发,潜心研究儒学。吟诗联封自娱,著有大批诗对文稿,不幸焚于抗战。常自诩曰“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研读之余特别关心农事,如公留有五言律诗:
天雨在复晴,睛空碧当明,风吹阳和散,无多暴恕生,日添庭鸭喜,春助野鸭鸣,北灌郊源足,林舒树木荣,农皆忙下种,甚派鸟催耕。
从此留诗,揭示了宫之晚年热爱乡土,关心农事之真谛。
公晚年特别注意教育子孙,尤可赞者视男女孙群十四人为一律平等,建造学堂,重金聘请老师,亲自批阅习作,评定优劣,按优劣习作换取习作本。原则上在教育方面规劝于室内,扬褒于堂前,因才善诱,奖惩兼施。我们在此优良品德熏陶下,学习大有长进,虽受抗战影响,无法深造,但都成才,献身于党国各项事业,使祖父的勋业文章发扬光大。
公仙逝于我地爆发抗战前夕(民国二十八年),享年八十岁,公之遗风在乡间老人常为传颂,回朔至此,公之举手投足历历如昨,公之教谕常觉耳提面命,悲痛之情油然而生,遥祈我组安息黄泉,吾辈当敦厚本源,发扬光大,为后嗣树立典范。
嫡孙辉萼受修辑组委托谨撰

见龙老人传略
见龙老人是目前我族派份高年龄大而健在的老人,他一九零四年八月二十日出生于长沙,祖籍营田,迁居泊罗九雁车塘坝,现定居长沙。他幼年聪颖,中小学时成绩优异,爱看介绍世界科学家事迹的外国读物。心灵深处播下了学先贤爱科学为人类造福的思想种子。
一九二一年毕业于长沙湘雅医学院,毕生从事医学研究,一九六四年在全国生理科学学术会上,他的《神经体液对血量的调节》科研成果论文获得与会者一致赞许,一九六五年他与一些教授合编了《血液生理学》一书,井发表论文近二十篇,一九八五年他以自己的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亲自撰写了《生理科学与祖国》一文。一九八七党和政府为了表彰他在生理学方面创造的丰功伟绩,湖南医科大学举办了《易见龙教授六十年教学科研成绩成果展览会》,由省教委授予他“教师荣誉证书”,他的一生不愧是我国输血救伤事业的奠基者,现代血库的创造者,中央卫生部科学委员会委员,医学一级教授。
一九四四年,他谢绝了美国政府的挽留与高薪待遇,他带领血库全体工作人员转道回国参
与抗日战争,对抗日战争和民主救国运动都作了重大贡献。解放前夕,他在自己工作上积极协助掩护地下党组织开展工作,积极投入各项学运,组织迎解活动。解放后,在党领导下以极大的爱国热忱投入新的工作,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受中央革委派在沈阳筹建血库,任颇问,负责培圳专业人员,救注大批援朝战士,获得显著成就。他的一生,对祖国有一腔赤诚的中国心,对人民解放事业有满腔炽热的感情,所以选为全国政协二、三、四届委员,中国民主同盟湖南省委主任。一九五三年任湖南医学院副院长秉生理科主任。一九五六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