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典备征


  武臣(按武臣生年大都无考,兹于未详诸人,仅记其年逾八十及曾得谥者)、 则鄂副都统莫克图(七十八)、王总兵玉{殿玉}(九十)、孙果壮达哩(七十三)、 道勤襄喇(八十一)、许恪敏占魁(七十二)、阿武壮赖(七十□)、毕恪僖力 克图(七十三)、赵敏壮国祚(八十)、张襄壮勇(七十□)、杨敏壮捷(七十 四)、施襄壮琅(七十六)、孙襄武思克(七十四)、拉都统哈达(七十七)、 硕内大臣岱(八十四)、李壮敏芳述(七十七)、吴提督英(七十六)、偏襄敏 图(七十七)、潘襄勇育龙(七十八)、鄂武襄克逊(八十六)、佟端纯国维 (七十□)、穆清恪廷┉(七十□)、蓝提督理(七十二)、巴恪恭珲岱(七十 □)、马勤恪武(七十□)、素勤僖丹(七十二)、高都统其佩(七十□)。甘 都统国璧(七十九)、杨提督凯(八十四)、吴壮悫进义(八十四)、何总兵勉 (七十二)、傅温悫尔丹(七十□)。朱副都统伦瀚(八十一)、王勤悫郡(七 十□)。武良毅进升(八十)、福内大臣禄(八十□)。王壮悫无党(七十□)。 李壮毅勋(七十□)。李提督国柱(八十二)、王恭勤进泰(八十四)、吉提督 兰泰(九十四)、徐都统绩(八十□)。彭总兵之年(八十□)。永敬僖庆(八 十□)。陈提督杰(八十□)。窦提督殡(八十□)。德副都统福(八十□)。 珠副都统尔素(七十六)、喜副都统布禅(七十四)、策副都统楞(八十二)、 阿将军迪斯(七十六)、谢总兵恩诏(七十四)、刘总兵清(八十六)、穆勇肃 克登布(八十一)、樊总兵雄楚(七十六)、武副都统登额(八十四)、成总兵 文(七十六)、那副都统林泰(八十□)。阿勤勇那保(八十七)、赛襄勤冲阿 (七十六)、萧襄恪福禄(七十□)。龚总兵镇海(七十五)、色壮勇尔滚(七 十□)。戴果毅雄(七十六)、那将军彦宝(八十二)、八壮僖十六(七十□)。 马昭武济胜(七十□)。罗壮勇思举(七十七)、苏提督兆熊(七十二)、常副 都统德(七十五)、陈提督阶平(七十九)、李襄恪国栋(七十□)。郭提督继 昌(七十四)、乐将军善(七十一)、祝提督廷彪(七十三)、杨勤勇芳(七十 九)、瑚果毅松额(七十六)、陈总兵步云(七十七)、张提督青云(七十八)、 汤贞愍贻芬(七十六)、杨刚介昌泗(七十六)、固将军庆(七十六)、万提督 福(一百□岁)、奕庄简山(八十□)。春诚恪佑(七十□)。巴威勤扬阿(七 十□)。魁果肃玉(八十)、富将军明阿(七十七)、丰威介绅(八十□)。黄 武靖翼升(七十七)、冯忠毅子材(八十六。)宋忠勤庆(八十三)、欧阳提督 利见(七十一)、铭文肃安(八十四)、图副都统瓦强阿(八十)、田都统在田 (八十□。按田都统由原任总兵加衔)、玉总兵寿(八十一)、蓝总兵斯明(七 十五)。

  其他儒林、文苑、技士、山人(按此类皆在野之人,其以耆年宿学特给职衔 者注明于下。又明季遗臣以著作终老者亦入此类,惟仅就其出身之举贡书之)、 则沈文学国模(八十二。凡廪增附各生统称文学)、林文学古度(八十七)、邵 文学潜(八十五)、史文学咸(七十八)、孙征君奇逢(九十二)、杨明经文彩 (八十。凡副贡、拔贡、优贡有科分可考者,即称某贡,此外统称明经)、罗文 学维善(八十二)、张孝廉次仲(八十八)、徐文学波(七十四)、李孝廉确 (八十二)、刘布衣源长(八十四)、张明经鸿磐(八十六)、文文学冉(七 十二)、杜征君越(八十六。按杜征君由诸生荐应鸿博,以年老未试,授内阁中 书衔)、萧副贡云从(七十八)、李文学魁春(八十)、丁明经矿(八十七)、 彭明经行先(九十二)、韩文学孔当(七十三)、金文学俊明(七十三)、查孝 廉继佐(七十六)、李孝廉灌(七十六)、恽副贡日初(七十八)、李明经世熊 (八十五)、施文学誉(七十八)、阎孝廉尔梅(七十七)、陈文学确(七十四)、 张文学怡(八十八)、徐文学芳声(八十四)、周文学茂兰(八十二)、徐文学 树丕(八十八)、朱文学鹤龄(七十八)、傅征君山(七十八。按傅征君由布衣 荐应鸿博,以年老未试,授内阁中书衔)、白明经奂采(七十八)、褚文学篆 (九十四)、彭文学士望(七十四)、黄征君宗羲(八十六)、杜副贡浚(七十 七)、冒副贡襄(八十三)、徐文学夜(七十三)、钱文学澄乏(八十二)、彭 文学大寿(七十九)、钱孝廉陆灿(八十七)、胡孝廉承诺(七十五)、查文学 士标(八十三)、党布衣成(七十八)、黄明经宗炎(七十一)、史布衣标(七 十八)、杜文学界(七十七)、陆文学阶(八十三)、陈明经赤衷(七十一)、 潘文学恬如(八十)、陆征君元辅(七十五)、何文学汝霖(七十二)、刘布衣 源渌(八十二)、王明经坛(七十七)、顾文学有孝(七十一)、王孝廉夫之 (七十四)、倪文学会鼎(八十七)、宗明经元鼎(七十九)、徐孝廉枋(七十 三)、郑文学(七十二)、费布衣密(七十七)、梅孝廉清(七十五)、李明 经柏(七十一)、宗文学元豫(七十三)、钱文学封(七十六)、韩文学纯玉 (七十九)、李文学经世(七十三)、朱文学用纯(七十二)、林明经侗(八十 八)、徐文学介(七十二)、李征君颐(七十九)、冷布衣士嵋(八十三)、闵 文学麟嗣(七十七)、田文学兰芳(七十四)、詹布衣明章(九十三)、储孝廉 欣(七十六)、王画师(八十六)、吴画师历(八十七)、吴征君农祥(七十 七)、李征君绳远(七十六)、胡征君渭(八十二)、文布衣点(七十二)、张 明经鹏翼(八十三)、梅征君文鼎(八十九)、高画师简(七十四)、杨布衣无 咎(七十九)、徐文学世沐(八十三)、华布衣学泉(七十五)、张太学云章 (七十九。按张太学曾议叙知县,不就选)、帅孝廉我(七十八)、李征君光坡 (七十三)、潘文学天成(七十四)、王征君心敬(八十三)、吴布衣允嘉(七 十三)、蒋明经文源(八十九。按蒋明经曾加国子监助教衔)、朱画师雍模(九 十六)、黄画师鼎(七十一)、郑明经性(七十九)、上官画师周(八十□)。 陈明经景云(七十八)、张文学朝晋(八十三)、王明经辅铭(八十三)、蒋明 经衡(七十二。按蒋明经曾加国子监学正衔)、方明经世举(八十五)、周征君 京(七十三)、翁征君照(七十九)、吴明经元音(八十五)、茅文学星来(七 十一)、江明经永(八十二)、朱征君稻孙(七十九)、范布衣炳(七十四)、 陈布衣梓(七十七)、任文学德成(八十九)、王文学应奎(七十□)。周画师 颢(八十九)、张征君庚(七十六)、金布衣农(七十四)、胡征君鸣玉(八十 二)、程征君廷祚(七十七)、陈布衣钅宏(七十三)、吴画师麟(八十二)、 任征君瑗(八十二)、徐明经大椿(七十九)、是布衣镜(七十七)、丁布衣敬 (七十一)、方优贡泽(七十一)、史征君芳湄(九十)、曹明经庭栋(八十七)、 张明经大受(七十一)、沈文学大成(七十二)、吴布衣颖芳(八十)、汪征君 沆(八十一)、边征君连宝(七十四)、赵文学曦明(八十三)、鲍优贡倚云 (七十一)、徐文学坚(八十七)、陶文学元藻(八十六)、江征君声(七十九)、 黄文学叔灿(八十五)、丁文学传(七十八)、鲍孝廉廷博(八十七)、吴孝廉 兰庭(七十二)、朱明经彭(七十三)、冯画师洽(八十九)、吴明经骞(八十 一)、戴明经殿江(八十五)、朱文学文藻(七十一)、黄明经文(七十□)。 钱太学伯(七十五)、张征君燕昌(七十七)、陈明经本礼(八十)、吴文学 翊凤(七十八)、汪孝廉龙(八十二)、庄文学有可(七十九)、梁明经玉绳 (七十六)、汪明经淮(七十二)、赵明经魏(八十)、先曾伯祖文学兰枝(八 十九)、朱孝廉彬(八十二);王孝廉学浩(七十九)、叶明经廷甲(七十九)、 凌文学扬藻(八十六)、朱画师鹤年(七十五)、翁征君广平(八十二)、江太 学藩(七十一)、徐孝廉熊飞(七十四)、黄文学廷鉴(七十九)、严太学杰 (八十一)、李拔贡富孙(八十)、曹文学言纯(七十一)、江优贡沅(七十二)、 吴文学德旋(七十四)、余孝廉煌(七十六)、张孝廉廷济(八十一)、奚布衣 疑(八十四)、吕文学飞鹏(七十三)、方文学东树(八十)、徐明经同柏(八 十)、李孝廉祖陶(八十三)、潘布衣谘(七十八)、姚太学椿(七十七)、陈 文学逢衡(七十八)、杜孝廉煦(七十一)、沈文学豫(七十一)、杨明经文荪 (七十二)、苗优贡夔(七十五)、陈征君奂(七十八)、潘文学道耕(七十一)、 黄明经金台(七十三)、黄明经式三(七十四)、季明经锡畴(七十二)、王画 师素(八十四)、管文学庭芬(八十四)、吴文学熙载(七十二)、汪孝廉士铎 (八十八。按汪孝廉曾加国子监助教衔)、张画师熊(八十四)、汤征君球(七 十八)、杨明经德亨(七十二)、薛明经于瑛(七十二。按薛明经曾加国子监学 正衔)、张明经文虎(七十八)、万征君斛泉(九十七。按万征君曾加五品卿衔)、 雷明经浚(八十)、张孝廉裕钊(七十二)、王孝廉(七十二。按王孝廉曾加 内阁中书衔)。

  此外年逾古稀尚不乏人,右举其著者(按宰辅中如范文肃文程、张文贞玉书、 英协揆和、麟文端魁、麟文慎书。部院大臣中如李侍郎仙根、张尚书士甄、彭侍 郎孙、陆阁学、田侍郎雯、张侍郎睿、孙侍郎岳颁、任尚书兰枝、徐侍郎以 煊、庄侍郎存与、戴尚书联奎、姚文僖文田、顾侍郎皋、王侍郎楚堂、赵侍郎炳 言。词臣中如宋编修至、杜庶常诏、杨侍讲述曾、姚编修范、余检讨廷灿、孙庶 常原湘。科道中如笪御史重光。督抚中如蒋制军陈锡、顾河督琮、胡恪靖宝泉、 那文毅彦成、朱漕督为弼、季文敏芝昌、易制军棠、刘制军源灏、刘武慎长佑、 陈中丞宝箴。监司中如李布政渭、张布政岳崧、钟运使谦钧、李布政用清、朱观 察之榛。守令中如王太守时翔、韩大令梦周、桂大令馥、周太守镐、张大令琦、 李太守佐贤、谭大令献、汪大令宗沂。校官中如丁教授杰、林学正伯桐。武臣中 如吴果壮拜、莽敏肃奕、禄齐勇毅、慎保桓靖恒、余勤勇虎恩。儒林文苑中如巢 孝廉鸣盛、顾征君炎武、王文学余佑、颜布衣元、李征君锴、滕明经纲、迮征君 云龙、江明经昱、钱征君大昭、张孝廉士元、顾文学广圻、贺明经瑞麟,皆年止 七十。以诸人或居高位,或负盛名,今附记于此)。

  年丈朱小汀先生以宏通博雅之才,早历清班,氵存跻卿贰,文章经济,誉重 京华。公退余闲,惟以经籍自娱,手不释卷,雪钞露纂,著作等身。宣统辛亥之 冬,尝写定《寿鑫斋丛记》,凡四十卷,会遭国变,乃藏诸箧衍,秘不示人。承 忄瞿其积久失传也,请早付手民,垂示后学。顾全书卷帙繁重,剞劂需时,故 年文复分别部居,厘为六种。按第一种颜曰《旧典备征》,于先朝国故人文,详 稽博考,原原本本,殚见洽闻,凡诸纪载,既备且确,其体例与州别集相近, 而精核过之,贤者识大,有功于文献至钜。胶西柯凤荪先生为当代词林耆宿,曩 撰丛记旧序,推崇甚至,则声价可知矣。爰取此录首事印行,以见全豹之一斑, 并为前驺之先导云尔(卷首附刻丛记总序、总目,俾读者得详原委。书中缺笔字 均仍原稿写本之旧)。辛巳夏四月,年愚侄吴兴刘承谨跋。

  ○附录
  此书成于宣统辛亥,凡所纪录,皆止于是岁之终,迄今已三十年。其中有应 增载者,同人谓宜及时补入,庶一代文献始末兼赅,因仍原书例,附录各条如左 (每类所举之人,均仍依辛亥岁原官入录。凡辛亥后加衔、赠衔、予谥、追谥各 年月,今皆从略。)辛巳立夏前二日述叟记。

  三公(见卷一):赠太师者陈文忠宝琛,加太傅者陈宝琛,赠太傅者陆文端 润庠、世文端续,加太保者陆润庠,赠太保者朱文诚益藩。
  谥法不拘定例(见卷三按辛亥后优礼旧臣,凡曾官庶常及起家进士者,亦皆 得谥文):吏部侍郎于式枚则谥文和(按于公由庶吉士改主事),热河都统锡良 则谥文诚(按锡公由进士授知县),江苏候补道署江宁提学使李瑞清则谥文洁 (按李公由庶吉士改道员),湖南辰沅永靖道朱益浚则谥文贞(按朱公由庶吉士 改知县),典礼院副掌院学士郭曾斤则谥文安(按郭公由庶吉士改主事),陕 甘总督升允则谥文忠(按升公由举人官主事。此照大学士例予谥),安徽提学使 沈曾植则谥文诚(按沈公由进士授主事)。

  浙省人得谥者(见卷三):杭州加三人:吏部侍郎仁和夏同善谥文庄(按夏 公卒于光绪六年,追谥),户部侍郎钱塘孙诒经谥文悫(按孙公卒于光绪十六年, 追谥),南书房行走海宁王国维谥忠悫。嘉兴加一人:安徽提学使沈曾植谥文诚。 湖州加一人:礼部侍郎朱祖谋谥文直。宁波加一人:吏部侍郎鄞县张家骧谥文敬 (按张公卒于光绪十一年,追谥)。绍兴加二人:仓场侍郎山阴俞廉三谥敏僖, 学部参事上虞罗振玉谥勤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