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志存记录
- 旧典备征
旧典备征
科道则傅御史(七十一)、盛御史符升(八十六)、朱御史克简(七十八)、 余御史缙(七十三)、梁御史熙(七十一)、赵给事吉士(七十九)、畅给事泰 兆(七十五)、顾御史镡(七十九)、王御史奂曾(八十五)、郑御史恂(八十)、 秦给事道然(九十)、龚御史翔麟(七十六)、吴御史启昆(七十一)、黄御史 秀(九十)、高御史玢(八十一)、顾御史楷仁(七十一)、王给事澍(七十二)、 吴御史龙见(八十)、葛御史德润(七十一)、万御史年茂(九十)、蒋御史和 宁(八十七)、冯御史浩(八十三)、许御史宝善(七十三)、程御史世淳(八 十六)、费给事振勋(七十九)、谷给事际岐(七十六)、叶给事继雯(七十六)、 欧阳御史厚均(八十)、王御史之斌(七十七)、帅御史方蔚(八十二)、先族 父给事昌颐(七十二)。
郎官(按此类中有候补、候选者,即并录之,后监司守令均仿此)、则裴员 外帙(八十三)、梁郎中钦构(八十二)、唐主事孙华(九十)、顾典籍贞观 (七十八)、刘中书宗泗(七十四)、吴中书之振(七十八)、汪中书文桂(八 十二)、汪郎中森(七十四)、李中书茹(七十六)、王助教之锐(七十九)、 李主事光型(七十九)、高待诏不骞(八十七)、赵主事殿成(七十四)、符郎 中曾(七十三)、王主事文清(九十二)、武郎中绍周(七十四)、钟员外δ (七十九)、桑主事调元(七十七)、法评事坤宏(八十七)、冯郎中成修(九 十五)、袁主事守定(七十八)、褚员外寅亮(七十六)、汪员外棣(八十二)、 邵中书齐熊(七十七)、姚郎中鼐(八十五)、周中书发春(七十四)、潘主事 奕隽(九十一。按潘主事曾加四品卿衔)、宋助教葆淳(七十□)、钱主事杜 (八十四)、刘典簿沅(八十八)、李评事元春(八十六)、吴中书懋清(七十 二)、叶郎中志诜(七十□)、庄中书仲方(七十八)、马郎中瑞辰(七十二)、 梅郎中曾亮(七十一)、庞学录大(七十二)、张中书应昌(八十五)、吴员 外嘉淦(七十六)、丁中书晏(八十二)、熊中书少牧(八十四)、黄主事富民 (七十三)、吴中书安业(八十九)、王主事柏心(七十五)、郑主事献甫(七 十二。按郑主事曾加五品卿衔)、吴员外昆田(七十五)、潘侍读曾绶(七十四。 按潘侍读曾加四品卿衔)、李郎中善兰(七十三。按李郎中曾加三品卿衔)、端 木侍读采(七十三)、龙主事文彬(七十三)、韩主事弼元(八十□)、严主事 辰(七十二)、叶郎中衍兰(七十五)、刘中书庠(七十八)、钱主事振常(七 十四)、任主事其昌(七十一)。
督抚则吴悫僖景道(七十五)、贾中丞汉复(七十二)、卞恪敏三元(八十 二)、李中丞士桢(七十九)、章中丞钦文(七十五)、赵襄忠良栋(七十七)、 慕漕督天颜(七十三)、马中丞如龙(七十五)、刘制军兆麒(八十)、朱制军 弘祚(七十一)、刘中丞荫枢(八十七)、郭制军诱(七十八)、石制军文晟 (七十七)、年中丞遐龄(七十□)、李中丞馥(八十四)、李制军绂(七十八)、 徐河督湛恩(八十四)、杨中丞<香必>(八十四)、徐中丞杞(八十一)、硕恭 勤色(七十三)、卢中丞焯(七十五)、胡中丞文伯(八十□)、方恪敏观承 (七十一)、何恭惠胃(七十□)、常中丞钧(八十□)、李中丞质颖(八十 □)、闵中丞鹗元(七十八)、汪勤僖新(七十三)、胡庄敏季堂(七十二)、 司马河督(七十一)、陈中丞淮(八十□)、宜制军绵(八十□)、荆中丞 道乾(七十二)、康河督基田(八十□)、孙中丞曰秉(七十一)、李文肃殿图 (七十五)、汪制军志伊(七十六)、张中丞诚基(七十□)、吴制军熊光(八 十四)、董文恪教增(七十三)、左中丞辅(八十三)、叶中丞世倬(七十二)、 钱中丞臻(八十六)、温制军承惠(七十八)、颜制军检(七十□)、戴制军三 锡(七十三)、吴中丞光悦(七十三)、曾中丞燠(七十二)、杨忠武遇春(七 十八)、王中丞绍兰(七十六)、程中丞含章(七十一)、姚中丞祖同(八十一)、 杨中丞怿曾(七十一)、韩中丞文绮(七十九)、杨中丞健(七十九)、吴河督 邦庆(八十三)、韩中丞克均(七十五)、陈中丞桂生(七十四)、朱庄恪桂桢 (七十二)、孙中丞善宝(八十三)、周文忠天爵(八十二)、吴中丞荣光(七 十一)、邓制军廷桢(七十二)、梁中丞章钜(七十五)、刘中丞鸿翱(七十一)、 周中丞之琦(八十一)、陆费中丞泉(七十四)、钱中丞宝琛(七十五)、潘 文慎锡恩(八十□)、鄂中丞顺安(八十六)、布制军彦泰(九十□)、曾中丞 望颜(八十一)、吴制军振或(七十九)、潘忠毅铎(七十二)、徐中丞继畲 (七十九)、韩果靖超(七十九)、黄中丞恩彤(八十□)、晏中丞端书(八十 □)、贾中丞洪诏(九十□)、郭中丞柏荫(七十八)、李中丞嘉端(七十三)、 刘中丞琨(八十)、李中丞庆翱(七十九)、涂制军宗瀛(八十□)、鲍中丞源 深(七十三)、李勤恪瀚章(七十九)、谭文勤钟麟(八十四)、沈中丞秉成 (七十三)、谭中丞继洵(七十□)、任中丞道(八十四)、刘文庄秉璋(八 十)、杨制军昌浚(七十二)、陈中丞彝(七十四)、许文敏振(七十三)、 李勤恪兴锐(七十八)、唐中丞炯(八十一)、许制军应癸(七十七)、李忠 节秉衡(七十一)、刘忠诚坤一(七十三)、陆中丞元鼎(七十一)。
监司则邱观察俊孙(八十一)、戴观察玑(七十四)、李按察光座(七十一)、 法布政若真(八十四)、赵观察廷标(七十七)、陈观察洪谏(八十六)、徐提 学可先(七十五)、黎观察士弘(八十)、戴观察圣聪(八十)、韩观察庭芑 (七十一)、于提学觉世(七十三)、赵按察进美(七十三)、胡观察在恪(八 十二)、涂布政应泰(七十二)、郜提学焕元(七十三)、赵观察作舟(七十三)、 曾提学王孙(七十六)、刘观察深(七十八)、刘提学果(七十三)、任布政风 厚(七十四)、姚观察淳焘(七十二)、江观察皋(八十一)、翁提学嵩年(八 十二)、张按察孟球(八十)、李按察玉钅宏(八十一)、芮观察复传(九十四)、 宫布政尔劝(七十八)、朱观察陵(八十一)、吴布政士端(八十三)、严按察 有禧(七十三)、卢运使见曾(七十九)、沈按察廷芳(七十一)、金观察溶 (七十三)、张观察凤孙(七十八)、钱布政琦(八十二)、陈观察梦说(七十 一)、刘观察世宁(八十一)、成观察城(七十四)、王按察士钅宏(七十五)、 陈布政奉兹(七十四)、李运使世望(七十八)、赵观察翼(八十八)、初观察 之朴(八十一)、沈运使业富(七十六)、许布政祖京(七十四)、陈运使三辰 (七十七)、崔观察龙见(七十七)、陈观察昌齐(七十八)、王观察念孙(八 十九)、诸布政以谦(七十七)、严按察士钅宏(八十三)、程按察卓梁(八十)、 廖运使寅(七十三)、唐布政仲冕(七十五)、蒋布政继勋(七十六)、张观察 敦仁(八十一)、石按察韫玉(八十二)、宋观察湘(七十一)、李按察文耕 (七十七)、王观察家相(七十七)、郎观察葆辰(七十七)、龚观察丽正(七 十五)、李布政宗传(七十四)、刘布政体重(七十四)、吴按察廷琛(七十二)、 王观察协梦(七十六)、朱观察壬林(八十)、光布政聪谐(七十八)、舒观察 化民(七十八)、沈文和兆坛(九十四)、桂观察超万(八十)、陶文节廷杰 (七十三)、杨观察炳(七十三)、黄观察良楷(七十七)、宗观察稷辰(七 十六)、周观察顼(九十□)、许观察连(七十六)、张布政集馨(七十九)、 王观察广业(八十□)、宋布政延春(九十)、刘按察于浔(七十一)、范布政 梁(七十六)、何运使兆瀛(八十二)、顾观察文彬(七十九)、吴观察云(七 十三)、仓按察景愉(七十五)、盛观察康(八十七)、孙布政观(七十□)、 游布政智开(八十四)、江运使人镜(七十九)、唐布政树森(七十三)、何布 政枢(七十□)、许观察增(八十)、易布政佩绅(八十一)、戴观察恩溥(八 十五)、郭观察式昌(七十六)、先师张观察预(七十一)。
守令佐贰(凡知县改就教职而先曾选补实官或署任者,仍列守令中,其由进 士即用或归班候选未经分省径改教职者,则入校官类)、则吴太守颖(七十九)、 朱推官嘉徵(八十三)、彭大令珑(七十七)、曹太守鼎望(七十六)、吴太守 绮(七十六)、王大令钺(八十一)、卫太守立鼎(七十六)、伊大令(七十 一)、叶大令燮(七十七)、卢大令宜(八十)、唐大令甄(七十五)、杜同知 登春(七十六)、毛大令际可(七十六)、赵大令俞(七十八)、李太守彦瑁 (七十七)、王太守吉武(八十一)、张太守克嶷(七十六)、李州牧发枝(八 十)、冯太守协一(七十七)、蒋大令锡震(七十八)、姜大令兆锡(八十)、 柯大令煜(七十一)、唐太守绍祖(八十一)、何太守经文(八十四)、窦太守 容恂(八十)、李太守厚望(七十一)、王太守又朴(八十)、窦直牧容邃(七 十三)、吴同知廷华(七十四)、黄大令任(八十八)、屈州牧成霖(八十四)、 盛大令支焯(七十九)、蒋同知祝(八十三)、马大令荣祖(七十六)、任太守 应烈(七十六)、郑大令燮(七十三)、邱大令仰文(八十二)、缪州牧 (八十二)、徐州牧时作(八十一)、沈大令凤(七十一)、曹大令学诗(七十 七)、赛大令(九十□)、龚大令元介(八十二)、徐太守良(七十一)、 陈大令材(九十二)、李大令炯(七十一)、张太守瞻洛(八十一)、陆大令广 霖(七十五)、王大令聿修(八十一)、徐太守观孙(八十)、秦大令锡淳(七 十七)、陶大令绍景(九十一)、汤太守大宾(八十三)、王大令元启(七十三)、 李同知应虞(八十六)、徐鹾尹世佐(八十三)、袁大令枚(八十二)、李大令 集(七十九)、顾太守光(八十四)、彭大令礼(七十六)、吴大令懋政(七十 六)、王太守宸(七十八)、茹同知敦和(七十二)、路大令学宏(八十二)、 张大令九钺(八十三)、邓太守梦琴(八十六)、余同知庆长(七十七)、王太 守廷言(八十三)、叶太守藩(八十)、张大令远览(七十七)、袁太守知(七 十三)、苏同知去疾(七十八)、邹大令麟书(八十五)、鲁太守华祝(七十五)、 周大令春(八十七)、汪大令辉祖(七十八)、徐太守联奎(九十三)、王太守 文治(七十三)、陈太守守诒(七十八)、朱大令休度(八十一)、莫州牧谟 (七十三)、庄直牧斤(八十四)、段大令玉裁(八十一)、路大令元锡(八 十)、王大令琨(七十一)、崔大令述(七十七)、吴大令槐炳(七十六)、胡 太守钟(七十七)、宋大令准(七十三)、沈大令赤然(七十二)、许治中学范 (七十二)、张大令云敖(八十三)、赵同知怀玉(七十七)、刘大令大绅 (八十二)、吴太守云(九十一)、龙大令翔(八十五)、武州牧肃(七十六)、 盛太守大(七十二)、薛太守淇(八十一)、王大令宗炎(七十二)、刘大令 遵陆(七十七)、薛太守玉堂(七十九)、先族曾叔祖大令瑞椿(七十一)、钱 同知泳(八十六)、杨直牧迦怿(八十二)、莫大令与俦(七十九)、洪州判颐 煊(七十三)、金直牧锡鬯(七十二)、吴同知名凤(八十八)、盖太守方泌 (七十一)、李大令兆洛(七十三)、瞿理问中溶(七十四)、陈大令文述(七 十五)、沈大令道宽(八十二)、李太守光庭(八十□)、周大令际华(七十四)、 包大令世臣(七十九)、宋太守翔凤(八十五。按宋太守由原任湖南新宁县知县 加衔)、黄太守安涛(七十二)、赵州牧钺(七十二)、朱大令恭寿(七十六)、 先伯祖太守锦琮(八十一)、张同知维屏(八十)、王大令筠(七十一)、艾大 令畅(七十八)、袁大令翼(七十五)、徐太守栋(七十四)、何大令曰愈(八 十)、汪同知(七十九)、吴直牧士俊(八十四)、任大令瑛(八十二)、汤 鹾尹禄名(七十一)、朱大令次琦(七十五。按朱大令曾加五品卿衔)、陈太守 艾(八十七)、先族兄大令泰修(七十六)、史大令梦兰(八十六。按史大令曾 加四品卿衔)、方大令宗诚(七十一。按方大令曾加五品卿衔)、杨太守岘(七 十八)、陈太守卿云(八十□)、张大令鸣珂(八十)、濮太守文暹(八十)、 周太守星诒(七十二)、陈大令豪(七十二)、孙大令葆田(七十二。按孙大令 曾加五品卿衔)。
校官则钱教谕瑞徵(八十三)、宋教谕实颖(八十五)、李教授兆元(七十 八)、胡教授禹冀(八十二)、陈教授︳(八十三)、吴教授之(七十二)、 李学正恭(七十五)、焦教谕袁熹(七十六)、蒋教授汾功(八十二)、梁训 导文濂(八十七)、华训导希闵(八十)、谢教谕晋(九十)、浦教授起龙(八 十□)、蔡训导珑(八十二)、施教授淇(九十二)、乔教谕汲(八十六)、刘 教谕大槐(八十二)、吴训导玉(七十六)、董学正达存(八十一)、张学正 Α(七十七)、谢训导鏊(八十四)、康训导绍衣(八十四)、闻教谕(七十 一)、程教谕瑶田(九十)、王教授元勋(八十)、郑训导环(七十七)、先族 曾叔祖训导光暄(八十一)、王教谕锡康(八十二)、周训导汝珍(八十五)、 倪教授模(七十六)、张教谕宗泰(八十三)、赵训导绍祖(八十二)、王教授 谟(七十□)、严教谕可均(八十二)、许教授镐(七十四)、李训导遇孙(七 十□)、张训导鉴(八十三)、骆训导腾凤(七十二)、孙教谕同元(七十九)、 侯训导云松(八十)、邓训导显鹤(七十五)、金教授衍宗(八十一)、先伯祖 教谕葵之(七十一)、朱教授骏声(七十一。按朱教授曾加国子监博士衔)、夏 教授斤(八十三)、钱训导泰吉(七十三)、柳教谕兴恩(八十六)、胡教谕 泉(七十二)、李训导元缃(七十五)、谭教授莹(七十二。按谭教授曾加内阁 中书衔)、范训导泰恒(八十四)、罗训导汝怀(七十七)、华训导长卿(七十 七。按华训导曾加国予监学正衔)、赵教谕文濂(八十四)、沈训导用熙(九十)、 陈训导澧(七十三。按陈训导曾加五品卿衔)、先外祖吴教授敦(八十三)、唐 教谕莹(七十二)、先师戴教授咸弼(七十五)、强训导汝询(七十一)、黄教 授以周(七十二。按黄教授曾加内阁中书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