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志存记录
- 扬州画舫录
扬州画舫录
天宁门城河两岸石,上横巨木,架红栏为钓桥。桥外华表屹然,下为天宁寺大山门。第一层为天王殿,中供布袋罗汉像,旁置魔魅,作戏弄状。殿右设大画鼓,左悬钟。古者钟楼用风字脚,四柱并用浑成梗木,若散木,不可低,低则掩,声不远。宜在左。寺廊下作平棋盘顶,开楼,盘心透上直见钟作六角栏干,则声远百里。是寺钟昼夜撞之,有紧十八、慢十八之号。寺鼓在右,即宋孚禅师闻之悟道处。钟鼓楼旁,矗两宝刹,高数丈,剪彩为幡幢。第二层大殿上置白石香炉莲炬,高与殿齐,中供大佛三座,旁列梵相:或衣云衲,倚竹杖,横梵书贝帙;或抱膝耸肩,状若鬼王;或闭目枯坐万山中;或长眉拂地,侧膝跣足;或面目羸瘦,神清气足;或着水田衣趺坐,意思萧适;或芒鞋竹杖,伛偻如老人形;或四体毛生,仪貌间别;或轩鼻口,手捻数珠,坐娑罗树下;或亢眉瞪目;或挥扇坐槎栎树下,丰骨清峭;或鸡皮骀背,两手有所事,如抓蚤扪虱;或被袈裟执经,宛然僧相;或合掌而坐;或被衣挥扇;或髯而长;或陋且怪,而焚香捧经之僧隅坐焉,所谓十八应真也。殿后供大悲千手眼菩萨像,螺髻缨络,足履菡萏。
第三层中供阿弥陀佛,佛火炎上如凡火状,下陈经案香盆,为万寿经坛。第四层后楼三层,楼下为方丈,中为僧房,上为万佛楼。计佛万有一千一百尊,佛形大小不一,小者如黍米半菽,眉目口耳,螺髻毫相,无不毕具。郡中三层楼以蕃厘观弥罗宝阁为最,是楼次之。楼旁列两小殿,供白衣大士、文武帝君像。两廊百数十楹,皆供诸天佛号及道人俞普龙像,而柳毅像至今无考焉。
天宁寺恭逢圣祖赐扁四:为“萧闲净因”、“皓月禅心”、“寄怀兰竹”、“般若妙源”;联二:“禅心澄水月,法鼓聚鱼龙”一,“珠林春日永,碧溆好风多”二。上赐扁七,为“淮南香界”、“浮山华海”、“淮南丽瞩”、“神威拥护”、“省方设教”、“大雄宝殿”、“万佛楼”。联八:“花雨南天,灵文传妙谛;香空蜀阜,藩墅表名区”一,“闾里讴歌闻乐恺,轩窗烟景遍清嘉”二,“楚尾吴头开画镜,林光鸟语入吟轩”三,“定地生欢喜,香台普吉祥”四,“众香馥郁凝华盖,多宝光明驻法轮”五,“琉璃瓶水资功德,缨络龛云现吉祥”
六,“西竺驻祥轮,三摩合证;东山留净业,二谛俱融”七,“商鼎周彝自典重,槛花苑树相芬芳”八,皆供奉大殿。又御制七言律诗四首,泐石供奉碑亭。
明天宁寺僧茂陵睿略工诗,著《松月轩集钞》。爪发塔在今让圃鸭脚树下,姚少师荣上为塔铭。《松月轩集》板藏于马主政丛书楼中。国朝天宁寺僧咏堂,工诗,退院后,别号觑壁,居塔院,名曰庐塔。
枝上村,天宁寺西园下院也,在寺西偏,今归御花园。旧有晋树二株,门与寺齐。入门竹径逶迤,花瓦墙周围数十丈。中为大殿,旁建六方亭于两树间,名曰“晋树亭”为徐葆光所书。南构弹指阁三楹,三间五架,制极规矩。阁中贮图书玩好,皆希世珍。阁外竹树疏密相间,鹤二,往来闲逸。阁后竹篱,篱外修竹参天,断绝人路,僧文思居之。文思字熙甫,工诗,善识人,有鉴虚、惠明之风,一时乡贤寓公皆与之友。又善为豆腐羹、甜浆粥,至今效其法者,谓之文思豆腐。
汪对琴员外棣有《弹指阁录别图》。
行庵,马主政家庵也,在枝上村西偏,今归御花园。门在枝上村竹径中,门内供韦驮像,大殿供三世佛,殿前梧桐三株。由殿东角门入,小屋四间;复由屋西角门入,套房二间,过此则为枝上村竹园。叶震初有《行庵文宴图》,今已无存。马主政曰,字秋玉,号ㄍ谷,祁门诸生,居扬州新城东关街。好学博古,考校文艺,评骘史传,旁逮金石文字。南巡时,赐两御书克食。尝入祝圣母万寿于慈宁宫,荷丰貂宫之赐。归里以诗自娱,所与游皆当世名家。四方之士过之,适馆授餐,终身无倦色。著有《沙河逸老诗集》。尝为朱竹刻《经义考》,费千金为蒋衡装潢所写《十三经》。又刻许氏《说文》、《玉篇》、《广韵》、《字鉴》等书,谓之“马板”。弟曰璐,字佩兮,号半查,工诗,与兄齐名,称扬州二马。举博学鸿词不就,有《南斋集》。子裕,字元益,号话山,工诗文,尤精于长短句,小字阿买,见杭堇浦《道古堂集》中。佩兮于所居对门筑别墅曰街南书屋,又曰小玲珑山馆,有看山楼、红药阶、透风透月两明轩、七峰草堂、清响阁、藤花书屋、丛书楼、觅句廊、浇药井、梅寮诸胜。玲珑山馆后丛书前后二楼,藏书百厨。乾隆三十八年奉旨采访遗书,经盐政李质颖谕借,其时主政已故,子振伯恭进藏书,可备采择者七百七十六种。三十九年奉上谕:“国家当文治休明之会,所有古今载籍,宜及时搜罗大备,以光策府,而裨艺林,因降旨命各督抚加意采访,汇之于朝。旋据各省陆续奏送,而江、浙两省藏书家呈献者种数尤多,廷臣中亦有纷纷奏进者。因命词臣分别校勘应刊、应录,以广流传。其进书百种以上者,并命择其中精醇之本,进呈一览。朕几余亲为评咏,题识简编。
复命将进到各书,于篇首用翰林院印,并加钤记,载明年月、姓名于面页,俟将来办竣后,仍给还各本家自行收藏。其已经题咏诸本,并令书馆先行录副,将原书发还,俾收藏之人益增荣幸。今阅进到各家书目,其最多者如浙江之鲍士恭、范懋柱、汪启淑,两淮之马裕四家,为数至五六七百种,皆其累世┑藏,子孙克守其业,甚可嘉尚。因思内府所有《古今图书集成》,为书城巨观,人间罕觏。
此等世守陈编之家,宜俾专藏勿失,以永留贻。鲍士恭、范懋柱、汪启淑、马裕四家,着赏《古今图书集成》各一部,以为好古之劝。又如进书一百种以上江苏之周厚育、蒋曾荣,浙江吴玉墀、孙仰曾、汪汝栗及朝绅中黄登贤、纪昀、励守谦,汪如藻等,亦俱藏书旧家,并著每人赏给内府初印之《佩文韵府》各一部,俾亦珍为世宝,以示嘉奖。以上应赏之书,其外省各家,着该督抚盐政派员赴武英殿领回分给。其在京各员,即令其亲赴武英殿祗领,仍将此通谕知之。钦此。“《古今图书集成》共五千二百卷,分类三十二典,振伯敬谨珍藏,装成五百二十匣,藏贮十柜,供奉正厅。继又赐平定伊犁御制诗三十二韵、平定金川御制诗十六韵,并得胜图三十二幅。又御题《冠子》诗云:”器原归厚德将,杂刑匪独老和黄。朱评陆注同因显,柳谤韩誉两不妨。完帙幸存书著楚,失篇却胜代称唐。帝常师处王友处,戒合书绅识弗忘。“现皆装成册页,供奉其家。
让圃,张士科、陆钟辉别墅也。在行庵西,今属杏园,本为天宁寺西院废址。
先是张氏典赁,未经年复鬻与陆氏。张氏侦知陆氏所鬻,而不知为钟辉也,以未及期为辞。会陆氏知其故,让于张氏,张氏故辞不受。马主政为之介,各鬻其半,构亭舍为别墅,名曰让圃。门在枝上村竹径中。前种桃花,筑含雨亭,门中构松月轩,复围明简庵略禅师退院入圃中。退院旧有银杏一株,树下石塔,即简公爪发所。轩右为云木相参楼,楼右开萝径,通黄杨馆、开梅坪。旁有遗泉,建厅事,额曰“碧梧翠竹之间”。其后即枝上村竹圃,周牧山有《让圃图记》,方洵远有《让圃老树图》,今已无存。张士科字士,号渔川,临潼人。陆钟辉字南圻,又字氵亭川,号环溪,歙县人,官员外郎,出为南阳司马。“韩江雅集”即在让圃,一时之盛与圭塘、玉山相埒。今以集中人附录于是:胡期恒,字复斋,湖广武陵人,宗伯统虞之孙,方伯献徵之子。献徵字存人,幼奉母居扬州,工诗古文词,善仿松雪行楷,荫补兵部郎官,仕至江苏布政使。
复斋生长扬州,举顺天,由翰林仕至甘肃巡抚。罢官归里,与马氏结“韩江雅集”,称盛事。
唐建中,字天门,号南轩,进士,官翰林。有诗文集。后死于行庵,口念西园不置。主政厚赙以归其丧。
程梦星,字伍乔,一字午桥,号香溪,歙县人。进士,官翰林。事迹载《筱园》中。
汪玉枢,字辰垣,号恬斋,歙县人。事迹载《九峰园》中。
厉鹗,字太鸿,号樊榭,杭州人。来扬州主马氏。工诗词及元人散曲,举博学鸿词,与同里布衣丁敬身同学,时有丁厉之目。著有《辽史拾遗》、《宋诗纪事》、《南宋杂事诗》、《东城杂记》、《南宋院画录》、《湖船录》、《樊榭山房诗词集》。年六十无子,主政为之割宅蓄婢。后死于乡,讣至,为位于行庵祭之。
方士庶,工于诗,有《环山集》数百首。既殁,其叔息翁为删存一卷,今全稿尚存其家。
王藻,字载阳,号梅氵片,吴江人。工诗。早以贩米为生,有“相看何物同尘世,只有秦时月在天”句,为世所称。吴荆山尚书荐藻应博学鸿词科,罢归与二马交,性好古,所蓄宋板书、青田石无算。
方士<广>,字右将,士庶同母弟。业盐淮南,居扬州。于北郊寿安寺西筑西畴别业,因号蜀泉,又名西畴。士庶为绘《西畴莲塘图》。
陈章,字授衣,号竹町,杭州人。幼业香蜡,长赘于扬州。年三十,闻竹韵学诗,大成。馆游击唐公署斋,家于南柳巷。江都令某延致幕中,与同馆姚世钰友善,诏举博学鸿词,相约弗就。世钰题授衣像赞云:“写正锋字,吟中唐诗,穷年,一卷是披。或以为齐赘婿淳于髡,或以为王俭府庾杲之,要非竹町子本来面目,请视此大布之衣。”弟皋,字江皋,号对鸥,工诗,兄弟齐名,号二陈。皋少游天津,主查氏,从吴通守东璧研究三礼。时查氏兄弟方缉《题襟集》,皋矫尾厉角,名噪京西。后归扬州,与兄章入马氏诗社,时人比之二应、二谢。著有《吾尽吾意斋诗集》、《对鸥阁漫语》。
闵华,字玉井,亦字莲峰,江都人。工诗,著有《澄秋阁诗集》。
全祖望,字谢山,浙江鄞县人。工诗文,举博学鸿词,官庶常。在扬州与主政友善,寓小玲珑山馆。得恶疾,主政出千金为之励医师。后卢转运延之幕中。
著有《鲒亭集》数卷、《五经问答》数卷。
高翔,字凤冈,号西唐,江都人。工诗画,与僧石涛为友。石涛死,西唐每岁春扫其墓,至死弗辍。
洪振珂,歙县人,居海滨。母马氏,以节孝称。著有《因树楼集》。
郑江,字玑尺,号筠谷,浙江钱塘人。进士,官侍读。主敷文书院,识周玉章、吴嗣富、陆秩、胡际泰,与龚鉴为友。视学山东、安徽,累申冤抑。所学无不贯,尤邃于经。著《春秋集义》二十卷、《诗经训诂》四卷、《礼记集注》二卷、《筠谷诗钞》七卷、《书带草堂诗钞》三十卷、文集八卷、赋四六一卷、词一卷、《析酲录》三卷、《粤东纪游》一卷。
张世进,字轶青,号啸斋,临潼人。士科之叔,教授。
赵昱,字功千,号谷林;弟信,字意林,浙江仁和人。家有园,名“二林吟屋”,沈个庭、符药林、吴绣谷、厉樊榭、杭堇浦往来园中唱和,称盛事。谷林举博学鸿词,著有《爱日堂吟稿》十六卷。谷林子一清,字诚夫,工古文,有《赵勿药文集》。
丁敬,字敬身,号钝丁,浙江钱塘人。布衣,酿酒为生。好金石文,穷岩绝壁,手自摹拓,著《武林金石录》。分隶入古,于篆尤笃。嗜啸堂《集古》,吾丘《学古》,兼入其室。非性命之契,不能得其一字。秦汉铜器,宋元名迹,入手即辨。居武林,与金农比邻,构小楼,楼上钅訇{尸乏}满室,丛残不整,皆异书也。一日与吴西林布衣作十日谈,数典不穷,一时称为盛事。收古泉,多异品。
长于诗。其铁笔有求之者,白镪十金,为镌一字,方制府观成索一二方不得。爱龙井山水,因晚年号龙泓居士。子三:健为杭堇浦之婿,传从谢廷逸学律算,工诗,善八分书。
杭世骏,字大宗,号堇浦,浙江仁和人。举博学鸿词,官翰林院编修。来扬州主马氏,与卢转运友善。著《史汉疏证》、《两汉书蒙拾》、《文选课虚》、《三国志补注》、《诸史然疑》、《桂堂诗话》、《续方言》、《石经考异》、《道古堂诗文集》、《榕城诗话》。
陈祖范,字亦韩,号见复,雍正癸卯进士。有贵官爱之,欲其一见,逃归,作诗云:“生平不满昌黎处,三上河东宰相书。”时人高其风节。举经学,来扬州主安定书院讲席,与马氏唱和成集。
查祥,字星南,号云在。进士。主安定讲席。
刘师恕,字秘书,一字补斋,号艾堂,宝应人。进士,官直隶总督。有诗文集。
王文充,字涵中,江都人。进士,由翰林官处州知府。以诗名。
姚世钰,字玉裁,号薏田,吴兴人。与同乡王立甫敬所齐名,时人谓之“王姚”。后敬所以事逮系西曹,迨解网归,不逾年死。世钰以贫困授徒江都,与陈章同举博学鸿词,时又谓之“陈姚”。后世钰客死扬州,马氏为之经纪其丧,刻其《莲花庄集》。
方世举,字扶南,号息翁,桐城人。性简易,语默动静皆合于法,人呼为“揭谛神”。时扬州方氏最盛,士庶、士<广>称歙县方;世举、贞观称桐城方。
邵泰,字北。进士。工诗文,主安定讲院。其后晓,字晴岩,名诸生。楼,字于湘,浙江名诸生,工于诗,年长未婚,马氏为之择配完家。集中有前五君后五君之目,前五君为胡期恒、唐建中、方士庶、厉樊榭、姚世钰;后五君为刘师恕、程梦星、马曰、全祖望、楼。后客死扬州,陈竹町为辑其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