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志存记录
- 得一录
得一录
一劝官衙食指浩繁。最易亵慢。宜申饬厨下长班。毌得轻弃米谷。能另雇一老成人专司拣摘收拾。更为极大功德。
一劝家主训阖门人。令其珍惜。司厨宜奉主命。加意小心。 粥饭后洗镬水。用篮沥去囫囵米粒。然后倾之河内。席面遗粒嘱令婢仆拾置掇锅。再行揩洗。 饭箩伐要紧细。否则小粒遗落。暑天隔宿之饭。最易变味。淘晒即可再食。 在家随时随地留心。不能殚载。
一劝宦家富室。多有余剩粥饭。奴婢弃之泥沟。急宜检点。可济贫丐。或舍近邻。不许杂入泔脚。
一劝糕饼圆团等物。妇女之职。做时嘱其粉毋飞散。【磨粉有磨箱筛粉有筛帐】
一劝饲猪及鹅鸭等物切勿投以饭食。
一劝人粥饭后。白粲尚盈碗内。即便投箸。习惯使然。见者苦劝。并闻别省风俗。每饭必留余剩。名曰子孙饭。此种陋习。有识者宜剀切劝谕。设法禁止。【子孙须积德留余乃偏留几粒作孽饭可发一笑】
一劝窗纱及灯盏绢幅。竟以糯米作浆糊之。嗣戒用。
一劝信札纸包等件。随意即将饭粒弥封。亦宜戒之。
一劝有租米家上落抛散。常使婢仆多则扫之。少则拾之。
一劝米铺曰坊砻坊米栈。最易造福之地。随落随扫。随兄随拾。地下必用木栅铺之。每日起扫勿使踏碎。能雇工专司尤妙。
一劝磨坊面行。设法不使粉末飞扬满地。最好。苟扬开各处。频将湿布揩之。绞入河内。能使各面坊祀神会议。立愿永遵尤妙。
一劝鞋店闲有将米作糊裱褙衬布。造罪极大。务祈痛改忏悔。否则积久招殃。若能易用山芋粉。或白芨粉。永不用浆糊。此则各自存心各人修福矣。
一劝恶佃奸商米中用水。后来煮饭如糟。入仓后发热霉烂。试思粒米落地尚遭雷击。存心如此。天必降灾。后悔莫及。【此亦可议禁】
一劝送鬼饭吃亦何妨。抛覆街路。遭人踏烂。愚妇见识。急宜禁绝。
一劝糠内留粞。猪食之亦不化。宜戒。
一劝于秽处见米谷。即拾起洗净食之。功德十倍。
一劝坑底必有谷粒。每年必淘坑二次。拣出淘洗。其功最大。
一面浆浆衣裤。作孽最大。可易以山芋粉或白芨粉。能不用更妙
一劝衖口每置便桶。掮稻柴掮米谷过此。失落在内。及乡村收成时亦多遗落坑内。倾弃时嘱人拣出。【亦须议约】
一劝各处马头闹热地方。每见肩负麻袋漏米满地。于人众中拾扫俱难。易以考老挑之。似稍尽善。然必官为经理。庶无阻碍。
一劝粉抟人物。小儿玩耍必致掷弃。禁之勿买。
一劝生面觔系小麦渣滓所成。打烂可代皮胶粘缝。竟有用于便桶上者。匠工不知。见者劝之。【此须议禁】
一劝刻字上稿。每用饭粒。近有用白芨粉糊者甚为得法。同行公议。造福不小。
一劝煮饭汤下面汤。不可浆洗衣裤。【亦须议约】
一劝饮酒淋沥覆溢。或暗倾肴馔中。
一劝将粥饭及糕饵等物。与无知小儿任其自食。必至狼籍。甚而在尿粪之中。为父母者须痛戒。
一劝染作绒彩花心插带。戒妇女勿用。
一劝草纸上谷。用时亦宜留心捡去。
一劝夏布织成匹后。不可再涂厚浆。因用时须将浆粉漂净。未免流入沟渠。闻木渎横泾两镇。出布甚多。作践麦粉不少。【宜议禁】
△惜谷会纪验
阳羡王福康。为母病重。发愿力行惜谷善会。买惜谷竹篓千具广送。母病立愈。
阳湖张士正。为幼儿出痘内陷。危甚。医家束手。遂立愿劝行惜谷会。儿痘即发浆。数日而愈。
如皋林元法。年逾四十无子。祷于大士。愿举行惜谷善会。并印惜谷书一千部广送。越一年即生一子。早年入泮。
桐乡张端土。三十外尚困小试。见惜谷会书而善之。遂立愿持簿劝募。信奉者甚众。明年即入泮。
宜兴顾某。家巨富。性刻薄。恒以重利。盘剥贫民。一日以病重许愿。持千金往普陀斋僧。厨下有老婢携毛谷三斗。随船同往。葢其终年柴上摘米中所拣之谷。积而所得者也。至普陀则方丈僧辞千金而独出门迎厨下妇。谓此三斗谷胜于千金。亲为课佛。令众僧受福。顾某惭忿归。家中己焚于火。未几潦倒而死。厨下妇则子孙力田成富室。有入泮者。妇至九十念佛坐化。
宋王黼家与寺邻。其家沟中每日流出白饭甚多。寺主僧命拾取洗净晒干。日久积成一箱。后金兵围城。黼一家乏食。僧即用前饭蒸熟送食。黼叹其美。僧曰。此即相公家所弃余粒也。因惶愧不己。黼寻以他事伏诛。
康熙四年。松江西门外袁太葵家端午剖鱼。因以鱼肠拌饭喂猫。猫食未尽。次日作臭。家童张某抛之墙外。往登厕。乃见鱼肠饭粒误投厕中。归告大葵。初七日命扫除讫。是夕大葵梦元坛谓曰。汝不敬五谷。上帝怒。明日雷将击汝。太葵办是家童张某所为神曰罪坐家长。太葵恳苦求赦云。此事某寔不知。且米粒己经收拾。神曰。如此罪尚可解但雷部己发。必经汝家然无害矣次日雨雷电绕屋竟日。至暮乃散
江右富家某。不敬五谷每饭毕。碗中必留数粒。名子孙饭。凡所剩饭菜任意倾泼泔水。后病剧作猪鸣而死。子孙作丐。
钱处士尝见一人谓曰。尔天罚将及。可急告谢。其人曰某生平无过。但昨日饮食不如意。弃于沟中。钱曰。是也可急取食之。乃以水沃去其秽。俄雷电大震。钱曰。急并秽食之。雷电果息。
又青邑人家。雷火满室。莫测其故。询知后宅临河。晨有粪船泊焉。适小儿倚槛食糕。糕堕船中。而船去己远。急追及之。与以金。出其粪。雷乃己。
又一妇人。日涤溺器。其夫先为汲水。习以为常。一日夫早出忘汲。适有糕粉水在旁。取以涤焉是夕雷击其坑。夫妇不知获免。
余乡既举惜谷会。每会就二三里内。以二三百户为率集休资置办惜谷蒲包按户分道。每户每年所惜谷粒或一斗二三斗不等。各户半愿充公。故每次就寺庙举会课佛一堂。各人立愿画押。各带所惜之谷。秤见斤两。每次得谷十数石。实时变价或以济孤恤寡或以修桥铺路。无不人人踊跃。会中人立愿者。所求必应。不能缕述。又每逢举会课佛。会集者数百人。各人带米一升。香钱二十一文。□素素一餐。讲说乡约。多方劝善。各人静坐环听。事毕送神乃散。无不欢欣鼓舞而去近日宣讲乡约。听者寥寥。盖未有如此之整齐耐久。家喻户晓者也特纪之以为留心教化者因势而利导之一助云。
古人云粒米必惜。富之源也。吾乡有张太翁夫妇勤于惜谷。每日晨起。即向灶前后。督率家人细检柴米。日间时时持帚净扫。不使粒米践踏。以为常。旋以经营获厚利。成巨富。又有潘姓老翁。日在米铺持帚扫米。砖缝中有粒米必以竹篾挑出之。日为常课。今亦富甲于乡。子孙满堂。老翁享大福。
△米业同行惜福免灾公议
米行一业最易造孽亦最易积福总在乎各自尽心。今奉坛谕云。尔等陆陈生意。亦属便民。但可惜不肯留心。以致狼籍五谷。踏碎多多。并有连粘鞋底落入粪坑者。种种恶孽。大干天怒。祸不远矣。奈何坛下各各恐惧叩头。从今誓愿格外留心。时时扫净。不敢忽畧。又判尔等既知悔悟。吾且代尔上求。看尔后效。尔等试想。遭蹋了一把米。即刻要雷打。尔等今日狼藉了几粒。明日踏碎了几粒。一年三百六十天。算来不知多少。上天岂不大怒。总是主人不知料理。以致行伙懒于打扫。其罪难辞。今既各知悔悟。急速写具改过发愿切结一纸焚化。吾方可代尔等上奏否则吾未如何矣我等同缘半多米业。除各人具结誓愿合家敬惜外。爰另拟同业公劝条约如左。愿同人共勉之。
一行中即速制备木楞铺地。以免践踏。所费有限。造福无量。
一主人伙友。凡见狼籍。随见随扫。米中稻谷。必重为筛净。
一凡来行装米麻布袋。须留心察看。如有破绽。即不许装载。一面先行晓谕各车夫。随时补好。以免临时漏撒。
一街道往来。必多遗弃米谷。须同行公捐经费。另雇一二穷老男妇。专司打扫狼籍之事。【凡街缝石罅涂旁沟侧须收拾干净、分段各值、有余力则仍令沿路四出随见随扫其工食每人日给若干、如雇工惜字例。如有懒惰不力者、即行更换。勤者加赏现在穷苦之人甚多、雇令打扫既济贫又惜福一举两得。洵大功德】
一粪坑多有米谷抛入。必须每年淘洗坑底二次。功德最大【多年不起底、必犯火焚。○淘坑恐有坑毒。必须多吃烧酒。以蒜塞鼻。再以灰拌扫底泥。向沟中淘出谷粒。漂洗晒干。凡人作事、必得天心欢喜。方可免灾免难。不惜米谷。必犯雷打□。雷打者。天之震怒也。遭蹋了一把米、上天己如此大怒。则敬□了一把米。上天岂不大喜。日日敬惜五谷。即日日邀天之大喜。为人能得天心大喜、自然定不遭刼了、此眼前道理。无人不知。愿吾党勉之。刊板印送功德无量】
●得一录卷十三
首善堂章程
汇旌节孝坊祠条程
劝善提纲
抚教局章程
○首善堂章程
卷十三之一
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慨自世教衰而风俗敝。子不孝其父母。媳不敬其翁姑者。所在多有。嚣凌勃溪之习。实有耳不忍闻目不忍睹者。不亟为设法化导。恐戾气渐摩。酿成巨案。亦有司者之责也。述首善堂章程。
上谕
嘉庆十四年四月十三日抄奉上谕、朕以孝治天下。海隅山陬。回向风化。又加意旌奖激励愚顽。今据湖北巡抚汪疏称武生邓汉珍与妻黄氏殴母辱姑一案。朕思不孝之罪别无可加。惟有剥皮扬灰。族长不能教诲子弟。当问绞罪。左右邻舍知情不报于上。杖八十。充发乌噜木齐。教官不能化善。杖六十充发。府县不能治民。削职为民。子孙永不许入考。黄氏之母不能教诲其女。脸上刺字。游省四门充发仍将邓汉珍与妻黄氏发回汉川。对生母剥皮扬灰示众。邓汉珍之家掘土三尺。永不许居住。邓汉珍之母。发湖北布政司每月给米一担发银一两体恤。着湖北总督将此案勒碑石垂谕。各省州县卫示知。嗣后倘有不孝照例治罪。钦此。
常州府武阳二县宪示
规条
△常州府武阳二县宪示
武进县阳湖县正堂为摘治顽梗以维风化事。据两邑绅士等禀称。切常郡风俗清醇。固多孝子顺孙。而市井愚顽。亦多不率教之子弟。其初由于近年来烟赌成风。靡费日甚。始则诱骗尊长财物。继则强行索取。不遂所欲。渐至诟谇嚣陵。无所不至。其祖父母及父母。往往惜费畏累。容忍不报。其邻里亲族。究属旁人。亦遂无敢首告以致恶胆日炽。横逆日加。若不早为惩创。诚恐酿成重案。致费周章绅等公同集议。有尊长情愿首告者。听其自行惩办。其余倘有前项凶情。令其家亲族协同里邻。就近诉知各善堂义学即由善堂义学报县。分别轻重惩办。其费亦由善堂垫给。庶愚顽知所忌惮。不致相率效尤。所有拟办章程□呈俯赐立案会同给示等情。粘呈拟定章程到县。据此查常邵风俗由来醇朴。近来渐染恶习。甚至吸烟赌博。诚如绅士等所禀。若不严行惩创。转恐酿成重案。据呈议定章程。俱属允洽。合行开列律文。并议定章程出示晓谕。以挽颓风。为此示仰两邑居民人等知悉。自示之后。务各痛改前非。力除旧习。倘有愚顽子弟。仍敢违犯教令。吃烟赌博。以及诱骗尊长财物。并敢强行索取。不遂所欲诟谇嚣陵。无所不为。此等忤逆不法。律法难容。除罪关凌迟斩决重案。仍由邻里申报外。其余如犯后开各条。许该亲族开具触忤罪由。协同里邻报诉各善堂义学董事报县。以凭立提分别照例究办。决不宽纵如有自愿首告者。听其自便。各宜凛遵毌违特示。
大清律
凡子孙骂祖父母父母及妻妾骂夫之祖父母父母者、并绞、
凡子孙殴祖父母父母及妻妾殴夫之祖父母父母者、皆斩、致死者、皆凌迟处死
凡子孙不孝祖父母父母如审有触忤干犯情节、以致忿激轻生窘迫自尽者、即拟斩决、
凡子孙违犯祖父母父母教令及奉养有缺者、杖一百、
△规条
一堂名劝孝。实为风化所关。第一须主持得人。须于绅士中公举公正廉明为人所推服者二人作董请府县宪给与谕帖董理。并发用印戒尺一根。许其便宜处责忤逆子孙。更宜请于堂前立耻石一大方。上镌锁押忤逆子孙字样。润以红朱。堂外再立二石条。一石镌敬表孝顺子孙六大字。亦润以红朱。一石刻责处忤逆子孙六大字。润以黑墨。以醒众目。
一城乡内外。凡有孝子顺孙。许该乡图保邻据其实迹申报本堂义学。堂董再行亲查。如果系至性敦笃。内行可敬者。即由堂公具呈禀。请于府县二宪。给匾示奖。匾额既下。即于月朔置备彩亭。中设朱漆金字牌一扇。上写匾式。注明奉宪奖励孝子某某。用四人抬送。鼓吹鸣锣前导。董事协同司事数人。衣冠亲送至孝子之门。另备酒一坛肉十斤米三斗。为其父母寿。仍嘱其邻里亲族衣冠迎候。为孝子上匾。庶民间有所观感。其孝行过人终身不懈者。即为详宪咨部。请 帑建坊。送入孝子祠春秋致祭。
一凡父母及祖父母有忤逆子孙。必须自具忤逆情形。协同邻保带犯赴堂。以便惩究。堂董尽心讯问。该犯如若情有可原。必当警戒劝谕。倘能嗣后回家承顺不敢再犯。即劝令伊父母及祖父母带回。或令其父母亲族重加朴责以示惩创。念其初次免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