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志存记录
- 得一录
得一录
同治六年十一月 日札
●得一录卷十二
惜字会条程
惜谷会条程
○惜字会条程
卷十二之一
人生斯世。父生之而师教之。师者所以成我。而舍字则无以为教故不敬字者其罪同于背师。人莫不有师。即无人不当敬字。饮水思源。礼隆报本乌可轻亵耶。辑惜字会条程。
彭南畇先生惜字说
惜字会分别缓急说
常郡修举惜字拾遗会
拾字用器说(式附)
附惜字五法
苏州府正堂李示
惜字拯急会广劝法
花样代字说
用花样编号法
花样(计六十则)
双惜会小引
△彭南畇先生惜字说
惜字建会。赀费不多。贫富皆可行之。稍有力者。尤在雇人广收。每夕焚化。灰用蒲包装好。送之于江。予目见行此法不倦而得大魁者。与予而三矣。然所惜亦有限。计每年焚灰总未满二千斤。岂能徧及一省一邑耶。魏庄渠先生云。大丈夫欲致君泽民。可以庙食百世者。不为相则莫如为令与守。予深味其言。即如惜字之法作福甚大。守令行之亦甚易。凡发告示先存号簿。着地保用木牌。或芦竹帘裱挂。逢几月按簿吊销。不致风雨溷藩之狼藉。并禁贴一切招纸。在星卜学术果精。铺家货物果正。何待招之使来。至下胎淫药尤败风俗。以及靴鞋窑户。伞扇茶食蚕匾烛心之类。剀切晓谕。一概禁止。尤在严拿造还魂纸之人。不妨惩以重法。【封其屋入官器具销毁】 责一警百。予见禾城典铺二伙。合卖积年账簿为还魂纸计直百二十千。未几两人之子俱夭遂以乏嗣。能绝其弊。岂不大妙。更须杜卖淫书。务要劈其板。尽焚其书无使藏匿留遗。真一举而积无量之福也。学士陈恂之父。莅江西景德镇不许碗底描字。子孙科第不绝。可见官卑则泽及一方。位高则泽及一省若力能奏请谕允。永远着为令典。则泽及天下后世。功德不可胜言矣居官不于此等处作现成福。而又得万民之感戴如入宝山空手回。甚是可惜。又为幕为吏。本官不知竭力。劝之使行。真不费钱功德。凡与官幕吏相识者。一以吾法化导之。亦人人可作之福也。
△惜字会分别缓急说
近世惜字会所在多有。具见善有同心。法良意美顾所定条规。多雇工人挑担广收。按斤给价。工人利于多收斤两仅向店铺书馆字篓中收取趸字。而于灰堆遗纸。墙壁招条。零星散弃者。往往熟视无覩。此名收字纸非拾字纸也并非敬惜字纸也。夫所贵乎敬惜字纸者。正在于灰堆墙壁污秽不堪之地细心检拾使圣贤遗迹。不致混入泥沙庶足以昭诚敬耳。字纸而在灰堆墙壁。一经风雨转眼化为乌有甚至人畜践踏秽溺交加乡人扒去。杂入粪窖此何如情。何如景耶而谓可稍缓顷刻耶譬之济贫。一则瓶罍未罄尚可支持。一则爨火久虚。难延旦夕。此其情势孰缓孰急救援之法孰后孰先。不待智者而决也。篓中趸字。已聚不虞复散。犹贫人之瓶罍未罄。尚可支持者也。灰堆墙壁零字。不拾即将沦没犹贫人之爨火久虚。难延旦夕者也举惜字会而不于此权其轻重。岂得谓之敬惜字纸也哉。是故举惜字会者挑担广收。固不可废而拾遗揭壁尤所当先。惟计斤两则功课易稽。拾零星则功夫难察。不得其人。恐多旷误必须另择老成勤笃之人。专任其事。日携一袋。徧处摉寻。分别凈秽。以便洗焚。察其勤惰以定赏罚。如此方可谓之拾字也如此方可谓之敬惜字纸也。区区鄙见。事关至要愿与惜字会诸君共酌之。【垃圾秽涂中字纸。一可当百。故留心收拾。功德亦加十倍。急莫急于此也。】
惜字为积善中大功课。功名之得失。子孙之贤愚禄寿之增减多由于此。乃世人于惜字会亦知关切。而道旁遗字往往熟视无覩一若有亵身分者噫士子读圣人书便当饮水知源见字一如见圣。字纸而在灰堆墙脚。是圣迹将溺于粪秽也。于此而不怦怦心动者。岂人情乎。【昔赵恭毅公未发时随身携一袋见遗字即拾归洗焚。子熊诏亦然。】
△常郡修举惜字拾遗会【惜字会宜以拾遗为重以其抛弃泥沙不数日便不可收拾也若现成字纸可以按季收取 】
夫画始鸿荒。究形声之变化文同天下。启治教之昌明。故惜比兼金。护持宜力。而用同粒米。狼戾可虞。欲无落溷之嗟。庶效披沙之拣。此惜字院所以向有拾遗之举也。然而善缘谁嗣。盛举久停。焦爨间之桐质罕遇中郎。埋狱底之龙文。难寻雷焕。护少纱笼。壁上之飘零不少。沾同絮点。泥中之灭没何堪。忘制作之本原。贻鬼神之恫怨。今各友共议捐资。重为议会顷筐以暨。不终日而己。夹袋所收。无零星之偶弃。浴之香水免受尘污。付之鸿炉长归净境下界搜奇。不藉六丁之神怪。名山访秘。益瞻二酉之尊严。意本前人幸典型之未远。功资同辈。期经费之共筹。福有默资。仁无多让今将议定规条列左
一兴事之始。议趸捐为创制器物修理惜字炉诸费
一事期垂久。议零捐按月收取。倘有总捐巨项者。另存生息。
一通城内外分四路。设拾遗人四名承值。每路按日分段。限某日到某段。每旬除给假一二日外。可厯一周
一拾遗人每名日给工食钱五十文。所得招纸零星字纸。每斤另给钱七文。竹木灰漆绸布字迹与纸。同例磁瓦字迹每十字。给钱一文。残书每斤钱五文。粗纸账钱二文。懒惰者追还器具另召换充。藉端偷贩者。送官究治。
一拾遗人按日周流。风雨无阻。倘因故躭搁自觅妥人暂时替代如有弊端。惟本人是问
一发贴告示满三月收揭其余一切招贴。满二月收揭。字迹剥落者不论。倘混贴坑厕不洁之所。以及淫邪药帖等纸随贴随揭
一字纸潮湿俟晒干方准交秤。倘污秽不净。另为收聚。用水漂洗仍另贮送局焚化。
一竹木灰漆绸布字迹。与纸同例。磁瓦字迹。每十余字给钱一文残书每斤钱五文。粗纸账簿钱二文。
一兼拾遗谷。另设小布袋贮归不必送局。另加奖励
一兼收买之法。广置字簏分送各家。令拾遗人于拾字暇时。收取字纸送局照例称斤给价庶字可广收。杜匪人偷贩之弊。而拾遗人亦不得专贪收字。妨误拾遗正课按此条须酌葢局中另有担夫专收每斤四文不宜夹杂
一兼捐焚之法。各典各店。残账废簿堆积如山。易开匪人伦贩之端。倘尽须收买。经费难敷尤仗各发善念捐送院中立时焚化。
一分按四城地段。各与同志董察拾遗功课。逐日字纸。即于当处投董呈缴。给条赴局照验以征勤惰。以区赏罚
一字纸潮湿。及夹带泥沙香灰。希图欺冐多担斤两者。于应领价值内。罚去一半充公。
一设字篓针线簿干公所散给。逐期登账若携归私送者。不准于会内开销【针线簿原刻各花样窃意可附刻逆媳地灭图及溺女生蛇图孝媳吞糠图添入中间亦是劝化女人一妙法此三图可不必写字一看便知。又拔舌图。逆媳变牛图亦妙】
一残书间有篇帙稍完听人领回诵读者。每大小本缴钱三五文。【善书可重订送人】
一会中事宜。凖依成例。或因时制宜。不无增损。各友虚中合议。择其尽善者行之。其有一二人私见。不得冐昧竟行。
一收买字纸除本局拾遗人外。凡有字纸到局不拘远近。多一例收买。原例以每月十一日为收买正期。在会各董务。宜到局监督。检摄焚化。无得托故不到。
又另设拯秽会。凡城中垃圾灶灰每有乡民买去城北沿河一带。为积灰基。地主收地场钱。其中。字纸及米粒布号零杂遗弃者不少。局中公议令收灰人。细心检出交地主。着地主五日一缴到局。量给价钱。此举极善。盖必如此而惜字之法乃详且备也。有心人幸留意焉【惜字须于此等处留意常郡此局新设至收买之期并请委员到局以警不法者周详审密煞费苦心最可取法各州县皆宜倡举】
△拾字用器说(式附)
铁钳 纸帖恒在高墙。仰揭颇艰。用钳期手腕灵便。无不及之虞。然宜轻而不宜重。欲以便运掉也。 钳长一尺六七寸。重十两许。式类烛剪。而口则似镊。相关须紧。顶上尖锐有锋。又可当铲。高平匠人能为之。 小铁钳专拾街缝遗谷【小铁钳式如揭镊】
铁铲 纸帖陈朽难揭者。宜轻轻铲下。勿动墙土。致杂入泥灰。并紧承以小篾箕。勿使零星散落秽壤。反增亵渎铲长四寸。柄居其半。口广三寸。略如马蹄刀式【如有纸帖门板上者另用角片铲之不伤门板 角片即以漆匠之角匙为之】 ○【或铁铲外套以皮壳口略宽以盛落字。根处扎紧便可不用篾箕极为轻便。】
篾箩 箩以盛字。勿过大。即遇隘巷仄径亦可随身携往盖字纸之由于检拾者。纵穷日之力亦不能多。即此已足收贮。倘身带巨器重滞不便。且生彼贪多满载之心。必挨门搜索现存字纸。置正课于不问矣。 箩深一尺许大亦如之。上有提绊周围及底盖皆用篾细编夹以油纸。以防遇雨浸湿。
篾箕 说见铁铲。 箕长不盈尺。口广八寸。箕唇不用篾扎。以便紧贴壁上。字迹不自隙落下。
竹筒 纸帖干粘难揭。用筒蓄水。以棕帚蘸刷潮透揭取。 筒长一尺五六寸许。用极大毛竹截成。上贯以绳。便于携带
棕帚 说见竹筒 长一尺四五寸。竹柄编棕为帚。广狭视筒口。以便容纳【或用筅帚洒水亦可】
布袋 字迹从秽处得者。勿和入箩内贮袋收归漂洗晒干。另焚。袋用小布一尺三四寸缝之。 小布袋专贮遗谷。【约四寸长三寸阔】
絮袄 冬日给之。拾字不避寒暑。御之不可无具也 用新棉一斤有余。照袄式弹成。上漫棉纱以布缘其领口襟边所谓着肉絮也。
草帽 夏日给之
箬帽 以御雨。雨中字迹易至漂没。而亦以被雨湿透。转易收揭故惟大雨宜避。至雾淞小雨中最为紧要工夫
钉鞋 说见箬帽
去岁孟夏重举惜字拾遗会。匝岁规模觕立。四方颇来问其式法。会中所立规条业已刊布然其各式未详其说。视之未如指掌之瞭犹不足请正于 海内诸君子也。爰就应用各物。稍缀数言于下。
△附惜字五法【常郡有惜字劝戒录一书板藏清秘阁最为详备此亦其中摘出者】
一日涤秽 昔西冷袁上珍梦械见王天君责以焚烧秽字之罪。设有不洁字纸须用清水涤去泥秽再换水入香末少许逐一洗过。收置竹筐曝干另烧。冬日恐易结冻。宜用炉火烘干。焚后将灰别贮。勿与净灰搀和。涤字之水以极细罗筛。沥取泥滓。恐其中尚有纤悉剩字亦必拣出。一概烘曝。不得随便倾泼。听其流入秽处也。近水口者。即将沥过之水。挑送大河。离水稍远者势难挑送亦当倾向净处。如此慎重。方为实心奉行。
二日贮灰 昔槎溪朱宁约勤于学字。焚灰辄弃散不加珍惜至罚减寿算。夫五福以寿为先。不惜字灰。罪罚且当如是。可不悚然警惕乎。曩寺尝与友人面试。取洁白纸张于背风处焚化。既成灰矣。验之字迹宛然。不过比前缩小耳。又如疏文符箓每至焚后方有灵应。可见字虽烧灭鬼神视之依然字也。况十斤字纸。烧灰不上一斤。是少许之灰。实有无数之字。务宜敬谨存贮汇送江流不得随便抛撒致干罪戾。
三日建炉 字炉宜制造净院祠宇为上书馆次之。四周缭以短垣。使与外方间隔。垣之侧设木门。常时扃闭之焚字则启。炉底垫砖一层令字灰不沾泥土。炉口用铁门一扇。化字时将门拽开。俟字入点火引着数处。即将门关上其纸自烬。两旁气孔不必过大。只要透得烟出。又须稍为曲折。纵有风吹隙。亦不能扬灰。倘居家不能建炉者。焚时宜用镇江烧酒坛坛口覆以瓦。灰不飞。火不熄。焚处宜在净室不宜露天。恐热灰见风易为吹散若并无净室。必须露天。又当俟无风天气方可焚化。
四日出灰 积灰既多。须将灰内或有未烬之字纸拣出与后来字纸。一总再烧。其余净灰须用清水缓缓向炉内浇湿用长柄铁钉爬即在炉内拌匀如此则灰不扬起炉外用大匾一个将瓮纳在匾中。用木勺将灰取出盛于瓮内筑坚。其匾内之灰屑扫归炉内或收入瓮内。瓮用双皮纸双层封口。
五日送灰 灰瓮为数巳多。宜用船载送江心或送海中将近江海之时。必将水缓缓注饱灰瓮。及至中流推入立即沉没庶免弊端送灰之人。或托带。或专请须用亲信可靠者。方免卖灰卖瓮等弊。
张邑翼日。惜字加名日敬葢必以心能珍重为真惜也。王沂公父为夫子嘉予。以其能香汤洗烧。近年□□袁上珍。梦械见王天君责以焚烧秽字之罪非以其惜而不知敬乎。
近年惜字会之举。莫详于常郡而科甲亦称极盛。葢善气所感也。各店字号皆改用花样。并请 宪示。如烟店烟包纸【此日用之物乡民买去往往随手抛弃秽厕阳沟满目皆是甚至有用以拭大便者怵心惨目更不忍言地方官所当严禁也】 香铺线香纸【抛弃极多】 药包 茶叶 肥皂【字随洗涤百无一存】 伞鞋店 及各杂货店。止许用花样。不许用字各惜字局绅董。公议严禁如有不遵实时议罚。惜无形之字。诚善举也【不费钱功德有心者幸勉之】
△苏州府正堂李示
晓谕事。据绅士吴仁荣王汝玉包汝霖黄寿凤等。禀请饬禁沿街一应招贴。并各衙门告示请用木板或芦席。裱糊张挂。以惜字纸。并求给发手谕。刻印通行等情到府。本府查士读儒书。固宜敬惜。下之农工商贾。亦有子孙。无不望其显荣仕进者。乌得将圣贤遗迹。任意轻亵。弃诸秽地。除据禀先发朱谕限令地保启揭外合行列款申禁。为此示仰铺户士民人等知悉尔等各照后开规条逐一遵奉。实有厚望焉毋违特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