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一录

  窃尝谓是非者。天下之定理。是非存而人心于以不死。自水浒戏文出。而是非颠倒。定理亡矣。夫英雄好汉。义士美名也。以之加于盗贼颠倒孰甚焉即如神州会一出。其主将陈元摆列擂抬。招集义勇□意固欲团练一方杀尽梁山人盗为国灭贼者岂非真英雄真好汉耶顾竟至为逆贼所败败矣而看戏诸人或尚能为之惋惜为之不平是是非尚未尽氓人心犹然不死也乃徧察今日看戏之人。则异口同声无一人不笑陈元之败绩而快梁山之得胜者呜呼人心死矣无怪乎结党争雄者效尤日甚举凡贪财亡命之徒均以水浒落草为逋逃薮也有世道之责者。可不急为之加意也哉。○又见秦叔宝三挡一出。末有程咬金劝叔宝数语云。兄弟还做甚么官。不如随我到瓦冈山上做强盗的好。试思此数语。虽一时愤激之词窃恐观场万众不尽有识必有闻之而动心起念者矣尚可令其再播梨园流毒无尽耶

  △演戏敬神说(□安洪子泉先生着)

  演戏敬神。为世俗之通例。既曰戏敬于何有。既曰神。戏岂欲闻。然则演戏敬神之说。其果有耶无耶。而吾曰有之。有之于神不厌人演戏之深心。有之于人不忘敬神之至意。此其说可得而言矣。今夫神之为灵昭昭也。神不能与人言而有可代神立言者莫如戏文所演忠孝节义等事。葢能一朝一夕移风易俗劝得千万人回心向善宜其神听和平而有许愿而来者无不各如其愿而去也此神不厌人演戏之深心有明证也。若夫点演淫戏。令人丑状注目。妖态攒心。此稍知自守而具天良者。皆欲恶此而逃。望望然去之岂有聪明正直之谓神而耳忍闻目忍睹者乎戏弄神明敬心何在将一部劝世文改作一幅活春宫引诱良家子弟。目见耳闻。性荡情摇因此伤风败俗渎伦犯义其害有不可胜言者皆由点此淫戏而阶之为厉也所谓不忘敬神之至意竟安在哉。夫梨园演曲。以昭盛世之元音。必谓戏为无益。原属不通之论。抑思善者可以感发善心。恶者可以惩创逸志。三百篇之遗意固如是也。不忘此意是为得之也夫岂有敬神而反以亵神者岂有劝世而反以惑人者岂有祈福而反以求祸者诚如是也则所谓非徒无益而又害之者也余甚为之不解。而作此说以为世之敬神而演戏者劝。

  △翼化堂条约

  一梨园演剧。例所不禁。而淫戏害俗。则流毒实甚。特近世习俗移人。每逢观剧。往往喜点风流淫戏。以相取乐。不知淫戏一演。戏台下有数千百老少男女环覩羣听。其中之煽动迷惑者何可胜数。故欲为地方挽回恶俗者。宜以禁演淫戏为第一要务。
  一地方迎神赛会。各业议规。必多演戏。原属人情。特既一经开演。花费多少钱粮。躭误多少工夫。閧动多少男妇。而不于此中多点劝善戏文以资感化。反任其扮演淫戏以惑我齐民。是何异买鸩毒以自戕其子弟耶噫
  一各处城乡庙宇。多有戏楼。庙壁上必须立碑永禁点演淫戏。楼上不便立碑。或砌石入壁。或悬木榜。写明奉宪示禁字样。并书明如演唱一出。定议扣除戏钱一千文。不准狥情宽贷。恃强不遵者。禀官究责。
  一西厢记玉簪记红楼梦等戏。近人每以为才子佳人风流韵事。与淫戏有别。不知调情博趣。是何意态。迹其眉来眼去之状巳足使少年人荡魂失魄。暗动春心。是诲淫之最甚者。至如滚楼来唱爬灰卖橄榄卖胭脂等戏。则人人皆知为淫亵。稍知自爱者。必起去而不欲观。即点戏人亦知其为害俗而不敢点。则风流韵事之害人入骨者。当首先示禁矣。
  一水浒一书。矫枉过正。原为童贯蔡京等作当头棒喝。然此辈人而欲借戏文以儆之。则恐见而知戒者百无一二。而见而学样者十有五六。即如祝家庄蔡家庄等处地方。皆属团练义民。欲集众起义剿除盗薮以伸天讨者。卒之均为若辈所败。而观戏者反籍籍称宋江等神勇。且并不闻为祝蔡等庄一声惋惜噫世道至此。纲沦法斁。而当事者皆相视漠然。千百年来无人过问。为可叹也。
  一汉唐故事中各有称兵刼君等剧。人主偶信谗言。屈杀臣下。动辄招集草寇。围困皇城。倒戈内□。必欲逼胁其君。戮其仇怨之人以泄其忿者。此等戏文。以之演于宫闱进献之地。藉以讽人主。亦无不可。草野间演之。则君威替而乱端从此起矣。又戕官戮吏。如刼监刼法场诸剧。皆乱民不逞之徒目无法纪者之所为。乃竟敢堂堂扮演。启小人藐法之端。开奸佞谋逆之渐。虽观之者无不人人称快。而近世奸民肆志。动辄拜盟结党。恃众滋事。其原多由于此。履霜集霰。发端甚微。而其祸直流于悖乱。司风教者何不一为图度耶。
  一元人百种传奇。有传有不传。其传者大都列入缀白裘。惜所选者大都沿于积习。不免瑕瑜参半。且多切于朝庙官绅一派。其可为闾巷小民说法劝戒者。寥寥无几。徒有妙方。药不对病。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则缀白裘之急宜删定。诚目前要务矣。
  一盗皇坟乃大逆无道之事。偷鸡乃下愚不肖之极。而出于水浒中所称英雄好汉。无怪于学英雄好汉者多。而偷鸡盗坟者之接踪于世也。戏文中积习为常。大率如此。一为道破。能无怦然。
  一奸臣逆子。旧剧中往往形容太过。出于情理之外。世即有奸臣逆子。而观至此则反以自宽。谓此辈罪恶本来太过。我固不甚好。然比他尚胜过十倍。是虽欲儆世而无可儆之人。又何异自诩奇方而无恰好对症之人。服千百剂亦无效也。
  一淫盗诸戏。最系地方风化。宜约集耆老图董立议永禁。一乡则责成乡董。一族则责成族长。均须于庙宇公处。或祠堂善堂。立议永禁。如某族人有点演淫戏者。祠中究责以不孝论不改者立加斥逐。
  一打店杀僧。世人每乐点演噫黑店杀人而食。世上必无此凶恶之辈。乃亦称为梁山好汉。而所杀之僧又系欲灭梁山而伸大义者。乃亦竟为此辈所害。害矣而杀人者既逃王法又逭□诛。天理何在。此事尚可为训耶。
  一打鱼杀家。以小忿而杀及全家。血溅鸳鸯楼等剧皆足使观者称快。然其主人固有可杀之罪。而其合家中数十余口何罪。诸如此类。皆作者欲图快人意。信笔写去。未及究其流弊耳。□法纪而炽杀心。更适足开武夫滥杀之风。破坏王法。端在于此。

  △永禁淫戏目单【凡其它新戏之近于调情密约者一槩永禁不准点演】

  晋阳宫 打花鼓 翠华宫 卖胭脂 打连□ 别妻 服药
  关王庙 葡萄架 翠屏山 困龙船 捉垃圾 思春 倭袍
  荡河船 卖甲鱼 前后诱 拾玉镯 打樱桃 思凡 下山
  打面缸 闹花灯 唱山歌 卖橄榄 卖青炭 借茶 三笑
  卖草囤 红楼梦 把斗关 财星照 端午门 游殿 送柬
  请宴 琴心 跳墙着棋 佳期 拷红 长亭 斋饭 搬家
  吃醋 挑帘裁衣 偷诗 三戏白牡丹 交账 送礼 滚楼
  月下琵琶 琴挑 追舟 私订 定情 跌球 奇箭 送灯
  嫖院 梳妆掷戟 修脚 捉奸 爬灰 摇会 戏凤
  坠鞭入院 亭会 秋江 吊孝 背娃 吞舟 醉妃 扶头
  种情受吐 劝嫖 达旦 上坟 卖饼 踏月 窥醉
  右诲淫各种戏文如敢点演立将班头送官究责、或罚扣戏钱三千文、以儆将来、
  以上各种风流淫戏、诲淫最甚而近世人情、沿于习俗每喜点演、试思少年子弟、情窦初开一经寓目、魂销魄夺、因之堕入狭邪、渐成痨瘵、究其流毒所极、甚至贞女丧贞、节妇失节、桑濮成风、廉耻丧尽、推原祸始、此实厉阶、上宪禁示、盖以此也、乾隆时扬州一商人卫某、喜点淫戏、后妻女多外交、着丑声、卫某知之、怒骂其妻女、妻女反唇笑道、你平日喜点风流戏取乐、我辈不过谨遵台命、学他好样耳、何怒之有、卫某气极、得鼓病死、妻女更无所忌、如墙花路柳焉、此前鉴也、今人各有妻女、孰不欲妻女守清贞全名节、各有子弟、孰不欲子弟务正路享大年、而乃喜点此种戏文、煽惑人心、害人无量、试回顾家中子弟妻女、呜呼噫嘻、天理循环、恐将有不可问者矣、

  △禁止演淫盗诸戏谕【丙申四月容山教事录】

  为谕止演淫盗诸戏。以正人心以消乱萌事。葢闻圣王治人性情。必以礼乐。礼教起于微眇。而乐之感人尤深。优戏。亦乐类也。演忠孝节义之事。则愚夫愚妇。亦感激奋兴。或叹息泣下。是有司教化之所不及施者。优戏能动之也。虽谓胜于古乐可也。演夭冶亵狎之状。则静女良士。亦荡魂摇魄。不能自主私奔苟合之丑。往往繇此而成。是有司刑禁之所力为防者。优戏能败之也。是甚于郑声之乱雅也。且演戏。以乐神也。神聪明正直。岂视邪色听淫声也者。非直不视不听而已。必致反干神怒。凡水旱疠疫之不时祈祷之无应。安知非淫戏渎神之所致哉。或者谓有元黄之正色。不废红紫。有松柏之贞姿。不废桃柳。凡忠孝节义与夫男女之悲欢离合。须相杂而成文。岂其事涉风流。在所必绝。然如折柳一曲。夫妇依依恋别。能增人伉俪之重。仆婢相窥。不及于乱。此所谓发乎情。止乎礼义者也。何不可娱心意。悦耳目。而乃必跳墙庙会。卖臙脂。备诸秽态乎。古者淫声凶声有禁。而当今功令。水浒一书。亦在禁限。葢观水浒者。至戕官篡囚。辄以为快。不知上下有定分。乃天经地义。父虽不慈。子不可忤。官虽失德。民不可犯。宋江等三十六人。横行天下。一夕尽为张叔夜所杀。载在正史。凡为不轨者。可以鉴戒。今登场演水浒。但见盗贼之纵横得志。而不见盗贼之骈首受戮。岂不长凶悍之气。而开贼杀之机乎。案优伶为本学所统管。凡有点淫盗诸戏者。仰班头即请更换。尔士民亦宜慎择之。以助本学正人心。消乱萌而迓神贶。是所厚望。

  △奉劝勿点淫戏单俗说

  庙宇演戏本以敬□神。及至点戏。把个敬字全忘了。每每好点淫戏。请教你想想这淫戏。 神圣喜看。不喜看。是敬 神呢。是慢神。台下人看了。有益呢有损。就是你点淫戏的。适或到人家。撞见父子师生。聚在桌上看春宫。岂非大奇文。然亦天下必无之事也何独父子师生同在戏馆里看台上演的活春宫就恬不知怪了你想想看庙宇神圣生日。多有摆供的。适或有人。陈设一本春册与人看。岂非大奇文然亦天下必无之事也何独戏台上对了神圣演活春册就不碍了你且想想看呜呼你不知不觉。提笔在朝板背上。轻轻一点。这一点墨不知点污了世间多少清白可为伤心痛哭也。谨恳 仁人君子。凡逢执笔点戏。务点忠孝节义等戏。慎勿再点淫戏。亵渎 神明。而断送人家子弟也。戒之望之。【清音堂名欵待华筵近人亦喜点摊簧更关廉耻更为十恶大罪】

  △京江诚意堂戒演淫戏说

  甲午年。本郡  岳庙戏台楼屋一进。突于十一月廿一日。焚毁净尽人咸骇然。觉 神庙不应如是。及推原其故乃前一日。鞋店演戏酬 神。曾点挑帘裁衣卖臙脂等淫戏。故廿一日晚。即有此异。核并无人。只贮戏箱数只。竟不识火所自来。且台后木香亭。地至切近。而花藤丝毫无损。惟独毁斯台。足见淫亵之上干 神怒也。要知在庙酬 神。惟宜演忠孝节义诸戏。庶昭激劝。若好演淫邪。图悦耳目。则年少狡童。观之意荡无知妇女。见之情移。丧节失身。皆由于此。抑思见人好淫。尚宜劝阻。今乃告之以淫事悦之以淫辞。惑之以淫态。若惟恐人不好淫而必欲诲之以淫者。有是理乎。即稍知礼义人。尚目不忍视。岂可干渎 神明。嗣后邑人酬愿。务贵虔诚。切勿祈 神而反亵 神。不能修福。而反以造孽也。事关风俗人心。愿乐善君子。敬体 神意。广为劝谕。幸甚。【道光十五年嘉平月】

  △教化两大敌论

  从来天下之治乱系乎人心。人心由乎教化。教化一日不行。则人心一日不转教化者圣王驭世之微权实人心风俗转移向背之机不可一日或废者也顾欲兴教化而不先去其与教化为敌者则教化必不能施譬之治病。苟邪气未除。则补剂必不能受。此理势之所必然者也。我朝崇儒重道。正学昌明。学宫之外。书院义塾乡约宾兴久着为令。凡所以训诫小民者。固已无所不至。又复表扬善类。采访频仍。凡属孝子悌弟贞女节妇至行可嘉者。例得褒旌。岁费帑金数十万。建坊立祠。聿昭盛典。俾人人知所观感。凡若此者。皆所以振瞶觉聋宏宣教化也。维风俗正人心于是乎在猗欤休哉。固宜薄海内外悉主悉臣。而无敢踰越者矣。孰知近世竟有坏法乱纪。敢与教化为大敌。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者。厥有两端。一曰淫书。一曰淫戏。夫圣人之立言垂训也。何一非导人于正。而淫书之作则惟恐人之弗入于邪先辈钱竹汀先生云。古有三教。今则三教之外又添一教。曰淫词小说。佛道犹劝人以善。而小说专导人为恶。少年子弟。情窦初开。一经寓目。魂销魄夺。因此而荡检踰闲丧身亡家者。比比皆是是贤父师训廸十年不及淫书一览之变化为尤速也是圣贤千言万语引之而不足者淫书一二部败之而有余也此固教化之大敌。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者其一也。俗语云。风流淫戏做一出。十个寡妇九改节。又有云。乡约讲说一百回。不及看淫戏一台。葢淫戏一演。四方哄动。男女环观。妖态淫声最易煽惑。遂致青年子弟。璇阁姬姜。牵惹情魔。难完白璧是国家岁旌节孝千百人不及淫戏数回之观感为尤捷也是千百正人君子扶之而不足者一二贱优狎客败之而有余也尤教化之大敌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者又其一也。是二端者。一则登诸梨枣。毒固中于艺林。一则着为声容。害且及于帷薄。在作之者固属丧心病狂。在刊布点演者尤属寡廉鲜耻。吾不意尼山删定之后。文字之祸。乐章之坏。其流极一至于斯也。吾不意我朝崇儒重道。正学昌明。而尚有此纵横放诞败常乱俗者。蔓延肆毒至于此极也呜呼此夏廷之洪水也此成周之猛兽也此人心之蛊毒政治之蟊贼也此圣道之荆榛师儒之仇寇也吾辈含生负性。忝列彝伦。孰非沐浴圣化以有今日者。谓宜心伤发指。切齿同仇。不与共戴天日可也。谓宜声罪致词。扫荡廓清。不使稍留余孽可也读圣贤书所学何事所志者又何事何千百年来拥皋比为多士师者后先林立乃熟视之若无覩一任其鸱张簧鼓惑我齐民而曾不少为措意也何普天之下矜硕学号圣人徒者一堂济济乃心恶之而卒置之一任其扬镳竖帜凌蔑先民而曾不一为过问也岂以为小丑无足介意吾但自固其藩篱彼将不战自退耶岂以为耀德无取观兵吾但自舞其干羽彼将不日来格耶噫其然也其不然也昔夫子之与颜子论为邦也。曰放郑声。孟子之言正人心也。曰息邪说放淫辞。当是时天下之弊政弊俗当革当除者亦多矣乃一则曰放郑声一则曰息邪说放淫辞如治病然邪未除总不敢言补从可知古圣贤救世之方挈领提纲急其所急其所、重者葢可想见矣。且春秋时之郑声。不过以其近于柔靡。易以惑人。断未有如今日之甚也。战国时之淫辞邪说。亦不过以其言之诞妄。恐遂流荡。亦未有如今日之甚也而孔孟已大声疾呼排斥不遗余力非以其负嵎之势已成显然与吾道抗有不可不鼓全力以除之者则今日淫戏之宜禁。邪说淫辞之宜毁非为治者第一要务耶。虽然。淫书淫戏之宜毁宜禁固矣。而世固有聪明自负之徒。逞其才辨。颠倒是非。转若谈笑处之。以为无损盛德者是大敌之外不啻又有张其焰而助之攻者为可慨也习俗移人。贤者不免。末流横决。砥柱伊谁。非有 当代名世大君子出为之登高而呼。力排众议恐邪氛日炽愈出愈奇浸浸乎且有倒戈内向为吾道忧者更不知伊于胡底也一肩世道只手狂澜噫微斯人吾谁与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