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一录


  立同议单

  立同议单(书业堂 桐石山房 西山堂芝记 文渊堂 师德堂  扫叶山房)等奉
  臬宪周出示禁毁淫书板本兹于十月十二日邀集同行在邑庙公议规条开列于左
  一议得凡有应禁淫书板本各坊自行检出赴局呈缴照议领价如有藏匿不缴者察出议罚任局吊销
  一议得外省书友来苏兑换者先将捆单交崇德书院司月查明如有应禁书籍即行交局销毁祇付纸价倘匿不呈缴及各坊私相授受者俱照原价以一罚十半归崇德书院充公一半。缴局充公仍将原书缴局销毁或外省书友不遵局议请局发封任凭局办
  一议得外间倘有将应禁书籍板片问坊售卖者实时缴局照议领价
  一议得公局于十月二十一日起在吴县学收买销毁各坊务将所有应禁书籍板片在五日内尽数送局收价倘过期不缴即以藏匿论
  一议得所有应禁书籍或在未禁以前业经付刊未完者先于五日内赴局呈明俟板到日即行送局销毁照议领价
  一议得自禁之后倘有私行翻刻察出从重议罚仍将板片缴局销毁概不领价
  一议得书板大小新旧不同今公同议定大新板每块一百文大旧板每块七十文片头新板每块八十文片新板每块六十文旧板每块五十文摊头小片每块二十文唱本板每块三十文书本照批价洋银对扣倘有模糊不全者照数减半抄本每十页五文每页以四百字为准
  道光十七年十月     日立公同议单
  书业堂  扫叶山房  酉山堂  兴贤堂
  文渊堂  桐石山房  文林堂  三味堂
  步月楼【书坊甚多不及备载】
  计共书坊六十五号各当□齐集城隍庙拈香立誓各书花押一焚神前一呈臬宪各执一纸存照

  计毁淫书目单

  计毁淫书目单

  本局奉 宪设立收毁淫书业经收得一百余种并板片二十余种照估给价毁讫惟各坊铺中所藏淫书板本尚多己奉臬宪挨户给示晓谕自应赶紧缴局以免日后觉察致干未便兹特将收过各种书目开后如藏有此等板本者务劝尽数交出此外名目尚多未能备载望各自行检点一并送局幸勿遗漏自误此白
  昭阳趣史  桃花影    七美图   碧玉塔
  玉妃媚史  梧桐影    八美图【即百美图】  碧玉狮
  呼春裨史  鸳鸯影    杏花天   摄生总要
  风流艳史  隔帘花影   桃花艳   梼杌问评
  妖狐媚史  如意君传   载花船   反 唐
  春灯迷史   三妙传   闹花丛  文武元
  浓情快史   姣红传   灯草和尚 鳯点头
  隋阳艳史   循环报   痴婆子  寻梦柝【即醒世奇书】
  巫山艳史   贪欢报【即肉蒲团】  醉春风  海底捞针
  绣榻野史   红楼梦【即欢喜冤家】 恰情阵  国色天香
  禅真逸史   续红楼梦  倭袍   拍案惊奇
  禅真后史   后红楼梦  摘锦倭袍 十二楼
  幻情逸史   补红楼梦  两交欢  无稽谰语
  株林野史   红楼圆梦  一片情  双珠凤
  浪  史   红楼复梦  同枕眠  摘锦双珠凤
  梦约姻缘   绮楼重梦  同拜月  绿牡丹
  巫梦缘    金瓶梅   皮布袋  芙蓉洞【即玉蜻蜓】
  金石缘  唱金瓶梅  弁而钗     乾坤套
  灯月缘  续金瓶梅  蜃楼志     锦绣衣
  一夕缘  艳异编   锦上花【有解元吴文彦者】  一夕话
  五美缘  日月环   温柔珠玉    解人颐
  万恶缘  紫金环   八段锦【非谓元门者】   笑林广记
  云雨缘  天豹图   奇团圆     岂有此理
  梦月缘  天宝图   清风闸     更岂有此理
  邪观缘  前七国志【非四友传】 蒲芦岸     小说各种【福建板】
  聆痴符  增补红楼  石点头     宜春香质
  桃花艳史 红楼补梦  今古奇观【抽禁】    子不语【抽禁】
  水浒【即五才子】  丝绦党   七义图     何文秀【新出改正真本不禁】
  西厢【即六才子】  三笑姻缘  花灯乐     野叟曝言
  其它小说之足以诲淫诲盗者一概严禁收毁

  △劝收毁小本淫词唱片启

  从来愚蒙之性。从善为难。淫秽之词。移人最捷。有如淫词小说。伤风败俗。例禁久严。往年苏郡绅士曾禀奉大宪出示。设局收买将各书店淫书板片一律缴毁。勒碑永禁。使数百年风俗人心大害一旦扫除快事也亦盛事也但恐奸商射利。此散彼聚。辗转贩卖。妖焰仍炽非得有心人时相提倡。照案续办频频收毁。则毒种必难永断尤可恶者。近时又有一种山歌小唱摊簧时调多系男女苟合之事。有识者不值一笑而辗转刊板。各处风行。价值无多。货卖最易。几于家有是书。少年子弟。畧识数字。即能唱说。乡间男女杂处。狂荡之徒。即藉此为勾引之具。甚至闺门秀媛。亦乐闻之。廉耻尽丧。而其害乃不可问矣。此而不为加意禁绝之恐愈传愈远。祸及海内。是圣贤千言万语十人中不及领畧一二者。反不如此等粗淫小书。知之者几十有八九也。噫嘻。何物狂夫。编此秽语。灾梨祸枣徧布人间。谁司风教。而顾令此等妖淫毒种。户诵家弦远出于圣经贤传之上。为吾教之仇敌。能无痛心疾首共为发指耶。惟愿四方善友。吾党同人。广推卫道之心。共展回澜之手收一书则杜一书之害。禁一邑即挽一邑之风。更得贤父母登高而呼。严禁刊刻吊板销毁。立碑永禁。不许发卖。庶致搜罗凈尽。永绝根株。其所以培风化而正人心者。非浅鲜也。愿与同志共勉之。
  各种小本淫亵摊头唱片名目单
  新满江红  倭袍唐诗  门依栏杆  王文赏月
  王文赏月  堂名摊头  姑嫂开心  姑苏摊头
  四季相思  公偷媳妇  情女望郎  五更十送
  送花楼会  小板捎  十八摸  闹五更
  湘江浪  十弗攀  哈哈调  杨柳青  小郎儿
  姨娘叹  九连环  长生歌  男风化  女风化
  雌赶雄  武鲜化  绣荷包  红绣鞋  十不许
  白洋洋  新码头  买草□  暗偷情  琴挑
  偷诗  荡河船前本  荡河船山歌 荡河船呌船
  荡河船卖布  荡河船小板捎  落庵哈哈调
  十二月花名  搭脚娘姨摊头  唱说拔兰花
  来富唱山歌  男女哭沉香   情女哭沉香
  绣花绷算命  好一朵鲜花   王大娘补缸
  文必正楼会  赵圣关山歌全传 王小姐卖胭脂
  小尼姑下山  文必正送花   三戏白牡丹
  以上各种。不许沿街摆卖。此外名目尚多。不能备载。望各自行检点有语涉淫亵者。一并送局焚毁。自禁之后。如再敢沿街摆卖。及将己毁之板重刻私自印卖等弊。一经察出。立即送官重办。治以应得之罪。勿谓言之不早也。

  △删改淫书小说议

  窃世教当极弊之时。非得有仔肩世道之人出而整顿之则流极将不可问。孔子之删定笔削。孟子之息邪说放淫辞。圣贤救世之心昭然若揭。自此以后。去圣渐远。文人学士家自为说。标新领异百喙争鸣。固已畸重畸轻。醇疵互见矣。乃迄于今。则高文典册。秘阁尘封。小说演义。家弦户诵。甚至淫辞艳曲。灾及枣梨。海内风行。流毒无尽。功令虽有严禁之条。而奉行者多以为具文。坐视其荡惑人心败坏世教。而曾不少为整顿。可慨也。先儒惟陆清献公有国策去毒一书。尚有删定遗意。此外更不少概见。近时始有右汾山人劝毁淫书录。痛言淫书之害。大声疾呼。洵足发聋振瞶。江苏绅士遂有禁毁淫书之举。计费万余金。各书坊均取具永禁切结。诚盛典也。惟收毁淫书。搜罗必难徧及。况利之所在。旋毁旋刻。望洋惊叹。徒唤奈何。向尝于无可如何之中。拟一釜底抽薪之法。欲罗列各种风行小说。除水浒金瓶梅百数十种。业已全数禁毁外。其余苟非通部应禁。间有可取者。尽可用删改之法。拟就其中之不可为训者悉为改定。引归于正。抽换板片。仍可通行。所有添改之处。则必多引造作淫词。及喜看淫书一切果报。使天下后世撰述小说者。皆知殷鉴。不致放言无忌。如用药然。大黄巴豆一经泡制。即堪治病。抽换淫书一法。洵足以济毁禁之穷。标著作之凖。宜约集同人。筹欵设局。汇集各种小说。或续或增。或删或改。仍其面目。易其肺肝。使千百年来习传循诵脍炙人口诸书。一旦汰其芜秽。益以新奇。更如治盗然。引邪而归正。即化莠而为良。荡瑕涤垢之余。即训俗型方之选。此世道人心千秋大局。固非寻常操选家区区小补者比也。孟子曰经正则庶民兴。斯无邪慝矣。□心世教力挽狂澜。当必有应运而兴者。安得与之把臂入林也哉。
  古今来著述家无虑数千百万。而传者不及万中之一。转不如各种演义小说。唱本歌词。辗转翻刻。风行海内。人人心中有其故实。此等书大可就其中用意增删。汰其不可为训者。而换其足资惩劝者。于意义则术等点金。于本书则功同完璧。刊板之费无几。而于世教实大有裨益。想有心人当相视莫逆默为印可也。

  ○翼化堂章程

  卷十一之二
  教化者。圣王治天下之大经。而人心风俗之所视为向背也。乃近世偏有与教化为大敌者。莫如淫戏。及花鼓摊簧。不有以整顿其间恐人心风俗之交。更有不堪问者拟翼化堂章程。

  儒先论今乐
  演戏敬神说(□安洪子泉先生着)
  翼化堂条约
  永禁淫戏目单
  禁止演淫盗诸戏谕
  奉劝勿点淫戏单俗说
  京江诚意堂戒演淫戏说
  教化两大敌论
  禁止花鼓串客戏议
  劝禁演串客淫戏俚言
  禁串客淫戏告示
  公禀秘邑尊呈稿
  各村议规
  上海道通饬示禁淫戏颁发永禁碑式

  △儒先论今乐

  张横渠先生曰。郑卫之音悲哀。令人意思流连。又生惰怠之气。从而致骄淫之心。虽珍玩奇货。其始感人也亦不如是之切。故圣人必放郑声。亦是圣人经厯过。但圣人不为物所移耳孝经曰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有以夫。
  王阳明先生曰。古乐不作久矣。今之戏子。尚与古乐意思相近今若要民俗反朴还醇取今之戏子将妖淫词调俱去了只取忠臣孝子故事使愚俗百姓人人易晓无意中感激他良知起来郄于风化有益
  陶石梁曰。今之院本。即古之乐章也。每演戏时。见有孝子悌弟忠臣义士。激烈悲苦流离患难。虽妇人牧竖。往往涕泗横流。不能自巳此其动人最恳切最神速较之老生拥皋比讲经义。老衲登上座说法。功效百倍。至于渡蚁还带等剧更能使人知因果报应秋毫不爽。杀盗淫妄不觉自化。而好善乐生之念油然生矣此则虽戏而有益者也近时所撰院本。多是男女私媟之事。深可痛恨。而世人喜为搬演聚父子兄弟并帏其妇女而观之见其淫谑亵秽备极丑态恬不知愧曾不思男女之欲如水浸灌。即日事防闲。犹恐有渎伦犯义之事。而况乎宣淫以导之试思此时观者其心皆作何状不特少年不检之人情意飞荡即生平礼义自持者到此亦不觉津津有动稍不自制便入禽兽之门可不深戒哉
  邱嘉□订音律文云。今之演剧。即古乐之遗也。今之调曲。即古诗之遗也。然古之诗乐。粹然一出于正。而今之剧场词曲。皆流于淫僻而不可训。葢不独中击之亡以至如此。抑亦剧场词曲中所谱之事。悉属增悲长欲之具。而人无所视以为法戒故也。自汉以来。儒者类欲复古诗乐。而徒较其音节于声律字句之末。至使议论纷纷而未有以决。而古乐古声卒不可复。即幸而复之。而不以其事见之舞蹈。则亦使斯人无所观感兴起。如爰居之听钟鼓而郄走耳。窃谓居今之世。而欲追求古乐之声。以复于先王之旧。势必不能何如仿古乐诗遗意召集名儒取今之所谓剧场词曲者一一较而订之其淫艳而伤风教。与其善之不足以为法。恶之不足以为戒者概从禁绝而其所编撰成曲颁行天下者必皆古今忠孝节义可歌可泣可法可传之事至其器与声亦不妨从今之优伶。稍取其明白正大抑扬有节者可也安在今之乐不犹古之乐也如曰演剧不足以当古乐。词曲不足以当古诗。而欲离而二之。以听其自止自行于天下。则古之诗乐既不可以卒复。而剧场词曲之流于今者。将日入于郑卫之淫靡而未知其所止。雅与俗。两失之矣。草莽私忧。愿与司风教者商之。
  李文贞公奏定乐章札子有云。孝经曰。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故乐无分于朝野也。后世虽有议及乐章者。典之有司。不过施之宗庙朝会而已。而教坊词曲。儒者每鄙其淫亵荒唐不之道。孟子曰。今之乐犹古之乐也。古之田夫歌曲。即如今之优伶所演也故皆足有所感发兴讽云云臣儿时见所演凡忠臣孝子贞女义士。虽宿儒端士靡不沾襟。惟近时唱则皆流为淫靡荒乱而俗乐亦亡。宋时太常雅乐。及教坊俗乐。皆以有司领之。犹存古意。倘取今之坊曲删其荒淫悖谬但存其忠孝节义之事其底本则采之史传志说其姓名与事不全无征者以演唱化导未必非转移风俗鼓吹休明之一助也。
  李文贞公榕村语录有云。某看礼乐亦不是难事。如今把礼斟酌令至易简。人不难行。自然乐从乐便把如今的戏整顿起来就是乐孟子断得直截。今之乐犹古之乐。人多在律管上讲究即使得了虞舜的律管作起韶乐亦不必一时便凤仪兽舞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若只郊庙中作乐就是云门咸池韶頀大武亦只天地鬼神闻之如何天下风俗就会移易自然是人人见闻纔能移风易俗如今人看戏。到那忠孝苦难时。便涕泗交流移风易俗可见不难○朝庙之乐。实能歌咏祖宗功德。字字确实。明创业之艰难。道君臣之一德。悯将士之憔悴。咨黎庶之勤劬。便好。然古之作乐者。非徒以朝庙为重也。移风易俗全以用之乡党用之闾巷者为要葢朝廷郊庙之乐臣民得与闻者有几惟家家户户皆得见之方能兴感○至于词。汉即用乐府。唐即用诗。宋以后即用诗余曲子。无不可者。编纂皆要设一局。礼局、乐局、天文局、书算局、讲求在这里便有举而用之之时○各省大吏。多以优伶为性命。无怪其然。即吾辈之几本书也。不尔。政事之暇。如何度日古人暇时。便有琴瑟歌舞。先王知道人身心必有所寄因其势而利导之以归于正样样都动得手故有用不是全靠读书。如今礼乐久废。只得守几本书检束身心。开广知识。若移而之他。则放僻邪侈不可言巳。古时必有民间之乐韶岂士庶可用宵雅肄三亦不可用于燕间使徒九庙明堂之间作韶頀而天下即风移俗易恐无此事○如今即将古书中忠孝廉节之事制为词曲去其声容之无情埋者令人歌舞之便足以移易风俗感动人心不妨从粗处做起○连日因燕蓝总兵演戏。做到入情时。未有不感动者以此见得乐之效速若就元人百种中选其忠孝节义有事实者改其义理不通处每事四出此外诲淫导欲者禁之亦粗足以感人心而成风俗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