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志存记录
- 宾退录
宾退录
寇恂自颖川太守徙汝南,又入为执金吾。会颍川盗起,光武将亲征隗器,欲 复使出守颍川,从驾至郡,盗贼悉降,遂已。百姓遮道曰:“愿从陛下复借寇君 一年。”是时恂去郡已久,百姓以其为王朝之卿,故谓之借。今人作太守,在任 垂满者,书启多用借寇事,似不类也。
《夷坚 戊志》载裴老智数谓绍兴十年七月临安大火,延烧城内外室屋数万 区。裴方寓居,有质库金及珠肆在通衢,皆不顾,遽命纪纲仆分往江下及徐村, 而身出北关,遇竹、木、砖、瓦、芦、苇、椽桶之屋,无论多寡大小,尽评价买 之。明日有旨,竹木材料免征税抽解。城中人作屋者皆取之,裴获利数倍过于所 焚。后阅张芸臾所著《浮休阅目集》书焦隐事云:“一日京师火,隐晨出之木场, 凡木皆以姓字题识,后至者率诣隐市材。”始知《夷坚》指为裴老者,误矣。虽 曰富家智略往往相似,然不应如是之同也。
“娶妻当得阴丽华”,唐与政谓观此语,知郭后之必废。然予观《刘植传》 载刘、杨起兵附王郎,众十余万,光武遣植说杨,杨乃降,光武因留真定,纳郭 后,后即杨之甥也。故以此结之。则是郭后之纳,已非光武之情矣。何待阴丽华 之语,而后占其废乎范晔不以此书之《后纪》,故前辈议论未尝及之。
余尝撮城隍爵号,后阅《国朝会要》,考西北诸郡、东京号“灵护庙”。初 封“广公”,后进“佑圣王”。大内别有城隍。初封“昭贶侯”,后进爵为公。 拱州昭灵庙惠烈夫人,盖俗传为宋襄公之胃,开德府显应庙感圣侯,解州灵佑 庙镇宝侯,浚州黎阳县显固庙灵护伯,它皆无闻。盖东南城隍之盛,多起于近世, 此数者亦徽庙朝锡命耳。
马援平交贼,封新息侯。击牛酾酒,劳飨军士。因从容及从弟少游之语, 吏士皆伏称万岁。又冯鲂赦郏贼延褒等,亦皆称万岁,是东都之臣不以称万岁为 嫌。独窦宪出屯北威,与车驾会长安,尚书以下欲伏称万岁,韩棱正色曰:“礼 无人臣称万岁之制。”议者皆惭而止。若棱者,可谓不为俗所移矣。然万岁之称, 三代盛时所无有。盖自蔺相如奉璧入秦,田单为约降燕,冯谖焚孟尝君债券, 见于简牍,至汉为盛。棱之所谓“礼”,岂古之所谓“礼”耶吴虎臣引虎拜,稽 手“天子万寿。”谓“万岁”发于此。然此特咏歌之辞耳,非可与后世呼万岁者 同语也。
世俗{比}字当作枇,与枇杷之枇字同而音异。后汉济北孝王次丧父,至孝 梁太后下诏增封有曰:“头不枇沐。”《魏志》:徐季龙取十三种物,使管辂占 之,辂先说鸡子,后道蚕蛹,遂一一名之,唯以梳为枇耳。陆云《与兄机书》, 案行视曹公器物,其中亦有枇字。《类篇》枇凡四音,其一毗志切,栉属,《集 韵》同。又按《说文》:栉,梳比之总名也。汉文帝遗匈奴单于比疏一,或作比 余一。颜师古注曰:辫发之饰也,比音频寐反。则知枇字亦通作比。惟{比}字 无所经据,《博雅》篝筌谓之{比},盖捕取鱼虾之具,边迷频脂二切与此不同。 虽《集韵》枇亦作{比},《类篇》{比}又毗至切,栉属。然二书晚出,当从 古。《诗》曰:其比如栉,又知三代以前未有枇之名,但通谓之栉而已,有相迫 比之义矣。
范晔《后汉书 杨震传》载安帝时,河间男子赵腾上书指陈得失。帝怒收考, 诏狱结以罔上不道。震上疏救之,帝不省,腾竟伏尸都市。《张皓传》又载顺帝 时,清河赵腾上言灾变,讥刺朝政,收腾系考。皓上疏谏,帝悟,减死一等。安 顺两朝时世相接,河间、清河二国壤地相邻,不应皆有一赵腾上书,皆指言时政, 皆为人主所怒,又皆有大臣救解,虽其末一生一死,然亦不应如是之同,疑只一 事,而晔误以为二耳。
汉武帝征枚乘,乘道死,诏问乘子,无能为文者。后乃得其孽子皋,皋字少 孺,乘在梁时,取皋母为小妻。又《孔光传》:淳于长坐大逆,诛长小妻乃始等 六人。《佞幸传》张彭祖为小妻所毒薨。《外戚 许后传》后姊靡寡居,与淳 于长私通,因为之小妻。后汉赵惠王乾居父丧,私聘小妻,削中邱县。注云:小 妻,妾也。又窦融女弟为大司空王邑小妻;陈王钧取掖庭出女李娆为小妻;乐成 靖王党取故中山简王传婢李羽生为小妻;梁节王畅上疏辞谢,有曰:臣畅小妻三 十七人,其无子者愿还本家。陈球与刘辈谋诛宦者,因小妻之父程璜而事泄。 《东观记》又载彭城靖王子男丁前物故,恭子侮丁小妻,见恭传注。周益公行 归正人萧中一次妻耶律氏,制谓次妻二字,别无经据,乞政称小妻。札子中注云 出《汉书》,指此。《董卓传》又有少妻之称,疑即小妻也。裴松之注《三国志 孙皓传》引《江表传》载张ㄈ事,亦曰取小妻三十余人。又《骆统传》:统母 改适,为华歆小妻。晋宋挺本刘陶门人,陶亡后,娶陶爱妾为小妻。隋王世充祖 支颓褥死,其妻少寡,仪同王粲纳之,以妻为小妻。则不独见于汉史云。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非恶饱而欲饥,恶安而欲危也,但不可求耳。君 子之求也,惟当求道,求在我者而已。外此而有所求,皆非也。所谓求之有道, 得之有命者,亦谓尽其在我,而非志于得也。他如“求为可知,夫子之求之也” 之类皆此意。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此二者固志士之所羞也,若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似亦可矣。而均之为失其 本心,何耶此犹易解,亦如孔子罪乞醯之意耳。经德不回,非所以干禄也。言语 必信,非所以正行也。干禄固非美事,若正行则何不可者。今为学而不事正行, 果何所事耶惟能识此意,而后可与言学矣。
康节先生《左衽吟》云:“自古御戎无上策,惟凭仁义是中原。王帅问罪固 能道,天子蒙尘争忍言。二晋乱亡成茂草,三君屈辱落陈编。公闾延广何人也, 始信兴邦亦一言。”盖预谶靖康之祸也。篇末虽托二晋以为词,然因王师问罪而 致寇,惟燕山之役为然,二晋所无也。深切著明如此,而读者多不察。余闻之友 人曾幼与而始悟。因记康节《观有唐吟》有云:“凭高始见山河壮,入夏方知日 月长。三百年间能混一,事虽成往道弥光。”亦寓微意。又《观盛化吟》有云: “生来只惯见丰稔,老去未尝经乱离。”其子谓乱离之语太过。康节叹曰:“吾 老且死矣,汝辈行且知之。”
唐人称县令曰明府,而汉人谓之明廷。见范晔书《张俭传》。明府以称太守, 山阴老臾称刘宠,刘翊称种拂,高获称鲍昱皆然。
杨文公《谈苑》谓元稹?作《春深》题二十篇,并用家、花、车、斜四字为 韵。白居易、刘禹锡和之,亦同此韵次。韵起于此。高承著《事物纪原》取其说。 余按《梁书 王规传》:普通六年,高祖于文德殿饯广州刺史元景隆,诏群臣赋 诗,同用五十韵。则唐以前固有之矣。
余前辨刘信羹颉之封,后阅《能改斋漫录》引王观国《学林新编》,谓是颖 川地名,不羹者彼自不羹,此是羹颉,地名之同一字者多矣。岂可比而一之,审 如王说,则颉?字何从而来耶
俚俗谓娶妻为索妻,亦有所本。《三国志 吕布传》云:袁术欲结布为援, 乃为子索布女。《关羽传》云:孙权遣使为子索羽女。又《隋书 太子勇传》载: 独孤后曰:“为伊索得元家女。”
张清源《云谷杂记》辨欧阳《集古录》,因谓后汉人亦有复名者。然仅载苏 不韦、孔长彦兄弟,刘余、邱季智、张孝仲、范特祖、召公子,许伟康、 司马子威十人而已之范晔书,盖不止此。如延岑护军邓仲况,见《苏竟传》。 郑元师事京兆第五元先,又从东郡张恭祖。元之子名益恩。桓荣族人桓元卿。陈 忠荐士,其一曰成翊世。翊世字季明,见《杜根传》。后《陈敬 王曾 孙宠传》 注引谢承书:袁术使将张阳杀陈相骆俊。梁冀之弟名不疑。越太守李文德素 善延笃。《党锢传序》有渤海公族进阶。注云:公族,姓也,名进阶。李膺欲按 宛陵大姓羊元群。《孔融传》有太傅马日。皇甫嵩子名坚寿。酷吏《李章传》 有安邱大姓夏长思。宦者曹节弟名破石。王逸子名延寿,字文考。《方术传》谢 夷吾字尧卿之类,清源皆未及也。他尚有之,犹恨不能尽记。
李延寿《南北史》成,惟《隋书》别行,余七史几废,大抵纪载无法,详略 失中,故宜行而不远,且史传、纪事出于一人之手,而自为同异者亦有之矣。未 有卷帙联属首尾衡决而不能自觉者也。姚思廉《梁书 列传》第三十卷《江革传》 谓何敬容掌选序,用多非其人,革性强直,常有褒贬。而第三十一卷《何敬容传》 乃谓敬容铨序明审,号为称职。夫史者,所以传信万世,今若此,其将何所从乎 其余可笑者甚多,未暇尽著。
白乐天《长恨歌》书太真本末详矣,殊不为君讳。然太真本寿王妃。白云: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何耶盖宴昵之私犹可以书,而大恶不容 不隐。《陈鸿传》则略言之矣。
《新唐书 承天皇帝亻炎传》以兴信公主季女张为恭顺皇后冥配焉。汪玉山 辨证,谓冥配前已有,而《新书》不书。当考汪外孙郑子敬注引《唐会要》:懿 德太子重润,中宗即位,追赠聘国子监丞裴粹亡女为冥婚合葬,虽然不始于〔此 外文字有脱漏〕
〔此处文字有脱漏〕月传国工身,今亲见阮仲容,则亦以为仲容所作,岂咸 用琵琶余制而作阮耶据此,则是常之不知阮咸所出。余按《国史 纂异》云:元 行冲宾客为太常少卿时,有人于古墓中得铜物似琵琶,而身正圆,莫有识者。元 视之曰:“此阮咸所造乐具。”乃令匠人改以木,为声清雅,今呼为阮咸者是也。 《卢氏杂说》云:晋寿称阮咸善弹琵琶,后有发咸墓者得琵琶,以瓦为之,时人 不识,以为于咸墓中所得,因名阮咸。陈晋之《乐书》云:阮咸五弦本奏琵琶, 而颈长过之,列十二柱焉。唐武后时蒯明于古冢得铜琵琶,晋阮咸所造也。元亨 中命工以木为之,声甚清彻,颇类《竹林七贤图》所造旧器,因以阮咸名之。亦 以其善弹故也。圣朝太宗于旧制四弦上加一弦。三说盖大同而小异。今世所行, 皆四弦十三柱者。与时窃闻今禁中女乐,别有所谓阮,其制视民间者绝不同,且 甚大,须坐而奏之。乡人郭子云守南安时,大庾令之妇乃出宫人,能为此,郭盖 亲见之。《唐书 乐志》云:五弦如琵琶而小,北国所出乐工裴神符,初以手弹, 太宗悦甚,后人习为ㄐ琵琶。则是,唐已有五弦矣。不知因唐之太宗而误为本 朝邪抑别有考按邪
《夷坚 支乙》载紫姑《咏手》诗:“笑折樱桃力不禁,时攀杨柳弄春阴。 管弦曲里传声漫,星月楼前敛拜深。绣幕偷回双舞袖,绿窗间整小眉心。秋来几 度挑罗袜,为忆相思放却针。”唐韩致光《香奁集》亦有《咏手》一诗:“暖白 肤红玉笋芽,调琴抽线露尖斜。背人细捻垂肓肩发,向镜轻匀衬脸霞。怅望昔逢 褰绣幔,依稀曾见托金车。后园笑向同行道,摘得蘼芜又一杈。”其体正同,盖 皆言手之用尔。韩诗独首句不然。
侯嬴为夷门监者,按大梁城十二门,东曰夷门,则夷门者,大梁之一门耳, 后人遂直指汴京为夷门,非也。《容斋续笔》辨台城、少城类此。
古者道路,男子由右,妇人由左,车从中央。今遂宁府谯门之外有桥曰仪桥, 不知何时所造,上加栏,道分为三尚,仿佛古人之意。谓之仪者,犹仪门也。
周文忠序《文苑英华》,首云:太宗皇帝丁时太平,以文化成天下,既得诸 国图籍,聚名士于朝,诏修三大书,曰《太平御览》,曰《册府元龟》,曰《文 苑英华》。洪文敏序《夷坚三志癸》亦云:太平兴国中,诏侍从馆阁,集著《册 府元龟》、《文苑英华》、《御览》、《广记》等四书。予按《册府元龟》,乃 景德二年编类,至大中祥符六年书成,皆真宗朝,二公之言偶失之。
俗间谓“笼烛”为“照道”,此二字出《仪礼》注。
冬至贺礼,古无有也。其殆始于汉乎汉《杂事》曰:冬至阳生,君道长,故 贺。沈约《宋书》曰: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寮称贺,因小会,其仪亚于岁朝。 《北齐书》库狄伏连冬至之日,亲表称贺,其妻减马豆设豆饼,伏连大怒。盖历 代行之,至今不废。按《月令》,仲冬之月日短至,阴阳争,诸生荡。君子斋戒, 处必掩身,身欲宁,去声色,禁嗜欲,安形性,事欲静。以待阴阳之所定。《易》 曰: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五经通义》云:冬至寝兵鼓,商 旅不行,若不听政事。曰:冬至阳气萌,阴阳交精,始成万物,气微在下,不可 动泄。王者承天理,故率天下,静而不扰也。《白虎通》云:冬至前后,君子安 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今仆仆交相贺,则所谓安身静体、 静而不扰,以待阴阳之定者,果何在哉又按《月令》,仲夏之月日长至,仲冬之 月日短至。今世反称冬至为长,至尤非是。曹子建《冬至献袜颂表》云:伏见旧 仪,国家冬至献履贡袜,所以迎福践长。崔浩《女仪》云:近古妇人常以冬至上 履袜于舅姑,践长至之义也。隋杜台卿《玉烛宝典》云:冬至日极,南景极长, 阴阳日月万物之始,律当黄钟,其管最长,故有履长之贺。盖《周礼》冬至日在 牵牛,景长一丈三尺,日短而景长也。黄钟之律九寸,于十二律为最长。《月令》 所谓短至,谓日之短。曹、崔、杜谓践长履长者,景之长,之长也。虽所指不 同,然当以《月令》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