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志存记录
- 台湾南部碑文集成
台湾南部碑文集成
奉宪禁胥役勒索绅衿碑记(道光五年)
示禁碑记(道光七年)
严禁破埤害课示告碑记(道光七年)
严禁牧牛范夫人筑坟处所示告碑记(道光七年)
海东书院乐捐生息碑记(道光八年)
海东书院膏伙经费捐输示告碑记(道光十年)
严禁衙蠹酷索班数示告碑记(道光十七年)
南河桥涵示禁碑记(道光十九年)
严禁搭盖草蓬示告碑记(道光二十年)
锢婢积习示禁碑记(道光二十年)
防火章程碑记(道光二十一年)
银同祖庙碑记(道光二十二年)
坟地盗葬示禁碑(道光二十五年)
奉呈主示禁(道光二十五年)
严禁藉差掳抢示告碑记(道光二十五年)
府正堂仝示碑记(道光二十七年)
奉宪严禁告示碑(道光二十七年)
奉示立禁(道光二十七年)
台湾府城门示禁碑(道光二十九年)
执照(咸丰八年)
大南门菜市埔示禁碑记(咸丰九年)
法华寺放生池示禁碑记(同治二年)
八甲溪湾告示(同治三年)
甲仔廍埤圳碑记(同治四年)
严禁窃砍竹城碑记(同治六年)
严禁勒索以肃口务示告碑(同治六年)
罗汉内门碑(同治六年)
卧碑(同治七年)
保生大帝碑记(光绪元年)
严禁恶习碑记(光绪元年)
严禁藉尸吓诈示告碑记(光绪元年)
买补仓粮示禁碑(光绪二年)
严禁藉尸吓诈等事示告碑记(光绪二年)
严禁自尽图赖示告碑记(光绪二年)
藉尸吓诈等事示禁碑记(光绪二年)
禁革牛墟陋规碑记(光绪二年)
严禁乞勒纵横示告碑(光绪五年)
乐局塭租(光绪八年)
天后宫禁筑草寮碑记(光绪十一年)
猫求港塭地断归振文社公业示告碑记(光绪十三年)
谕令照章完纳上帝庙香田碑记(光绪十三年)
严禁锢婢不嫁碑记(光绪十五年)
云林县正堂示禁碑记(光绪十六年)
.台湾府学■〈鱼逮〉港学田碑记(康熙五十二年)
台湾府学田知照:
福建分巡台湾厦门道,为学田事。照得建学置田,原以振兴庠序,须当渐次修举。府庠为四学领袖,按本朝开疆建学以来,已三十年,未有□田,甚属缺典!兹欲倡率捐俸买置,而各官俸入无几,徒成画饼;不如就现在官田量拨,为实有济。查本道衙门有■〈鱼逮〉港庄田一项,计一百三十一甲,分据管事吴济手册开报:有现耕,有荒埔,每年系三七分收。自今冬拨归台湾府儒学,着该学教官管理,年照往例,完正供课一十九石九斗二升外,余租供奉圣庙香灯及充诸生月课之资。积三年余,以分给文武诸生往省科举盘费。总要实心管理,俾宫墙日有起色。再该学教官,如逢报满交代,须将任内田租收支数目,逐一清造,同接管印结,由府转缴本道衙门查考。合就行知。为此票仰该府官吏,照依事理,即便通行三县及该学教官知照:日后■〈鱼逮〉港庄田一项,除年纳正供外,一切杂徭,该县务严饬管保人等,不许藉名派累各佃。本庄四至内荒埔,听该教官招佃,尽数开垦,完课收租。如有地棍、土豪生端、谋占等弊,许通学鸣官,尽法究治。仍取该学教官管理遵依具报,毋违!速速!
康熙四十九年九月三十日行台湾府转行在案。
管事吴齐手册造报,各佃管耕甲数,开列于后:
一佃刘祖、一甲三分二毛三丝四忽。一佃吴老,耕田二甲一分二厘二毛九纟八忽。一佃林英,耕田三甲一分四毛九忽。一佃何顺,耕田五甲三分四厘九毛七纟七忽。一佃洪蓝,耕田一甲六分四厘九毛一忽。一佃何荣,耕田一甲六。一佃陈祖,耕田二甲二分二毛三丝二忽。一佃吴勇,耕田一甲五分。一佃朱龙,耕田一甲一厘六毛二丝一忽。一佃郑报,耕田二甲五分七厘二毛二丝六忽。一佃王契,耕田三甲三厘。一佃陈管,耕田一甲。一佃蔡顺、郭秀、林振,共耕田三甲三分,内带课榖一十九石九斗二升。一佃王富,耕田二甲八厘。一佃杨生,耕田三甲八分九厘八毛二丝三忽。以上共田三十三甲六分八□七毛一丝一忽,系三七分收。
一佃侯哥,耕田二甲五分。一佃田奇,耕田二甲。一佃王戎,耕田一甲。一佃赵高,耕田二甲。一佃黄秀星,耕田一甲。一佃陈开,耕田二甲五分。一佃阿天,耕田二甲二分。一佃杨良,耕田一甲。以共田一十六甲二分,系二八分收。
一、土地祠香灯田二甲。一、赡养老人田二甲。一、管事辛劳田一十五甲。一、甲头辛劳田五甲。□荒田三十六甲六分八厘二毛七丝。
以上共荒熟田一百一十甲五分六□九毛八丝一忽,内除土地祠、老人、管事、甲头田二十四甲外,实田八十六甲五分六□九毛八丝一忽,拨入府学收租,充圣庙香灯及月课、科举盘费用。
一佃何确,耕田一甲,该征榖六石。一佃陈田,耕田二甲五分,该征榖一十五石。一佃杨齐,耕田一甲五分,该征榖九石。一佃杨染,耕田八分,该征榖四石八斗。一佃杨国,耕田二甲,该征榖一十二石。一佃陈祖,耕田五分,该征榖三石。一佃杨掌,耕田一甲五分,该征榖九石。一佃阿三、阿满、阿二,共耕田五甲,该征榖三十石。一佃张生,耕田二甲,该征榖一十二石。一佃林郎,耕田一甲二分,该征榖七石二斗。一佃李魁,耕田一甲一分,该征榖六石六斗。一佃阿尾,耕田八分,该征榖四石八斗。一佃宋哥,耕田一甲,该征榖六石。一佃杨猛,耕田一甲,该征榖六石。一佃孙月,耕田八分,该征榖四石八斗。一佃郭暂,耕田一甲六分,该征榖九石六斗。一佃杨进,耕田七分,该征榖四石二斗。一佃阿五,耕田一甲二分,该征榖七石二斗。一佃丘伯,耕田一甲,该征榖六石。一佃陈总,耕田九分,该征榖五石四斗。以上共田二十八甲一分,每甲征榖大石,共该征榖一百六十八石六斗,拨入朱文公祠充香灯及祠内肄业师生修脯油灯用。
康熙五十二年正月。
按:碑龛台南市孔子庙明伦堂山川门内左壁,高一七八公分,宽六九公分,花冈岩。原碑无题额。
.雍正间谕封孔子五代王爵碑(雍正二年)
雍正元年三月,上谕内阁、礼部:『至圣先师孔子,道冠古今,德参天地:树百王之模范,立万世之宗师。其为功于天下也,至矣!而水源木本,积厚流光,有开必先,克昌厥后;则圣人之祖考,宜膺崇祀之褒封。所以追溯前徽,不忘所自也。粤稽旧制:孔子之父叔梁公,于宋正宗时追封「启圣公」。自宋以后,历代遵循。自叔梁公以上,则向来未加封号,亦未奉祀祠庭。朕仰体皇考崇儒重道之盛心、崇德报功之典礼,意欲追封五代,并享蒸尝,用伸景仰之诚,庶慰羹墙之慕。内阁、礼部,可会同确议具奏。钦此』。
内阁、礼部等议:『孔子之五世祖木金(父)公自宋迁鲁,始姓孔氏,高祖祈父公:曾祖防叔公、祖伯夏公、父叔梁公,凡五代。除叔梁公历照旧封启圣公外,木金父公至伯夏公,皆应追封公爵。臣等谨拟:木金父公追封为肇圣公,祈父公追封为裕圣公,防叔公追封为诒圣公,伯夏公追封为昌圣公;即于启圣公祠内安设神牌,按昭穆位次。每年春秋致祭,其牲牢、酒醴、笾豆、簠簋,每神位前,各照启圣公例陈设。其启圣祠内,向系专祀叔梁公,故以「启圣」为名;今圣朝异数,合祀五代,更名为「崇圣祠」。俟命下之日,将追封字样,通行国子监、顺天府、直、省、府、州、县、卫学及衍圣公,一体遵行。至钦奉上谕一道,应颁发国子监及阙里,勒石庙廷以光盛典。其追封诰命,交与内阁撰拟。国子监之启圣祠改造匾额、添设神牌、祭品等项,交与工部;俟造完之日,钦天监择吉入庙。其余各省,行令该地方官各行办理可也』。等因,于雍正元年三月二十七日题。四月十八日,大学士马等启奏折本,奉上谕:『五伦为百行之本,天、地、君、亲、师,人所宜重;而天、地、君、亲之义,又赖师教以彰明。自古师道无过于孔子,诚首出之至圣也。我皇考崇儒重道,超轶千古,凡尊崇孔子典礼,无不备至。朕蒙皇考教育,自幼读书,心切景仰;欲再加尊崇,更无可增之处;故敕部追封孔子以上五代。令部议封公。上考前代帝王,皆有推崇之典:唐明皇封孔子为「文宣王」。宋正宗加封「至圣文宣王」,叔梁纥为「齐国公」。元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加封齐国公为「启圣王」。至明嘉靖时,犹以王系臣爵,改称为「至圣先师孔子」,改启圣王为「启圣公」。王、公虽俱属尊称,朕意以为王爵较尊。孔子五世应否封王之处,着问诸大臣具奏。钦此』。
阁部等会议:『请自叔梁公以上至木金父公凡五代,并追封为王爵。谨拟追封木金父公为「肇圣王」,祈父公为「裕圣王」,防叔公为「诒圣公」,伯夏公为「昌圣王」,叔梁公为「启圣王」。入庙之日,国子监及阙里,各遣大臣一员,读文祭告。祭文交翰林院撰拟。祭品照例备办。余俱照原议。仍将追封王爵上谕一道一并颁发勒石可也』。等因,于雍正元年六月初十日题。本月十二日奉旨:『依议』。
雍正二年三月,台湾府知府高铎、台湾县知县周锺瑄,凤山县知县萧震、诸罗县知县孙鲁同勒石。
按:碑有二,一龛台南市孔子庙启圣祠内壁,高二二七公分,宽八七公分,花冈岩,楷额「上谕」,座有麒麟浮雕;一存高雄市左营区旧城国校内,高二○二公分,宽八二公分,花冈岩,楷额「上谕」。二石俱无题。本文据台南孔庙碑石纪录。左营碑文同,惟文后题款异;该碑款云:「雍正二年四月初一日,台湾府凤山县知县臣萧震勒石。乾隆三十五年冬月,臣教谕伍光■〈纟宏〉、训导饶棹同敬立」。台湾文献仅刘良璧「重修福建台湾府志」录有此文。
.忠义旌表碑(雍正三年)
奉旨旌表忠义福建台湾南路营中军守备马讳定国、福建台湾镇左营千总陈讳元、福建台湾南路营把总林讳富、福建台湾镇右营领旗王讳奇生。
雍正三年五月□□日勒石。
按:碑存高雄市左营区旧城国校内,高一六○公分,宽六九公分,花冈岩。旌表人物马定国、陈元、王奇生,俱身殉康熙六十年朱一贵之难者。奇生为道光间闽浙水师提督王得禄之曾祖。
.严禁侵占番界审断碑(乾隆元年)
尖山仔社番呵里莫等,蒙廉明凤山县主太老爷方审断立案。
谳语:『审得尖山仔社番呵里莫等与□□中庄管事许叶等控争牛埔一案,缘许叶等因呵里莫□地与田□近相,□□侵占,讦控多年。检查康熙六十一年间署任刘于「饬查台地官庄事」案内□□「民番相隔一溪,界址昭然,毫无干涉」等语在案;于雍正七年间,许叶又行□□控,试县魏勘详立界,各管各业,取各遵依又在案。次年呵里莫将此地贌□□员吴辅□佃□,许叶等复思侵占,放牛牧草其地,以至莫等迭次呈控。经□□衙勘界,覆称:「两造纷争,难以遽定」等情前来。随即唤集原、被、证、佐人等,当□□讯。据讯乡□李罔、魏玉等佥供:「呵里莫之地与许叶之田,以浊水溪为界,□□属民田,溪北属番地」。查阅原案历任勘定界址,确有可据。现在所争牛埔,□□番界之内,即前魏任断定归番管业之地,各有遵依可查。许叶等何得复□□占!本应重究,姑从宽,着令照旧管业。倘敢越占启衅,定行严拿重究!但吴辅□不行查明,辄与该番承贌,致启讼端,亦属不合。相应着呵里莫照价赎回□□。嗣后永不许贌与汉人;倘敢私相授受,察出一并究处!取各遵依,附卷、立□□』(乾隆元年七月□□日发)。
按:碑现存高雄市左营区旧城国校,碑高一二二公分,宽六三公分,花冈岩。原碑缺题。审断者系凤山县知县方邦基,雍正十三年(公元一七二三)莅任。
.严禁征收锢弊示告碑记(乾隆十五年)
台邑十九里二庄佃民,征完各项钱粮,多受弊累,民不堪命!幸逢钦命巡按察院大人书、杨莅任,洞悉民艰,逐条禁止;犹恐未周,饬行府主、县主会议核定,不准经承差役人等额外多取,通行四县示禁在案。众等虑恐日久法弛,爰是相率呈恳勒石示禁;荷蒙批准,听从民便。今谨将府宪奉察院宪告示严禁各款,逐一抄勒,永为定例,以垂不朽。
台湾府正堂方,为严禁征收锢弊,以肃功令、以除民累事。
照得一切正杂钱粮,丝毫皆系民脂,难容稍有多取。讵台地经承、差役人等,每月逆取陋规,以及多收肥己、互相弊混,最为民累。兹届开征之际,亟宜彻底澄清。现奉察院宪行令,分晰示禁,毋许稍存弊窦,合行饬禁。为此,示仰阖属各纳户及经收人等知悉:嗣后一切正杂钱粮,务照后开各条,秉公交收;慎勿稍留锢弊,致罹重咎!所有条规,开列于左:
一、示禁斗给扇票,向后不准取民票尾。定例:完粟每石还小钱二文,违即禀究。
一、示禁仓笨,定例。完粟每石,还银一分。其铺垫仓笨草竹,暨(概)行革除。毋许再取于民,违即禀究。
一、示禁:凡纳粮饷串粟,定例每张还小钱五文,违即禀究。
一、示令即设升斗,使民易完;毋得仍旧逆折累民。
一、完纳正杂钱粮,例应足色纹银,自封投柜;如各户以纹银投纳,即照部例法称准。凡车磨、官庄及一切杂饷,每两加耗并平一钱二分;其■〈勹外云内〉丁、番丁二项,每两加耗并平一钱九分。俱听自封投柜,毋许额外多取丝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