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志存记录
- 台湾南部碑文集成
台湾南部碑文集成
余曰:『神亦人也。维天后圣母,海内外舟车所至,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夫人穷返本,劳苦倦极而呼天,疾痛惨怛而呼父母,寖假而居,恒于所应尊亲者,而反疏亵之。伦常乖舛,汨没天良,一旦获风涛,触蛟蜃,千里而返,百里而溺,存亡呼吸之际,始乞灵于神而尊之亲之,呼天而呼母,神将瘅其恶而必不为之呵护者矣。今圣天子以孝治天下,车书大同。台海之民,百余年来,休养生息,咸能崇本抑末,各亲其亲,各长其长。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天道赏善而罚恶,神亦体天而行道,能以事人者事神,而神不降之福乎?余故曰:神也,亦人也』。诸绅士民请书庙成而获神庥于石,为道其所以然之教,俾观感而兴起焉。至于神之所从来,与夫事迹灵应,祀典记载所及,已昭然在人耳目,故不复赘。
乾隆四十年十二月(缺)日,董事:贡生陈瑞玉、监生王希明、监生蔡大成、梅山蔡世国、总约杨允厦、行户刘恒隆、郑奇伟、张克昌、陈□贤、僧能泽等同立。
按:碑存云林县北港镇中山路朝天宫,高一五三公分,宽四八公分,花冈岩。篆额如题。倪赞元「云林县釆访册」录此碑,略其作者衔款;改题曰「重修天后宫碑记」,录文与原碑有十字之出入。碑中干支:雍正庚戌,八年(公元一七三○);乾隆辛未,十六年(一七五一)。
台湾南部碑文集成二
甲、记(中)
台湾南部碑文集成(二)
高陈二公遗像碑记(乾隆四十二年)
恭修万寿宫碑记(乾隆四十三年)
郡城佐属公馆碑记(乾隆四十二年)
护理台潮兵备道台湾府正堂蒋德政碑(乾隆四十二年)
鼎建台澎军工厂碑记(乾隆四十二年)
重修海会寺碑记(乾隆四十二年)
重兴苦竹寺碑记(乾隆四十二年)
重修台湾府孔子庙学碑记(乾隆四十二年)
重修关帝庙碑记(乾隆四十二年)
重建台湾县庙学碑记(乾隆四十三年)
重修先农坛碑记(乾隆四十三年)
重新虞朝庄关帝庙碑记(乾隆四十三年)
重修天后宫碑记(乾隆四十三年)
澎湖西屿浮图记(乾隆四十三年)
创建西屿浮图记(乾隆四十四年)
澎湖改建城隍庙碑记(乾隆四十四年)
佛头港福德祠碑记(乾隆四十五年)
重修台湾府学明伦堂碑记(乾隆四十五年)
鼎建关圣神庙碑记(乾隆四十五年)
孙太爷开租碑(乾隆四十七年)
特简直隶分州调补凤山阿里港分县吕公讳岳德政碑(乾隆五十年)
嘉勇公福颂德碑(乾隆五十三年)
御制平定台湾二十功臣像赞序(乾隆五十三年)
御制剿灭台湾逆贼生擒林爽文纪事语(乾隆五十三年)
御制福康安奏报生擒庄大田纪事语(乾隆五十三年)
御制平定台湾告成热河文庙碑文(乾隆五十三年)
命于台湾建福康安等功臣生祠,诗以志事(乾隆五十三年)
钦奉恩赐御匾碑记(乾隆五十四年)
重修郡西关帝庙碑记(乾隆五十四年)
义民祠记(乾隆五十五年)
改建台湾府城碑记(乾隆五十五年)
功德碑记(乾隆五十五年)
重新文庙碑记(乾隆五十六年)
佳福寺碑记(乾隆六十年)
重兴护庇宫碑记(乾隆六十年)
龙潭桥志(乾隆六十年)
大观音亭公置瓦店碑记(乾隆六十年)
新修海靖寺碑记(嘉庆元年)
新砌泮池碑记(嘉庆四年)
梦蝶园记(嘉庆五年)
重建景福祠碑记(嘉庆六年)
重修府学文庙碑记(嘉庆八年)
建造天后宫碑记(嘉庆八年)
黄氏家庙重修碑记(嘉庆九年)
重建安澜桥碑记(嘉庆九年)
重建弥陀寺碑记(嘉庆十年)
重建义民祠碑记(嘉庆十一年)
温陵庙增置庙产碑记(嘉庆十一年)
重修龙山寺碑记(嘉庆十二年)
募建湖山岩碑记(嘉庆十三年)
通济宫置租立业碑记(嘉庆十四年)
重修良皇宫序(嘉庆十五年)
玉枕火山碧云寺募为缘业碑记(嘉庆十六年)
新兴街福德祠重修碑记(嘉庆十七年)
重修乐安桥碑记(嘉庆十九年)
观音埤公记(嘉庆十九年)
重修文庙碑记(嘉庆二十年)
重修月港大桥志(嘉庆二十年)
重修魁星阁碑记(嘉庆二十一年)
重建里仁桥碑记(嘉庆二十一年)
威灵宫庙产碑记(嘉庆二十二年)
重修文庙碑记(嘉庆二十三年)
普济殿重兴碑记(嘉庆二十四年)
港东里建立褒忠碑(嘉庆二十五年)
重建关帝庙碑记(道光二年)
修造老古石街路头碑记(道光二年)
万泉寺重修碑记(道光二年)
中埔宫代天府碑记(道光二年)
龙溪天上圣母碑记(道光五年)
清溪天上圣母碑记(道光五年)
重修安澜桥碑记(道光五年)
重修忠义亭碑记(道光五年)
福德爷牌记(道光五年)
.高陈二公遗像碑记(乾隆四十二年)
郡庠奎阁,旧祀文昌大魁及高、陈二公之遗像。甲午□于风,儿案牌位,无一存者;惟二公之容宛然。信乎功德在人,当不朽也。郡宪李公捐金重塑,整齐如旧。余思二公距今未远,父老尚有能言者;迟之又久,恐瞻仰者不识为谁何,是余之过也。余愧不能文,谨采郡志所载二公姓氏、里居,镌石于壁;入而思敬,必有久而不谖者。旧座次照依品级,陈东、高西,余仍之。
高公讳拱干,陕西人,荫生。由泉州守会荐,康熙三十一年任台厦道,兼理学政。备采山川、风土、人物、修「台湾府志」,当时比之文翁治蜀。秩满,升浙江按察使。旧有祠,在关帝庙左。
陈公讳璸,号眉川,广果海康人,康熙甲戌进士。由古田令调台湾,多善政。寻行取铨曹。康熙四十九年,以四川督学,调台厦道,兼理学政。人于其再至也,扶老携幼,欢呼载道。卒,赠礼部尚书,谥「清端」,特赐帑金归葬。祀名宦祠。
乾隆丁酉仲春,教授黄世模敬勒,东垣居刻字。
按:碑龛台南市孔子庙文昌阁二楼壁上,高三○公分,宽四八公分,乌石(玄武岩)。椭圆形,无纹饰、题目。文多风化。文中干支:甲午,乾隆三十九年(公元一七七四);康熙甲戌,三十三年(一六九四);乾隆丁酉,四十二年(一七七七)。
.恭修万寿宫碑记(乾隆四十三年)
洪惟我国家,景运郅隆,声教四讫。诞及海表日出之乡,置设郡邑,临以监司,领之郡守、丞倅佐之,各邑宰分治之;又周布水陆营伍,统诸总镇,而协防、参稗以次罗列。凡庶僚百司暨旅弁戎长之属,均自内地擢移,责以职任,皆王臣也。夫歌下武者曰媚;兹一人咏卷阿者,曰媚于天子。先儒训媚为顺爱之义,盖善为输诚者拟诸形容也。念兹百尔臣工,航海而来,各勤厥职。虽企望阙廷,就瞻阔远;然葵忱所向,讵判迩遐?则夫祝厘、朝正之有其所,宜崇焕汛结焉。懿铄哉!典至巨也。
郡中万寿宫,自前按察使臣蒋允焄守郡时恭建者,地既博敞,规模亦肃,越今十余岁。臣元枢来守郡,每值拜舞届辰,仰瞻殿陛,恒惕惕然思所以增其彤釆、屹其栋阿者久之。爰谨练日程工,次第构饰:云楶龙桷,炳焕海隅。既讫功,乃拜手稽首作颂曰:于昭圣化,汜濩海东,疆索式廓,省僚攸同。荣光在川,瑞气在嵕,有慝斯消,有年斯丰。乃规乃矩,紫宫是崇;芝栭戢孴,华盖庞鸿;轩翥九凤,蚴蟉五龙。歙赩溟渤,驳蔚巃嵷。亿万斯年,寿献华嵩!百僚师师,咫尺景从。
福建台湾府知府臣蒋元枢谨泐。
乾隆四十二年二月(缺)日,董事陈朝梁、督工生员陈大章。
按:碑原勒万寿官(址在今台南市东区府前路);日据时移存南区碑林。高一九五公分,宽八一公分,花岗岩,篆额同题。作者另有「万寿宫图」碑,原与本碑并立,现亦存碑林。
.郡城佐属公馆碑记(乾隆四十二年)
郡城佐属公馆设于乾隆三十一年,以旧时海东书院改作,老屋数椽,盖仍其旧。属僚毕集,每形窄隘;然而久未有以易也。岁在丁酉,系我大恩宪琴川蒋公(号香岩)守郡之次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己捐俸,购斯屋为佐属馆。规模宏大,数倍于旧,即舆隶下人,无虞露处;凡我佐属,因公至郡,皆得所焉。
夫属者何?在下位也;佐者何?所以佐助为政也:顾名可以思义。公易其地而不易其名,是即寓造就之至意:勖以循分供职,岂徒使安其居而已耶?起蛟等幸在宇下,被泽高厚,馆于斯者,报称之心,更当油然生矣!不宁唯是;即后之来者,皆将观感兴起。公广厦之庇,其功德又安可胜量哉!是为记。
时乾隆四十二年二月吉旦,属吏:叶起蛟、黄廷梓、吴履信、薛肇璜、王廷璧、周丰、陈曾楷、杨浩、高信可、瞿济、何榖、王政、王坦、曹应蔚、邱叙五、陈奏功、周得士、徐同藩、郭道弘公立。
按:碑原置台南市南区台南邮局南门宿舍,现陈列市立历史馆,高五二.一公分,宽一○四.四公分,花岗岩。文中丁酉,乾隆四十二年(公元一七七七)。
.护理台潮兵备道台湾府正堂蒋德政碑(乾隆四十二年)
窃为政之道,首重利民。利民之事,本无巨细;然惟经济无不裕,而后事功无弗周。我大恩宪大人蒋,代受国恩,两世相业昭垂,功在社稷,尚矣!初下车,即念台湾僻居海外,民番杂处,最易滋生事端;而其道则在严治窃匪、锄抑强宗,使不得生事扰民,共安衽席。今之四境晏如,此其明验也。而且修城垣以卫民居,设望楼以防民患,崇黉序以正民风,新神庙以成民事,辩疑狱以重民命,广赈恤以赡民穷:其经济事功,彰彰如是。近复兼护道篆,捐清俸,鸠工庀材,重建军工船厂。而厂前板桥,向为春夏之□,大路积水,不便行旅,因置小桥,以通来往,法良善也。然桥身离地不逾二尺,凡车截之道经乎此者,必起桥然后使行;而藉端渔利之徒或从而生发,穷民稍不遂意,即为争竞,往往如是。公勘验至此,即为蹙然曰:『此以便民,而实以厉民也』!爰克日兴工,即为另建木桥,加高丈许。上可便舆马徒行,不(原碑重一「不」字)碍车辆重载。远近居民经斯道者,实利赖焉。
予小民之歌功诵德者,虽属一己之私;而公之充类至尽,旋饬各乡保,举报台治之有类乎此桥者,均用增改而更张之。将见四境皆遵王道之荡平,而万姓共戴仁恩之无疆也!是为记。
乾隆四十二年三月□日,妈祖楼街众铺户、金龙街众铺户、车户方秀仝车户,同叩首立石。
按:碑原存台湾军工道厂附近(址在今台南市北区安民里);日据时,移存南区碑林。碑高二四○公分,宽八二公分,花冈岩。本碑所指「恩宪大人蒋」,名元枢。
.鼎建台澎军工厂碑记(乾隆四十二年)
台澎水师各营,额设战舰八十有一,分编:平、定、澄、波、绥、宁等字号。巨者领运饷金,渡载戍士;次亦防守口岸,逻巡洋面是资:盖重务也。方今圣化熙洽,海宇乂安,鲸波鳀浪之间,高胪大艑,所在间置。然于无警之时,亦有不弛之备:有故有造有修,厥依年例,勿旷也;动帑于藩库,稽核于内部,勿浮也:慎乃攸司,法綦备也。夫务重则欲其固而弗窳,法备则欲其循而毋失,是有赖典领者之惟此兢兢焉。从前,承造承修,每无常员;而专其任于观察使,则自雍正三年始。督理既归重臣,程功宜有定所;顾就海壖隙地,仅以庳屋数椽榰柱其间,趋事者罔所萃止,饬材者失所储藏,即省试者亦临莅局促。于课工简料数大端,无以施其精审,何怪乎兵胥因缘舞智、工匠乘此营私耶?
乾隆四十一年十二月,予以郡守兼护台道篆,颇悉其流弊所由。爰会营员,详加纠察,严立规条,革除一切陋习,刊列榜文,俾垂永久。复亟捐廉俸,相其地势,广拓之,尽撤旧厂,鼎新建造:其前为辕门,列差房六间;中为官厅三楹,左右科房各二;又进为大堂三楹,川堂三楹,两旁料库各七间;又后为内房七楹,左右厨房、料库亦各有七:计前后大小厅房共五十余间。周树木栅,并修葺天后宫及风神、潮神、输般各庙,均于军工相维系者,涂塈丹雘,聿新其旧,所以揭虔妥灵也。通费洋镪二千五百有奇。经始于四十二年二月朔,越三月告成。
是役也,匪仅为侈规模、新堂构计也;盖重其务,不能不举所重以肃观瞻;备其法,不能不申所备以昭守。虽以予谬权斯任;而军国所寄,勿敢怠遑。用是籍手经营,庶几少尽厥职云尔。是为记。
护理福建分巡台澎兵备道兼提督学政、台湾府正堂、随带加六级、记录八次、记功二十一次蒋讳元枢撰文。
乾隆四十二年四月(缺)日勒石。
按:碑原勒台湾军工道厂中(故址在今台南市北区立人国校附近塭田中);光复后,移存市立历史馆。碑高二五六公分,宽八三.五公分,花冈岩,篆额「皇清」。全文载于「台湾私法物权编」。按作者另有「军工厂图」碑,大小与本碑埒,原与本碑相对勒厂中;后并移市立历史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