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中部碑文集成

  遵此,合饬勒石遵守,以杜争端。为此,示仰猫雾拺大肚东、西保民番遵奉宪行批断事理,立即勒石,永远遵守。嗣后,毋论溪路变迁广狭、水源盈涸,总以第一埤源头处所照断,东七西三,浅深均平,分流灌溉。倘敢阳奉阴违,□防遮栏塞绝,或被告发,立节严拏,通详治罪。各宜凛遵,毋违!特示。
  乾隆三十三年四月□□日立。
  按:碑原在神冈乡岸里村望寮,已失。文载「临时台湾旧惯调查会第一部调查第三回报告书」第一卷下二○页,但不无舛错失实之处,兹参酌前揭乾隆二十七年「水圳杜讼碑」而录之。给示人虽不得而知,而伊能嘉矩(「台湾文化志」中卷六三三页)拟为彰化知县成履泰。文述严禁大肚东、西两堡民番分争大甲溪水利,则可谓旧之余波;其颠末详见前揭台湾旧惯调查会报告书「关于五福圳碑文」条下及「台湾文化志」等书,兹不再赘。
  感恩社民番业佃谕示碑(乾隆四十三年)
  特调台湾北路理番分府加五级纪录五次记大功二次沈,为业蒙清丈等事。
  据感恩社佃民林元璸、卢永清、曾式鸿、洪绍泽、林勳臣、杨贤、陈钻、张乃成等呈称:窃事经公必有一定之章程,法必垂永久,方杜绝后之混扰。痛璸等共处一十三庄,原属感恩社番佃。自雍正十一年开垦以来,须耕斯土,与他处旷土堪垦者不同、与平洋安耕者实异:东迫峻山,难免崩冲之虞;西界大海,实受风飓之惨;南接沙辘番田以及朱、杨世业;北抵大甲,鸿溪波涛,淹没五谷。仅弹丸蕞尔之区,并无荒埔可垦,曷有隐匿情弊。璸等各佃穿山凿圳,枵腹唏饥来作番佃,遵照台例,按甲八石轮纳番租,前业户蒲氏悦父子递受,数十年业佃相安。迨四十一年冬,业户、通土等因北势田亩水冲沙压,急请清丈等事,即经蒙前宪朱清厘给册,配租在案,但未蒙审讯。□□通六拟佃权归掌握,串谋土目蒲氏吧礼等朋党为奸:饮鸦宿娼,酗酒逞凶;藉事党为爪牙,逐佃横派;纵刁番为羽翼,任意苛求。从即暂处相安,逆则立见禀害。胆敢蔽埋前案,以诬匿请丈等事,诳禀天听,冀图藉索。欣际宪辕除弊如神,蒙严押通土、佃民按坵细丈,毫厘载入册簿,与前案逐一相符。奈通土不遂其欲,奸恶相济,誓必叠禀陷害,番愈为狼为虎,佃愈为鱼为肉。若不急叩审讯,发给番民垦册,将来葛藤难断,舆情鼎沸。合亟相率奔号仁宪,恩准严拘审究,佃民得以奉□勒石,杜绝奸番之害,永沐铁案之惠;八方沾恩,全台载德,甘棠兴颂。上叩等情到分府。
  据此,案照先据该社通土、业户六拟佃等具禀:王孙合等各佃田甲朦混不明,恳请清丈等情;业经按佃逐段查丈,并□通土、业户查无遗漏隐匿,□结前来。并据前情,除拘讯发册外,合行给示勒石。为此,示仰感恩社业佃人等知悉:尔等管耕田园,业经本分府丈定甲数,立成档案,给尔业、佃垦册各一本;务须遵照,永远相安。田每甲八石、园四石,交收番租。该通土、业户,嗣后毋再生枝节,混禀庄佃隐匿,扰害农民。该佃林元璸等务于早季收成之后,即照册完纳番租,取具业户戳记、完单执照,不得拖欠减少,致缺番粮。均毋自罹法网,永息讼端。各宜凛遵,毋得抗违!特示。
  乾隆四十三年七月□□日给发。感恩社民番业佃秀水庄、桥头庄、社口庄、上湳庄、三座庄、田寮庄、山下庄、青埔庄、客庄、后庄、水碓庄、下湳庄、碑头庄勒石遵谕。
  按:碑在清水镇,嵌于该镇观音亭紫云岩前右墙。高一八○公分,宽七五公分;花岗石。字迹稍剥泐,每行字数不齐,下部深埋。给示人北路理番分府沈,当为沈荣勳。文述严禁感恩社番业户藉端勒索,汉佃亦不得短少番租,俾汉番和平相处;观乎『自雍正十一年开垦以来,须耕斯土』等语,可知雍正九年大甲西社番叛后,汉人入垦,至乾隆末年已臻相当发展矣。
  燕雾全保界址碑(乾隆五十四年)
  特授福建台湾府彰化县正堂加五级纪录十次宋,为□□□□□□事。
  据燕雾保业户施长龄、施殿邦、施永昌、施垂裕等呈称:□□□□□□□□□□□历管营汛,因遭逆乱,棍徒黄庆、蔡荫等率伙□□□□□□□□□□□□□奉□□□□□。龄等于六月二十七日(下阙)文庙祠坛应备供棹等器,均需杂□置□□□□□□□□□□□□□□□□。昨据总甲具禀,业经明白批示,□□□□□□□□□□□□□□□□□□一座,即将此禀批示,一并列入□□□□□□□□□□□□□□□□□□□立。诚恐民番无知,□非官□□□□□□□□□□□□□□□□□□□县。
  据此,除批示外,合行给示□□□□□□□□□□□□□□□□□□□界之处,现于□上竖立石碑,□□□□□□□□□□□□□□□□□□□越□□□□滋争。倘有民番□□□□□□□□□□□□□□□□□□□□具禀(下阙)。
  乾隆五十四年(下阙)。
  按:碑在彰化市南郊,竖于北沙坑通往大埔公路旁田畔,半埋地下。高约一五○公分,宽七三公分;花岗石。字迹稍剥泐;上端有「燕雾全保界址」六大字,楷书。给示人彰化县正堂宋,当为宋学灏。因埋没过甚,全文虽不得而知,仍可为当时施长龄等汉人业户大规模开垦燕雾堡之一证也。
  鹿仔港船只勒索示禁碑(乾隆五十五年)
  钦命福建提刑按察使司管台湾兵备道兼提督学政□□□带加二级纪录四次万,为呈恳示禁等事。
  据彰化县粤籍监生徐道□、□□、徐□、廖霖、监生徐英和、邱子标等呈称:穰往熙来,开津有符节之典;柔远宁迩,仁政无疆界之□。□□离府,窵远郡南,府城较近。缘四十八年鹿港开设口岸,原议船只商客往来章程,□□鹿□□□,例无异□。南路粤民回籍,由鹿耳门出海,经郡城铺民钟国文、□监赖九隆等上年十一月间呈蒙抚宪徐□□□仁宪给示,谕饬各口书,依照□例,止得□张铜钱二百文,不得多索,勒石郡治在案。而鹿港口书以该处未会勒石示禁,粤民给照回籍,每名索银六七□□□□□□,北路粤民回籍重费,情景□惨,难□□□。□□□□请鹿港开口,原为利商便民起见,是□一切章程,悉依鹿耳门旧例,□□□□□□□□□□循持守,敢于重索照费,殊非大宪奉□开口本意。理合抄黏郡治镌□告示,沥情禀□□□,□念南北粤民钧属一体,恩□示禁,以□鹿港□石,永垂遗爱,感戴不朽等情。
  □□□查乾隆五十三年十一月初三日,奉巡抚□□□□□监赖九隆、铺民钟国文等呈请,粤民由鹿耳门回籍,□□挂验,乞准示禁日书加索照费等情,□□□道给示永禁等因。业经出示严禁,并准其勒石永禁在案。兹据该生等具呈前情,除□准照鹿耳门一体勒石示禁外,合行出示勒石□□。为此,示仰鹿港厅日胥船铺人等知悉:嗣后凡闽、粤民由鹿仔港回籍,誊给□□,遵照鹿耳门旧例,无论士庶搭配,一概不许藉端留□,捐索规□。倘有不法口胥,敢于示禁之后,复萌故智,□索□民,一经察出、或被告发,立即严行拏究,按法重治,决不宽贷。各宜凛遵,毋违!特示。
  乾隆五十五年二月初□日,给台府总理职员赖九隆、邱子标等。
  按:碑在鹿港镇。仆于该镇三山国王庙内。高一四五公分,宽七○公分;花岗石。字迹稍剥泐;上端有「奉宪示禁」四大字,楷书。给示人台湾兵备道兼提督学政万,当为万钟杰。文述严禁鹿港口书胥役对于回籍垦民,不得多索规费。按乾隆初,民人潜渡偷航日甚;四十九年,福建陆路提督将军永庆乃上「请设鹿港正口疏」切陈开津,以谋交通泉州府晋江县蚶江口。五十年,始设北路海防同知,由北路理番同知兼掌。由此,可知经时不久,即见弊窦丛生之一端。
  丧事过庄示禁碑(嘉庆二年)
  立禁,旧社庄绅耆贡生苏志文、董事陈勤和等。为□□庄□立禁勒石,以垂永久事。
  缅维本庄原属番社,康熙年间业主施□□佃□□,我漳、泉、闽、粤之众,□禁于斯。嗣是生齿日繁,□□□□□人乃□劄旧社,此本庄命名所由来也。迄今既有□□□,往来□□,地属东南通衢,风俗淳良,号称武东堡。运□□□□赖有可□,所未□善者,凡一切丧事,皆由庄内往来,必□□□□□□□,□声与哭声相闻,尤属□□之事。□□□□□□□□□□□□□□□□□,庄口大路崩曲,□□筑造,□□□□□□□□□田头,刻日自□整理坦平。一面□请□□□通土、地保,当公□□□□□□,迎丧送葬者,由庄外经□,不得□在庄内经过,庄外□□□□。如有不遵,公同禀究,□□□□□□□□□□□□□□□□□□□□禁。
  嘉庆二年仲冬月□□日立。
  按:碑在社头乡。高一○五公分,宽五四公分;花岗石。字迹剥泐几半;上端有「禁碑」二大字,楷书。
  东势角圳谕示碑(嘉庆九年)
  特授台湾北路理番驻镇鹿港海防总捕分府加五级纪录十次吉,为据情转请勒石以垂永久事。
  嘉庆八年十二月,蒙准臬道宪遇、台湾府庆札查彰属东势角民番争开水圳一案,妥为查办驰覆等因。本分府经于本年新正巡查庄社,行抵东势角途次,据该处社番土目马下六四老、阿多罕、郡乃那鸟、甲首潘学文、马下六郡乃、阿沐阿马辖、庄民林时猷、苏干万、吴龙生、刘金英、张孟新、谢思赓、叶振旺、赖德永等为蒙导两情协洽等事佥呈词称:窃六等番田民田,俱共陂圳水,照汴分流灌溉。只因旧陂深入内山,常被生番破损,兼之水源长远,难以流通;即极力修整,遇农忙,水亦有缺。以致田禾失收,番民均受其苦。是以筹议另择地势,开凿新圳透合旧圳,接济分流,番民均有裨益。庄民林时猷等先经禀明县主,蒙批候饬该通土协力兴工修筑等因;并蒙前宪着差,协同通土查覆在案。兹蒙仁宪亲临开导,足见恤爱民番至意。惟是新圳,要由番田开凿。兹遵导,愿照圳道涧狭,按一甲应补番之损田大小租粟一十六石。至有番田在新圳之上,未得接灌新陂圳水,庄民应即协同社番共筑原旧陂圳,以资灌溉,不致番田缺水失收。现在六等番民相安,两情协洽,公同立约,以垂永久。理合各具依结并约三纸呈叩,恳恩将约盖印,给发民番执照,留约一纸备案;据情详明大宪给示勒石,并恳行销悬案。民番戴德,永颂甘棠等情,并呈缴合约。窃思耕农必尽乎沟洫,规约当遵守而勿坠。兹东势角原有民番旧筑陂圳一座,照汴分流,灌溉番民田业。祗因旧陂深入内山,常被生番破挖,若遇农忙,即拚命整理,水亦有缺;以致田禾失收,课命两悬,番民均为受惨。是以相议,量度地势,鸠资另开新陂圳一条透合旧圳,授济通流;以助不足,惟是开凿新圳,要在番田之内疏通,且间有番田又在新圳之上,社番怀疑,恐立新圳,庄民弃旧圳而不行合力修筑,番田不无缺水之虞。兹番民等耕食斯土,原属比邻;务宜一视同仁,守望相助,筹议妥协,民番均有裨益。爰即议列规条,同立合约,呈请备案,勒碑垂远;日后永不得背约,各执为照。据此,业经据情转禀臬道宪遇牒呈台湾府庆,准批来移:查办彰属东势角开圳一案,已据该处社番马下六等及庄民林时猷等妥议息争,合具结约,呈请给示勒石销案各缘由;具见办理妥洽,希即由厅给示勒石,以垂永久,并将呈缴合约,盖印分别给执存案。一面饬县将控案注销,务期民番两相和辑,勿致再有争端,仍候臬道宪批示,此复等因。
  除行县注销外,合行录批示谕,并令摹写勒石,以垂永久。为此,示仰东势角社番、庄民、佃户人等知悉:尔等番民耕种番田、屯田,所有新旧灌溉陂圳,务宜遵照本府批示及印发条议约规,协力修筑;俾水泽沾足,各资灌溉田园,仍须守望相助,乐业安耕。倘有民番违例越规以及窃挖水汴,滋生事端,许该通土、乡保立时解官究办,决不稍为宽贷。仍将颁给示谕端楷照缮,镌勒上石;并印扬碑摹四本缴送,以凭分别申送发行备案。各宜凛遵,毋违!特示。须至碑摹者。
  嘉庆九年五月二十一日,给发勒石。
  按:碑原在东势镇,已失。文载「台湾私法附录参考书」第一卷下一六二页;而该书四六页并载『嘉庆九年正月,因凿圳经过东势角地方番田,故须缴番租之契字』一则,其前文与本碑中段后半几乎相同;即先行呈请竖碑、订立台约,各执为照者。以此,可见当时在东势地方汉番势力隆替之一斑。给示人北路理番兼鹿港海防分府吉,当为吉寿;文中臬道宪遇,当为分巡台湾兵备道遇昌;台湾府庆,当为庆保。
  三块厝义塚示禁碑(嘉庆十八年)
  署福建台湾府彰化县正堂卓异候陞加一级李,为佥恳碑示,以安幽魂事。
  本年二月初八日,据燕雾保贡生曾文风、监生施书圣、总董杨应迪、总理张雄才、邓芳瑞、吕名山、卢旺宸、约正洪文光、街耆张祥麟、杨国振、张光耀、庄耆曾辉煌、江步青、张月明、甲首江永昌等呈称:保内三块厝牛埔头、东山黄厝庄、犁头厝埤仔头、锣钹蒂、赤涂崎等处荒山,自古设立义塚,以为附近民人埋葬之地。屡因不法之徒,奸贪渔利,盗挖赤涂、砂土、树头,以致山崩石坠,骨骸暴露,不可胜数。近有一种恶习,樵牧孩童每逢清明,伺人祭扫,群讨粿物;分给不周,辄纵牛羊践踏坟墓,或污秽基碑、或凿毁坟手。又有棍番,逢人埋葬,藉索花红等弊:种种不法。迪于上年四月二十五日以禀请示禁等事,赴前主杨呈禀,蒙给示禁在案。稽今日久,告示经被风雨损坏;无知之徒,仍蹈故辙。迪等目睹心伤,不忍坐视。爰是佥垦示禁立碑,以垂永远,并举三块厝庄甲首江永昌就近巡查。理合沥情禀恳,伏乞恩准示禁,庶奸贪知儆,幽魂得安,甘棠永咏。切呈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