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志存记录
- 台湾三字经
台湾三字经
附载骇路(民站)
北路惠来庄(十五里)、张熙厝(十八里)、至彰辖南路挖仔街。
台南府说略
台南府即旧设之台湾府,光绪十四年分省始改名台南府,与镇道同城,辖县四、厅一。附郭首邑曰安平,即旧之台湾县,外三县曰嘉义、曰凤山、曰恒春。嘉义在郡北一百十二里,凤山在郡南八十里,恒春在郡南二百十五里,澎湖一厅孤悬海岛,枕台、厦之交。离郡十里有安平口,夏秋涌大,船不能泊,辄于澎湖寄椗焉。安平之外,另有旗后口,皆为通商口岸,税务司、领事有驻安平、旗后。计东至台东直隶州,由凤山新开之双溪口埤南路前往,民站四百零五里;南至恒春县城二百十五里,西至安平海口十里,北至台湾府城二百三十五里。
澎湖厅说略
按澎湖即大山屿,在今台南府治西北,居各小屿之中,地名初见宋史,相传隋开皇中虎贲陈棱曾略其地,则又先见于隋。岛名可纪者五十有五,水程里数具载左方,元末设巡司,明初旋废弃为逋盗薮者,又数百年,郑氏窃据,设安抚司。国朝康熙二十二年始入版图,隶台湾县,即今安平,设巡检一。雍正五年改通判兼海防事。四面滨海,民渔而食,土咸风大,多种番薯,不产五谷,粮食恃台地接济,海外一瘠土也。康熙二十三年,初设澎湖水师副将,迄光绪十四年台湾分省,奏改总兵,始建城池。镇署将旧协署改厅驻之。厅南六十里八罩屿地方,于光绪十年设驻巡检。西南内外堑地方,岛屿林立,为福州、厦门大洋轮船必经之处。有建西法塔灯,夏秋台南风涛汹涌,船不能泊,辄于此寄椗焉。外有西屿为屏蔽,内有新城、龟山、蛇山相犄角。计四出水程,东至台南安平口一百七十五里,至旗后口二百四十里,北至台北淡水沪尾口五百七十里,至基隆口六百六十里,西至厦门口三百三十里,西北至福州口六百七十三里,南至广东汕头六百四十里。计开:
厅南十三屿:虎井屿(距厅水程四十里)、桶盘屿(三十里)、金鸡屿(六十里)、船路屿(五十里)、沙狗屿(六十里)、将军屿(八十里)、马鞍屿(五十里)、船蓬屿(六十六里)、南铁砧屿(九十里)、头巾屿(九十里)、钟仔屿(九十里)、南屿(一百四十里即大屿)、八罩屿(六十里)。
厅东南五屿:东屿坪(距厅水程七十里)、西屿坪(七十里)、斧头增(九十九里)、西吉屿(一百二十里)、东吉屿(一百二十里)。
厅东六屿:阴屿(距厅水程三十里)、阳屿(三十五里)、香炉屿(二十八里)、鸡膳屿(三十五里)、鼓架屿(二十六里)、椗钩屿(三十五里)。
厅东北七屿:牛母屿(距厅水程五十里)、牛仔屿(四十余里)、员贝屿(二十余里)、篮笨屿(三十五里)、屈爪屿(四十里)、鸟屿(四十里)、白沙屿(四十五里)。
厅北八屿:大仓屿(距厅水程十八里)、凉伞屿(十八里)、金屿(三十五里)、险礁(四十里))、土地公屿(四十里)、吉贝屿(六十里)、北山屿(距厅陆程二十九里)、中墩屿(十里)。
厅西北六屿:大烈屿、小烈屿(距厅水程并三十一里)、空壳屿(三十六里)、北铁砧屿(四十里)、姑婆屿(五十里)、目屿(六十余里)。
厅西四屿:师公屿(距厅水程二十二里)、西屿(二十五里)、内外堑(二十三里)、小门屿(三十五里)。
厅西南六屿:四角仔屿(距厅水程十里)、鸡笼屿(十五里)、范屿(六十里)、草屿(七十里)、大猫屿(八十里)、小猫屿(八十里)。
安平县说略
安平县即原设之台湾县;附于府郭,光绪十四年分省改名邑治,土地松浮,局务隘窄,东南北三面沙多土少,西南临海。南行大头桥,历大林庄、营盘口而至二层行溪,与凤山分界。东北行紫头港、漯仔底,历看西木栅,而至曾文溪,与嘉义分界。县东有罗汉外门,本设巡检,今裁。东北与嘉义交界之大武垄,设巡检,西滨海,有市镇曰安平,为旗后海关分口,在鹿耳门北,鹿耳门昔容巨舟,今已沙积,船只改泊四草湖。安平巨浪滔天,夏秋尤剧,俗名曰涌,不风而波,排击鼓荡,声闻数十里,诚郡城之天险也。计东至内公馆山番界民站一百三十里,南至凤山交界之二层行溪十二里,西至安平鲲身口十里,北至嘉义交界之曾文溪三十里。
附载驿路(民站)
城站(出北门二十里)、看西(三十二里),至嘉辖茅港尾。
嘉义县说略
嘉义在府治东北一百一十二里,为台南北之要冲旧治,曰诸罗。乾隆末年林爽文之乱,台湾厅县相继沦陷,诸罗坚守年余,特诏改为嘉义县。迤西沿海有急水、盐水、布袋嘴等港,及界安平之曾文、云林之笨港两溪中,惟布袋嘴之水较深,外有浮沙,均祗商船出入。惟由安平口之四草湖绕至布袋嘴,小轮船可到。其笨港驻县丞,盐水港内佳里兴地方驻巡检。邑东南三十里有火山,光腾昼夜,磺气所凝聚,故下潴温泉焉。计东至柑仔宅与云林所管番社交界,南至安平交界之曾文溪六十九里,西至布袋嘴海边六十里,北至云林交界之兴化店三十里。
附载驿路(民站)
南路茅港尾(二十里)、急水溪(二十里)、下茄冬(二十里)、城站(出北门二十里)、大埔林(十八里),至云辖惠来庄。
凤山县说略
凤山县旧城建在兴隆里,乾隆五十二年林爽文之乱,庄大田应之,蹂躏县城,事平徙于埤头街,环植刺竹为围。咸丰三年于竹围内加筑护墙,立五门,外建炮台五座,即今之镇城。在府治之南,距郡八十里,邑治之西南,名打鼓港即旗后口,浪平可泊轮船,惟口门狭窄,船身稍大者虽潮涨亦难驶入,为通商口岸,华洋杂处,设领事、海关。再迤南洋面有小琉球屿,周围十二里,距东港水程二十里,又与恒春交界之枋藔地方设巡检。邑东二十里为下淡水,设县丞,该处通埤南有二路。一由三条仑历巴塱卫至埤南,计程二百二十二里,一由赤山历昆仑坳至埤南,计程一百九十五里。皆光绪元年新辟之路。近年多由三条仑行走。计东至芋匏山番界止民站九十里,南至恒春交界之率芒溪六十里,西至旗后海口十五里,北至安平交界之二层行庄六十八里。
附载驿路(民站)
南路枋藔(三十里)、东港(三十里)、城站(出北门三十里)、桥仔头(三十里)、大湖(二十里),至安城。
恒春县说略
恒春县为光绪元年新设,建城于琅■〈王乔〉之猴洞山,距郡城二百十五里。东西南三面皆滨海。县之南名曰鹅峦鼻,下有暗礁,最称天险,今仿西洋灯照海之法,设瞭望,以便行船。县城之东,通埤南有二路,一由万里得沿海历牡丹湾,达阿郎台,至埤南,是为康熙年间行军旧道。一由枫港翻山,历双溪口,达阿郎壹至埤南,是为光绪元年新辟之路。近年此路少人行走,多由凤辖之东港三条仑一带往束。其猪朥束大港口外八十余里,有一岛名红头屿,周围约八九十里,内有生番七社,丁口不满千人。该番性良懦,见人辄避,无利器。车城居民时贸易其地,计东至台东交界之八瑶湾民站四十里,南至鹅峦鼻海边四十里,西至射藔溪海边二十里,北至凤山交界之率芒溪九十里。
附载驿路(民站)
城站(出城北行四十五里)、枫港(三十里),至凤辖枋藔。
台东直隶州说略
台东州系后山新辟,光绪初年移台防同知于卑南,逮十四年分省,裁同知,改为台东直隶州,奏驻水尾地方,居卑南、花莲港之中。并于卑南港设州同,花莲港添设州判,因水尾州城未建,知州暂驻卑南,州同、州判尚无专员。由中权以达前山,则自璞石阁抵台湾府属之云林县,计程二百六十余里。中隔生番,鲜人行走。凡往台东者,悉皆取道凤山。又距卑南大溪六十里之外洋,有火烧屿,孤立海中,横直二十余里,南向有湾可泊小船,能避北风,有居民五百余丁,种地为生。计州城东至沿海之狮球山港,民站二十五里。南至恒春县城三百七十里。西至秀姑峦生番地界五十余里。北至宜兰县交界之苏澳三百一十里。
该处向无驿站,公文来往,均派营兵由三条仑绕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