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吉斋丛录

京师十三仓:日禄米、南新、旧太、富新、兴平,在朝阳门内;日海运、北新,在东直门内;曰太平,在朝阳门外;均国初建。日本裕,在德胜门外清河桥;[一]以上康熙间建。
万安在朝阳门外;曰储济、裕丰,在东便门外;曰丰益,在德胜门外安河桥。以上雍正间建。又通州两仓专储白粮,备京师一、二品大员俸米,自行到通领运。又圆明园两仓备宫内外食官米者领用。共十七仓。故部尚有稽察十七仓之差。
旧时仓场皆兼任。如康熙三十三年,以户部仓场侍郎常书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又派教习庶吉士。四十六年,以左都御史富宁安兼仓场侍郎,明年为礼部尚书,仍兼仓场事。
[一]「清河桥」原误为「曰清河」,据皇朝文献通考卷七十二仓廒条改。
禁城以内,诸王及满洲文武大臣、前锋统领、护军统领、内务府大臣,轮流直宿,谓之六大班,自嘉庆六年定。侍卫宿卫以干清门、内右门、神武门、宁寿们为内班,太和门为外班,亦六班。宫内及圆明园有管激桶大臣、官员、兵丁,谓之火班。火班见上谕。
旧制,八旗每旗设十五缺,为十五善射,清语谓之托佛霍托。无论王公、文武大臣、侍卫官员、拜唐阿兵丁、闲散宗室,概行拣选引见。而拜唐阿兵丁列班在后,挑取极难。乾隆三十九年,命专以拜唐阿、兵丁、闲散宗室拣选引见。又于上三旗内每旗别设十五缺,八旗王公大臣、侍卫官员善射者报名,本旗都统列名,以请上亲阅,取定若干人。或马射,或步射,或鹄射,随其所长,不限一格。清语步射曰撂扑他拉,鹄射曰通克恩。揢扑他拉,骑射曰呢鸦。木呀,皆有定员。凡十五善射,皆戴翎。又武殿试于紫光阁。阅马、步箭,先期派十五善射为先导,谓之引射。
太医院院使、院判、御医、吏目、医士分班侍直。给侍宫中者,日宫直;给侍外廷者,曰六直。习业旧分十一科,后以痘疹归小方脉,而咽喉、口齿并一科,是为九科。然近世无良医,供官者尤多庸猥。王公大臣及草泽医有精脉诀者,每召入诊视。道光间,九江道魏襄知医,特转京卿,亦命之视疾也。
钦天监旧用西洋人推算,有为监正、监副者。道光间,高拱宸等或归本国,或病殁,时监中已谙西 法,无须用彼土人,遂奉旨停止西洋人入监。宣武门内迤东城根,有西洋天主堂,康熙间修建,极宏丽,十九年己酉,亦命拆毁,咸丰间,和议既定,复建此堂。
[一] 按:顺治间缙绅,管钦天监印务者,敕赐通元教师,加通政司使,用一品顶戴大西洋人汤若望,其左右监副仅二人,皆汉人。有五官保章正(今称五官正)、司历、司书,又有回回科博士,而无司晨、漏刻、时宪诸科。
附录:明万历中西洋人利玛实与其徒汤若望、罗雅谷等奉天主教来游中国,极言授时历之误,当时未之信也。至国朝顺治元年,若望进浑天星球、地平、日晷、窥远镜各一具及舆地屏图,请依西洋新法推算二年仲秋朔日食。若望先期进时、刻、分、秒,起复方位,至期,令廷臣公同测验,诸法俱舛,而新法独合。于是令若望用新法,修时宪历。时天下初定,海禁尚弛,西洋人来者愈多,散居中国。于济南、淮安、扬州、镇江、江宁、苏州、常熟、上海、杭州、金华、兰溪、福州、建宁、延平、汀州、南昌、建昌、赣州、广州、桂林、重庆、保宁、武昌、西安、太原、绛州、开封等处共建天主堂三十余所。人其教者,厚与金帛。无籍之徒羣相依附,其焰遂炽。有歙民杨光先者,着辟邪论,又着孽镜、中星说、选择议、摘谬十编,痛詈新法之非,总名其书为不得已。又以若望等邪党惑众,包藏祸心,具请诛邪教疏,康熙三年赴部投递。下吏部会审,若望得罪革职。四年,以光先为监副。
[一]「和议既定,复建此堂」稿本作「夷酋犯顺,复建此堂。」 光先五上疏辞职,不准。寻升监正。西法中废。后西洋人南怀仁复具疏讼冤,又革光先职。用南怀仁,而西法复行。至雍正间,严海禁,毁各处天主堂,止留京师一处,俾西人修历者居之。有潜来内地,妄称传教者,皆严绳以法。岁月既久,禁防稍疏。迨道光、咸丰以来,传教者益纷纭,疆吏不敢过问矣。[一] [一]「道光、咸丰以来,传教者益纷纭,疆吏不敢过问矣」此段文二稿本原作「道光间海夷内寇,顽梗不驯,于是旧制皆格不行。咸丰以来,夷氛猖獗,传教者益纷纭,疆吏不敢过问矣。」

养吉斋丛录卷之三赐进士出身云贵总督翰林院编修臣吴振棫纂宗学、觉罗学、东西城分左右翼。雍正间,派编、检二员为宗学教习。乾隆间停。嘉庆间,改用进士、举人为教习。咸安宫学,在内西华门内,为八旗官员子弟读书处。总裁以满、汉翰林各二员充,其后由掌院派充,满二员、汉四员,按日稽课。西配殿读满洲书者,则满总裁稽之。
顺治元年,设八旗官学。康熙二十三年,设琉球官学。二十四年,设景山官学。五十二年,设算学于畅春园之蒙养斋。雍正六年,设俄罗斯学。即会同馆,设学教之。七年,设咸安宫官学。九年,增设国子监南学。乾隆三年,于钦天监附近设算学。其唐古忒学,归国子监。
回、缅官学,总管二人,以内务府司员充。回子教习二人,以内务府回子佐领下回子充。
缅子教习二人,以缅甸国人充。缅子教习五年期满,则归其国。先期,云贵总督选该国夷人至京更替。
粘竿处,即上虞备用处,侍卫四十员。凡驾出入,司扶舆、执灯之事。又司库一员,内务府派。掌藕竿、钓竿及一切戏具。鹰狗处,调犬以八旗人为之,调鹰及雕之属以西八城回子为之。道光间裁。
国初,督、抚兼右都御史者,总督浙江一人,总督两广一人。兼左副都御史者,总督漕运、巡抚凤阳等处一人。兼右副都御史者,总督陕西、三边、四川等处一人,总督江南、江西一人;总督福建一人;总督湖广一人;总督云贵一人;总督河道、提督军务一人;提督、操江、兼巡抚安徽、宁、池、太、广一人;巡抚直隶、保定、真、顺、广、大、紫荆关,提督军务一人;巡抚山东,督理营田,提督军务一人;提督雁门等阗,巡抚山西一人;巡抚河南,提督军务,兼理河道一人;巡抚陕西,赞理军务一人;巡抚江西,提督军务一人;巡抚福建,提督军务一人;巡抚甘肃,赞理军务一人;总理粮储,提督军务,巡抚江宁等处一人;巡抚湖广,提督军务一人,提督军务,抚治郧阳等处一人;巡抚四川,提督军务一人;巡抚广东,提督军务一人;巡抚广西,提督军务一人;巡抚云南兼建昌、毕节、东川等处,督理川、贵兵饷一人;巡抚贵州,提督军务,督理湖北、川东等处一人;巡抚凤阳,提督军务,兼理海防一人。兼右分都御史者,巡抚顺天、河间、永平三府,宣府镇地方,密云等关,提督军务一人;巡抚延、绥,赞理军务一人;巡抚宁夏,赞理军务一人;巡抚浙江,提督军务一人;巡抚偏沅,提督军务一人。
乾隆二十七年,定总督兼御前大臣、内大臣等衔在将军上者,班次列将军前;大学士任总督者,班次亦列将军前。三十二年,以总督为从一品,将军亦当为从一品,使文武统率大员品制相当。
旧制,总督、巡抚随时奉命挂右都、右副都、右佥都御史衔,无定员,非地方官也。
有捐助、赈济、完漕等事应加级者,得加侍郎、尚书、宫保衔。见顺治十七年孙尚书廷铨用人四事疏。又雍正元年,加川、陕、江南总督兵部尚书,以川督控制番、羌,江督统理三省,地大兵多,故加以重衔,资镇抚也。二年,加两广总督孔毓殉、河道总督齐苏勒兵部尚书,以不附隆科多、年羹尧也。是加衔并非恒例。乾隆以来,总督加兵部尚书衔,巡抚加兵部侍郎衔,初授由部题请,皆允行,而以二品顶戴授总督者,仍兼侍郎衔。
附录:纪文达所跋顺治十八年缙绅 [一]各省不列总督、巡抚,而以副都御史列其姓名于都察院衙门,是其时旧制。
雍正间,或用人惟贤,或因事权授,往往不拘定制。而两人同署西安巡抚,则史贻直、硕色也。协办山西巡抚,则布政高成龄也。协办山东巡抚,则吏部左侍郎刘于义也。协理直隶总督,则刘师恕也。管两淮盐政兼署织造,则布政高斌也。
乾隆四十八年,以漕运河道总督与各省总督不同,故给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街,与巡抚同。
[一]「顺治十八年缙绅」「十八」原作「十七」,误。
顺治间,河道总督驻济宁。康熙十七年,移清江浦,二十七年,移济宁。以协理之侍郎开音布、徐廷玺驻清江浦。三十一年,总河移清江浦。三十九年,裁协理。四十四年,山东河道交巡抚管理。雍正二年,设副总河于武陟。五年,以副总河管山东、河南河务。七年,分设南河河道,总督驻清江浦,改副总河为山东、河南河道总督,驻济宁。八年,设直隶河道、水利总督,驻天津。于是北河、南河、东河为三督。若协理、协办、帮办、学习诸名,又随时别经简派者,自康熙至嘉庆,往往有之,非定员也。九年,设北河副总河于固安,又设东河副总河,移南河副总河驻徐州。乾隆二年,副总河俱裁。六年,复设南河副总河,旋裁。十四年,裁直隶河督,归总督管理。于是总河凡一一人,而加南河协办河务官。其后协办归巡漕御史,南河以两江总督总理。山东、河南巡抚亦兼河务。二十二年,设南河副总河,二十三年裁。嘉庆十一年,设南河副总河,十五年裁。十九年,没东河副总河,二十年裁。道光二年,巡漕御史裁。六年,设南河副总河,九年裁。
旧时,安徽藩司驻江宁,办上江事。乾隆二十五年,增设江宁藩司,移安徽藩司驻安庆。
国初,直隶不设藩、臬,以守道司度支,巡道司刑名。通永、大名、霸昌、天津、口北五道,挂山东、山西、河南布政、按察司衔。即参政、参议、副使、佥事等衔。康熙间犹然。
见二十四年胡升猷所上疏。雍正初,改守、巡二道为两司,各道挂直隶布政、按察司衔。各省布、按两司,初但设本司正副官,后因事添设 守、巡二道,遂以为例。往往一道止辖一府,或数道共辖一府。见任源祥职官议。
国初,各省有左布政、右布政,惟贵州以事简,止设左布政一员。
知府旧为正四品,道员则视所带布政使司参政、参议,按察使司副使、分事兼衔为等差,有三四、五品之异。乾隆十八年,以钱谷、刑名二司分任,道虽兼衔,事难越俎。且知府为道所辖,而兼参议、佥事衔者,阶级反较知府为卑,不足以示表率。因定守、巡各道皆正四品,停兼衔,而改知府为从四品。
附录:旧时道员结衔,如陕西则有陕西布政使司分守潼、商道佥事,陕西按察使司分巡榆、葭谊副使,陕西按察使司分巡延、绥、墉道参议,陕西按察使司分巡汉、兴道副使之别。
他省可以类推。
往制,府佐贰卫、千总领运。康熙六十一年,定粮道押运过淮,总漕督运交通仓。雍正初专其事于粮道,而遣御史分巡沿途漕务。
甘肃西宁道兼理蒙、番事,乾隆间定专用满、蒙人员。后总督那彦成以龙万育奏调,遂相沿参用汉人。嘉庆庚辰,复奉旨不用叹员。又如直隶之口北道、山西之归绥道,亦皆用满员。
台湾道加按察使衔,俾奏事,自乾隆五十三年台湾道万锺杰始。
御史外授道府,雍正时犹有仍兼御史衔者,如单畴书为宁夏道仍兼御史衔是也。
国初,满人不占知府缺,以满洲郎中、员外外转,即布、按也。
国初,江、浙有船政同知,管理修造粮船,侵渔最甚。雍正二年裁。
曲阜县,唐、宋以来多以圣裔领县事。金、元以衍圣公兼知县事。明改为世职,由衍圣公保举。嘉靖后,不由衍圣公保举。国初,由衍圣公咨部题授。雍正二年,兖州知府吴关杰奏请拣补不授孔氏,未允行。至乾隆二十一年,命在外题调,不复为孔氏世职矣。
向例,外官告病不准起用,其仍准起用之例,自康熙十二年始。
外官回避原籍五百里以内,自康熙四十二年始。
旧时,继母年老,无终养例。康熙九年,浙抚范承谟疏言,知县丁世淳以继母刘年老,呈请终养。吏部议驳,奉特旨允行。嗣后,继母、生母皆准终养。
台湾文员,知县以上年过四十无子者,始准携眷。此例不知始于何时 ?乾隆四十一年命停止。
曩八旗文武官遇亲丧,百日后入署办事,朝会、祭祀亦与。乾隆二年谕:二一十七月之内,朝会、祭祀,免其行走。」又百日后,外用督、抚等官者,称署某处某官,二十七月后始实授。
国初,考试月选官,令作八股文。康熙五十七年停止,仍令写履历,以三百宇为限。
京官,旧例历俸六年,始准乞假省亲。雍正七年,命急欲省亲者准呈请,毋以年限。
雍正十一年,世宗以河防关系重大,而全河形势,非讲求阅历,不能洞晓机宜。特命部院慎选司官二员,引见后派往学习,如才堪任用,即保奏留工。道光间,复循故事举行,而翰、詹、都察院等衙门亦得与选。雍正间,选派部员,从布政使高斌请也。
直省知县,正途出身者,三年行取一次,大省三人,中省二人,小省一人。吏部按期奏请,沿前明旧制也。康熙四十四年,从部议,行取知县,以主事用,遇考选科、道时,方准考选。然康熙、雍正间,行取之例,少举多停。乾隆初,亦间行之。其实前明专重资格,按俸迁转,不得不以部用一途疏通壅滞。本朝州县之贤能者,得奏题擢用。且繁剧之任,参罚必多。凡无事故,合行取例者,大约居中简之缺,寻常供职,幸免处分者耳。故事相沿,于吏治无益。乾隆十六年,命永远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