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朝东华续录选辑


  ——以上见光绪朝「东华续录」卷十六(光绪十六)。

  秋七月辛酉(初八日),谕:『丁日昌奏「病势复剧请假回籍调理」一折,丁日昌着赏假三个月,准其回籍就医。福建巡抚,着葆亨署理』。

  戊寅(二十五日),允李鸿章奏铭军剿番阵亡员弁于福建凤山县建祠,列入祀典。

  八月戊子(初六日),调葆亨为山西布政使,以周恒祺为福建布政使。

  乙未(十三日),谕:『丁日昌奏:「请将滥募勇丁浮用夫价之总兵革职,并自请议处」等语。留闽补用总兵张升楷于接统台北各军时,招募勇丁,辄任听军功庄建升滥募充数,该总兵并有浮用夫价情事,实属咎有应得!张升楷,着即行革职,以示惩儆。丁日昌自请议处之处,着毋庸议』。

  谕:『何璟等奏:「请将台湾府属同治十年分欠供粟豁免」等语。加恩着照所请,所有台湾府未完同治十年分供粟三万九千一百七十一石零及未完糯米易榖十五石零,均按数一体蠲免,以纾民力』。

  丙午(二十四日),谕:『吏部奏「隔省调署知府与例未符声明请旨」一折,前据沈葆桢等奏:福建台北府知府请以江苏海州直隶州知州林达泉试署,系为新设海疆要缺因地择人起见;林达泉着准其试署,嗣后不得援以为例』。

  ——以上见光绪朝「东华续录」卷十七(光绪十七)。

  冬十一月戊寅(二十七日),谕:『何璟、葆亨奏「总兵积劳病故恳请优恤」一折,已故广西右江镇总兵麦龙韬自咸丰年间投效军营,从征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西、陕西、甘肃等省,身经数十载;光绪二年,复至台湾助理抚番事务,力穷险要,备历艰辛。旋因感受瘴气,在营病故,殊为轸惜!麦龙韬,着交部照军营立功后病故例,从优议恤』。

  ——见光绪朝「东华续录」卷十八(光绪十八)。

  光绪四年戊寅(一八七八)春正月壬申(二十二日),何璟奏故福建巡抚王凯泰请入祀福建名宦祠;下礼部议奏。

  ——见光绪朝「东华续录」卷十九(光绪十九)。

  二月丁未(二十七日),调周恒祺为直隶布政使,以李明墀为福建布政使、卢士杰为福建按察使。

  ——见光绪朝「东华续录」卷二十(光绪二十)。

  三月庚申(初十日),福建台湾道吴大廷卒,照军营病故例赐恤。

  夏四月乙酉(初六日),丁日昌奏病难速痊,恳请开缺;允之。

  丙戌(初七日),以吴赞诚署理福建巡抚。

  ——以上见光绪朝「东华续录」卷二十一(光绪二十一)。

  六月壬午(初四日),李鸿章奏:『福建巡抚丁日昌春间请假在籍,臣因晋豫奇灾、赈款无措,稔知该前抚臣素以救民为心、又熟悉南中绅富,呼应最灵,函请力疾就地劝捐助济。该前抚臣接信后义形于色,召集潮州、香港一带绅董竭诚劝募,骤获巨款。各董事、捐户先索札谕实收为凭,该前抚臣虽养痾闲居,自以受恩深重、时势艰难,不得不权宜缓急,奏明刊刻关防,印发实收,俾昭大信。昨接该前抚臣揭阳函称:「前后经手筹劝捐数,除台湾林维源等五十二万元外,潮州约三十万元,南洋、香港、新加坡、小吕宋、暹罗、越南各埠十六万元,台湾约七、八万元,合计已逾百万;现仍广为劝助。其任事之勇、救灾之诚,即此一端,已为人所难及。惟既蒙恩开缺,各处绅商或已书捐而未缴清、或已领实收而未换照造册,头绪纷烦,亟须逐渐清理;诚恐各捐户闻知该抚臣业经开缺,缴款不免迟延。且距臣处太远,遇有专奏请奖事件,未能及时核办,亦无以昭激励。拟请旨准令该前抚臣于赈捐未竣之前,仍专折奏事;俟捐务告竣,再将前刻关防销毁,庶捐款克期缴解,晋、豫嗷嗷待哺之饥民稍有指望。如蒙俞允,即由臣咨行该前抚臣查照』。得旨:『丁日昌赈捐事务,准其专折具奏』。

  甲午(十六日),谕:『何璟等奏:「本年四月间,台湾府城突被风灾,巡抚行署及北城垛口暨内外民房等处多有坍塌倾折情形并伤毙兵民」等语。此次台湾遭风,究竟吹倒房屋、伤毙人口实在若干?禾稼、民房及此外各属有无被风之处?各澳师船并商、渔船只有无失事?着何璟、葆亨督饬台湾道夏献纶确切查明,妥为抚恤,毋令失所』。

  ——以上见光绪朝「东华续录」卷二十二(光绪二十三)。

  冬十月戊戌(二十二日),谕:『吴赞诚奏「病势增剧请开署缺」一折,光禄寺卿吴赞诚,着开福建巡抚署缺,仍督办福建般政事宜』。

  以裕宽为福建巡抚。

  己亥(二十三日),谕:何璟等奏「台湾后山番社悔罪自投请将出力之提督奖励」一折,福建台湾后山加礼宛等社番众滋事,经官军击败后悔罪投诚,并将姑乳斗玩一名缚献正法,各番社现已一律安帖,办理尚为妥协。记名提督福建漳州镇总兵孙开华赴剿迅速,尤为出力;着赏给白玉柄小刀一把、白玉四喜搬指一个、大荷包一对、火镰一把,以示鼓励。其余出力员弁,着准其择优汇案保奖』。

  ——以上见光绪朝「东华续录」卷二十四(光绪二十四)。

  十一月乙卯(初十日),何璟等奏:『新设台北府及所属三县各立专学,请将文武学额分别改拨加增』。下部议奏。

  辛未(二十六日),庆春、何璟奏:『福建省设立闽海关监督,始于康熙二十三年,其时仅将南台、厦门两处口岸报部。雍正七年,始将南台等二十处口岸报部。其初,或由巡抚兼管、或由监督专管,本无一定。乾隆元年,归福建总督管理;三年,总督兼辖闽、浙,始以关务改归将军。七年,由督、抚臣题征税口岸共十九处;历今百年余年,未尝轻议更改,榷税亦从无贻误。良以列圣于此几经详慎比较而后垂为定制,率由罔愆;此成宪之不可改者也。闽关正额盈余,每年应征银十八万五千两;同治四、五年间,岁只征银七、八万余两。迨前任将军英桂、文煜历加整顿,逐渐旺征;递年以来,已征至十四、五万两。近年,三联票畅行。光绪二、三两年迭遭水患,常税稍形减色。然常税虽减,洋税日增;现在全年四结,福、厦两口征银二百四、五十万两,沪尾、打狗两口约征银三、四十万两。拟之江海关则不足,较之江汉、粤海等关则过之。此盈彼绌,理势固然;不独闽海一关为然也。其通关支销一切经费,除税务司辛俸各款外,每年仅支银一万三、四千两,实较他关尤为撙节。法不敝不变,今闽关法尚未敝,似不宜变;此公事之不可改者也。闽海与粤海情形不同:粤则海口错综,西如高、廉、雷、琼海口,东如惠、潮各口,皆由书吏承揽监督;辖千余里之税口,委用数十书吏,稽查稍有不密,或不免滋生弊端。而闽则口岸无多,每总口向派协、佐领等一员专司稽察,胥役尚不敢多方朦蔽、挟持以逞其私。令若改归督臣兼理,督臣任兼两省,案牍纷烦,近复更以台防紧要,既不能躬亲琐务,仍须抡委平时可信之员前往勾稽,与派协、佐领等官亦复何异!若派大员分驻总口,诚恐收数未增而耗费转巨。倘章程不能画一,稽查偶有未周:或初年竭泽而渔,而来岁难乎为继;或一时损下益上,而久则百弊丛生。喜事纷更,效略未睹;更滋纷扰,抑又何裨!此大局之不可改者也。同治四年,今大学士左宗棠在闽浙总督任内视师粤东,粤海关税请由督、抚设关筹报;旋经广东督、抚臣陈奏请仍照旧办理,奉旨允准在案。今闽海关事同一律,臣等悉心会议、窃以为改章、循旧,其要总在得人。然改章则上智或难,循旧则中材可守;倘能剔除弊窦、招徕客商,官吏皆洁己奉公,榷务自日有起色。就目前闽关情形而论,似以认真经理,不宜改弦更张。至于虚心求言、正己率属,是臣庆春昕夕孜孜不敢稍懈者。臣璟同城咫尺,遇事亦与筹商;断不敢以任非己肩,遂忘规益。如有吏胥丁役侵蚀欺朦、收多报少,一经查确,亦当据贸奏闻,按律惩办,以期仰副圣主慎重关征之至意』。报闻。

  ——以上见光绪朝「东华续录」卷二十五(光绪二十五)。

  十二月丁酉(二十二日),允署福建巡抚吴赞诚开缺,仍督办船政事宜。

  光绪五年己卯(一八七九)春正月乙丑(二十一日),予台湾阵亡伤亡员弁、勇丁分别建祠。

  己巳(二十五日),调裕宽为广东巡抚,以李明墀为福建巡抚、陈士杰为福建布政使。

  ——以上见光绪朝「东华续录」卷二十六(光绪二十六)。

  三月己酉(初五日),予故阵亡福建提督林文察于漳州建祠。

  庚戌(初六日),命沈葆桢入觐,以吴元炳署两江总督并办理通商事务大臣。

  壬子(初八日),日本灭琉球,以其王尚泰归,改置冲绳县。

  闰三月乙未(二十二日),赏前福建巡抚丁日昌总督衔,专驻南洋,会同沈葆桢及各督、抚实力筹办海防;南洋沿海水师弁兵,统归节制。

  ——以上见光绪朝「东华续录」卷二十七(光绪二十七)。

  夏四月辛亥(初八日),何璟等奏:『福建省台湾府北路地方辽阔,前经奏请添设府、县。准到部议,以台北艋舺地方添设知府一缺,名为台北府;自彰化以北直达后山胥归控制,仍隶于台湾兵备道。其附府添设知县一缺,南画中枥以上至头重溪为界、北画远望坑为界,为淡水县:自头重溪以南至彰化县界之大甲溪止,其间之竹堑地方原设淡水同知应即裁汰,改设新竹县知县一缺;自远望坑迤北而东仍噶玛兰之旧治疆域,添设宜兰县知县;并改噶玛兰通判为台北府分防通判,移驻基隆地方:奉旨允准,转行遵办。嗣于光绪三年,又经奏准将淡水同知一缺裁汰,噶玛兰通判一缺改为台北府通判、移驻基隆;其噶玛兰旧治改为宜兰县,即以原设之通判衙署作为县署,县中公事均由台北府勘转。惟议设之淡水、新竹两县事属草创、头绪纷烦,未能同时并举;请将淡水、新竹两县暂由台北府兼摄,俟艋舺所属之地办有规模,再行分别添设以符原议在案。复查台北淡水厅辖自彰化县北界之大甲溪直抵基隆三貂岭下之远望坑止,计地三百四十五里有奇;其中沪尾、基础均属通商海口,华洋杂处、事务繁多,命、盗等案层见迭出。前因淡水同知不能兼顾,故请区分改设一府三县。旋议将新竹、淡水两县由府兼摄,系出一时权宜;察看情形,必须分设淡水、新竹两县,方足以资治理。刻下艋舺地方考棚,民捐民办,业经告成;学额已分一府三县奏请添设,明春即应考试。台北府衙署年内计可完工,诸务均已次第兴办,设县尤不可缓。其距艋舺十二里新庄地方,原有县丞一员;现艋舺既设府、县,新庄县丞应即裁撤,改为台北府经历,兼管司狱事务。淡水县应添设典史一员,新竹县即将竹堑巡检改为新竹县典史、宜兰县即将噶玛兰罗东巡检改为宜兰县典史。又台湾北路理番同知原驻鹿港,旋因内山开辟日广、番民交涉事件日多,经奏请将北路同知改为「中路」,移扎水沙连,钦奉谕旨允准;现在该同知业已移扎。鹿港亦为巨镇,商贾辐辏,且须稽查海口;距彰化县城二十里,该县不及兼雄。查有彰化县南投社县丞,堪以移扎鹿港。其南投地方逼近内山,亦须佐杂弹压。查台湾县巡检驻扎罗汉门,近来该处安静,以罗汉门巡检移设,即作为彰化县南投巡检;衙署仍旧,毋须另建。似此一为转移,地方实有裨益』。下部议奏。

  癸酉(三十日),调李明墀为湖南巡抚,以勒方锜为福建巡抚。

  五月庚子(二十七日),谕:『都察院奏:「福建职妇林戴氏以伊子林文明被杀冤抑、京控三次延不讯结,并该氏之侄林文鸾以伊父奠国、伊兄万得均被罗织等词,赴该衙门呈诉」等语。此案前于同治十年七月奉旨交该督讯办,嗣于光绪二年正月、三年十月迭经降旨饬催;何以日久悬宕,尚未奏结?实属延玩!着闽浙总督、福建巡抚亲提人证卷宗,秉公严讯;务得确情,迅速具奏。并着将林文鸾所控情节一并讯结,毋再迟延。抱告民人郑全、林龙,该部均照例解往备质』。

  ——以上见光绪朝「东华续录」卷二十八(光绪二十八)。

  六月癸丑(十一日),谕:『编修何金寿奏「沥陈时弊请分别查饬」一折,详加披览,大率以中外臣工瞻徇情面非止一端,所奏自为破除积习起见。朝廷总理应政,一秉大公;内而部院堂官、外而封疆大吏,皆素所信任。遇有陈奏事件,情形显然者自应随时驳斥;若此事事逆亿,过于吹求,甚非政体。何金寿所奏各节,或应查办、或毋庸议,不可不明白宣示。……福建职妇林戴氏以伊子林文明被杀冤抑、京控三次,前月又遣抱赴都察院呈诉;此案时逾八年之久,延不奏结,殊属不成事体!着勒限三个月,责成该省督、抚即将此案秉公讯结;如仍泄沓,逾限不能结案,必将该抚予以处分。……国家广开言路,原期裨补阙失;若掳摭历定之案,杂以传闻失据之词率臆呈奏,适足以淆朝廷之观听。嗣后言事诸臣,务当于重要事件有关于国计民生者尽言献替;不得毛举细故、信口诋毁,致开攻讦之渐。懔之、慎之』!

  己未(十七日),福州将军庆春因病乞休,允之;以穆图善为福州将军。

  壬戌(二十日),允沈葆桢请,予故福建台北府知府林达泉、安徽庐州府知府李炳涛事迹交国史馆列入「循史传」。

  丁卯(二十五日),以福建绅士候选道林维源捐输巨款助赈;赏三品卿衔并一品封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