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志存记录
- 今言
今言
嘉靖丙午,侍郎曾铣自山西移为陕西总督,上言复河套事,内批嘉奖。然中外皆知兵弱财窘,且无文武将吏,恐挑强胡,祸不可解。然亦顾忌,莫敢言者。铣区画兵食,关中骚动,人有怨言。又请户部银多至四百万两,人益不喜。铣又劾河西总兵咸宁侯仇鸾,鸾被逮。会丁未仲冬澄城山裂,而移者相去四五里,有分崩离析之象。是冬腊月辛未,京师大风霾。今皇帝敬天疑畏,以套议问辅臣。分宜言:「贵溪左右铣为此议者,臣不得预,臣亦不能止,不敢言。」上遂大怒,逮铣,夺贵溪辅弼官,以尚书致仕。而咸宁侯又发铣匿出塞丧师诸事,贿贵溪得解,及河套不可复状。上益怒。贵溪行至丹阳,逮系入京。铣事下锦衣讯。上又下法司会官拟铣罪。法司言:「铣犯无正律。」上怒,令再议,竟论死。
铣为御史时,计擒辽东叛军有功,升大理寺丞。又寻升佥都御史,巡抚山东。时山西被虏数寇残,移铣山西。山西二年得无虏患。又寇陕西,时陕西总督、尚书张珩谪戍,铣代之。贵溪至京论死,坐交结近侍律也。
一百八十六
王虎谷为祠祭郎中,疏请严试僧、道,精通玄典者,始与度牒[二]。王晋溪问之曰:「兄谓此可塞异端乎?若如兄策,此辈欲得度,必有精通玄典者出于其间。今二氏之徒苟且为衣食计,尚不可遏塞与吾儒争胜负。若使精通玄典,又可奈何!」虎谷叹服。
一百八十七
团营始于景泰三年,于肃愍公建议也。兵制本三营,一曰五军,肄战阵,一曰神机,习火器,一曰三千,备宿卫。此三营中选健锐者合营团操,故曰「团营」。然原营之名终不改,如军选自三千营,团操于立威营,即名为立威三千营。五军、神机亦如之。是三营之有团营,即选锋也。今又于团营中选官军,别名东西官厅。操练名听征,而听征者,亦不足用。兵部尚书提督团营,将校以黜陟所在,乃肯奉法。若别设一尚书,专领营务,彼知其权轻,不肯受约束。掌印尚书又恐一旦有警,督营尚书便当统兵四征,又力辞营务耳。
一百八十八
紫荆之有提督都御史,自孙祥始也。蓟州之有边备都御史,自邹来学始也。皆景泰初事。嘉靖庚戌,俺答犯京城,畿内设官多矣。紫荆有艾希淳,又有侍郎翁万达。经略蓟州有吴嘉会,又有侍郎何栋。提督通州有都御史王。天寿山有都御史许宗鲁。坐院都御史商大节经略京城内外。若景泰时,都御史又有河间萧启、真定陆矩、保定祝暹、居庸王竑。巡关侍郎江渊,紫荆、白羊、倒马。大理卿孔文英,少卿曹泰,寺丞段信泰,寻改参赞京坼涿、易、真、保、通五路军务。
一百八十九
沿边诸镇,惟辽东最易治。虏寡亦弱,又縻我官赏交市,且地饶鱼、米、盐、马。近年,抚臣于敖减赐物,又计杀虏酋,遂失虏心。嘉靖丁未,抚臣胡宗明因虏屡来侵掠,扑杀虏百八十人,虏大恨。戊申春,结众深入辽西,杀掠人畜万计。宗明及总兵戴廉罢任听勘,起李代宗明。未行被劾,得留用。
素有才,操履亦慎。大狱谪戍,后起抚山西,遂不及曩时。
一百九十
永乐十七年十二月,敕五军都督府、北京留守、后军都督府、兵部:迩来军伍空缺,器械损敝,互相蒙蔽,欺诳百端,岂欲卖朝廷危社稷乎!其急整饬,违者必杀无赦。
一百九十一
廖均卿,江西人。精地理。成祖择寿陵,久不得吉壤。永乐七年,仁孝皇后尚未葬,礼部尚书赵羾,以均卿至昌平县,遍阅诸山,得县东黄土山最吉。成祖即日临视定议,封为天寿山。命武义伯王通等董役,授均卿官。或曰定长陵者,王府尹也,亡其名,亦不知何许人。
一百九十二
新建伯王公为汀、赣都御史,据江西上流,意藩府久蓄逆谋,恐一旦变起,先事预防。以讨山贼为名,请得提督军务。兵书王晋溪知公意,请如公言。
正德十四年六月,宸濠反,公适勘事福建,道经豊城。县令顾泌告公宸濠反状。公急走小舸返,至吉安,与知府伍文定起兵讨贼。发檄召江西诸知府邢珣等兵,又密遣谍四出投檄,言京师及湖广、广东西、南京、淮安、浙江各发兵讨贼,以疑宸濠,使不敢出南昌。又致叛臣家族,谬托心腹云:「吾直应敕旨,且聚兵耳。」又曰:「宁王事且成败未可知,吾安能遂进兵。」贼果疑,四路兵且至,不敢直趋南京。又喜公或不进兵,迟回数日,出南昌,攻南康、九江、安庆。公兵大集,始传檄骂宸濠贼。又遣人致书与贼心腹李士实、刘养正及闵廿四、吴十三,若有约内应者。书既发,故令人泄贼党。书所过处,贼党以告宸濠。宸濠尽得致书人及书,遂疑士实等。士实等劝宸濠去安庆,且趋南京。否径出蕲黄趋京师。宸濠不听。公进兵攻破南昌,擒其居守宜春王拱条等,及宸濠子三哥、四哥。宸濠时攻安庆,闻之解围,反顾巢穴。公迎战樵舍,纵火攻之,大破贼,擒宸濠及其子大哥。
当是时,南京大震。非公牵制上流疑贼,贼不犯南京,必走蕲黄矣。公既擒宸濠,诸奸江彬等导上南巡,下诏亲征。诸奸欲攘功忌公,危言巧谮,百方欲去公。
当是时,宸濠未死,诸奸素通宸濠,得金钱者多在上左右,颇有异谋,畏公不敢发。公深机曲筭,内戢奸幸,外防贼徒,抚定疮痍,激励将士,日夜如对勍敌,宸濠竟得伏诛。内阁大臣素恶晋溪,亦忌公。而公以提督军务,故得专制,召兵平贼,归功晋溪,内阁不说,久之不论功。
今皇帝即位,诏录公功,封新建伯,兼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遣使迎至京宴劳。诸忌者又以晏劳费为词,嗾言官论阻,公不得至京。外艰去,服阕竟不召[三],谗谤益起,屡形奏牍。虽封爵赐号,竟不与铁券、岁禄。一时勤王有功诸臣中伤废斥殆尽。惟文定得升副都御史,荫一子千户。邢珣、徐琏、戴德儒升布政使。德孺死于水,珣、琏亦被斥,陈槐削籍,纪功御史伍希儒、谢源以考察去官。公不自安,累疏辞封,乞录诸勤王者功,竟格不行。
一百九十三
麻阳之役,师老财匮,言官论奏,竟尔中辍。初广、贵二省抚臣谋议不合,起万治斋镗勘处。治斋不欲用兵,力言抚便,已有端绪,遽召还京。已而贼复出抄掠,湖抚姜仪、贵抚王学益请合兵进剿。杨参将赴湖,过辰州,为贼所缚。姜畏罪,上言王兵失期不至。内批切责,务期荡平。四川巡按袁凤鸣遂劾王,逮下诏狱。以李义壮代王。用兵数月,日费千金,官军顿挫,人畜残破,遂罢兵。姜降三级外任。盖剿既无功,抚又失策矣。
自古南蛮与北狄不同。四夷经见者,自三苗始,干羽两阶,今可鉴也。本朝累有征蛮之役,未有得全胜者。盖宁河武顺王时然矣。
一百九十四
谥「端」者惟三太宰,谥文端、端毅、端肃。一司徒文端,一司马端敏。近日秦凤山亦端敏,吴白楼亦文端。
一百九十五
陕西修边,正德初杨文襄公建议经理,为逆瑾所恶,被逮去。兵部以修墙议是,上文贵、张鼐、曹元三人,乞简一人继成其役。瑾不肯,尽取修墙银镕为大镪,入瑾私室。至嘉靖八九年,王恭襄公起督陕西,修花马池一带边墙三百里,甚坚壮可恃。先是,宁夏巡抚徐廷章、延绥巡抚余子俊皆有修边之功。史琳亦尝请经略花马池边塞。而秦襄毅公为总制,不以为然,止筑四五小堡。弘治甲子、乙丑,虏大入花马池塞,残破陕西。以是简用文襄,竟为权奸所沮。
一百九十六
越国公守兰溪,获月庭和尚,检囊中有天文地理书,越国公留之帐下。上征婺州,越公与月庭见上,并上其书。上喜问月庭师何人。曰:「师龙游朱德明。」德明精于天文。及得婺州,立观星台,上与月庭夜登台观干象。令长发为娶妻。月庭与铁冠道人议论时不合,又出语犯上,安置和州。参军郭景祥奏和尚怨谤,遣人至和州杖之死。又有复见心者能诗文,上时召见赐食。见心本名天渊,髯长尺许,仕元为学士,元亡削发为僧,髯如故。上怪而问之,曰:「削发除烦恼,留须表丈夫。」
一百九十七
大禹治河易,今治河难。大禹时直欲除害,今并欲兴利,以故甚难。既欲顺其流,不逆水性,必难得其济漕运。既欲济漕运,难保淮西陵寝无冲决之患。大名、张秋、济宁、徐州,处处畏河患,又必须引之东南流。虽大禹治之,恐亦便无长策。以故中滦之运及胶河故道,皆不可不早图之。胶河即今所谓南北新河。不出登、莱大洋之险,直自安东至海仓,三百里耳。
一百九十八
嘉靖壬寅,北虏孔棘。兵书张瓒恐统兵出御,于会推总督文臣疏中,历举往年御虏皆遣都御史故事。奏下吏部,时文选郎中谓余曰:「往时边事急,推总督文臣,皆兵部会府部诸衙门议上。今乃移吏部,又必欲推都御史,奈何?」余曰:「渠负国恩,边事大坏。今又为此奸巧,渠独不知虏棘本兵自出乎。」天顺五年,孛来寇陕西,马昂统兵;木麓川之役王骥;嘉靖初,河西之役金献民,皆本兵也。景泰时,于少保自请行边。岭南蛮反,用兵久无成功,议役两广总督,于少保亦自请行。此独非故事耶!已而廷推,首上瓒,次毛伯温、刘天和三人,皆兵书。毛掌院,刘督团营,又次起用翟鹏。内批用鹏。
一百九十九
张三丰,辽东懿州人,名君实,字全一,又字玄玄,别号保和容忍三丰子。不饰边幅,人号张儠傝。日行千里,静则瞑目。旬日一啖,斗升辄尽。又或辟谷数月。洪武初,至大和山,往来长安、陇西、岷州、甘肃,又至扬州。成祖遣礼科都给事中胡滢名求儠傝,实访故君云。或曰三丰死于胜国,敛矣,临窆复生。入蜀,游行襄、汉间。
二百
嘉靖癸卯,王湛泉与龄为文选郎中,起用周恭肃公,以工部尚书总理河道。忌王清劲者,倡言河道无用尚书故事。王以问余,余曰:「永乐初,开会通河,尚书宋礼实始其事。西涯诗所谓『几度会通河上过,竟无人说宋尚书』者是也。景泰时,河决张秋,尚书石璞治之。正德中,李燧亦以尚书治河。嘉靖初年,江南白茅港之役,李充嗣亦尚书也。」
二百一
许绅,南京人。质实谨厚,不喜交游,大抵有恒人也。以医术仕至工部尚书,掌太医院事。嘉靖西苑宫人之变,圣躬甚危,得绅药始苏。余尝造问圣躬安否,绅曰:「此变祸不测,论官守,非余辈事。切念受圣主深恩,当以死报,只得用桃仁、红花、大黄诸下血药。药进,余自分,不效必自尽。赖天之灵,辰时进药,未时上忽作声起,去紫血数升。申时遂能言。又三四剂平气和血,圣躬遂安,天地庙社之灵也。」以故加绅宫保。后数月绅病,余视之,曰:「余必不复起,曩西苑用药,惊忧所致。至今神魂不宁,百药不效。余即死,主上万寿,死无憾。」竟以此病卒,上怜之,恤典甚厚。
二百二
景泰元年五月,漕粟十五万石,自丁字沽舟行抵雄县,分给军饷。
二百三
国初,湖广有所谓灵通侯者。鄱阳之役,有所谓舍命王者。二人竟莫可考。
二百四
袁珙,字廷玉,鄞人。少游海上,遇异人,授相术,论人吉凶辄验。成祖闻廷玉名,洪武二十三年九月密召至北平。一见伏地叩头,仰对曰:「殿下龙质凤姿,天高地厚,大明丽中,神略内蕴,真太平天子。」成祖问度在几何时。对曰:「年踰四十,髭髯过脐。当是时拨乱反正,万邦一统。」成祖喜,留府中久之,已而乞归。靖难后召为太常寺丞,子忠彻序班,出金钱币厚赏珙。巡狩北京,召珙父子至行在,出入禁廷。未几,珙请老归,卒赠太常少卿。忠彻能行父术。建文初,文皇召问忠彻,对曰:「天命有定,无忧也。」献人象大成书。靖难后,除忠彻戎籍。会有言楚王子重瞳者,遣往视。还奏无他异。宣德中,尝侍上,言天颜惨肃,恐宗人有急变谋上者。未七日,乐安反书至。官尚宝少卿,致仕,卒年八十三。
二百五
林见素劾继晓,下诏狱,茂陵怒甚。事且不测,司礼太监怀恩叩首诤不可,曰:「杀俊,将失百官心,将失天下心,奴不敢奉诏。」上大怒,曰:「汝与俊合谋讪我,不然安知宫中事?」举砚掷恩,恩以首承砚,不中。又怒仆其几,恩脱帽解带,伏地号泣曰:「奴不能复事爷爷矣。」叱恩出,至东华门,使人谓典诏狱者曰:「若等谄梁方,合谋致俊死,若等不得独生。」乃径归卧,称中风不能起。上怒解,命医治疾,屡使劳问,俊得不死。时星变,黜传奉官,御马张敏请马坊传奉者,得勿黜。持疏谒恩,跪庭下,恩徐曰:「起起,病足不能为礼。」问何为,曰:「得旨,马坊传奉不必动。」恩大声曰:「星变,专为我辈坏国,外臣何能为!今甫欲正法,汝又坏之。他日天雷且击汝首。」指其坐曰:「吾不能居此矣。汝兄弟一家,遍居权要,又欲居我位乎?」
敏素骄贵,又老辈,闻其言,不敢吐气。归家愤恨死。
章瑾进宝石,求锦衣镇抚,命恩传旨,恩曰:「镇抚掌诏狱,武臣极选,奈何以货故与瑾?」上曰:「汝违我命乎!」恩曰:「非敢违命,恐违法耳。」改命覃昌传旨,恩曰:「外廷倘肯谏,吾言尚可行。」因讽余肃敏执奏:「吾且从中之。」余谢不敢,恩叹曰:「吾固知外廷无人。」王端毅为都御史,屡上疏论事,言甚切直。恩每叹曰:「天下忠义,斯人而已。」力左右之,卒免于祸。弘治初,大开言路,言者辄指内臣为刀锯之余。覃昌大怒,恩曰:「吾侪本刑余之人,又何怒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