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志存记录
- 三冈识略
三冈识略
废登科录
廷试刻登科录,自霍端友榜始,此后累朝不易,至明祖,复勒名于碑。辛丑殿试毕,仪部照例题举,朝议以为前朝陋规,不必更袭,遂废不行。
不认本房
苏郡徐君斌,老儒也,不晓世故,中会榜后,以师生投揭,新奉明禁,不诣本房胡给事悉宁。胡大愠,遍告吴人,欲声其罪。徐之迂拙,诚为可笑,然尝考霍文敏韬会试,不认本房为座师;又按宋艺祖殿试,凡称门生于私门者有禁,盖自古有之矣。
文星堕
先是,正月初十日,百僚早朝,见有白光堕地。钦天监奏,文星堕江南分野,主文人有厄。至是果有欠粮奏销一案。
江南奏销之祸
江南赋役,百倍他省,而苏松尤重。迩来役外之徵,有兑役、里役、该年、催办、捆头等名,杂派有钻夫、水夫、牛税、马豆、马草、大树、钉麻、油铁、箭竹、铅弹、火药、造仓等项,又有黄册、人丁、三捆、军田、壮丁、逃兵等册。大约旧赋未清,新饷已迫,积逋常数十万。时司农告匮,始十年并徵,民力已竭,而逋欠如故。巡抚朱国治强愎自用,造欠册达部,悉列江南绅衿一万三千馀人,号曰“抗粮”。既而尽行褫革,发本处枷责,鞭扑纷纷,衣冠埽地。如某探花欠一钱,亦被黜,民间有“探花不值一文钱”之谣。夫士大夫自宜急公,乃轩冕与杂犯同科,千金与一毫同罪,仕籍学校,为之一空。至贪吏蠹胥,侵役多至千万,反置不问。吁,过矣!后大司马龚公特疏请宽奏销,有“事出创行,过在初犯”等语,天下诵之。
地龙散
金贞祐中,术虎高祺当国,士大夫每遭鞭扑,医家以酒下地龙散,投以蜡丸服之,北方大行。苑极之中有诗云:“嚼蜡谁知味最长,一杯卯酒地龙香。年来纸价长安贵,不重新诗重异方。”《辍耕录》载,元初轻儒,与齐民等,翰林高公智耀上书力争,始免徭役,崇学校,正户籍。呜呼,今安得高公其人者哉。
淫像
辽阳城中一古刹,巍焕壮丽,守卫严肃,百姓瞻礼者,俱于门外焚香叩头而去。有范生者,游其地,欲入不可得,请一显者,乃入。见内塑巨人二,长各数丈,一男子向北立,一女南面抱其颈,赤体交接,极备淫亵状。土人呼为公佛、母佛,崇奉甚谨。尝阅《留青目札》,载嘉靖十五年,大善殿有铸像,极其淫秽,钜细不下千百。夏文愍公言建论焚之,以清宫禁,尽付诸火。其像号“欢喜佛”,乃元之遗制。又郑所南《心史》载,元人于幽州建佛母殿,制佛裸形,与妖女合,淫状种种,纤毫毕具。即此是也。
当湖为神
马进士嘉植,当湖人,清介有守。弘光时督饷江右,曾以公事误杀二人。易代后,薙发杜门,不入城市。岁朝谒祖墓,见青衣二人从墓间出,自通姓名,曰:“某因无罪,居枉死城已十八年,但乞公批照,云前误断,呈之冥官,某可托生矣。”公曰:“我自信为官未尝枉一事,昔既误断,今便相偿,批照何为?”曰:“公正人也,阴司甚重之。况此意初非有意,今公将殁,且当为神。不然,某亦未敢请也。”遂取笔判数字,二人忽不见。归家语人曰:“予将逝矣。”于是沐浴焚香,至晚,偃卧而卒。
袁将军冢
晋左将军袁崧,筑沪渎垒御冠,为孙恩所害,麾下士李祥收骸骨,葬北桥之南,今四围皆植木棉,惟存一土抔而已。时有江右人诡言知医,结草轩止于其旁,夜凿地道,潜通墓穴,半月后不告而去。居人毁其屋,见深入数丈,俯瞰黝黑,探之得磁碗二、古镜一。镜大五寸许,背有小钮,图五岳真形,翠纹剥落,能照数百步外。众争之,互相讦讼,遂追入官。但不知盗取者为何物,岂宝光陆离,果可望而知者耶?
松顶兰
粤西全州,有岭甚高,上挺虬松数百株,长十馀丈。松颠遍生兰,开时花极烂熳,馥郁数里,人不能采。
梵修寺黄杨
华亭千步泾梵修寺,有黄杨一株,相传已千馀岁,高出殿脊。闻前朝有外国人徘徊寺侧,言下有奇宝,欲捐赀买寺,别构一寺偿之。僧执不可,乃止。是冬,有十馀人,称上司承差来借寓,僧不敢拒。居数日,乘夜逸去,殊出意外,视黄杨被掘,深入三丈。急追之,及于浒关。其人哀祈,酬僧二百金。叩以下有何物,终不肯言。
祭厉
明初,松民钱鹤皋感梦兆起兵,反叛,官军讨之。胁从皆农夫,闻炮声俱惊窜。鹤皋就擒,俘至京。临刑,白血喷注。太祖异之,以为厉鬼首,命天下祭厉,称无祀鬼魂钱鹤皋等。本朝遵之,至今不废。
天鼓鸣
癸卯二月十九日,京师天鼓鸣,随陨星十一,城外七,城内四。次朝拾视,热如炽炭,大者十馀觔,小者不下六七觔。一星碎为三块,外青内白,一星缺一角。
黑风
四月二十二日未刻,辽阳杀布台陡起黑风,一股从南来东,吹倒民房四百三十间,压死男妇五百口,其馀伤者不计其数。
改试士法
八月,改试士法,八股制艺,永行停止,乡会试用策论表判,减三场为二场。至戊申七月,诏复旧制。
莲笠
《六砚斋笔记》:莲初透水,为骤雨所淋,辄中夭。因出新意,剪荷叶,线缝之,作兜鍪状,名莲笠,雨则遍覆之。并戏咏曰:“欲展凌波步,先为行雨装。擘罗深覆额,拥髻暗藏香。莫倚倾珠盖,应同裹玉囊。自怜娇小甚,脉脉待恩光。”此事甚韵而制亦佳,当效而行之。
居宅有定数
海邑沈布政恩,致政归,创大第,颇极巍焕。将落成,择日上匾,夜梦数人鼓吹迎匾入,悬之中堂,仰视则名之上易一“潘”字。亦不以为意。诘朝送客,遥见一小儿,才数岁,眉目秀异,挟册往村塾。呼问曰:“儿何姓?”曰姓潘。因忆昨梦,取册阅之,则名恩也。瞿然自失,叹曰:“堂未成而居者已有人矣,我何营建为哉!”命止工作。潘后果登进士,累官大司寇,沈氏子孙中落,遂买其宅,改为乐寿堂。二子连举甲榜,拓地为园,壮丽甲于一邑,今亦付之荒烟蔓草矣。癸卯冬偶过其处,徘徊凭吊,周太守茂源为余道其详如此。
李笠翁
李生渔者,自号笠翁,居西子湖。性龌龊,善逢迎,遨游缙绅间,喜作词曲及小说,备极淫亵。常挟小妓三四人,遇贵游子弟,便令隔帘度曲,或使之捧觞行酒,并纵谈房中术,诱赚重价。其行甚秽,真士林中所不齿者。予曾一遇,后遂避之。夫古人绮语犹以为戒,今观《笠翁一家言》,大约皆坏人伦、伤风化之语,当堕拔舌地狱无疑也。
萨真人
我郡有史道人者,自言传萨真人法,能置狱劾鬼。每登坛作法,刺舌血,书黑檄,向空焚之,并呼灵官王善名,骂詈不绝口。予初见殊骇,不知神将何故受此辈驱遣?然道人性贪行污,术亦不验。后偶见《江湖纪闻》一书,载真人名守坚,蜀西河人,少有济物志,尝学医,误杀人,因弃业远游,访异人,获传张虚靖天师法,后法大显。曾经潭州,州人闻神语曰:“萨提刑来日至。”次日,萨携笠过市,有“提点刑狱”之牌,人皆异之。至湘阴县浮梁,见土人用童男女生祀本处庙神,萨曰:“此等邪神,速焚其庙。”言讫,雷火飞空,庙立毁,但闻空中云:“愿法官常如今日,自后庙不复兴。”后萨至龙兴府江边濯足,见水有神影,方面,黄巾金甲,左手曳袖,右手执鞭。问曰:“尔何神也?”答曰:“我乃湘阴县庙神王善,被真人焚我庙,相随一十二载,只候有过,欲复前仇。今功行已高,职隶天枢,望保奏以为部将。”萨曰:“汝凶恶之神,在我法中,必损我法。”神立誓不敢背盟。遂奏天帝,收为将。一日,诸将现形环侍曰:“天诏临矣。”真人即起身立化,后举棺甚轻,剖视已空矣。真人颠末如此,乃庸俗黄冠,动加呵叱,何也?
平牙露布
予偶病龋,三日夜不痊,饮食都废。适有媪过门,云“内簇细虫,取出立愈。”因戏作露布曰:“上党牙车,蠕蠕肆虐。右厢颊辅,唯唯受攻。拟借箸以难施,欲运粮而莫进。握椒一粒,丸封未能炙。炙艾三年,火攻不效。眉嚼齿,疑穿义士之龈;俯首支颐,何关致母之脚。有娘子军者,针持寸许,夫人匕不足比其;穴入片时,蠢兹虫早已夷其族。蛮触之种,今安在哉?唇齿之交,依然无恙。是用金钱颁赏,铁券旌功。防其将来,勿进易牙之甘味;固兹封守,毋亡凿齿之奇勋。得牙帐之风,凯歌雷动;磨鼻端之墨,露版星驰。”
董仲舒有三
董仲舒有三人:一汉江都相;一北齐值阁将军董蛮,改名仲舒,见《通鉴》;一蜀青城山隐士董仲舒,见《蜀记》。
捕鱼翁说
江边有水鸟,曰“捕鱼翁”,喜食鱼,故以命名。吴越人捕而畜之,每舟行,列之两舷,至溪流深处,没而入,得鱼始出,有大二三尺者。渔人先以绳束缚其颈,使不能吞吐,薄暮满载,乃解其系,以微肉哺之。夫奋身于惊涛逆浪之中,可谓勤矣,乃终日竟不获一饱,何工于为人,拙于为己欤?将贪者常劳,而廉者自逸欤?岂多取者必厚亡,造物果有一定之数欤?吾于是乎有感。
射工说
溪涧之中,族细虫焉,曰蜮,一名短狐,一名射工,角横,口如弓弩,常含沙射人影,中者辄病。夫虫之与人,初无怨也,乃乘人之隙,祸端潜发,何性之毒欤?且夫猎者、渔者、弋者,皆有求于物,而物莫或伤之,射工则无是也。卑微龌龊,与人各不相知,何其阴谋巧伺,罔所顾忌哉?彼虎狼啮人,人能避之;蜂虿螫人,人能杀之。今机触于甚疏,而害生于意外,谁得而防之也?吾于是乎有感。
穷奇说
海外有兽曰穷奇,性异他兽,遇善人则搏而食之,逢恶人则捕禽兽以饷之。夫侮善而畏恶,举世皆然,此兽殆得性情之中者欤?虽然,兽本无知,不知其人之善而恶之,不知其人之恶而好之,好恶皆出于无心,与知之而相反者异矣。呜呼,善恶之不分也久矣!善者不自鸣其善,恶者不自言其恶,乃能断然直行其胸臆,则此兽犹为有知也。吾于是乎有感。
三冈识略卷四补遗华亭董含著
上元老人
八月,以云贵荡平,再举会试。余与二三子下第南归,维舟金山,登妙高峰,见壁间一诗,字大半尺许,龙蛇飞动,诗亦豪隽,自称“上元老人题”,不知何人也,漫识于此:“孤舟此夜金山住,与客重登最上头。半抹远烟生隔岸,一轮凉月照高秋。星星渔火明还灭,寂寂江声淡不流。更莫酒阑吹铁笛,老龙时出洞前游。”
城隍神著灵
松郡城隍神最灵,有一营丁,素悍,率妻孥寝处殿侧,系马神座下,有献新制袍服被神像者,脱取自衣。一日,忽反接,自掷于庭,向空叩首,历数罪恶,号呼半日而死。主将闻之,躬自祷谢,并施财修葺。数日之内,焕然一新。
鸟报冤
西佘有潘姓者,以捕鸟为业,日杀数十命。一日卧病,见怪鸟无数,飞集帐中,啄其心胸,痛不可忍,遂死。将付火,忽大雷雨,众走避。雨止视之,两目已为饥鸟所食矣。
出神
凡人形大苦者,神先去之,不特修炼家有出神之说也。余内弟蒋生雯暠染弱症,日夜咯血,备极恶趣。一日,潦倒中转侧四顾,忽见己身坐别榻上,相对凝视,俄顷而灭,大惊,自知不起。不逾旬遂卒。生年少喜炫才,颇有费心事,致享年不永,惜哉。
神诛逆子
毗陵民某,生一男,岁才周,民母年迈目昏,误蹴儿死。咆哮取刃刺母,母逃入三义庙。民追及,忽见周将军厉声叱之,须眉毕张,举刀砍其颈。急呼“将军赦我!”随仆地。一黄冠扶之起,自言所见,连呼颈痛而死。
出母嫁母义不可绝
我邑有徐生者,生母死,以既被出,虽未改适,于义已绝,不为服。余甚讶之。偶见《客座赘语》曰:“出母嫁母,均称义绝而实不同。有出当其罪者,有出不当其罪者;有出而改适,有终不改适者。嫁母有父卒改嫁者,有为舅姑所迫不得自由者,有饥寒无依而后去者。古人制律,不立服满改嫁之条,盖圣人曲体人情,难尽以共姜柏舟之事望之也。人子不幸遇此,等于涂人,掉臂不顾,岂复有人心哉?况父固可以夫而绝妻,子不可以子而绝母。又或为嫡母所子而不认生母者,有为异姓人后而不为本生服者,亦可以为知大义哉?仁人孝子,处人伦之变,惟酌情礼之中,各尽其道,庶可不悖于义而无憾于心矣。”此论极当,故特识之。
僧诗
楚僧行达,字大衢。好酒喜吟诗,颇有岛可之风,迩来诗僧,罕见其比。五言如《憩甘露亭》云:“饭香能款客,僧懒不翻经。”《秋村》云:“牛羊喧日暮,凫雁杂人行。”《赠上人》云:“经翻残月色,定出晓钟声。”《山居》云:“风清当户竹,水满傍谿田。”《除夕》云:“宿火留残腊,春风理旧枝。”《早春》云:“古径云生屣,春游客满山。”七言如《石迳》云:“云堆白石看无尽,路傍青山步欲高。”《山寺》云:“松顶梦回千岁鹤,岭头风落五更钟。”《洞口》云:“洞门碧挺千寻石,仙树晴飞古道云。”《丹井》云:“午后金波腾瑞霭,千年瑶草护灵源。”皆佳句也。后卒于娄江,吴梅村先生选其遗稿百首而为之叙。
闽省城隍神啼哭
福建省城隍神啼哭三日,忽于七月朔旦鼓楼火起,延烧至运司及大小公署、寺院民房,又焚双门一带约八千馀间。先是,鼓楼扁额有“海天鳌柱”四字,土人有“双门堪走马,鳌柱变成灰”之谣,至是果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