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陕西通志
陕西通志
秦王岭 在县东十里许其稍西曰小秦王岭有石表曰东西岭堠旧传唐太宗居藩时屯牧于此又或谓为秦文公营邑处皆无据按晋载记苻健据关中尝称大单于秦王传至登破姚苌于马头原后苌又灭登亦自称秦王则郿固二秦战场也岭葢以此得名今清湫堡南亦曰马头原【县志】
渭水 在县北三里自岐山界流入与扶风接界又东入盩厔界【县图】渭水东迳石原又迳五丈原北又东迳郿县故城南又东迳武功县北斜水自南注之又东迳马冡北又迳武功县故城北又东合雍水【水经注】渭河自入县界迳西硙汶家村又迳县北东流过槐芽镇柿林里至龙舞屯凡流七十五里出县界【县册详见图考】
斜谷河【一名武功水】在县西南三十里与岐山县接界【府志】武功县斜水出衙岭山北至郿入渭【汉书地理志】斜水出武功县西南衙岭山北歴斜谷迳五丈原东以出武功县亦谓之武功水其水北流注于渭【水经注】斜谷河分导县境者曰清水河迳马鞍山循红崖东北流二十里入渭源微而委缓清澈可鉴故名其东导一派曰磨渠河迳景家桥与苍龙谷水合亦曰苍谷水南自苍谷北抵官村庵迳老虎沟东入干沟河以在城南亦名南河【县志】
干沟河【一名五谷水】在县东五里源出桐谷北流入渭【府志】干沟河其源有五一名五谷水一曰磨石谷水出滴水崖合井索谷水水出观音池迳曲兀堡合万户谷水又迳西梁阁合桐谷水稍东又合骆谷水自西南抵东北迳洪寺合流纡曲四十余里雨涝时五谷水皆会旱则絶流故名干沟【县志 按此骆谷别是一水非盩界之洛谷水也】
赤谷水【一名清湫河一名红河一名太白峡水一名瀑布泉】在县东二十五里【贾志】源出太白山迳黑峪至县东又北流入渭【府志】骆谷之东有赤谷水俗呼红河源出太白湫名太白峡水自山岩喷飞而下瀑布又名瀑布泉出谷分三派其迳河底注渭者曰洪沟河又名甯曲河其迳第二坡由教坊注渭者曰教坊河其迳马头原清湫里者曰清湫河北流二十里入渭又有黑谷水在赤谷水东出于滴水崖在南山寨坪坪下有潭清澈见底再南即四嘴山有白马仰天池或曰即谷水之源也北流七里迳田家坡为法泥嘴又九里迳鸡心沟为大栈谷又东过吕家寨北入于清湫河【县志】
山河【一名槐芽泉】在县东三十里清湫河东【县册】源发太白湫出潭谷口流二十余里为槐芽泉其水湍激西流注于渭【县志】
汤谷河【即温泉一名鳯泉汤又名鱼龙泉】在县东五十里【雍胜畧】郿县有鳯泉汤【唐书地理志】隋唐之鳯泉县以此名【潜确类书鳯泉故城在县东】温泉在太白山下一名鳯泉汤【明一统志】鳯泉汤为隋唐胜迹其南有鱼洞岁谷雨先有金鲫浮游少焉大鱼涌出不竭三日乃止有鳞鬛异常者亦名鱼龙泉其水出碌崖迳钟吕坪出谷口循立坂北流二十五里入渭以源发汤谷故又名汤谷河【县志】
两谷河【又名沙河】在县东【县图】大振谷水俗称仙人峡水在汤谷东源出燕子窝北流二十里至睡佛寺与韦谷水合名为两谷河河有怪石多沙又名沙河北流二十里至太白庙入渭其韦谷水俗讹为泥谷源出扫帚岭北流合大振谷水入渭【县志 韦谷水扫帚岭亦见盩厔县】
莲花湾 在县南入山五十里相传生五色莲花风动香闻数十里今不复见【府志】
荷池 在县东北十里【明一统志】
红崖泉 在县西五里【县志】
一碗泉 在县西南十里【县志】
寳鸡县
陈仓山【一名寳鸡山又名鸡峰】在县东南四十里一名鸡峰山【雍大记】秦文公十九年得陈寳于陈仓北坂【史记封禅书】陈仓县有陈仓山山上有寳鸡鸣祠【水经注 陈仓故城在县东】山在县南十里南接梁鳯二州界【元和志】寳鸡县有寳鸡山【唐书地理志】山有三峰并峙为邑之胜【明一统志】秦文公使髦头骑伐梓树即此相传山有石鸡与山鸡不别故名鸡峰【贾志】
陵原 在县治北金陵河迳其左故谓之陵原其脉自呉山延亘而来至此形如屏障为邑之主山【县志】蟠龙山在县北二里有故相国党少傅崇雅别业【陇蜀余闻】
八角原【一名八弓山】在县西二十里其形八角因名【府志】一名八弓山【县志】
佛岩 在县西四十里洞开陡壁飞阁悬楼颇为竒丽【县志】
麦涧谷 在县西七十里洪武三年产瑞麦五月进呈刘基有颂【县志】
益门山 在县西南十五里山岩险阻凡有事梁益州者必取道于此故曰益门【县志】即秦岭北麓之峪【雍胜畧】
和尚原 在县西南四十里【贾志】和尚原鳯之东境抵鳯翔不能百里自两当县直出鳯州取大散闗距和尚原才咫尺【宋中兴四朝志鳯州即今鳯县】 原在大散闗东【明一统志】宋呉玠大破金人于此【府志】
大散岭 在县西南【县图】光啓二年上自寳鸡幸兴元使王建负传国玺从登大散岭岭在寳鸡县南五十二里岭下有闗通襃斜大路【纲目质实】岭在梁泉县松岭堡南【胡三省注 梁泉今属鳯县】
煎茶坪 在县西南六十五里俗传汉髙祖引兵由故道出驻马于此【贾志】
蛇山 在县西南八十里其山多蛇【贾志】
香岩 在县南二十里其相近有天真洞在清风台南相传为丘长春修真处【县志】
秦岭【乂名秦山】在县南六十里南山之脊也【雍胜畧】凡县治南山皆称秦山【县志】
石鼓山 在县东南二十里【明一统志】陈仓县有石鼓山将有兵此山则鸣【汉书郡国志】石鼓记周宣王田猎之事即史籀之迹也本在此山故名【县册】
八鱼原 在县东南三十里【贾志】
石塔山 在县东南七十里其形如塔上有石盆旱祷辄应【贾志】其麓有烟霞洞在磻溪谷中相传为王乔修仙处又相近有响静山祖佛洞洞悬峭壁栈梯而上傍有湫池祷雨辄应【县志】
青峰山 在县东南八十里山峰秀丽接岐山县界【县志】石楼山 在县东南百二十里形如楼阁接岐山县界【县志】
西平原【一名大虫岭】在县东北十五里宋将吴玠尝与金将撒离喝相持于此【府志】原之髙峻处又名大虫岭其原延亘东接鳯翔界【县志】
【附考】虢县有楚山【九域志 按虢县故城在县东山无考】
渭水 在县南一里自陇州流入又东入岐山界【禹贡锥指】渭水东与楚水合又东入散闗又东迳西武功北与扞水合又东右合南山五溪水诸涧流注之又东迳陈仓县西陈仓水东南注之渭水又东与绥阳溪合又东迳郁夷县故城南汧水入焉渭水之右磻溪水注之又东迳石原【水经注 详见图考西武功故城在县西南又按寰宇记郁夷故城在陇州西则渭水不应迳陈仓而复迳郁夷也疑传写者之误】
陆川【即楚水一名长蛇水】在县西二十五里即秦地平川尽处【府志】楚水南流迳长蛇戍又南流注于渭【水经注】
塔河【即扞水】在县西南十五里【县志】扞水经故道县西又东北歴大散闗入渭【水经注 故道县今属鳯县】塔河水自鳯县界来东北流入于渭【县图】
流玉涧水 在县西南二里源出陵原之下南流五里入渭【府志】
清涧河【即瀑布泉】在县南五里其水汹涌东北流五十里入渭【贾志】瀑布泉在县西南七十里出煎茶坪山顶喷飞如布即清涧河源也【府志 按此当即郦注之五溪水也】
金陵河 在县东五里源出五峰山南流入渭【县志】在渭水北自陇州流入县境又南迳陵原计流四十里入渭【县册】
清水河【即陈仓水】在县东南二十里【县志】陈仓水出陈仓山下东南流注于渭【水经注】在渭水南源出鸡峰山北流五里入渭【县册】
汧水【一名汧阳河】在县东三十里自汧阳鳯翔界流入又东南入渭【县图】汧水自迳郁夷县又迳平阳故城南又东流注于渭水【水经注 平阳今属岐山县】汧阳河源出陇州北入境东南流六十里入渭【县册】
马峪河 在县东南四十里河傍有石窊如马迹【县志】源出秦岭北流七里入渭【县册】
洛谷水【即绥阳溪水】在县东南六十里源出南山北流入渭【贾志】绥阳溪水上承斜水自斜谷分注绥阳溪北届陈仓入渭【水经注】洛谷水在渭水南源出明家坡北流十五里入渭【县册】
伐鱼河 在县东南六十里源出秦岭北流三里入渭【县册】
箕谷水 在县东南六十五里源出箕谷北流三里入渭【县册】
磻溪水【一名兹泉一名慈泉一名璜河】在县东南八十里【明一统志】磻溪水出南山兹谷乗髙激流注于溪中溪中有泉谓之兹泉泉水潭积自成渊渚今人谓之几谷东南隅有石室葢太公所居也其水清泠神异北流十二里注于渭【水经注】慈泉出岐山县西南几谷【括地志】虢县有磻溪太公钓处【通典】一名璜河在渭水南源出秦岭北流五十里入渭【县册】
故道水 在县西南五十余里又西南流迳黄牛堡入鳯县界【县图】故道水出陈仓之大散岭西南流迳故道县【水经注】
虢川 在县东南百五十里【县志】虢县有桃虢川路通汉中【寰宇记】虢川水源出奥山下北流十里又折而西流六十里迳进口闗入鳯县界【县册 按此即鳯县之紫金水源也】
玉女潭 在县西南二十五里玉女祠下【贾志】
东西官井 在县南门外相距百余步濶五尺深不及丈其水清甘【县志】
九眼泉 在县南六里泉出九穴其水清冽【府志】
温泉 在县东南四十里温泉谷其水常温【府志】泉在渭水南【明一统志】
阿谷泉【一名神泉】在县东五里西平原之麓其水清冽触秽辄塞祀祷乃通人号为神泉【县志】
鸡跑泉 在县东二十里【县册】相传秦穆公神鸡饮此遇旱淘之即雨【县志】
滴水泉【一名三叠泉】在县东三十里官道傍【县志】寳鸡治东三十里官道傍有泉三叠学使许孙荃名为三叠泉系之以诗曰空山殊未雨何自百重泉三叠传声处依稀太古【华岳集】
娑罗泉 在县东二里金台观下【府志】
汧阳县
龙泉山【龙一作陇】在县东十五里有泉出其下故名【雍胜畧】傅家原 在县北十里又县北十五里为栁家原【府志】冯坊原 在县西北二十五里【县图】
天台山 在县西北四十里【县图】
卧虎山 在县西形如伏虎旧在县东二里今移治故此山在西【县志】
龙槐泉 在县西二十里【府志】
箭筈岭 在县南十里五代梁贞明六年蜀将陈彦威败李茂贞兵于此其地可资战守【县志】
马脊山 在县南二十里【府志】县南二十里有秦王洞石穴深数丈寒冽逼人入洞数里水滴沥寒不可入俗传为秦王避难处【贾志】
石墨洞 在县东南三十里【县志】
儿山 在县东三里又县东五里有蛇儿岭皆以形似名【府志】
歇马原 在县东二十里【府志】
马鞍山 在县东北三十里以形似名山之下为楚作原有望天峡又中作原在县东北中作里【县志】
【附考】鸣筝峡在县东【县志 按峡疑即今石门然无可据存考】
汧水 在县南一里自陇州流入又东南迳鳯翔界入寳鸡界【县图】汧水自防吴山水又东南迳隃糜县故城又东南歴慈山迳郁夷县【水经注 隃糜故城在县东又按故郁夷县及慈山今俱属陇州説见寳鸡县】汧水合晖河迳县东玉清宫前有石峡对鎻每逢霖雨水发则波势汹涌轰若雷霆谓之大石门又东一里许为小石门或传大禹道汧入渭所凿也【县志】
草壁峪溪 在县西三十里其北有石鱼沟旧有石鱼神庙相传沟内有石欲取者防祷剖石则两片皆有鱼形否则不全其水流入草壁溪南流六十里入汧【县志】
晖川河 在县西源出冯坊里为北山之水所聚势极猛迅南流七十里入于汧又新碧潭在县西北三十五里顺治间知县王国玮疏凿引导潭水逹于晖河【县志】
东江河【一名诸施沟】在县西门外今颇堙塞【县志】诸施沟水自县北四十里天台山发源南流三十里入汧河【县册】
天池沟水 在县东自髙圪塔发源南流三十里入汧河【县册】
涧口河 在县东【县图】自楚作原南流入汧河【县志】源出县东北七十里鳯翔界之土王山南流四十里入汧河【县册】
隃糜泽 在县东八里汉以此名县【元和志】其地近水宜秔稻今多堙废【县志】
矿峪沟 在县西二十里龙槐里【县志】
三川沟 在县东北歇马里又大鱼沟在县东龙泉里又曲子涧在县东十八里【府志】
呉姑泉【一名雨露泉】在县西二十里一名雨露泉【县志】
冽古泉 在县西二十五里其源澄清四时常温【县志】珍珠泉【一名吐珠泉】在县南三里【府志】在三泉乡其泉自山罅迸出坠落石盘飞洒喷吐又名吐珠泉清冽较胜诸水相传饮此可消瘿又相近有三泉泉出三眼长流不竭【县志】
马迹泉 在县东南二十里泉傍石上有人马之迹又有秦王铸劒炉【县志】
马跑泉 在县东五里马跑泉铺【县志】
麟游县
呉双山【一名呉重山一名四峰山一名四堆山】在县东南四十里接扶风县界有四峰北曰接辰南曰联斗东曰萃旭西曰落照俗呼四堆山又名四峰山险峻可资战守明末贼张一明据此月余始平【县志】俗又名吴重山【明一统志】
童山 在县治北上有崔府君祠【府志】脉自灵台县蜿蜒至此轩然直上为山脉结聚处又有龙穴在县西城外麟溪桥右峭壁悬崖穴有龙形隠如鳞甲爪角之状【县志】
石鼓峡 在县北十里澄水所经峡凡三折奔涛激浪如喧雷鼓【县志】
加伏山 在县西北四十里【县册】羣山环拱联络数十里接灵台县界【县志】
天台山 在县西五里唐九成宫西【雍胜畧】旧构浮图殿于上九成万年两古碑尚存又屏山在鳯凰山北苍崖百尺折叠如屏巨石临危若坠复倚清泉自崖半石罅中出如吐珠喷玉一名滴水崖又紫荆山在县西十里【县志】
鸣鳯山【一名鳯凰山一名鳯台山】在县西五里与天台山相对【府志】小峦杰出有如岛屿相传隋文帝时有鳯鸣其上亦名鳯凰山【贾志】一名鳯台山【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