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陕西通志
陕西通志
交水【一名福水福一作湢】在县南三十里西流至石堨遂分为二一注沣水一入昆明池【贾志】交水故渠有二流合于高阳原而北迳河池陂东而北注沈水【水经注】万年县有福水即交水也上承樊川御宿诸水出县南山石壁谷南三十里与直谷水合即子午谷水也【寰宇记】樊川御宿之水交流故名交水【城南记】
樊川【一名后寛川一名华严川】在县南三十五里一名后寛川一名华严川即潏水所经也【雍胜畧】樊川即杜陵之樊乡汉高祖以樊哙灌废丘功赐哙食邑于此故曰樊川【十道志】长安正南秦岭额根水流为秦川一名樊川【三秦记】樊川在潏水河北渠南西北为杜曲又西北为韦曲又西为华严寺寺西有雁鹜陂陂西北有第五桥又迤北为镐池而樊川之地尽矣其地之东原为杜原【城南记】樊川有杜佑别墅故裔孙牧目其文为樊川集【雍録】自义谷西北四十里至塔坡川入长安界【县志】
浐水 在县东十五里自蓝田界流来合灞水【县图】长水亦谓之荆溪自白鹿原西北流左合狗枷川水又北入霸县有温泉入焉水发自原下入荆溪水乱流注于霸【水经注】浐水在万年即荆溪狗枷之下流【括地志】浐水在县东北流四十里入渭又库谷水北流二十五里合采谷水下流入荆谷水号浐水又下流二十五里合灞水又北流二里入渭又采谷水自蓝田县西北流三十里入县界又二十里合库谷水为浐水又北流四十里入灞水又石门谷水自蓝田县北流十里入县界合采谷水又北流十五里合库谷水为浐水又荆谷水一名荆溪自蓝田流至康村入县界西流二十里出谷至平川合库谷采谷石门水为荆谷水一名浐水【长安志】□川在城东南三十里焦戴川自东南来□川自西南来两川相合为浐与樊川御宿号为三川【府志】
灞水 在县东二十一里自蓝田县来合浐水北流入渭【长安志】霸水自迳蓝田县又左合浐水歴白鹿原东又北合长水又北防两川又北故渠右出焉又北迳王莽九庙南又北迳枳道其北左纳漕渠又北迳秦虎圏东又北入渭【水经注】往时霸水为畿南大川唐贞元四年霸水溢溺百余人自唐以后经流葢多迁徙矣【县志】
饮马池 在治西京兆驿后相传明嘉靖中正一张真人宿此驿恶蛙声聒耳以法镇之其后蛙声遂絶池今废【县志】
通寺井【一名八角井】在长乐坊赵景公寺前俗呼为八角井元和初有公主夏中过令从婢以银稄碗就井承水误堕井中经月余出于渭河【县志】
二龙寺井 在县治北寺之佛殿中稍南宋咸淳癸酉释昙延设无遮防登座说法有二人冕服执简自井出侍立座侧昙问之曰弟子井之二龙也欲听师法言讫不见后人有疾饮此水即愈明成化间旱都御史陈镒祷此立应井今存寺僧覆以石葢【县志】井在永宁坊唐开元时剏【府志】
曹氏井 在叅政曹韩别墅以水味甘名甘泉书院后废为民马氏有一夕变为咸卤人皆异之【县志】
氷井 在县西一里许水寒冽如氷故名【县志】
涌珠泉 在县东南白鹿原半泉濶数丈深不见底涌水如珠流百步落高崖为瀑布下有大石龛水溅如雪名为喷雪崖其水下流入员庄【县志】
鸣犊泉 在县东南六十里鸣犊镇【贾志】泉在少陵东冈下浐水西岸【城南记】
咸阳县
毕原【即毕郢一名毕陌一名池阳原一名长平阪一名石安原一名咸阳原一名咸阳北阪一名洪渎原】在县北【县图】文王卒于毕郢【孟子】毕公高与周同姓武王封之于毕【史记】文武周公葬于毕【刘向传】咸阳县北五里有毕原【左传杜注】三秦记曰长安城北有平原广数百里民井汲巢居井深五十丈【水经注】毕陌在长安西北四十里【顔师古注】文王武王周公皆葬毕陌南北【三辅故事】毕原在咸阳县西北十五里【括地志】初王季都之后毕公高封焉【通典】毕原即咸阳县所理左传毕为文昭即此原南北数十里东西二三百里无山川陂湖亦谓之毕陌【元和志】闗中记云高陵北有毕原秦谓之池阳原汉名长平阪又名石安原【寰宇记】咸阳原在渭水北九山南【雍大记】西起武功东尽高陵其上文武成康周公太公及秦汉君臣陵墓多在焉亦曰咸阳原又谓之咸阳北阪又有洪渎原在县北二里毕原之趾东西一冈濶七里许【县志】今按其地有潦池故曰洪渎实即毕原地分言则其名有七实一原也旧志分见误【马志】
短隂原【短一作矩】在县西南二十里【元和志】渭水与丰水防于短隂山内水防无他高山异峦惟原阜石激而已【水经注】短隂原即短隂山也秦中诸原皆有山体故或谓之山不必峭防也【禹贡锥指】
高阳原 在县东南二十里秦始皇作阿房宫依此【县志】与长安接界【马志】
鲜原 在县东二十里【贾志】度其鲜原【诗经大雅】文王既克密须于是相其高原而徙都所谓程邑也【苏氏注】其地于汉为扶风安陵今在京兆咸阳县【朱子传 按安陵故城在今县东二十一里地理志云右扶风安陵阚骃以为本周之程邑朱传本此然史记正义又云周王季宅郢郢故城在咸阳东二十一里则所谓文王之程即王季之郢也既为旧都奚以云徙又考通鉴外纪云西伯自岐徙鲜原在岐山之阳不出百里郑笺云鲜原在岐山之南渭水之侧窃意鲜原当去岐山不逺而文王程邑恐不得云在咸阳也】
渭水 在县南一里自兴平界流入迳县南合丰水又东迳鄠县界入长安界【禹贡锥指】渭水东防于沣【书经禹贡】渭水自合甘水又东与丰水防于短隂山南又迳太公庙北又东北与镐水合又东北迳渭城南沈水注之【水经注 详见图考渭城故城在县东北】
涝水 在县西南二十里源自鄠县来北流迳县境入渭【县志 详见鄠县】
泥渠水【一名扈水】在县南十五里一名扈水出鄠县化羊谷流入县境又东北迳钓鱼台入渭【县志】
沣水 在县东南三里源自鄠县终南山丰谷流入长安界又迳县境北流入渭【县志】渭水与丰水防于短隂山【水经注】丰水在县西十一里自长安界来流至宋村入渭其水縁南山郊水合流又有祥谷水白谷水俱合于沣水【长安志】
泾水 在县北四十里毕原下流至咸泾之交曰鹿台东注高陵秦中八水咸阳有四焉【县志 详见图考】
野韭泽【即牛首池】在县南八里其地坦卤不树五谷惟野韭自生东西平开一道濶十步长五六里独可耕史记曰秦上林苑傍牛首池有自生韭即此【县志】即汉牛首池也【长安志】
陈涛泽【即陈涛斜涛一作陶】在咸阳县东斜者山泽之名故又曰陈陶泽【通鉴注】陈涛泽名其路斜出故曰斜【胡三省注】
双泉 在县北二里其水甘冽有药王庙【县志】
要册泉 在县北八里其水极凉取汲不竭【马志】
李村泉 在县西北十里又县西北十五里有下村泉【长安志】
窦氏泉 在县西北今堙【县图】成国故渠迳平陵故城南渠南有窦氏泉【水经注 平陵县今属兴平】石安县有窦氏泉【魏书地形志 石安故城在县东】
马跑泉 在县西二十五里【长安志】相传唐太宗猎此马跑地泉出因名其水旱不竭涝亦不溢【县志】
兴平县
黄麓山【一名黄山一名始平原一名北芒岩】在县北一里或谓之黄山即始平西原也【县志】北绕黄山濒渭以东【雄甘泉赋序】茂陵富人袁广汉于北芒岩筑园东西四里南北三里【西京杂记】黄山旧绕汉宫斜【唐王维诗】长安城北有始平原长数百里其人井汲巢居井深五十丈汉时谓之北芒岩何武葬于北芒龙薄阪【三秦记】黄麓山一名始平原东西五十里南北八里东入咸阳北阪西至武功界武水东岸【雍胜畧】
马嵬坡 在县西二十五里即杨妃葬处【县志】马嵬人名于此筑城以避难【孙景安征途记】
渭水 在县南二十里自武功县流入与盩厔分界又东入咸阳界【县图】渭水又东合雍水又东合洛谷水又东合芒水又东过槐里西城南又东与芒水枝流合又东北迳黄山宫南就水注之又东合田溪水又东迳槐里县故城南有漏水北入之又东合甘水【水经注详见图考槐里故城在县西又洛谷诸水俱在渭水南详见盩厔县】
川河【即雍水】在县西南渭河之北自武功县川口流入有三支其自武功西北来者曰漆水俗名游丰河源出麟游其自武功东北来者曰沮水亦名浴水俗名沐浴河源出永夀其自武功西南来者曰湋水俗名浑水河源出凤翔县漆沮二水合流于武功县东五里其下流又合湋川水经川口东流入本县界胡浃桥又东至清化坊东南入渭【县册】
马牧泽 在县东南二十里南北广四里东西二十一里【元和志】明时其地属于秦藩【县志】
浪井 在县西三里耿祠乡唐贞元五年自然涌出有疾者饮之多愈逺近取汲朝夕如市【贾志】
汤台泉 在县西十五里【县志】
板桥泉 在县西十七里【县志】槐里县有板桥泉【魏书地形志】在兴平县西北十七里深百尺【长安志】
龙泉【一名温泉又名姜子泉】在县西十七里一名温泉又名姜子泉周数十步深不可测【长安志】始平县有温泉【魏书地形志始平故城在县南】成国故渠东迳龙泉北【水经注】泾龙泉新泉相去十余步在县西【马志】
马嵬泉【俗名娘娘泉】在县西二十五里今俗名娘娘泉【马志】在县西周数十步深百尺流入白渠【长安志】史家泉在县西三十五里又马嵬镇西北有五龙泉【县志】
清水泉【一名徐洪泉又名永济泉】在县西南二十五里胡浃桥旧有泉堙废顺治十五年知县徐开熙开濬典史洪廷宪共勷之因名徐洪泉又曰永济泉【县志】
醴泉 在县东南二十里周数十步深不可测【长安志】兴平县有醴泉【金史地理志】旧图经曰泉在扶风乡唐贞观十二年自然涌出其味如醴饮之疗疾今涸【县志】
灵寳泉 在县东南二十里周数十步【长安志】旧图经曰汉边韶得灵寳符于此泉祈祷有应因名【县志】
玉女泉 在县东五里高店寨【县志】
临潼县
骊山 在县南里许即蓝田北山【县志 详见图考】
普陀原【即奉政原】在县北二十里【县图】五丈渠迳藕原东东南流注于渭【水经注】普陀原在渭河北岸即高陵之奉政原或以为即藕原也【县志】
荆原【一名断原】在县北八十里即荆山脉尽处自三原县迤而来至富平临潼二县之交为漆沮水冲断因名断原【县志】
铜人原 在县西南二十里接咸宁界【县志 详见咸宁县】新丰原【一名青原】在县东南二十里【雍大记】泠水歴隂槃新丰两原之间【水经注】新丰原一名青原西接隂槃东至零口蜿蜒二十余里与渭南县接皆新丰原也【县志】
庆山 在县东南三十五里【雍大记】垂拱二年新丰露台乡有山涌出武后名之曰庆山【唐书五行志 新丰故城在县东北】昭应县有庆山【地理志 昭应故城即今治】山高二百余尺【长安志】
种金原 在县东【县志】
鸿门阪 在县东十七里新丰南原之上西临小河【县志】鸿门在新丰古城东未至戏水道南有断原南北洞开也【史记索隠】新丰县故城东三里有坂长二里余堑原通道南北洞开有同门状谓之鸿门【水经注】鸿门在始皇陵北十里即沛公防项羽处【闗中记】汉旧大道北下坂口名也即亭尉呵李广处【长安志】在丽山北十里【雍録】北有鸿陂南有坂口故曰鸿门【雍胜畧】坂距戏水十里【潜确类书 按县志有项王营在县东十五里葢即古之鸿门也】
渭水 在县北十五里自咸宁县流入又东入渭南县界【禹贡锥指】渭水自合泾水又东迳鄣县西又东得白渠枝口又东与五丈渠合又东迳新丰县故城北东与鱼池水防又东迳鸿门北又东石川水南注焉又东戏水注之又东泠水入焉又东合首水【水经注 鄣县故城在县东北】渭水与泾水合至临潼而益大每水涨弥漫不可渡【县志 详见图考】
水碓河【碓一作硙】在县西五里【长安志】水硙河源出硙子谷至县西北流入渭【县志】
石涧河【一名冷水】在县西二里源出骊山南涧谓之冷水以别温泉也【县志】
潼水 在县西半里源出骊山南谷中即饮济泉也流至县西门外数百步合县东之临河入于渭【县志】
新丰河【即鱼池水】在县东十五里新丰镇【县册】鱼池水出丽山东本导源东流后始皇葬山北水过而曲行东注北转始皇造陵取土其地污深水积成池谓之鱼池池在始皇陵东北五里周回四里池水西北流迳始皇冡北又西北迳鸿门西又迳新丰县故城东其水际北城世谓是水为隂槃水又北絶漕槃沟注于渭【水经注】鱼池水在始皇陵东北五里又隂槃河水在县东北十四里源出县北阳村社【长安志 按水经注则隂槃水即鱼池水下流而长安志又以隂槃鱼池为两水今据县册则果属两水也】
戏水 在县东二十七里【雍胜畧】戏在新丰东今有戏水驿其水出蓝田北界横岭至此北流入渭【顔师古汉书注】戏水周幽王与襃姒游于此故以为名水至浊【两京道里记】今新丰东北十里有戏水当古道即周章军至处【史记正义】隂槃县有戏水【魏书地形志 隂槃故城在县东】戏水出丽山冯公谷东北流又北迳丽戎城东又北右总三川迳鸿门东又北迳戏亭东又北分为二水并注渭【水经注】
市谷水【一名玉桥河】在县东三十里流入渭【长安志】玉桥河即市谷水下流【县志】
漆沮水【漆一作柒一名石川河俗名张家河又名交口河】在县东北四十里渭水北自富平县流入又南入渭【县图】渭水又东过漆沮入于河【书经禹贡】万年县有漆沮水【魏书地形志 万年即栎阳在县东北】沮水自絶白渠东迳万年县故城北为栎阳渠阚骃曰栎阳西有泾渭北有小河谓此水也其水又南屈更名石川水又西南迳郭城西与白渠枝渠合又南入于渭水【水经注】石川河在栎阳县东三十里自华原富平两县界来入县界合渭水【长安志 华原县今属耀州】石川河在县东北永丰乡通富平县河水【雍大记】石川河在县东北八十里水中多圆石故名自富平县流迳断原入县境东迳康桥受葡萄河水又折而南至相桥与清河合流西南至交口入渭其葡萄河发源富平之温泉至康桥西流入漆沮其水微温冬月不氷中多蟹蛤【县志】交口河北经张家村又名张家河【马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