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闽都记
闽都记
仁寿井 在县东仁寿坊之左。
山川坛 在县治西隅。
劝农台 在山川坛之侧。县官劝农所筑,今废。
起步桥 在县东北天庆观前。绍兴十年建。
天庆观 在起步桥之北。唐天宝七年建,内有八仙亭。
丹阳公馆 在县南三十里。有亭,今废。
溪口桥 距丹阳里许。明万历壬辰,佥宪李琯捐俸助建。
余家塘 在县东隅。
天妃祠 在县东松岐山。
文殊山 在县东隅,其山如伏狮。宋邑宰林榷尝梦岩中电光四起。明晨往视,见石罅中有文殊像,遂构殿居之,故名。山有章突洞,在群玉峰之西,有石突然,其上平坦。相传章寿炼丹之所也。有石刻“章突洞”三字。
尖山 在县北。东隅有王家林岭,岭下有棋盘石。石如棋局,相传二仙相奕于此。
南华洞 在县东一里许。宋林逈,有时名,为金华簿。归隐,建风月堂。左有天地窝,右有锦绣谷。
宋陈襄《寄题林逈南华洞》:“梅岭风前习隐亭,拂衣聊此玩真经。四时花木锦绣谷,十里江山水墨屏。猿鹤只愁空北岳,鹍鹏终待化南溟。知君不是荣轩冕,未忍锵锵去帝庭。”
帘山 在招贤里濂澳。山有石如帘,前后有石笋、仙人迹、感梦泉、山羊鼻、石虎、双石、通济桥,与帘山为十奇。
飞来石 在罗平里。山顶一峰突出。麓有巨石,平如砥,小石迭其上。公馆以迭石名。
仙茅山 在徐公里。两山相连,曰大茅,曰小茅。大而高峻,嘉树繁茂。相传,徐登尝折茅根于上。有泥鼓、棋盘石。山之绝顶,有罗喜洞,数丈。环石如垣,敞石如坛,级石如磴,穴石如盆。有泉无源,汲之不竭。乃徐登炼丹之所也。有“罗喜洞”三字刻于石。
仙泉井 在县西祐圣宫之右。刻“仙泉”二字于石。凡乡民有暴疾,焚符调此水饮之,立愈。国朝成化十一年,知县施宏重浚。
罗川 在县治西百二十步。源出蒋山,接金钟潭,流入四明溪,分为三派:曰中溪,堪舆家谓可制四明毒火。国朝宣德间湮塞,邑屡火灾。成化十三年,知县施宏重浚之。曰南溪,曰后张溪;二溪交流,入松岐港,达于海。
四明山 在县西隅。一名毒火,有四峰焉。相传,此地赤松炼丹,尝有人闻丝竹之音,棋局犹存,上粘牡蛎壳。茂林有石洞,又有泉,曰“窪泉”,虽暴雨不溢。
四明桥 在上磨。宋绍兴二年建。国朝洪武圮,成化三年,知县施宏募建。桥之旁有院,宋建炎三年,建驿于院之侧。
金粟山 在临济里。山半刻“妙喜洞”三字于石。五代晋开运三年建寺。
翠云桥 在黄重下里。国朝宣德间,建宁刘道人募众重建,构亭其上。
上梅岭 在西隅。岭下有鲫鱼屿,在平田中,高丈许,状如鲫鱼。岭半有亭,宋提刑黄镛建。
金钟山 与铁嶂二山相连,在县西南。一山圆如钟,一山峙如屏。
禹步石 在临济里。田间巨石,有双足迹,长二尺许,故名。
余元泰宅 元泰,宋时登甲科,尝采邑先贤事迹可裨名教者,名曰《钟嶂嘉话》。其后,邑人陈灿又为补遗。灿,字文奎,事母以孝闻。
龙湫 在县西南金钟山,一在县南福源山。二山相去二十余里,泉脉相通,祷雨辄应。
白塔禅寺 在铁嶂山下。宋开宝二年建,后毁。明万历癸酉重建。
明谢肇淛《白塔寺》:“石室枕岩阿,炉烟败叶多。绣苔双霸下,拥火一头陀。塔址春藤护,山窗夜虎过。凄凉神理尽,泉咽似悲歌。”
下梅岭 在东隅三里许。有亭,国朝成化元年,里人黄胜募建。
莲花山 在县西隅,如莲花覆地,故名。有圣水岩,岩有石洞,洞有小井,其泉甘冽,愈疾。又有奇石二:尖秀如笔,方平如砚。邑人岁登览,冠蓋相望。俯视城市烟树,比屋鳞次,景物之胜,在目睫间。
圣水寺 在莲花山下。宋绍圣三年建。寺中有八景:笔砚峰、龙虎岩、仙源泉、弥陀石、玉井、金钟潭、栖云洞、眠鹤亭。
宋白玉蟾《游圣水寺》:“骑鹤来游众宝山,山中石室水光寒。岩前峭壁松花落,午夜月明初炼丹。”“山僧问我家何在,笑指浮云带日斜。佩剑朗吟明月下,落花流水是生涯。”
逍遥祠 在县西南。石上鐫“逍遥洞”三字。旧有逸人构草堂于此。越一里,有地曰甜淡坑,相传民居多寿考。前有栏盘石,清流潄之,虢虢有声。
石鼓 在鳌峰铺后。山上一石如鼓,宋景祐间鸣,丰年之兆。其后有鸣,岁辄稔。
崇寿寺 在新城丰上里。五代唐天成二年建,有放生池。又一寺,在宝胜山中,国朝宣德二年建。
水利渠 宋庆历间,县令陈称凿,溉民田,其利不赀。民德之,建亭其旁,曰“陈公亭”。
太白岩 在临济里。山巅巨石坦然,石下有龛。相传,樵者见一叟,乌巾白衣,扶筇往来,疑太白星也,故名。
石八娘岩 在临济里湖头,即紫霄岩也。上有飞来石数层。俗传神女石氏主之,故名。
九龙溪 在临济里。旧谶:“沙龙长万丈,先出状元后宰相。”其水自揆村直抵松岐江,潮退,沙迹蜿蜒,今不知其几许。
顺懿庙 在黄重下里西洋岭之山,其神,临水陈夫人也。事具古田祖庙。
天堂山 在罗平里,中有李翁祠。
匹石岩 在招贤里匹村。一石突然,高数十丈。相传,有僧名秀,遇吕真人于此,后飞锡去。
龙屿岭 在罗平里。岭旁有澩泉,从石罅中出。澩,胡角、呼驾二切。夏有水,冬无水,曰澩。此泉夏涌冬涸,故名。
英惠庙 在河阳村。其神姓陈名苏,邑人也。宋太平兴国中,子孙立祠祀之。嘉定二年,封“英惠王”,赐庙额。
黄沙溪 在新丰下里。源出宝胜山,流入松岐港。
双溪渡 在县西林洋里。界于怀安、古田,有溪三派。
万石山 在善化里万石村。一名破石,山巅,左有一巨石如盘,上迭一小石如鼓;右有一石如龙。茂林脩竹,映带左右,邑之奇观。
昭祐祠 在罗平里石塘。神姓黄氏,名岳,宁德人。唐末,由乡贡入太学。巢寇入闽,民避地,无所衣食,闻岳行谊,从之如归,所活甚众。王审知辟为幕属,不就。朱温篡唐,欲致岳为辅。辟不能拒,遂赴水死。旁邑人立祠祀焉。元至正间重建。
巨济桥 在罗平里石塘。宋绍圣元年建,元至正间圮。国朝初重建。
南湾巡检司 在招贤里。旧在帘山,后迁于此,今省。
乌岩山 在招贤里大海滨,下有网门。
金炉嶂 在县东。根盘海中,与杨梅湾并峙。
卷之三十三 郡东北福宁胜迹
福宁,一名秦州,今领二县,曰福安,曰宁德。向隶福州,逾罗源七十里而遥。宁德县有白鹤岭、飞鸾渡、林仲麟墓、杨复墓、金鄁寺、官井洋、赤鉴亭、林聪宅、霍童山、支提寺、石堂山、福宁州、龙首山、建善寺、松山、瑞岩寺、秦屿、栖林寺、太姥山、龟湖寺、飞来山、丘允墓、灵泉寺、虎溪。福安县:扆山、黛凝寺、龟山寺、双岩岭、大莱岭、罗汉寺、薛令之宅、灵谷寺、甘棠港、盐运分司、白石巡司、穆阳、幞头庵、谢翱宅。
宁德县 本唐长溪、古田二县地。开成中,置感德场。长兴四年升为县。国朝洪武二年属福州府。成化九年,升长溪为福宁州,宁德属焉。三乡七里,领二十五都,凡四十图。东至州界七十里,西至古田杉洋一百二十里,南至罗源界二十五里,北至政和赤岩二百六十里,东南至州二百二十里,西南至福州三百十里,东北至福安二百里,西北至建宁四百里。广一百九十里,袤如之。
白鹤岭 在县西五里。鹤峰之北有岩,悬崖空洞,可坐数十人。涧泉清洌,旧为龙湫。有峰脉起白岩,逶迤数里,尖锐插天,南连飞鸾,北接莲花峰。下有岭,通道罗源,石磴崎岖,迂迥百折。俯视大海,在履舃之下,县城视之,宛焉一鹤也。岭半多刻石题咏。
明傅汝舟诗:“仙人骑龙去,不复乘白鹤。白鹤不顾返,化为山约绰。尚余冲霄志,突兀向廖廓。俯首衔扶桑,伸脚踏童霍。大海当其前,岛屿等燕雀。始知白鹤尊,永与世尘却。”钱行道《渡白鹤岭》:“闻鸡辞野店,驱马度寒山。竹扫青天窪,云屯碧海湾。不堪行役苦,翻羡采樵闲。安得乘风翼,翛翛任往还。”
飞鸾渡 飞鸾、勒马,二山联络。又有金台山为辅,派出武夷。飞鸾有溪桥,从三江沿至福宁、福安,昔为官渡,后以海寇,渡废。万历初,始置私渡。
林仲麟墓 在赤水湾,岁久圮败。邑士左拥得一石,刻“庆元君子林公之墓”,知县龚颕为封表祭之。
明丁烓诗:“曾于青史识仪刑,今日经过拜古茔。君子声名谁复继,庆元气节凛如生。斜阳古渡摇山色,荒草残碑卧月明。我亦临风倍惆怅,此心知不愧登临。”
杨复墓 在圆明寺后。复,朱子门人,著《礼书》。
金鄁寺 唐大中八年建。初,僧居白至山,遇异人,言此可居。是夜祥光见,居白就视,获金尺一,遂创寺。以山在邑北,故名“金鄁”。广明初,赐额“供善”。宋至和间,圆执禅师患寺左临深坑。一夕,雷雨裂后山之半,平其基,乃拓殿堂堦墀,秩然具备。寺有盘陀石、灵响石、乌马石、潜鳞沼、双石屏、碧水帘、涌金石、蒙泉石、长老岩、祥云岩,号十奇。
明林聪诗:“古刹嵯岈倚碧阿,十年风景近如何。香生泉水通鳞沼,绿染苔衣上碧波。习静自知尘俗远,相逢还喜旧僧多。明朝又复朝天去,樽酒何尝再一过。”
官井洋 在大海扈岐山尾,俗名虎岐。汇福宁、福安诸水于此,极深险。
明魏瀚诗:“一叶扁舟万里波,好风吹我渡天河。旌旗掩映风前絮,岛屿沉浮镜里螺。骋望不穷沧海近,驱驰直向斗牛过。云霞满目非人境,试问蓬莱路若何。”陈震诗:“布帆无恙水无波,瞬息俄闻百里过。一舸清风载诗思,不知篷外有渔歌。”
赤鉴亭 在西陂渡旁。宋蕲王韩世忠平范汝为过此,赋诗。
宋邑人余复诗:“万顷琉璃到底清,寒光不动海门平。镜开波面一天净,虹吸潮头万里声。吹断海风渔笛远,载归秋月客帆轻。芍陂曾上孤舟看,何似今朝双眼明。”詹羽诗:“野渡扁舟自在浮,惯来江上不惊鸥。一竿钓破沧浪月,泛入芦花石点头。”
林聪宅 在七都前。林聪,正统间刑部尚书,赠少保。墓在水南湖上,有司营葬。
霍童山 在十二都。神仙霍童所居,谓霍林洞天。天下三十六洞天第一也。唐司马承祯修炼于兹山,跨鹤飞升,又名鹤林。天宝间改名仙游,闽封为东岳。山中幽岩邃壑,人迹罕到。每月皎,居人辄闻空中乐声。山之西有支提山、那罗延岩、神僧居窟、葛公仙岩;南有苏溪、鹤岭;北有菩萨峰、紫帽峰、大童峰、小童峰、左弼峰、右弼峰。《仙经》云:“茅君为左弼仙卿,韩众为右弼仙伯。”又有宝剑岩、卓笔峰、霍林洞、赤城洞、邓泉湖、石仙坛,产龙须草及柽树。旁生竹一枝,遇风摇动,自扫坛上。坛下西南有石瓮,贮水,色白味甘。有石槨三十余丈,石室盈丈。东有石桥,横跨涧上。有捣药、捣衣石臼,石盆、石盂、玉镜、碧色鹊尾香炉,皆天成也。昔人取山中诸景,香炉峰、仙来峰、架峰、玉女峰、龙腰峰、鸡迹峰、石牛峰、羊橱峰、狮子峰、展旗峰、九仙峰、饭箩山、马鞍山、凤凰岩、悬钟岩、合掌岩、炼丹岩、莲湖墩、桃花峡、雪花林、云锦屏、堵茅坪、双髻丫、石棋盘、布泉、丹井,合前诸胜为四十八咏。霍童别峰有高盖山,洞天在其上,常有紫云复之。山有石和尚、玉女峰。桃花洲之西有鹤林宫。
宋余复诗:“霍童山峰凡六六,不知仙子在何方。秋风万里一黄鹤,返照半林双白鹇。长剑气横霄汉外,飞泉影落画图间。自怜懒作朝端客,访道寻真日往还。”陈嘉言《游霍林》:“洞寻黄鹤白鹤,峰过大童小童。杖底泉声滴沥,衣边树色空濛。”“藤上老猿欲坠,松间野鹿相随。苔藓绿埋丹灶,桃花红出金垂。”“瀑声深涧浅涧,峰势烟笼雾笼。仿佛身游海上,须臾觉在山中。”“翠篠轻挑绿酒,紫芝间封黄冠。半醉风廻铁笛,中霄露冷瑶坛。”白玉蟾《游霍林洞》:“王邓诸君安在哉,云屏烟嶂锁苍苔。大千世界飞双舄,第一洞天游两回。太极光阴忘甲子,九天瑞气接蓬莱。桑田海水只如许,惹得朝猿暮鹤哀。”赵迪《游霍童》:“万仞峰峦翠作堆,谁知有路接蓬莱。苍颜童子对双立,白首使君游一回。石上残棋风扫竹,洞门飞舄雨生苔。欲留信宿迟迟去,应待茅君跨鹤来。”
明林保童《宿霍林宫》:“琳宫地僻隔红尘,明月清风入梦频。瑶草琪花添雅致,孤云野鹤伴清贫。不为名利奔驰客,自是乾坤萧散人。昨夜偶同仙客饮,大家拍拍满怀春。”王恭《游霍童山》:“白鹤今何在,千林只鹤林。人烟山县少,鱼鸟洞天深。苔色迷仙迹,泉声净客心。无因问丹诀,天路杳难寻。”陈鸣鹤《鹤林宫》:“道人何处奏云和,古观余基翳薜萝。烟驾轨荒逢鹿少,露坛灰冷见猿多。已无瑶席延真宰,别向玄门陟大罗。闻说孤峰最高顶,一龛香火演楞伽。”谢肇淛《霍童山中》:“寻真十里不觉远,古木槎枒石嵚崎。山色溪色互向背,大童小童相追随。云中阅世一黄鹤,洞口笑人双紫芝。比丘导客出樵径,竹杖芒鞋从所之。”又《霍林道中》:“策杖寻真未得闲,岭云迢递路孱颜。溪边唤艇重重渡,马首冲人迭迭山。石室猿窥新月啸,松门鹤带暝烟还。碧桃落尽胡麻熟,未许游人到此间。”周千秋《那罗岩》:“悬岩幽谷翠缤纷,小径纡迴一水分。岩半竹桥留返照,洞中绀殿宿寒云。溪声入夜常疑雨,石刻侵苔不辨文。讲罢华严僧已去,残钟犹向五更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