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闽都记
闽都记
玄武祠 在分司之南。隔溪有山耸秀可爱,俗呼为武当。
明沈明臣《水口山陪戚帅宴汪开府》:“时日徵歌兴亦豪,军中会唱郁轮袍。秋临碧浦星河近,云断丹峰气色高。边塞严闻清夜鼓,将军愁绝旧时刀。极知经济须公等,不废登临是我曹。”
顺懿宫 在水口之西侧。有坑,坑上为桥,极宏丽,俗呼夫人殿坑。
塔岭亭 在道周岭上。西通南平,北往政和,分歧于此。
明徐熥《塔岭道中》:“树老根盘郁,峰奇势不齐。单车穿宿莽,双夹清溪。古驿喧猿语,荒蹊印虎蹄。王孙归未得,愁见草凄凄。”
牛头寺 一名大云,在一都邵南里牛头岭下。岭高峻,陟、降二十余里。五代唐天成五年建寺,有白云堂、寒林轩诸胜,今废。
宋程师孟《宿牛头寺》:“前日闽都旧长官,穷冬从此据征鞍。牛头寺里千峰月,水口村边万石滩。竹叶尽来堂少暖,荔枝无处地多寒。明朝出境重回首,已约三山马上看。”张浚诗:“暮宿牛头寺,朝辞虎节门。东风知我意,送我过前村。”
清风岭 在四都。有寺曰清风,五代唐长兴二年建。又,四十都有寺曰秀峰,宋景祐初建。
明宋应昌《重过清风岭》:“沧峡清风岭,岧峣今复过。泉流千仞落,树杪白云多。节钺新承宠,疮痍旧若何。往来空传食,应愧此山阿。”(应昌,杭州人,万历初,福建左布政使)
沧峡 在黄田上二十里,与延平分界。有巡检司、递运所。
卷之三十一 郡东北连江胜迹
侯官任溪三十里为连江县。环县治,为儒学、傅公井、美政街、百岁耆儒坊、李士文宅、白塔岭、贞女林氏宅、龙漈山、天王寺、崇寿寺、赵汝腾宅、东塘湖、刘鞫二公庙、社稷坛、城隍庙、陈元宪宅、洑沙、鳌江、通济桥、玉泉寺、操场、接官亭、观音阁、龙兴观、魁龙桥、东岳庙、东园、天妃庙、渔沧潭、西山、山川坛、临清楼、杨崇宅、林谟宅、三仙观、龙卧寺、吴世泽墓、湖山、祠山泉、矮岭、丹阳公馆、宝华岩、筠溪钓台、林锦墓、灵显庙、陈鸿渐宅、罗崙渡、常挺墓、安利桥、潘渡、陈山公馆、瑞泉、陀岭铺、朱公桥、蔡公碑、降虎峰、中鹄里、宝林院、虎跑泉、刘砺墓、覆釜山、石门寺、李弥逊墓、云居山、学易山房、光化寺、郑昭先墓、馆头渡、英显庙、解醖泉、炉峰庙、灵应院、贞女彭氏宅、孙芝墓、大小亭庙、小华峰、荻芦山、宝积寺、北茭巡检司、小埕澳水寨、定海所、洽沙、河泊所、上竿塘山。
连江县 在龙漈山南、鳌江之北,去郡城八十里而遥。晋太康三年,析闽县温麻船屯,置温麻县。隋开皇中,省入闽县。唐武德六年,复置县,曰连江,迄于宋、元,国朝因之。编户二十四里。北枕香炉,西耸文笔,东挹龙卧。三峰扼其口,大坪横其前,带山襟海,广七十五里。东至海二十里,南抵闽县二十五里,西抵侯官四十里,北抵罗源八十里。宋设七乡,领二十四里。元析为三十五都。国朝以二乡领城内二里,外五乡领二十一里,统图四十里。有三县名:连川、凤邑、温麻。国朝嘉靖十八年,邑人宪副吴世泽、御史王德溢请于当道,始为城。广四里许,高一丈二尺,厚八尺,周九百丈有奇。门楼四,水关三。万历四年,邑令张贤增高三尺。其门东曰镇定,南曰广化,西曰承化,北曰怀宁。县治建于唐武德间,迄元至正,毁于寇。国朝洪武三年,知县王德卿新之。堂之东为库,西为幕厅,为架阁库,为际留仓。仪门外有土地祠、预备仓、观稼亭、劝农阁。隆庆间,知县朱应辰重为规建。察院、布政分司、按察分司,并在县治西北龙津坊内。医学在县治前,税课局在通济桥西。
儒学 在县治东南。宋嘉祐间,知县朱定创于县治之东。绍兴间移今所。淳熙八年,更其制为南向。国朝洪武初,因元之旧而新之。弘治十年,移先师庙于学之东。万历间葺治,大司马吴文华捐五百金助之。射圃在其西隅;名宦祠在庙门东,祀唐令刘逵、宋令鞠仲谋、国朝知县欧阳翰。乡贤祠在明伦堂之东,祀宋侍郎李弥逊、尚书李弥大、参政常挺。
傅公井 在儒学东北隅尼山下。宋令傅伯成凿,故名。
美政街 在县治前。宋、元时,邑人贸易,咸集于斯。元季经兵燹,市废。国朝成化四年,知县左辅始建廊屋,有宣化桥。
百岁耆儒坊 在县治前。万历初,按察使徐中行为邑人、丰城教谕黄鸣鹤建。
李士文宅 士文,嘉靖八年进士,历都谏,官终浙江按察使。
白塔岭 在县西半里许。王审知入闽时,将军陈霸先为前锋,追贼至此。
贞女林氏宅 在县治西。林氏,知州金之女,许字孙梦弼。梦弼死,遂不更适。万历间,诏旌其门。
五峰潭 在县北仁贤里。潭极幽邃,龙居之,祷雨辄应。
陈舜申宅 舜申,宋淳熙进士,知漳浦县。子德一,官知宜州。舜申子弟四人,二为州牧,二为县令,累世同爨,推德门。
陈德豫宅 德豫,宋淳熙进士,官终大理卿,分教宣城。时禁洛学,德豫藏二程遗文甚谨。
龙漈山 在钦平下里,县主山也。冈峦如龙,漈水夹涧而下,故名。
天王寺 在县西钦平上里。唐大中二年建。国朝宣德五年重建,今废。
崇寿寺 在县西。宋天圣四年建。国朝宣德七年重建,今废。
赵汝腾宅 汝腾,宋宗室也。累官礼部尚书,端明殿学士,谥忠清。朝廷尝赐田宅,以旌其廉。古田亦有赵汝腾宅。
东湖塘 在钦平下里。隋开皇间,邑人林尧舍田为湖,周回二十里,岁久壅淤,半为民田。唐咸通初,县令刘逵复奏浚之。
刘鞫二公庙 在东湖坝上。祀唐令刘逵、宋令鞫仲谋。二公后先兴复水利,邑人德之。国朝正统十年重建,天顺四年,知县欧阳翰更新之。
社稷坛 在县治西。宋庆元间,知县赵善建于玉泉山下。国朝洪武初,改建今所。
城隍庙 在县治左。宋乾道九年,令曾模即旧学基创建。国朝永乐十年,县丞参安建正庙;宣德九年,知县刘仲戬增建一新。邑人、助教苏文钺“记”。景泰五年,知县欧阳翰重修。
陈元宪宅 元宪,宏治乡荐,令崇明,判临江,后迁云南提学,以老丐归。事具郡、县志。
洑沙 在县治东二里许。其初为溆,后洑流壅沙,遂为平地。今高者为屋,低者为田,盖附郭一阛阓处也。
鳌江 在县治南百步许。亘钦平上、下二里,即连江也。源出罗源县王土溪黄柏潭,怀安县桃州密溪,三派合流,至县前,东、西环抱如带,东流入海,又名岱江。
通济桥 在县治南隅,跨鳌江上,俗呼江南桥。宋政和四年,迭石为梁,凡一十六门,长五十丈六尺。淳祐间重修。
玉泉寺 在县西里许,玉泉山之麓,泉出两峰间。隋大业元年建寺,唐天宝中御赐今名。有玉泉岩、灵羊洞、仙桃岩、拥秀堂、清涧阁、明月轩、流杯亭诸胜。国朝永乐二年修,成化五年重修。今多蓁芜。
明陈宏己《玉泉寺》:“一路盘山色,孤亭出竹阴。客来春雨歇,僧去暮云深。寺废多狐迹,坛空少鹫音。徒馀残碣在,榛莽岂堪寻。”刘志南《游玉泉》:“绕郭缁尘远,相期汗漫游。寺幽僧避暑,木落鸟鸣秋。涧水随深浅,云山任去留。凭高临大海,恍若在瀛洲。”志南,漳人,邑博士。郑平旦诗:“岩泉真境白云深,山水襟期属赏音。飞盖清风临绝壁,芳樽斜日憩疏林。胜游更得玄中趣,归咏偏怜物外心。肯使茅蹊堪蹭蹬,短筇何日不追寻。”林徵材诗:“载酒闲寻支遁家,秋山开遍木樨花。芒鞋已是无拘束,直上高峰弄紫霞。”陈梦羆诗:“寺僻烟霞古,山盘洞壑幽。眼空沧海外,身在碧云头。鸟道人稀至,鸡园怅昔游。岩花怜晚对,秋色玉虹流。”吴文华《游玉泉寺》:“巾舃相随蹑紫烟,闲从鸟径访金仙。宦情迢递浮云外,梵影依微落照前。古洞苍鳞涵宝月,香厨清玉控灵泉。坐阑得悟如莲偈,万籁空无一事悬。”王应山“和”:“宝篆风轻绕瑞烟,斋心绝磴礼金仙。鳌峰秀出人天外,鹫岭光分绣佛前。寺古尚余花作雨,石奇仍是玉为泉。来游幸踵尚书履,高栋常瞻锦字悬。”
操场 在县西二里许。有碑颂参将戚继光破贼勋绩,上覆以亭。
接官亭 在操场之西。
观音阁 在县西二里许。规制宏伟,面文笔峰,俯瞰鳌江。嘉靖间建,万历间令张贤重修。
王应山《夏日憩观音阁》:“衔书来凤邑,杰阁暂幽寻。山拥空濛色,江涵水月心。金天消暑气,宝地结繁阴。为识禅栖近,经声度竹林。”
龙兴观 在东门外。宋嘉定二年建,明永乐、正统、万历间修。
魁龙桥 在钦平上里。
东岳庙 在王步,去县二里许。宋景定三年建。国朝永乐、正统、成化屡修葺。
东园 面龙兴观,延袤里许。大司马吴文华别业也。中有旷如亭、万绿窝诸胜。
黄克晦《东园宴集》:“千峰争拥郭门西,东郭开园翠转迷。鸡犬半村依绿野,江潮百里绕平堤。檐前水黑临池雨,墙外花成问字蹊。不识何年高卧稳,重来春酒任扶携。”叶向高诗:“尚书别业喜初成,开宴东山意不轻。花底云深迷赐履,林间春尽听流莺。当筵自愧诗情短,对景偏宜酒态生。知是乞归心便远,不妨车马日纵横。”王应山《饮司马东园》:“绿野堂高日未西,峰峦迴合望中迷。鳌州布润花弥谷,鹏海嘘潮水拍堤。宝桂玉芝森应瑞,碧桃朱李默成蹊。薄游自笑非嘉客,十日平原酒尚携。”陈宏巳《过吴司马东园》:“粉蝶映孤村,青山过断垣。客初投北海,公久号东园。萝月延飞盖,松风杜扫门。偏留布衣者,十日饮平原。”吴文华“和”:“新启郭边村,周遭竹作垣。柳齐陶令宅,瓜似邵平园。病起多搘杖,交疏少扣门。忻逢高士驾,题赠耀郊原。”
天妃庙 距县二里许。国朝正统十四年,邑人黄得寿重建。
渔沧潭 在钦平下里,鳌江之滨。古有石刻“渔沧天乙之门”。
西山 在县北钦平下里。宋侍郎李弥逊归隐于此。弥逊,大观进士,谥忠肃。弟弥大、弥正,曾孙韶,俱详《宋史》。
山川坛 在县治通济桥之南。
临清楼 在县治西南、威奇庙左。俯瞰鳌江,故名。国朝正统七年,邑人陈连募众重建。又有环翠楼,在县治西、灵慈庙左。
杨崇宅 崇,自其高祖连,六世同居,诏旌其门。
林谟宅 谟与吕祖谦同师林之奇。及祖谦讲学金华,谟往从之。祖谦称为闽中“瑞物”。
三仙观 在县东北安德里。元至正十五年建。
龙卧寺 在钦平上里。隋仁寿三年建。国朝正统四年重建,今废。
吴世泽墓 在龙卧山。世泽,嘉靖癸未进士,官终广西副使。以子贵,赠兵部侍郎,有司营葬。
湖山 去郡八里,其山超出诸峰,有古道场。相传,仙炉飞置其上。邑人立宫祀之,今九天宫即其地也。
祠山泉 在县西清河里祠山庙后。泉洌而清,民资以溉田。
矮岭 在东湖之北,连亘数里。岭之北有三亭,憩行者。
宝华岩 在清河里。层崖峭峻,半出林稍。中有天然石室,称奇胜。
丹阳公馆 在应德铺十里。有寺,今废。
筠溪钓台 在清河里湖山之麓。李弥逊筑台湖山,以渔钓为乐,自号筠溪钓台,刻石志之。旧志犹存。
林锦墓 在清河里。锦,景泰初乡荐训导,善用兵,以功累擢按察副使。
灵显庙 在省魁坊内。神姓黄,名孟,字叔达,句容人,唐初殁于连江。宋绍兴间,海寇朱明犯邑,神见梦,未几寇平。绍定四年赐额,咸淳三年封“福惠侯”。
陈鸿渐宅 渐,景泰辛未进士,历户部郎中,时论推其廉直。天顺末,以亲老乞休,时年三十九,家居二十余年卒。
罗崙渡 在县西光临里。有铺,上达于县,下达于潘渡。
常挺墓 在光临里张旗山。挺,官参知政事,封合沙郡公。嘉熙二年进士。
安利桥 即今潘渡。宋绍兴十四年,知县阮珪始创为桥。未几,为水所败。乾道三年,赵子阖更新之。累址十九门,长六十五丈,名以“惠政”。后于水中得断石,刻“安利”二字。宝庆二年,帅王居安改今名,里人陈漳刻石纪之,莆田陈宓增刻碑阴,今废。
潘渡 安利桥圮,邑人潘牥以舟济渡,故名。又有陈溪桥,正统间重建,并光临里。
陈山公馆 在县南四十里。下达任溪十里。万历丁亥,令朱应奎重建。周遭峰峦秀耸,俗呼汤里。
瑞泉 在公馆之北。源出田中,喷沬如珠。里人砌石澡浴,有女汤,上覆以屋。
陀岭铺 在清河里,南抵潘渡十里。旧有陀岭庵,今废。俗呼台市。
朱公桥 在县西归仁里。宋嘉祐间,令朱定建。国朝隆庆间重修。桥头山麓有寺,今废。万历中,里人作亭桥西,以祀五显寺之伽蓝神也。
蔡公碑 在归仁里。嘉靖间,里人为蔡参政潮建,颂其开路、植木功。隆庆间,令朱应辰移圣桥西,记之碑阴。
降虎峰 在中鹄里。相传,有虎中药箭至僧法诠庵前,若有所诉。诠为去其镞,拊摩久之。数日,疮愈复来,遂相驯狎,因以名峰。
中鹄里 在县西北,旧名通化。唐张莹有诗:“一箭不中鹄,五湖归钓鱼。”后登大顺甲科,仕至礼部尚书,遂名其里。
宝林院 在中鹄里。唐大中六年建。寺有独觉岩,唐宣宗时,僧法诠与湼槃、怡山、大沩诸老为法空友,寺绝峰有巨石如覆盆,诠雅好,居之。欲移其室而未能。因指之曰:“人实无力,神乃有功。”俄而,风雨雷电。诘旦,石移山下,俨然一室。诠禅栖其中,凡四十年。坐化,容貌如生,发长至顶,削之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