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闽都记
闽都记
林瀚宅 在濂浦。瀚之先累代居此。知府元美始拓其基,瀚益大之。嘉靖季年,倭寇宅毁。隆庆间,大宗伯庭机鼎新堂宇,复作祠堂。
甘泉寺 在平山之南,今废。其山多岩石,少草木。有泉,色白味甘,不盈不涸。山之东,有林氏祖茔。初,赠尚书林观有隐德,尝卜地葬亲,得吉壤。术者言:“后当数世公卿。”观曰:“吾田野人,敢望此乎?”乃取族人火葬者二十四瓮,俱掩其中。“必有福与吾宗共之。”后以子孙贵,赠太子太保。
瑞迹寺 在开化里甘泉山之东。唐大中六年,有邵环者游山,闻异香,白光灿然。环迹其光而往,见银色化为佛。须臾入枯木,光亦不散。因现巨迹于盘石。后人凿之,其迹随灭。咸通元年建寺,岁久倾圮。国朝万历初重建。
明林炫《登瑞迹绝顶》:“突兀层峰古树齐,穿云遥见海门西。丹枫露下青丘近,白鹤峰前红日低。牧子前村漫吹笛,山人何处来杖藜。松楸扫罢偏增感,烟火空林一鸟啼。”林世吉《登瑞迹寺》:“鹫岭摩青汉,鸡林隐翠微。山深僧住少,地远客来稀。野鸟衔花落,岩泉带雨飞。夕阳萝径暝,愿丐一灯归。”
林庭墓 在樟林山。庭历太子太保、工部尚书,赠太保,谥康懿,有司营葬。
邵岐 在濂浦之东。连上、下董诸村,黄氏居之。
翁岐 在永福里,有山曰大翁。
明林赐《题翁石山房》:“玉涧随处深,萝衣谢时早。幽栖同鹿门,胜地即蓬岛。缅怀京国游,却恋云山好。何日赋归来,相期拾瑶草。”
琅岐 在绍惠里。临大江,其山高耸。有龙井,亢旱不竭。
闽安镇 在江右里。有巡检司,铁缆横江,为闽中要害。
棠屿 在江右里,林氏居之。
叶烈妇墓 在嘉登里。翁文禧妻也。隆庆三年,海贼虏,不肯行。以刃迫之,断两臂而死。
海雷石 在嘉登里。石为海涛穿蚀成窍,风荡激,则訇然有声,若迅雷然,故名。
文笔山 去城百里而遥。与王埔山对峙,居人多渔业。
塘头土堡 在合北里。嘉靖季,倭夷为患,里人董世道捐赀倡筑土堡,一乡赖之。
动石 在合北里。其石甚巨,一指推之则摇,力推则屹然不动。
五虎山 在嘉登里,有巡检司。
福斗山 在嘉登里。与琅岐、青洋俱列海澳中。
明林良箴《福斗山》:“载酒入江色,应寻福斗游。委蛇山翠晚,汹涌海涛秋。屿合双龟近,门深五虎浮。风恬鲸练净,月出蚌珠流。”
荷溪 地名龙井。近溪,有元中训计议郑恺所居,碑刻“跃龙津”三字。
白田山 在钦仁里。产蕉草,可为布。坑曰“蕉坑”,溪曰“蕉溪”。
林硕墓 在合北里长湾山。硕,永乐间官布政使。
由凤山折而南,为城门山、郑湜宅、虹桥、真隐院、西峡江、大象山、珠山、枕峰寺、方南铺、青布岭、灵济宫、琅峰、苦竹溪、白鹿峰、大田驿、陈暹墓、陈全之墓、昭格庙、绿榕桥、荣绣里、安民桥、长坑桥、义溪铺、尤铺、常思岭。
城门山 在永福山之巅。有鳌顶峰,峰之东有魁岩,峰之中有飞来石。石之西有龙观井。峰之下有宋省元林执善宅,子孙世居之。
郑湜宅 在城门山鳌顶峰之东。湜,庆元中为起居郎。湜墓亦在城门,卒谥文肃,事具郡志。
虹桥 一名红桥,跨永福、归仁二里。桥南有亭,成化二十一年重修,响卜有灵,远迩咸集。
真隐院 在永福里。唐光化二年建。地近西峡,往来必憩于此,有“且止堂”,今为公馆。
宋吴千《且止堂》诗:“无心终日看云飞,空梵犹如鸟道遗。欲问堂中常住相,黄花翠竹几人知。”
西峡江 在永福里。受永福印溪之水,流十四里与东峡江合。东峡跨归仁、高详二里。两山夹峡,上纳汀、建、延、邵之水,下吞兴化、泉、漳潮汐。阔可数计,其深叵测。中流有石如砥柱,名浮焦。焦下有潭,龙潜其中。岁旱,有祷辄应。江南、北各有亭待渡,官募大、小舟十数,往来如织。
宋林亦之《过西峡渡》:“白鹿山头云欲颓,峡门滩下水如雷。锦囊破裂元无用,席帽嵚崎还更来。我自未能逃世俗,人谁便解脱尘埃。扁舟且趁牛羊渡,莫问如今第几回。”
明郑善夫《渡峡江》:“凛秋行日夜,短别去故里。倦此有所思,陟山复临水。重峡亘天堑,下足顿逸轨。廻飚激伏澜,绝流渡濛汜。西崦积暝色,翳翳敛夕靡。所忧风波集,击柝志未已。至人乘虚无,君子虑终始。蹈险乃真见,履顺有灭趾。矢言涉大川,勿负横江耻。”张时彻《峡江道中》:“玉峡江深驾鹳,青楼夹岸转流霞。帆樯返照穿红叶,山郭浮云拥白沙。久客盘餮谁是伴,满城砧杵正思家。自怜朱瑟那能御,独坐长更望斗槎。”顾大典《渡峡江》:“岸廻潮痕出,江迥峡路长。云帆不可辨,海气更微茫。”陈翰臣《渡峡江》:“云来峡气长,朝旭动海树。地穷天堑见,下马问古渡。舟凌寒潮征,帆带孤鸟鹜。苍茫南北廻,烟岸渺何处。中流破急浪,恍若轻滟滪。风波销客魂,惨淡起百虑。岂不戒垂堂,勉强趁归路。登岸慰脱险,回首尚馀怖。”杨德政《渡西峡》:“岂忘垂堂戒,何因涉险行。青山吹欲动,白浪涌如崩。鸥鹭惊飞尽,蛟螭结伴行。谁云舟楫好,未若羽毛轻。”陈价夫《西峡》:“西峡风涛天地廻,海门无日不喧豗。雪晴罟网春犹集,江冷鱼龙秋自哀。芳草远连螺女庙,暮云深傍越王台。长年三老愁看汝,舟楫于今莫浪开。”
大象山 在高详里。高耸插天,为城南大障。其分脉,为西峡临大江之珠山,高百丈。
珠山 为大象分脉,周遭溪水环绕,九山若九龙戏珠焉。
黄石山 脉连珠山,有蟠环之势。
枕峰寺 在归义里。宋建隆元年建。西峡江之南,驿道往来,候潮稍憩于此。国朝正统九年重建。又吉祥寺,宋景祐初建。国朝成化间,知府唐珣重建。
宋刘克庄《游枕峰寺》:“石磴招提古,松萝暝不分。排云双树转,隔水一钟闻。林影迎残雨,山光倚夕曛。醉来归路远,秋思正纷纷。”王十朋《饭枕峰寺》:“门外峰如枕,宜眠清净身。禅僧自面壁,谁是枕峰人?”“饭罢匆匆别,劳生可奈何。不能留一宿,有愧此峰多。”
明王应钟《枕峰登眺》:“招提千仞倚高峰,上界平临浩劫空。万迭西来云海尽,一灯东度粤南通。山中乔木含秋气,天外昙花落晚风。试问元龙登眺外,新诗题遍几株松。”陈邦注《题枕峰寺壁》:“粉壁龙蛇怪,苍岩鸟迹深。客来僧隐定,凉月落前林。”
方南铺 在方山之南。上接枕峰,下通梁山。
青布岭 在积善里。又名青铺,林氏居之。
陈炜墓 在积善玉水山。炜官布政使,事具郡志。
灵济宫 在金鳌峰下。五代时,二徐真人下闽屯兵处也。左有龙湫,潭水湍急如龙之喷瀑,通苦竹溪,流至林埔,抵西峡江。林浦前有金墩,石出土中,如金色,中有战场及试剑石。真人徐姓,兄弟二人,兄曰知证,封江王;弟曰知详,封饶王;并南唐主知诰之弟也。率师入闽,秋毫无犯,闽人德之。晋开运二年,闽人为立祠鳌峰下。宋太平兴国八年,里人方珏立祖庙于芝屿。祥符元年,又立庙于潢溪。政和七年,潢溪庙废,并迁今所。国朝永乐十五年,奉旨拓其基而大新之。又有庙,曰“旗龙仙祠”,初为坛壝。宋政和七年,祷雨有应,创祠。先是成祖文皇帝北征,弗豫,百药罔效。梦二真人施灵符,敷以妙药,寻愈。用是加封神号,伯曰“清微洞元冲虚妙感慈惠洪恩真人”,仲曰“高明宏静冲淡妙应仁惠洪恩真人”。旧号如故。赐庙额曰“洪恩灵济宫”,勅有司勒之贞珉。给洒扫五户,春秋享祭,岁易衣袍,遣官赍祭。有御制碑文,竖于新庙之左,又立庙京师祀之。
成祖御制诗:“天产英灵为世杰,出人幽明犹一覕。生著勋劳保瓯越,没为明神崇伟烈。茫茫海甸倚茈樾,雨旸寒燠调以燮。冬无凌兢夏无竭,沴气殄阳靡飓。十稔高黍岁穰桀,驱扫不祥走妖孽。晨钟暮鼓乐髫耋,卓彼鳌峰峻且嶻。蜿蜒廻抱天造设,春兰荐芳秋菊飶,寒泉白石濑清洁。神之游兮羽葆翳,飞云翩翩道幢节。歘来忽往灵僁僁,呼吸响应速以偈。济利溥博无时歇,四时报享繁献醊。卫朕之力畴与埒,维矢铭心与刻骨,思恩著德立坚碣,垂示万古昭日月。”
明陈严之《谒二真君祠》:“金玉隆徽册,琼台侈上仪。祀从天帝庙,传自永皇时。宫锦殊恩锡,龙章太史词。瑶编应有述,灵异至今疑。”
琅峰 在绍惠里。高耸如旗。龙井水在东,甚甘泠,亢旱不竭。峰之下,江潮环绕。
白鹿峰 在积善里。峰之左有雷鼓潭,龙居之。岁旱,乡人祷雨多应。唐元和中,僧道洪自晋江领徒住北山,有白鹿之异,故名。入山十五里,有溪曰榕溪。
明汪文盛《乌龙潭祷雨》诗:“灵穴缘崖惯,龙宫请水频。登坛千叶动,洒地万花新。青铺原非远,乌潭定有神。甘霖慰渴想,枯槁荷洪仁。”
大田驿 在西集里。下通宏路,上达会城。
大田铺 在驿之东。
明王世懋《大田道中》:“疏雨溟濛海气饶,双旌南去渡江遥。山烟巧簇千林叶,驿路骄侵十月潮。啼鸟似呼泥滑滑,行人厌听马萧萧。何时一曲横塘里,细浪轻阴引画桡。”
陈暹墓 在大田驿后。暹,广东布政使,事详郡志。
陈全之墓 在驿西石官山。全之,官山西参政,著有《蓬窗日录》行世。
昭格庙 在义溪之东。宋陈禾第三子煇居大义,尝官长沙丞。所携长沙王香火,乡人祀之,以为土神,庙貌岿然。
绿榕桥 在义溪之东。古榕二本,荫桥东、西,故名。成化十六年,知府唐珣重建,陈炜记之。
荣绣里 在西集里,俗呼大义坊口。宋陈恺者,禾之孙也。其先居大义,禾徙龙泉。后恺典乡郡,充安抚使。乡人更西集,为荣绣里,取制词“荣哉此行,何殊昼绣”之语。
安民桥 跨义溪之上。
长坑桥 大义坊口南去里许。成化十六年,知府唐珣因造绿榕桥并修之,岁久倾圮。万历间重建。
义溪铺 上通大田,下达尤,十里而近。
尤铺 上通义溪,下达常思岭,有古木荫翳,故名。
常思岭 界闽、福清二县。高数千仞,袤二三里,又名相思岭。高处有福海庵,有亭以憩行者。
明王世懋《雨中度常思岭》:“策马千山欲暮时,湿云如罩雨如丝。无端更上常思岭,何地令人不可思。”王应山《度常思岭》:“盘盘磴道景初斜,林外飘摇雨是花。纵说旅游喜新霁,我行竟日已思家。”“笋舆未足任驱驰,猿鸟惊心十二时。望入高车宏路(铺名)远,蘧芦犹起梦中思。”徐熥《憩福海庵》:“白云深处梵王家,回望千层鸟道赊。满室空香薰贝叶,一声残磬落松花。听经野鹿群依草,出定山僧独施茶。礼罢瞿昙留偈别,寒鸦影里夕阳斜。”徐GFDAB“次韻”:“踏遍危峰到梵家,白云流水望中赊。隔山断霭千重翠,满路东风二月花。座上焚香翻贝叶,佛前鸣磬供新茶。樵歌隐隐孤村外,回首平林夕照斜。”陈邦注《宿福海庵》:“偶来菩萨界,始觉万缘空。云气诸天散,泉声百道通。岩扃留鹤梦,磵户落松风。独宿青莲宇,萧然听曙钟。”陈荐夫《游福海庵》:“独寻双树叩禅关,身世无如云影闲。秋草自生僧定处,岩花故落水流间。天边西岭斜阳路,鸟外东林过县山。远树萧萧明月里,一声孤磬送人还。”
卷之十四 郡南闽县胜迹
南出宁越门、洗马桥、南园、教场、关王庙、贞女廖璧宅、闽越王祖庙、祖庙亭、茶亭、沙合桥、安民岐、武胜庙、贞节庄母邹氏宅、吉祥寺、横山铺、万寿桥、江南桥、光孝寺、天宁台、盐仓。
洗马桥 南城外濠也,以木为梁。
南园 在洗马桥东,陈殿元谨别业。逶迤里许,有冈阜三石,森立如笋。
教场 广四里,东西为辕门。外有扬威坊,中为阅武堂,东北为旗纛庙。嘉靖季年,有倭寇患,调客兵。万历初,东、西创兵营居之。城西外有旧教场,今废。
关王庙 在教场内西偏。万历十八年建,刘大勋撰碑。
贞女廖璧宅 在南门外,诏旌其门。
闽越王祖庙 在嘉崇里,永乐十四年建。庙后一丘,盖无诸塚云。万历戊申重建。
祖庙亭 庙西,为亭于道周,有厅事。出郭迎送,咸集于斯。
茶亭 昔有僧以暑月醵金煮茗,饮行者,因名。
沙合桥 又名小桥,在中亭街。国朝成化六年,知府周钝重建。
安民岐 微有冈阜,郡城初案也。民居鳞次,亘于台江。
武胜庙 在安民峙东。神姓陈,名讳无考。晋天福二年,闽启封,后加武胜王。宋时,庙宇屡新,建左、右二侯祠。国朝永乐二十年重修,成化十年重建门庑。左为爱生祠,右为文昌祠。
贞节邹氏宅 在南台街。庄宏绅妻,诏旌其门。
吉祥寺 在横山,宋景祐元年建。国朝成化间,知府唐珣重建。嘉靖间毁,万历初兴复。
横山铺 出郡城十里,达于江南。嘉靖间,移建今所。
万寿桥 横跨台江。旧为浮桥,屡修屡坏。宋元祐间,郡守王祖道置田一十一顷七十二亩,备修桥费。元时,田入头陀万岁寺。大德七年,头陀王法助奉旨募造石桥,酾水为二十九道,上翼以石栏,长一百七十丈有奇。南、北构亭二。至治二年落成。学士马祖常为“记”,刻“万寿桥”三字于石。国朝天顺间重修,翰林编修杜宁“记”。万历十六年,巡抚厐尚鹏重砌石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