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长安志
长安志
县境 【东西七十里南北一百二十里】
五乡管七十四邨 【唐二十乡金平泉古鼎三乡今析置淳化县有谷口乡余不传沅案太平寰宇记云旧十七乡】
流金乡在县东南管邨一十二
嵯峨乡在县北管邨一十八
万善乡在县东管邨一十二
武康乡在县西管邨一十八
青龙乡在县南管邨一十四
县城周二里余一百一十步崇九尺壕深二尺
孟店镇在县东一十里
梨园镇在金乡王褒云阳宫记曰车箱坂下有梨园汉武筑之大一顷树数百株青翠繁密望之如车葢镇因名之 【沅案汉书音义曰云阳县东南三十里有棠梨宫是也】 唐李克用以并师讨邠岐驻军梨园寨皇朝淳化四年建为淳化县以云阳金平泉古鼎三乡仍析山后甘延温丰威远三乡属焉 【案太子中舍黄观言此地山林深僻多聚盗贼遂建为县】
折冲府
水冲府 【在县西南三里】 仲山府 【在县西北四十里】
嵯峨山一名山截嶭山在县东北十里东西二十五里南北二十里汉书山截嶭山在阳池县北师古曰俗呼嵯峨山是也音截啮云阳宫记曰东有慈峨山葢又名慈峨四夷郡县图记曰山顶有云起即雨人以为候昔黄帝铸鼎于此山下
仲山在县西北四十里史记汉武帝获宝鼎于汾阴 【沅案此敏求以意改】 迎鼎至甘泉从行上荐之至中山晏温 【如淳曰三辅谓日出清济为晏晏而温也沅案史记作曣日】 有黄云葢焉徐广云关中有中山非冀州者也云阳宫记曰宫南三十里有仲山未详古之何山山有竹箭生焉俗传高祖兄仲所居今山有仲子庙积旱祈之围此射猎则风雨暴至庙有一泉未曾水竭
甘泉山一名石鼓原俗云磨石岭在县西北九十里周六十里关中记曰甘泉宫在甘泉山上汉书单于烽候以应甘泉即此山也又有甘水经县十道志曰甘泉水出石鼓西原
车箱坂在县西北三十八里萦纡曲折单轨纔通上坂即平原宏敞楼观相属即趋甘泉宫道也
泾水在县西南二十五里水经注曰经水东流历峡谓之泾峡 【沅案水经注无文太平寰宇记亦引之】
冶谷河水自县西北淳化县界来经县嵯峨武康青龙等乡溉民田云阳宫记曰冶谷去云阳宫八十里封禅书所谓谷口是也其山出铁有冶铸之利因以为名入谷便洪潦沸腾飞泉激射两岸皆峭壁孤竖横盘坑谷凛然凝冱常如八九月中朱明盛暑当昼暂暄凛秋晚候缊袍不暖所谓寒门者也又曰入冶谷二十里有百里槐树树北有泉名曰金泉谷中有毛原监
五龙谷水水经注曰五龙水出云阳宫西南 【沅案水经注无文】
郑泉在县西四十里云阳宫记曰汉郑朴子真隐于谷口高节不屈耕于岩石之下名震京师时人因子真所居名为郑泉 【沅案此泉今在醴泉县界】
金泉云阳宫记曰泉出数穴清彻无底雍州记曰有人饮此泉水见有金色从山中照水往取得金故名金泉 【隋志有走马泉】
郑国渠
大白渠自西南四十里泾阳县界取泾河水洪门六门三明来经县入三原县界溉民田
六辅渠
流金泊在县东北一十里
古石蛇在县西北四十里
汉故城在县西北六十里 【沅案史记正义引括地志及元和郡县志皆云在县西北八十里】
云阳宫在县西北八十里今在淳化县界
通天台在县西北八十一里 【沅案旧本作八十里非】
振锡寺在县北一十五里嵯峨山上唐元和七年置径路神祠在甘泉山下汉书云阳县有休屠金人及径路神祠三所越巫卯古襄祠三所 【沅案卯古字当为死古今本汉书亦作卯古非也】 孟康曰卯古音辜磔之辜越人祠也襄音穰屠音除音义曰匈奴祭天处本云阳甘泉山下秦夺其地后徙休屠右地郊祀志径路神祠祭休屠王也
汉武帝庙在县西 【沅案太平寰宇记云在县西北一百里】
汉昭帝赵太后云陵 【文颖曰倢伃先葬于云阳是以就云阳为陵师古曰在甘泉宫南今土俗人呼为女陵】 在故县南 【沅案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在云阳县西北五十八里】 汉书钩弋赵婕妤昭帝母也史记曰钩弋夫人死云阳暴风扬尘 【沅案此亦节本文】 三秦记曰钩弋夫人居甘泉宫三年不反遂即葬之名曰思合墓昭帝即位追尊为皇太后发卒二万人起云阳邑三千户列仙传曰钩弋夫人齐人姓赵少好清净病卧六年右手拳饮食少望气者云东北有贵人推而得之召到姿色甚佳武帝反其手得玉钩而手寻展遂生昭帝后武帝害之及殡尸香一月昭帝即位更葬之棺空但有丝履云阳记曰钩弋夫人从至甘泉而卒尸香闻十余里葬云阳武帝思之为起通灵台于甘泉宫有一青乌集台上往来至宣帝乃止
唐德宗崇陵在县北一十五里 【陵庙记在县东北三十里】 嵯峨乡化青封内四十里下宫去陵五里
宣宗贞陵在县西北四十里 【陵庙记在县西十五里】 小王山谷口乡邓邨封内一百二十里下宫去陵十里 【沅案太平寰宇记有李陵母冢在县西北一十五里此不载】
同官
同官县 【唐畿西南至府二百一十里】 本汉祋祤县之地 【上音地活反下虚羽反】 属左冯翊晋为频阳县 【沅案史记秦纪云厉共公二十一年初县频阳正义曰括地志云频阳故城在雍州同官县界故频阳县城则频阳秦县也】 十六国春秋曰苻坚于祋祤城东北铜官川置铜官护军后魏太武太平真君七年罢护军置铜官县属北地郡庄帝永安元年属宜君郡后周武帝建德四年自今县东南十里同官故县徙于今治同字旧从金至是除金止作同字隋开皇二年改宜君郡为宜州以县属焉大业二年省宜州以县隶雍州唐贞观初又属宜州十七年州废复来属天授二年又隶宜州大足元年还雍州梁开平三年自京兆府析隶同州后唐同光元年隶耀州
县境 【东西一百三十里南北八十三里】
四乡管二百三邨 【唐六乡】
丹青乡在县东管邨六十二
神水乡在县北管邨六十三
永宁乡在县南管邨四十一
喜化乡在县西南管邨三十七
县城周一里无城壁
黄堡镇在县南三十里
文王山在县西四十里
马栏山在县北 【沅案今字亦作兰山在今县北三十里】
三泉山在县东南三十二里
白马山在县西北 【沅案山在今县西四十八里】
女回山在县境 【沅案新唐志回作回又案地形志石保有回女山疑即此俗方志云在今县北四十里又案地形志有关山石盘山】
同官川水在县北五十里自坊州宜君县界来经县南流入华原县界水经注曰同官水出祋祤城东北而西南经同官川谓之铜官水 【沅案水在今县东北一里左合一水】
雄同川在县东四十里西南与同官川水合流入华原县界
雷平川水在县西北五十里入同官川水 【沅案水在今县西北二十里五恐当作二】
乌泥土川水在县东二十五里入蒲城县界 【沅案水在今县东北十五里】
汉井泉水在县东北三十里南合入乌泥土川水 【沅案水在今县东北三十二里】
大石盘川水在县东北五十里马栏山北东流入坊州宜君县界 【沅案水在今县北三十里】
亭子泉在县东一里
柏榆泉在县西南一里
弩台二 【一在县北一里一在县西南一里】
高山女华神庙在县北四十里 【沅案太平寰宇记云三十里】 其山层峰秀出每有大风雷多从华岳至此旧说华岳女君在此山上人因立祠每水旱祷祈有验焉
美原
美原县 【唐畿西南至府一百八十里】 本秦汉频阳之地属左冯翊汉书频阳秦厉公置 【沅案史记厉共公二十一年为县】 应劭曰在频水之阳旧县在今县南三里频阳故城是 【沅案元和郡县志云在西南三里又案频阳二汉晋后魏俱属冯翊】 周地图记曰苻秦时于此置土门护军后魏太武太平真君七年罢护军地入同官县宣武景明元年省频阳县分铜官县置土门县属北地郡因县界频山有土阙状似门故曰土门元和郡县图志曰频阳县以县西北十一里有频山秦厉公于山南立县故曰频阳又频山有二土阙状似门故曰土门隋大业二年省义宁二年复置属宜州唐贞观十七年咸亨二年又割富平华原及同州蒲城县置美原县于土门县 【故龙图阁直学士赵公师民以为王翦请美田翦频阳人美原葢取美田以名也】 天授二年又置宜州县仍隶焉大足元年还雍州天复中 【沅案新唐书云天佑二年】 李茂贞墨制以县为鼎州梁正明初改为裕州隶崇州后唐同光元年复为美原县属雍州
县境 【东西五十六里南北三十三里】
四乡管七十一邨 【唐十二乡元和元年析义林旌义二乡隶富平县奉丰陵十五年析龙原乡隶奉先县景陵余不传】
永定乡在郭下管邨二十一
通关乡在县西二十里管邨一十一
勾龙乡在县西北一十里管邨一十六
频阳乡在县西南一十五里管邨二十二
县城周二里余八十步崇一丈五尺
频山在县北一十八里秦将王翦此县人
石迭山在县北一十五里
万斛山在县东北二十里
金粟山在县北一十五里
玉镜山在县西北一十里
明月山在县西北二十里
玉女山在县西三十五里
大石谷闲在县北一十五里
小石谷闲在县北一十里
勾谷闲在县西北一十五里
三泉谷闲在县西北上三十里
梁邱闲在县西四十五里
频阳故城在县西南五里 【沅案元和郡县志云三里太平寰宇记云南三里前敏求亦云南三里】 周六里余一百五十步
广武城南卤原案后魏地形志属频阳县
灵集观在县西三十五里
鸣凤寺在县东门外二百步
化城寺在县西北二十里明月山上
真寂寺在县西四十五里邑子山上
频山神庙在县西二十五里
秦王翦庙在县东南一百步
附 李好文编绘长安志图
长安志图卷上
河滨渔者编类图说
前进士频阳张敏同校
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陜西西安等处地方赞理军务兼理粮饷钦赐一品顶带毕沅新校正
汉三辅图
前汉京兆尹县十二左冯翊县二十四右扶风县二十一后汉并省不同三辅汉初因秦旧名内史寻又分左右至太初巳后遂更之皆治长安城中长吏各在其县光武东都之后扶风出治槐里冯翊出治高陵
(见图)
奉元州县之图
(见图)
太华图
(见图)
汉故长安城图
(见图)
(建章宫
宫在长安城西周二十余里广为千门万户与未央宫桂宫飞阁相属班固所谓陵登道而超西墉者是也其中有渐台太液昆明井干别风骀荡承光等殿今城西有土基十余皆高数丈广数亩
百四十五缭垣绵联四百余里今案北至南山去城百里而近云阳甘泉西北几四百里鼎湖即今之湖县在潼关东驿大扺因秦之旧汉皆修之呜呼盛哉
龙渊宫元光三年救河决起龙渊宫
服虔曰在长安城西)
汉城惠帝时筑后赵石虎亦尝修之城在今奉元路西北十二里苻秦西魏宇文皆都之隋开皇三年迁都龙首川此城遂废至今民犹呼曰杨家城在唐隶禁苑置四监其中掌园囿种植之事故其宫室因汉旧而葺焉 【龙首川通鉴作龙首山】 城制南为南斗形北为北斗形周六十五里十二门八街九陌九市十一里计地九百七十三顷其街陌等名并载志书此不具录
唐禁苑图内苑附
(见图)
唐大明宫图东内苑附
大明宫城广二里百四十八步纵四里九十五步
东内苑广二百五十步
(见图)
唐宫城图
(见图)
唐城市制度图
(见图)
宫城东西四里南北二里二百七十步周十三里一百八十步其崇三丈五尺掖庭宫广一里 【隋开皇三年六月诏规建制度先筑宫城次筑皇城次筑外郭城】
皇城 【亦曰子城】 东西五里一百一十五步南北三里一百四十步南北七街东西五街其闲并列台省寺卫承天门外有东西大街南北广三百步 【限隔二城也】 横街之南有南北大街东西广百步 【即朱雀门街】 自两汉以后都城并有人家在宫阙之闲隋文帝以为不便于事于是皇城之内惟列府寺不使杂居公私有辨风俗齐整实隋文之新意也
外郭城东西一十八里一百一十五步南北一十五里一百七十五步周六十七里其崇一丈八尺 【唐外郭城东西南面各二门直十一街横十四街当皇城朱雀门曰朱雀街亦曰天门街南直明德门南北九里一百七十五步纵十二街各广百步许城之南横街十各广四十七步皇城左右各横街四三街各广六十步一街直安福延喜门广百步】
夹城元宗以隆庆坊为兴庆宫附外郭为复道自大明宫潜通此宫及曲江芙蓉园又十宅皇子令中官押之于夹城起居西外郭庑 【后宣宗于夹城南头开便门自芙蓉园北入青龙寺俗号新开门杜牧之诗六龙南幸芙蓉苑十里飘香人夹城谓此】
坊巿总一百一十区万年长安以朱雀街为界街东五十四坊及东市万年领之街西五十四坊及西市长安领之皇城之东尽东郭东西三坊皇城之西尽西郭东西三坊南北街一十四坊象一年并闰每坊皆开四门中有十字街四出趣门皇城之南东西四坊以象四时南北九坊取周礼王城九逵之制其九坊但开东西二门中有横街而已葢以在宫城正南不欲开北街泄气以冲城阙碁布栉北街衢绳直自古帝京未之比也
城图云皇城之南三十六坊各东西二门纵各三百五十步中十八坊各广三百五十步外十八坊各广四百五十步皇城左右共七十四坊各四门广各六百五十步南六坊纵各五百五十步北六坊纵各四百步巿居二坊之地方六百步面各二门四面街各广百步
渠水一曰龙首渠自城东南导浐至长乐坡郦为二渠一北流入苑一经通化门兴庆宫由皇城入太极宫二曰永安渠导交水自大安坊西街入城北流入苑注渭三曰清明渠导土穴水自大安坊东街入城由皇城入太极宫吕氏曰隋氏设都虽不能尽循先王之法然畦分碁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宫寺门居巿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唐人蒙之以为治更数百年不能有改其功亦岂小哉隋文有国纔二十二年其刬除不廷者非一国兴利后世者非一事大趣皆以惠民为本躬决庶务未尝逸豫虽古圣人夙兴待旦殆无以过惜其不学无术故不能追三代之盛予因考证长安故图 【观吕氏此言是图之作其来尚矣】 爱其制度之密而勇于敢为且伤唐人冒疾史氏没其寔聊记于后元丰三年五月五日龙图阁待制知永兴军府事汲郡吕太坊题京兆府户曹参军刘景阳桉视并州观察推官吕大临检定鄜州观察友使石苍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