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长安志
长安志
三畤原在县西南二十里崇五十丈西入扶风县界
上武亭川东原至兴平县西界三十五里
上武亭川西原至凤翔府扶风县东界十一里三百二步高望川在县东二十五里
渭水自凤翔府扶风县来入县界水经曰渭水东经武功县北 【沅案水在今县东三十五里】
斜水汉书出衙领山北至郿入渭水经注曰出县西南衙领山北历斜谷过五丈原东 【沅案水经注过作径】 原在县西十余里水出武功县亦谓之武功水诸葛亮表遣虎步监孟琰 【沅案水经注云是以诸葛亮表云臣遣虎步监孟琰】 据武功水东司马懿因水出骑万人来攻琰营 【沅案水经注云司马懿因水长攻琰营】 亮作车桥懿见桥垂成便引兵退 【沅案水经注云臣作竹桥越水射之桥成驰去】 后汉志引西征赋注曰褒斜谷在长安西南南口褒北口斜长百七十里其水南流
褒水汉书亦出衙领山至南郑入沔
武亭水北自好畤县来至县南立节渡合渭水 【沅案水经注谓之武水云俗名大横水疑即杜水世谓之故县川凡三名今俗以为漆水非也漆水乃雍水上流所合之水】
白水本名雍水亦曰围川水西自扶风县界至县合武亭水 【沅案水在今县西南一十三里】
莫谷水水经注曰莫谷水南经美阳县与中亭川水相合 【沅案今本水经注误作荚水云水出好畤县梁山大岭东南径梁山宫西又南径美阳县之中亭川注雍水谓之中亭水】 旧图经曰自奉天县界十里流至县东北合武亭水十道志曰三畤原莫谷水南经武功县北 【沅案水在今县东北康海武功县志胡渭禹贡锥指以为即禹贡之沮水云水本名浴水关西人读浴若于于沮因易讹者不经甚矣禹贡又东过漆沮乃朝邑入渭之洛也】
雍水十道志曰俗名白水亦曰围川水西北自扶风县界流入 【沅案上既云白水本名雍水云云此重出】
温泉水出太一山其水沸涌如汤水经注杜彦达曰可治百病世清则疾愈世浊则无验其水下合溪流北注渭
白渠在县南一十三里西魏大统十三年置入兴平县今无基址 【隋志有永曹渠普济渠】
成国渠注渭水在县境
五泉渠十道志曰西自岐州扶风县界流入渠经三畤原上东流经县西南去县十二里隋文帝葬原上因绝此水又东合成国渠
六门堰十道志曰西魏文帝大统十三年置六斗门节水因名之
陂池在县北二十里义门乡
斄亭新论曰邰在漆县其民有会日以相与夜中巿如不为则有灾咎后汉书曰王忳字少林除郿令到官至斄亭亭长曰亭有鬼杀过客不可宿也忳曰仁胜凶邪德除不祥何鬼之避即入亭止宿夜中闻女子称冤之声忳曰 【沅案后汉书作忳口兄曰】 有何枉状可前求理乎女子曰无衣不敢进忳便投衣与之女子乃前诉曰妾夫为涪令之官过宿此亭亭长无状枉杀妾家十余口埋在楼下盗取财货 【沅案后汉书盗字上有悉字】 忳问亭长姓名女子曰即今门下游徼者也忳曰汝何故数杀过客对曰妾不得白日自诉每夜陈冤客辄眠不见应不胜感恚故杀之忳曰当为汝理侵冤勿复害良善也 【沅案后汉书害作杀】 因解衣于地忽然不见旦 【沅案后汉书明旦】 召游徼诘问具状伏罪 【沅案后汉书无状字】 即收系及同谋十余人悉伏辜遣吏送其丧归乡里于是亭遂清晏 【沅案后汉书作清安】
孝义台在县北二十里义门乡
故斄城一名武功城在今县西南二十里 【沅案元和郡县志云二十三里太平寰宇记云二十二里】 周邰国也
周城在美阳城西北中水乡周太王所居邑也诗曰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又曰周原膴膴董茶如饴爰契我龟筑室于兹帝王世纪曰周大王避狄循漆水踰梁山徙邑于岐山之阳今扶风美阳西北有岐阳城旧周地也 【沅案说文云支周武文王所封在右扶风美阳中水乡是】
美阳故城在县西七里汉书曰美阳县属右扶风注周大王所邑有高泉官秦宣太后所起 【沅案地理志无所字】 后魏太和十一年废
庆善宫在县南十八里神尧之旧苐也太宗降诞之所南临渭水武德元年建武功宫六年改庆善宫贞观六年太宗临幸燕羣臣赋诗后废为慈德寺
武太后行宫在县东五里高望乡
乘本寺在县西北一里本唐神尧宅太中元年建为报本寺
宝意寺在县西一里亦唐神尧别宅干封三年建为宝意寺周显德二年重恩宝意寺寺东临绝崖
垂山斜水淮水祠三所 【沅案此地理志文】
后稷祠在县西南二十三里
姜嫄祠在县西南二十二里 【沅案地形志武功有美原庙当为姜】
隋文帝泰陵在县西南二十里三畤原
唐殇帝陵在县西原上
汉苏武墓在县北十里义门乡案郡国志苏武冢在好畤县东三十里里名守节乡与此地里相接 【沅案郡国志无文岂今本脱之与又案文献通考云醴泉有苏武墓今韩城县志亦有苏武墓当以此为是】
长安志卷苐十五
县五
临潼
临潼县 【唐次赤今次畿西至府五十里】 本周骊戎国春秋时晋献公伐骊戎其后秦灭之为骊邑汉书高祖七年 【沅案史记本纪云十年】 置新丰县 【应劭曰太上皇思东归于是高祖改筑城寺街里以象丰徙丰民以实之故号新丰三辅旧事曰太上皇不乐关中思慕乡里高祖徙丰沛屠儿酤酒煮饼商人立为新丰西京杂记曰高祖既作新丰并移旧社街巷栋宇物色如旧土男女老幼相携路首各知其室放犬羊鸡鸭于通衢亦竞识其家匠人胡宽所为也移者皆喜其似而怜之故竞加赏赠月余致累百金别本曰太上皇徙长安居深宫凄怆不乐高祖窃因左右问故以平生所好皆屠贩少年酤酒卖饼鬬鸡戚踘以此为欢今皆无此故不乐高祖乃作新丰移诸故人实之太上皇乃悦故新丰多无赖无衣冠子弟故也高祖少时常祭枋榆之社及移新丰亦立焉】 郡国县道记曰今县东十二里故新丰县西南四里新丰故城即高帝为太上皇所立 【沅案成帝纪鸿嘉元年以新丰戏乡为昌陵县奉初陵诸书及此俱缺载】 后汉灵帝末徙安定郡阴盘县寄治于此城今亦谓之阴盘城 【沅案水经注云灵帝建宁三年改为都乡封段颍为侯国后立阴盘城】 后魏太和九年徙阴盘县于今县东三十二里泠水西戏水东司马邨故城是 【沅案地形志云阴盘真君七年并新丰太和十一年复此缺载】 其新丰县自阴盘寄治后又徙于故城东三十里葢在零水侧周闵帝元年又徙于天宝废新丰县东南七里隋大业六年又徙于天宝中废县所治垂拱二年以县东南三十里有山涌出改为庆山县天授二年于县界零口置鸿州析庆山渭南两县置鸿门县 【沅案太平寰宇记云取两县十二乡于郭下置鸿门县】 以庆山高陵栎阳渭南五县隶焉久视元年废州并鸿门县神龙元年复改庆山为新丰县开元后元宗每岁十月幸温汤岁尽而归以县去汤泉稍远天宝四载 【沅案唐书志云二年是新唐志云三年此云四载非】 析新丰万年二县于温泉宫置会昌县于今治以山名名之又外为赤县 【六载发冯翊华阴丁夫筑会昌罗城于温汤所置百司及公卿邸苐】 七载省新丰改会昌县及山曰昭应 【郑嵎津阳门诗注曰时有诏改新丰为会昌县移自阴盘故城置于山下至明年十月老君见于朝元阁南而于其处立降圣观改新丰为昭应县廨宇始成令大将军高力士率禁乐以落之】 皇朝大中祥符八年避玉清昭应宫名改县为临潼
县境 【东西五十五里南北四十里】
三乡管一百一十六邨 【唐十八乡】
旌儒乡在县西南管邨三十九
会德乡在县东南一十里管邨三十六
润渭乡在县东南四十五里管邨四十一
零口镇在县东四十五里
昌驿亭在县西南五十步东至华州渭南县驿八十里西至本府秦州驿五十里南至蓝田县七十里北至栎阳县三十五里
戏水驿两京道里记曰大业六年置在戏水店
骊山在县东南二里骊戎来居此山故以名案土地记曰即蓝田山也温汤出山下其阳多宝玉其阴多黄金三秦记始皇作阁道至骊山八十里人行桥上车行桥下今石柱犹存山上立祠名曰灵台述征记曰长安东则骊山西则白鹿原北望云阳悉见山阜之形而恒若云雾之中天宝元年更骊山曰会昌山七载二改曰昭应山山神曰元德公 【水经曰浮胏山葢骊山之麓而有异名一作胏浮沅案水经注云连麓异名太平寰宇记云别麓而有异名】
庆山在县东南三十五里唐垂拱二年涌出 【谭宾录曰新丰县因风雷有庆山涌出高二百尺荆州人俞文俊诣阙上书曰臣闻天气不和而寒暑并人气不和而疣赘生地气不和而土追阜出今陛下以女主处阳位反易刚柔故地气隔塞而山变为灾陛下谓之庆山臣以为非庆也疏奏天后大怒放之于岭外两京道里记曰庆山涌出初时六七尺渐至百余尺居守以闻百寮毕贺给事中魏叔璘曰此平地生骨堆何足可庆或以上闻坐赐死识者谓叔璘翻语是被戮故祸不及家止身而已】
鸿门坂在县东十七里汉旧大道北下阪口名也关中记曰鸿门在始皇陵北十里新丰县汉书沛公会项羽处又文帝登霸陵指新丰路示慎夫人曰此是北走邯郸道也又亭尉呵李广处 【续汉书郡国志新丰县东有鸿门亭】
坑儒谷在县西南五里 【沅案太平寰宇记云在县东南】 秦始皇坑儒于骊山下故名坑儒乡汉书注师古曰今新丰县温汤之处号愍儒乡温汤西南三里有马谷谷之西岸有坑古老相传以为秦坑儒处也卫宏诏定古文官书序云秦既焚书患苦天下不从所改更法而诸生到者拜为郎前后七百人乃密令冬种瓜于骊山坑谷中温处瓜实成诏博士诸生说之人人不同乃命就视之为伏机诸生贤儒皆至焉方相难不决因发机从上填之以土皆厌终乃无声此则闵儒之地其不谬矣唐天宝中改为旌儒乡立旌儒庙 【贾至作碑】 硙千谷在县西南七里
凤皇原后汉延光二年凤皇集新丰即此原也亦骊山之唐韦嗣立构别庐于骊山凤皇原
鹦鹉谷有重崖洞壑飞流瀑水中宗临幸改为清虚原幽栖谷 【唐书曰新丰鹦鹉谷水清代传云此水清天下平开皇之初暂清寻浊至是而复清】
狠石在县东十里秦始皇陵东南二里形似龟初始皇之葬远采此石将致之骊山至此不复动石崇一丈八尺周十八步
渭水在县北十里西自万年县界来东入渭南县界
泠水 【一作零】 在县东三十五里来自渭南县界亦曰百丈水水经注曰泠水出胏浮山历阴盘新丰两原之闲北流注于渭 【沅案地形志阴盘有灵谷水即此零泠灵三字音同】
戏水在县东二十七里汉书曰陈涉之将周章西入关至戏秦将章邯距破之应劭曰戏宏农湖县西界也孟康曰水名也苏林曰在新丰东南三十里师古曰戏在新丰东今有戏水驿其水本出田蓝北界横岭至此而北流入渭孟苏说是应说失之戏许宜反水经注曰泠水出浮胏山戏水出骊山鸿谷 【鸿一作冯沅案水经注作冯公谷即师古所云愍儒乡之马谷马字误耳】 又北历戏亭东即周幽王死处 【沅案此亦节损本文】 两京道里记曰戏水周幽王以褒姒游于此故以为名水至浊北流入渭东西有店南去昭应县二十九里
阴盘城河水在县东北十四里出县北杨邨社
鱼池水在秦始皇陵东北五里周四里水经注曰泉出骊山本导源北流始皇葬于山北水过而曲行东注北转初造陵取土其地污深水积成池谓之鱼池
酋谷水在县东三十里流入渭 【沅案地形志作首谷水】
灥澄泉在县西南五里 【灥从缘切雨而泉出也】
鸣犊泉在县西北十里
石涧河在县西二里
水碓河在县西五里
王桥河在县东三十里流入渭
渴牛井在县东北上七里官道侧井旁有还道萦绕及于水次
温汤在县南一百五十步骊山之西北雍州图曰温汤在新丰县界温谷即温泉也三秦记曰骊山汤旧说以三牲祭乃得人可以去疾消病不尔 【沅案水经注作不祭初学记无此句】 即烂人肉 【沅案水经注所引云云不同此与初学记同】 俗云始皇与神女戏不以礼 【沅案水经注初学记皆作游而忤其指】 神女唾之则生疮始皇怖谢神女为出温泉而洗除后人因以为验 【沅案此亦同初学记】 汉武帝故事曰骊山汤初始皇砌石起宇至汉武又加修饰焉张衡赋序曰余适骊山观温泉浴神井嘉洪泽之普施十道志曰今案泉有三所其一处即皇堂石井周武帝天和四年大冢宰宇文护所造隋文帝开皇三年又修屋宇列树松柏千株余贞观十八年诏左屯卫大将军姜行本将作少匠阎立德营建宫殿御赐名温泉宫太宗因幸制碑咸亨二年名温泉宫 【唐年小录曰开元十年置温泉宫寔录与元和郡县图志曰开元十一年初置温泉宫】 天宝六载改为华清宫骊山上下益治汤井为池台殿环列山谷明皇岁幸焉又筑会昌城 【是岁发冯翊华阴等郡丁夫筑会昌罗城】 即于汤所置百司及公卿邸苐焉华清宫北向 【正北门外有左右朝堂门北相对有望仙桥北有左右讲武殿】 正门曰津阳门 【宫北门之内曰津阳门门外有宏文馆以下见津阳门诗注及今所在遗迹】 东面曰开阳门 【宫之东面正门也门外有宜春亭】 西面曰望京门 【宫之西面正门也门外近南有御交道上岭通望京楼】 南面曰昭阳门 【宫之南面正门也今谓之山门门外有登朝元合之路本唐之御辇便路也】 津阳门之东曰瑶光楼 【南有小汤】 其南曰飞霜殿 【寝殿也白少传以长生殿为寝殿非也】 御汤九龙殿 【在飞霜殿之南】 亦名莲花汤 【明皇杂录曰元宗幸华清宫新广汤池制作宏丽安禄山于范阳以白玉石为鱼龙几鴈仍以石梁及石莲花以献雕鑴巧妙殆非人功上大悦命陈于汤中仍以石梁横亘汤上而莲花纔出水际上因幸华清宫至其所解衣将入而鱼龙几鴈皆若奋鳞举翼状欲飞动上甚恐遽命撒去而莲花今犹存又尝于宫中置长汤数十闲屋环回甃以文石为银镂漆船及白香木船致于其中至于木戢棹皆饰以珠玉又于汤中垒瑟瑟及沉香为山以状瀛洲方丈津阳门诗注曰宫内除供奉两汤外而内外更有汤十六所长汤每赐诸嫔御其修广与诸汤不侔甃以文虫密石中央有玉莲捧汤泉喷以成池又缝缀锦绣为几鴈致于水中上时于其闲泛银镂小舟以嬉游焉次西曰太子汤又次西少阳汤又次西尚食汤又次西宜春汤又次西长汤十六所今唯太子少阳二汤存焉】 玉女殿 【今名星辰汤南有玉女殿北有虚阁阁下即汤泉二玉石瓮汤所出也】 七圣殿 【殿在宫中自神尧至睿宗昭成肃明皇后皆立衣衮衣绕殿石榴皆太真所植南有功德院其闲瑶坛羽帐皆在焉顺兴影堂果老药室亦在禁内】 宜春亭 【在开阳门外】 重明阁 【今四圣殿北临高有重明阁倚栏北瞰县境如在请掌阁下有方池中植莲荷池东凿井每盛夏泉极甘泠邑人汲之】 四圣殿 【重明之南曰四圣殿殿东有怪柏】 长生殿 【斋殿也有事于朝元阁即斋沐此殿山城内多驯鹿有流涧号饮鹿泉金沙洞玉蘂峯皆元宗为名洞居殿之左玉蘂峯上有王母祠寔录天宝元年新作长生殿集灵台以祀神】 集灵台朝元阁 【天宝七载元元皇帝见于朝元阁即改名降圣阁案上文立降圣观疑非是】 老君殿 【朝元阁之南玉石为老君像制作精绝】 钟楼 【在朝元阁之东】 明珠殿 【长生殿之南近东也】 笋殿 【殿侧有魏温泉堂碑其石莹彻见人形影宫中号颇黎碑】 观风楼 【楼在宫外东北隅属夹城而达于内前驱驰道周视山川大历中鲁朝恩毁坼以修章敬寺】 鬬奚鸟殿 【在观风楼之南】 桉歌台 【在奚鸟殿之南台南临东缭墙】 球场 【宜春亭之北门外曰球场其西曰小球场】 连理木饮鹿槽丹霞 【并在朝元阁之南】 羯鼓楼 【在朝元阁之东近南缭墙之外】 禄山乱后天子干复游幸唐未遂皆圯废晋天福中改为灵泉观赐道士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