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长安志
长安志
次南延寿坊 【隋有惠觉寺大业七年废】
南门之西懿德寺 【本慈门寺隋开皇六年刑部尚书万安公李圆通所立神龙元年中宗为懿德太子追福改名加饰焉】 东南隅驸马都尉裴巽宅 【其地本隋齐州刺史卢贲宅高宗末礼部尚书裴行俭居之武太后时河内王武懿宗居之土地平敞水木清茂为京城之最沅按巽尚中宗女宣城公主】 成安公主宅 【中宗女降韦捷】 宝应经坊 【大历十二年淮西节度兵马使李重倚败汴州李灵辉请舍所居延寿里宅为佛经坊许之仍赐名宝应经坊】
次南光德坊 【隋有常法寺大业七年废】
东南隅京兆府廨 【府内廨宇并隋开皇中制度其后随事改作开元元年孟温礼为京兆尹因奏请以赋赎钱修缮元宗时韦澳为尹又赐钱加葺之】 西南隅胜光寺 【本隋幽州总管燕营宅大业元年自丰乐坊徙胜光寺于此】 街东之北慈悲寺 【武德元年高祖为沙门昙献立属隋末饥馑常赈给贫乏为事故寺以慈悲为名】 南门之东尚书左仆射刘仁轨宅 【仁轨薨后尚官柴氏居之后立为光德寺柴便度为尼景云初追柴氏入宫寺遂废】 鄱阳公主邑司 【孙思邈常居于是庭前有病梨木卢照邻为赋纪之】 太子宾客裴珀宅吏部尚书崔邠宅 【邠与弟浙西观察使郾金吾大将军鄯及宰相进南节度使郸皆贵显同居光德旧第郸尝构便斋宣宗闻而叹曰崔氏一门孝友可谓士族之法因题曰德星堂后京兆民即其里为德星社云】 兵部尚书刘崇望宅
次南延康坊 【隋有明轮寺大业七年废】
西南隅西明寺 【显庆元年高宗为孝敬太子病愈所立大中六年改为福寿寺】 本隋尚书令越国公杨素宅 【大业中素子元感谋反诛后没官武德中为万春宫主宅贞观中以赐濮王泰泰薨后官市之立寺】 东南隅静法寺 【隋开皇十年左武侯大将军陈国公窦抗所立寺门折抗宅棨戟门所造西院有木浮图抗弟琎为母成安公主建重迭绮丽崇一百五十丈皆伐抗园梨木充用其园本西魏大统寺周武帝废佛教以其寺赐抗为宅焉】 北门之西中书令阎立本宅 【后申王傅符太元居之西亭有立本所画山水】 邠宁节度使马璘池亭 【璘卒池亭入官贞元后羣臣多赐宴于中】 诸王府 【宝历二年以延康坊官宅一区为诸王府唐朝故事王府在王京师即合有曹局自天宝以后王不出阁所置寮寀过于闲冗其胥吏数司方共一员至是琼王府长史斐简求奏论遂创官府】
次南崇贤坊 【隋有绿觉融觉贤觉三寺并大业武德中废】
南门之西海觉寺 【隋开皇四年淮南公元伟舍宅为沙门法聪所立】 街北之西大觉寺 【隋开皇二年文帝为医人周子臻所立】 西门之南法明尼寺 【隋开皇八年长安富商王道买舍宅所立又有慈仁尼寺本在法明寺西开皇三年隋大兴公主有女出家为尼号曰女郎师隋帝为立此寺至开元二年敕并入法明尼寺】 街东之南崇业尼寺 【本宏业寺隋开皇十年尼法觉立于法界之西其地湫隘大业三年合州刺史崔凤舍宅移于此置神龙元年改为崇业】 西南隅秘书监嗣虢王邕宅西门之北黄门监卢怀慎宅 【怀慎居官清俭宅在陋巷屋宇殆不蔽风雨】 光禄少乡窦瑗宅 【昭成太后之从父父弟被咸通中河中节度使窦璟与弟河东节度使澣同居崇贤第家富于赀疑是瑗之后】
次南延福坊 【隋有神通寺大业七年废】
西南隅纪国寺 【隋开皇六年献皇后独孤氏为母纪国夫人崔氏所立】 东南隅玉芝观 【本越王贞宅后干封县权治于此又为新都公主宅施为新都寺寺废乃为郯王府天宝二年立为玉芝观】 街东之北宣平府西北隅琼山县主宅 【县主开元中适慕容氏即吐谷浑之苗裔富于财产宅内有山池院溪磴自然林木葱郁京城称之】 真化府 【旧图】
次南永安坊
右羽林大将军高仙芝宅浙江西道都团练观察使薛苹家庙
次南敦义坊
东北隅废福田寺 【本隋灵觉寺开皇六年亲王杨雄所立武德初废干封二年武后为其姊贺兰氏复立为崇福寺仪凤二年改福田寺开元二年废】 东南隅废法觉尼寺 【隋置开元二年并入资善寺】 太尉中书令临淮郡王李光弼宅山南西道节度使郑余庆家庙
次南大通坊
东南隅左羽林将军窦连山宅尚父汾阳郡王郭子仪园 【后为岐阳公主别馆】
次南大安坊 【坊南街抵京城之南面】
大安亭越王台西街永安渠 【隋开皇三年引交水西北流入城自此经流大通信义永安延福崇贤延康六坊之西又经西市之东又北流经布政颁政辅兴崇德四坊及兴福寺之西又北流入芳林园又北流入苑注之于渭】 东街清明渠 【开皇初引泬水西北流又屈而东北流入城当此坊南街又屈而东流之安乐坊之西南隅屈而北流经安乐昌明丰安安义怀真崇德兴化通义太平九坊之西又北流经布政坊之东右金吾卫之东南屈而东南流入皇城经大社北又东至含光门后又屈而北流经尚食局东又流经将作监内侍省东又北流入宫城】 南康郡王韦皐家庙
朱雀街西之苐四街即皇城西之苐一街街西从北苐一安定坊
皇城西苐二街之十一坊及西市【沅按实十二坊疑字误】
次南安定坊
东南隅千福寺 【本章怀太子宅咸亨四年舍宅立为寺大中六年改兴元寺】 西南隅福林寺 【其地本隋律藏寺武德元年置太原寺于永兴坊以义师初起太原因以名寺后移于此咸亨三年改为福林寺】 东北隅五通观 【隋开皇八年为道士焦子顺所立子顺能驱役鬼神传诸符箓预告隋文膺命之应及即位拜为开府永安公立观以五通为名旌其神术】 右神策军护军中尉苐五守进宅
次南休祥坊 【太和二年休祥坊百姓三百接宰相诉当坊右龙武城地赐百姓经四十余年不纳税今被擗仗使田全操并去征索时久操令角抵者五十人分捕所诉者遂鬬干通衢久之方散文宗以地为百姓业久矣不欲收夺因赐左右三军钱各一千五百贯其休祥地尽归百姓】
坊内有汉顾成庙余址庙北汉奉明园 【宣帝父悼皇考墓园也】 园北汉奉明县东北隅崇福寺 【本侍中观国公杨恭仁宅咸亨元年以武皇后外氏故宅立为太原寺垂拱三年改为魏园寺载初元年又改为崇福寺寺额武太后飞白书】 东南隅万善尼寺 【本在故城中周宣帝大象二年置开皇三年移于此尽度周氏皇后嫔御以下千余人为尼以处之】 寺西昭 成尼寺 【隋大业元年元德太子为尼善惠元懿立为慈和寺永徽元年废崇德坊之道德寺乃移额及尼于此寺先天二年又为昭成皇后追福改为昭成寺】 南门之西武三思宅 【本驸马都尉周道务宅神龙中三思以子崇训尚安乐公主大加雕饰三思诛后主移于金城坊开元中道务子励言复居之】 延唐观
次南金城坊 【本汉博望苑之地初移都百姓分地版筑土中见金聚欲取便没隋文帝曰此收金城之兆因以金城为坊名隋释梵法众二寺大业七年废】
西南隅匡道府即汉思后园 【汉武帝卫皇后墓园也宣帝追谥改葬于此地本长安故城之杜门外大道东也】 北门有汉戾园 【戾太子史良娣墓】 园东南汉博望苑 【本在门外道之东】 东南隅开善尼寺 【隋开皇中宫人陈宣华蔡容华二人所立】 寺北废太清观 【本勃逆庶人宅初封安乐公主出降武三思子崇训诛后自休祥坊移宅于此改适武承嗣之子建秀及诛后敕太清观道士史崇元居焉崇元以先天二年谋逆伏法其观遂废】 西南隅会昌寺 【本隋海陵公贺若谊宅义宁元年义师入关太宗领兵于此武德元年立为寺】 街南之东乐善尼寺 【本名舍卫寺隋开皇六年尉迟迥孙太师为其祖所立景龙元年改为温国寺二年又改为乐善寺】 瑞圣寺 【旧图】
次南醴泉坊 【本名承明坊开皇二年缮筑此坊忽闻金石之声因撅得甘泉浪井七所饮者疾愈因以名坊隋有光宝救度三寺大业武德中废】
西南隅三洞女冠观 【本灵应道士观隋开皇七年立贞观二十二年自永崇坊换所居于此】 观北妙胜尼寺 【开皇二年周静帝皇后平原公主所立】 街北之西醴泉寺 【隋文帝于此置醴泉监取甘泉水供御厨开皇十二年废监立寺】 街南之东旧波斯胡寺 【仪凤二年波斯三卑路斯奏请于此置波斯寺景龙中幸臣宗楚客筑此寺地入其宅遂移寺于布政坊之西南隅祅祠之西】 西门之南祅祠东南隅太平公主宅 【公主死后没官为陕王府宅北有异僧方回宅太平公主为造宅之】 南门之东中书令宗楚客宅 【楚客谋死其宅后赐申王撝】 烈士台 【世传安金藏之居】
次南西市 【隋曰利人市】
南北尽两坊之地巿内有西巿局 【隶大府寺巿内店肆如东巿之制长安县所领四万余户比万年为多浮寄流寓不可胜计巿西北有池长安中沙门法成所穿支分永安渠以注之以为放生池】 放生池平准局独柳 【刑人之所】
次南怀远坊 【隋有法宝寺大业七年废】
东南隅大云经寺 【本名光明寺隋开皇四年文帝为沙门法经所立时有延兴寺僧昙延因隋文赐以蜡烛自然发焰隋文奇之将改所住寺为光明寺昙延请更立寺以广其教时此寺未制名因以名焉武太后初此寺沙门宣政进大云经经中有女主之符因改为大云经寺遂令天下每州置一大云经寺此寺当中宝阁崇百尺时人谓之七宝台】 寺内有浮图东西相值 【东浮图之北佛塔名三绝塔隋文帝所立塔内有郑法轮田僧亮杨契丹画迹及巧工韩伯通塑作佛像故以三绝为名】 街东之北功德尼寺 【本在安定坊开皇五年周宣帝女细腰公主所立武德中移于此】
次南长寿坊 【隋曰广恩坊避炀帝讳改有愿力寺大业七年废】
西南隅长安县廨 【去府六里】 南门之东永泰寺 【本梁太尉吴王萧岑宅隋开皇四年立帝为沙门昙延立为延兴寺寺东院莒公萧琮宅当隋亡舍人寺神龙中中宗为永泰公主追福改为永泰寺】 北门之东大法寺 【本宏法寺武德中光禄大夫李远所立神龙元年改】 街西之北崇义寺 【本隋延寿公于诠宅武德二年桂阳公主为驸马都尉赵慈景所立】 街北之西酅国公杨温宅开府仪同三司尉迟敬德宅中书令阎立本宅前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元载家庙 【大历四年有虎止于载之私庙命将军薛岌周皓发弩手射杀之】
次南嘉会坊
西南隅褒义寺 【本隋太保吴武公尉迟刚宅初刚兄迥置妙象寺于故都城中移都后刚舍宅立寺名褒义材木皆旧寺者】 街西之北灵安寺 【武德三年高祖为卫怀王霸立】 郑国庄穆公主庙 【礼阁新仪曰德宗女曰义章公主追册贞元十七年祔庙】
次南永平坊 【本名永隆明皇即位改】
东门之北宣化尼寺 【隋开皇五年周昌乐公主及驸马都尉王安舍宅所立】 东南隅宣城公主宅 【公主薨后太子太师窦希球居之】 高安长公主宅 【高宗女降颍州刺史王勖】 天平军节度使殷侑家庙 【沅按庙太和甲寅岁立冯宿撰碑文】
次南通轨坊
酅公庙文敬太子庙 【礼阁新仪曰贞元十七年置在长安坊后徙于此】
次南归义坊
全一坊隋蜀王秀宅 【隋文帝以京城南面次远竟虚文耗乃使诸子并南郭彦名秀死后没官为家令寺园】
次南昭行坊 【本名显行避中宗讳长安中改坊南街抵京城之南面】
街之南汝州刺史王昕园 【引永安渠为池弥亘顷亩竹木环布荷荇丛秀】
朱雀街西苐五街即皇城西之苐三街街西从北苐一修真坊 【隋有积善寺武德中徙义宁坊】
皇城西苐三街之十三坊
次南修真坊
坊有汉灵台余址 【崇五尺周一百二十步述征记曰长安宫南灵台上有相风铜乌或曰此乌遇千里风乃动】
次南普宁坊 【南街西出通衢远门】
坊西街有汉太学余址 【其地本长安故城南安门之外】 次东汉辟雍次东汉明堂 【二所并磨灭无复余迹】 东南隅东明观 【显庆元年孝敬升储所立】 街东之北灵化寺 【隋开皇五年沙门善吉所立北冡崇五尺不详姓名】 西南隅太尉英国公李绩宅北门之西司农卿韦机宅西北隅祅祠
次南义宁坊 【李名熙光坊义宁元年改】
南门之东化度寺 【本真寂寺隋尚书左仆射齐国公高颎宅开皇三年颎舍宅奏立为寺武德二年改化度寺寺中有无尽藏院敬宗赐化度经院金字额御数以观之大中六年改为崇福寺】 西北隅积善尼寺 【隋开皇十一年高颎妻贺跋氏所立其宅本贺跋氏之别宅】 街东之北波斯胡寺 【贞观十二年太宗为大秦国胡僧阿罗斯立】 东南隅尚书右仆射戴至德宅
次南居德坊 【南街西出通金光门坊内隋有依法宝岸凝观三寺并大业废】
汉圆丘余址东南隅先天寺 【本宝国寺隋开皇三年敕大兴长安两县各置一寺因立宝昌禅林二寺东西相对时人谓之县寺其地本汉之圆丘先天元年改为先天寺】 西北隅普集寺 【隋开皇七年突厥开府仪同三司鲜于遵义舍宅所立】 南门之西奉恩寺 【本将军尉迟乐宅神龙二年立为寺大中六年改兴福寺】 南门之东司礼大常伯刘祥道宅 【宅接先天寺兼据汉圆丘旧址因基高筑亭焉】
次南羣贤坊 【隋有监门大将军黄城公元瓒上柱国鄜城公梁轨二宅又有法身宝王二寺大业七年废】
东门之南真心尼寺 【隋开皇八年宦者仪同三司宋祥舍宅立】 街东之北真化尼寺 【开皇十年冀州刺史冯腊舍宅所立武太后改为光化寺神龙元年复旧】 东南隅中宗昭容上官氏宅 【后为南阳郡王所居】
次南怀德坊
西南隅罗汉寺 【隋开皇六年雍州牧楚公豆卢绩所立】 街西之北辩才寺 【本孝王亮隋代旧宅亮子司空淮安王神通以开皇十年为沙门智疑立此寺于羣贤坊以智疑辩才不滞因名寺为武德二年徙于此】 东门之北慧日寺 【开皇六年立】 天官侍郎李至远宅 【沅按唐书本传至远为天官郎中与此异】 宏光寺
次南崇化坊 【本名宏化避孝敬皇帝讳改】
东南隅龙兴观 【本名西华观贞观五年太子承干有疾敕道士秦英祈祷获愈遂立此观垂拱三年以犯武太后祖讳改为金台观神龙元年又改为中兴观三年改为龙兴观】 东门之北经行寺 【本隋长安令屈突葢宅开皇十年邑人张绪巿之立为寺大中六年改龙兴寺】 西南隅静乐尼寺 【隋开皇六年所立】 河阳节度使乌重允家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