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长安志
长安志
次南新昌坊 【南街东出延兴门】
南门之东青龙寺 【本隋灵感寺开皇二年立文帝移都徙掘城中陵墓葬之郊野因置此寺故以灵感为名至武德四年废龙朔二年城阳公主复奏立为观音寺初公主疾甚有苏州僧法朗诵观音经乞愿得愈因名焉景云二年改为青龙寺北枕高原南望爽垲为登眺之美】 崇真观 【本李齐古宅开元初立】 吏部尚书裴向竹园 【元和中宰相武元衡遇害或告贼匿于新昌坊向之竹林者】 尚书左仆射致仕杨于陵宅 【于陵子嗣复文宗时嗣复官平卢军节度使其弟损与宰相路岩居相接岩以狭欲易损马厩广之损兄弟在朝者且十数曰时相可拒之耶损曰凡尺寸地非吾等所有先人旧业安可以奉权臣岩不悦自殿中侍御史命鞠狱黔中】 太子少师牛僧孺宅 【其事具安邑坊李吉甫宅下】 秘书监张仲方宅 【沅按唐书张九龄传云仲方弟九皐之曾孙又有仲方传云仲方祖九皐伯祖九龄白居易墓志云仲方王父九皐应从本传为是又云仲方终新昌里第】 礼部尚书温造宅太子少傅致仕卢宏宣宅儋州流人路岩宅 【沅按唐书传无流儋州事见新唐书】
次南升道坊
西北隅龙华尼寺 【高宗立寻废景龙二年复置】 寺东侍中李日知宅寺南曲江 【寺南有流水屈曲谓之曲江其深处下不见底司马相如赋曰临曲江之隑州葢其所也张揖曰隑长也苑中有曲江之象中有长州也师古曰曲岸头曰隑隑即碕字耳言临曲江之州今犹谓其处曰曲江隑巨依反剧谈录曰曲江池本秦时隑洲唐开元中疏凿为胜障南即紫云楼芙蓉苑西即杏园慈恩寺花卉周环烟水明媚都人游赏盛于中和上已节即锡宴臣僚会于山亭赐太常教坊乐池备彩舟唯宰相三使北省官翰林学士登焉倾动皇州以为盛观】 紫云楼彩霞亭 【文宗太和九年发左右神策军各一千五百人淘曲江池修紫云楼彩震亭内出二额左军仇士良以百戏迎之帝御日营门观之仍敕诸司如有力要创置亭馆者宜给与闲地任营造先是郑注言秦中有灾宜以土工厌之故浚昆明曲江二池帝又曾读杜甫诗云江头宫殿锁千门遂思复升平事而加修创焉】 崖州司马杨炎家庙 【开元中萧嵩将于曲江池侧置庙或言近游幸之所嵩遂止后杨炎置之为私庙俄有飞语言炎知此地有王气故取之】 贞元普济寺 【贞元十三年敕曲江南弥勒阁赐名】 太子太保郑畋宅 【见剧谈录沅按唐书作太子少保】
次南修德坊 【坊内有韦庶人父酆王元真庙韦氏败后毁】
兴福寺 【本王君廓宅贞观八年太宗为太穆皇后追福立为宏福寺神龙元年改名】 夹城 【宪宗元和十二年中尉第五守进以众二千筑夹城自云韶过芳林门至修德里以达兴福寺又诏所筑夹城别开门曰元化造楼曰晨晖】 河西陇右副元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抱玉宅
次南立政坊 【隋有宏化寺大业七年废按长安图此坊分为谈宁坊非是】
让皇帝庙 【礼阁新仪曰开元二十九年建庙于启夏门内立政坊上元二年礼仪使杜鸿渐请停四时享献每至褅袷之月则一祭焉】 河东节度使韦凑家庙 【大中五年凑孙武昌军节度使损请重修庙】
次南敦化坊 【一作敦教坊按长安图及分为长和坊非是】
东门之北都亭驿南街之北净影寺 【隋文帝为沙门惠远立寺额申州剌史殷仲容所题】 东南隅行台左仆射郧国公殷开山宅 【本隋蔡王智积宅】 西门之北秘书监颜师古宅 【贞观永徽间太常少卿欧阳询著作郎沈越宾亦住此坊毁颜即南朝旧族欧阳与沈又江左士人时人呼为吴儿坊沅按唐书询传询仕隋为太常博士高祖迁给事中贞观初至太子率更令宏文观学士封勃海县男】 郑国夫人杨氏宅 【武惠妃之母】 京兆尹韦武宅 【元和人】
次南丰乐坊
西南隅法界尼寺 【隋文献皇后为尼华晖令容所立有双浮图各崇一百三十尺】 横街之北大开业寺 【本隋胜光寺文帝第二子蜀王秀所立大业元年徙光德坊于此置仙都宫即文帝别庙武德元年高祖尼明昭废宫立为证果尼寺贞观九年徙崇德坊于此置静安宫即高祖别庙仪凤二年废宫复立为开业寺】
次南安业坊
西南隅资善尼寺 【隋兰陵公主舍宅立】 东南隅济度尼寺 【隋太师申国公李穆之别宅穆妻元氏立为修善僧寺其济度尼寺本在崇德坊永徽中置宫乃徙于此其额太子少詹事殷令名所题】 横街之地鄎国公主宅 【睿宗女降郑孝义沅按公主初嫁薛儆又嫁孝义】 次南唐昌观 【剧谈录曰观有玉蘂花花每发若琼林玉树元和中春物方盛车马寻玩若相继忽一日有女子年可十七八衣绿绣衣垂髻双环无簪珥之饰容色婉娩迥出于众从以二女冠三小仆仆皆丱髻黄衫端丽无比既下马以白角扇障面直造花所异香芬馥闻于数十步之外观者疑出自宫掖莫敢逼而视之伫立良久令小仆取花数枝而出将乘马顾谓黄冠者曰曩有玉峰之期自此可以行矣时观者如堵或觉烟飞鹤唳景物辉焕举辔百余步有轻风拥尘随之而去须臾尘灭望之已在半天方悟神僊之游余香不散者经月余时严休复元稹刘禹锡白居易俱有诗休复曰终日斋心祷玉宸云鬼销眼冷未逢真不如满树琼瑶蘂笑对藏花洞里人又曰羽车潜下玉山尘世何由覩蕣颜唯有无情枝上雪好风吹缀绿云鬟元稹曰弄玉潜过玉树时不教青鸟出花枝的应未有诗人觉只是严郎卜得知刘禹锡曰玉女来看玉树花异香先引七香车攀枝弄雪时回首惊怪人间日易斜又曰雪蘂琼枝满院春雨衣轻步不生尘君平帘下徒相问长伴吹箫别有人白居易曰嬴女偷乘凤下时洞中潜歇弄琼枝不缘啼鸟春饶舌青锁仙郎可得知】 京兆尹张去奢宅 【弟去逸去盈同时三品亦号三戟张家】 左龙武军统军归诚郡王程怀直宅 【贞元十年赐怀直甲第一区妓女一人令归沧州初怀直自沧州归朝德宗赐务本里宅又赐安业里别宅有池榭林木之胜】
次南崇业坊 【街前为选场】
元都观 【隋开皇二年自长安故城徙通道观于此改名元都观东与大兴善寺相比初宇文恺置都以朱雀街南北尽郭有六条高坡象干卦故于九二置宫殿以当帝王之居九三立百司以应君子之数九五贲位不欲常人居之故置此观及兴善寺以镇之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曰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元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又再游元都观绝句曰余贞元二十一年为屯田员外郎时此观未有花是岁出牧连州贬朗州司马居十年召至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红霞有前篇以志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今有十四年复为主客郎中重游元都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时大和二年三月日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独来】 福唐观 【本新都公主宅景云元年公主生子武仙官出家为道士立为观沅按公主中宗女嫁武延晖】 新昌观 【天宝六载新昌公主因驸马都尉萧衡卒奏请度为女冠遂立此观】 前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王涯家庙 【沅按庙长庆三年置】
次南永达坊
华阳池度支亭子 【辇下岁时记新进士牡丹宴或在永达亭子】
次南道德坊 【隋有澄灵观武德中废】
开元观 【本隋秦王浩宅武后朝置永昌县神龙元年县废遂为长宁公主宅景云元年置道士观开元五年金仙公主居之改为女冠观十年改为开元观】 东南隅废崇恩庙 【神龙初立以祀武氏祖祢景云元年废】 成德军节度使兼中书令王武俊家庙
次南光行坊 【行字本犯中宗讳长安中改一作光仁】
东南隅华州剌史文经野宅观军容使鱼朝恩宅
次南延祚坊【坊南街抵京城之南面】
朱雀街西苐二街北当皇城南面之含光门街西从北苐一太平坊 【坊内有隋尚书左仆射赵士茂宅】
朱雀街西苐二街九坊
次南太平坊
西南隅温国寺 【本实际寺隋太保薛国公长孙览妻郑氏舍宅所立景龙元年殇帝为温王改温国寺大中六年改崇圣寺】 西门之北定水寺 【隋荆州总管上明公杨纪以宅立寺】 东南隅舒王元名宅 【后为京兆府学又为户部尚书唐思贞宅】 节敏太子妃杨氏宅御史大夫王鉷宅 【天宝中鉷有罪赐死县官簿录鉷太平坊宅数口不能遍宅内有白雨亭子檐上飞流四注当夏处之凛若高秋又有宝钿井阑不知其价】 武成王庙户部尚书王源中宅京兆尹罗立言宅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裴垣宅
次南通义坊
西南隅兴圣尼寺 【高祖龙潜旧宅武德元年以为通义官贞观元年立为寺】 西北隅右羽林大将军邢国公李思训宅 【本左光禄大夫李安远宅武太后时高平王武重规居焉神龙中又为中宗女咸安公主宅又为思训所居思训善画沅按新唐书中宗女无咸安公主】 后为九华观 【开元一十八年蔡国公主舍宅立即思训宅】 东南隅户部尚书长平公杨纂宅 【沅按唐书不及长平公】 荆南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魏国公崔铉宅
次南兴化坊 【隋有成道寺大业七年废】
西南隅空观寺 【隋驸马都尉元孝恭舍宅所立】 寺东尚书右仆射密国公封德彝宅 【中宗时嗣虢王邕居之】 西门之北邠王守礼宅 【宅南隅街有邠王府】 东门之南京兆尹孟温礼宅晋国公裴度池亭 【白居易诗宿裴相兴化池亭兼借船舫游泛】
次南崇德坊 【本名宏德神龙初改】
西南隅崇圣寺 【寺有东门西门本济度尼寺隋秦孝王俊舍宅所立东门本道德尼寺隋时立至贞观二十三年徙济度寺于安业坊之修善寺以其所为灵宝寺尽度太宗嫔御为尼以处之徙道德寺额于嘉祥坊之太原寺以其所为崇圣宫以为太宗别庙仪凤二年并为崇圣僧寺辇下岁时记进士樱桃宴在崇圣寺佛牙阁上】 东北隅证果尼寺 【本隋月爱僧寺贞观九年徙丰乐之证果寺于此改为尼寺】 西北隅废报恩寺 【嗣虢王邕景龙中娶韦庶人妹舍宅立寺韦氏败寺废】 铸钱院
次南怀贞坊 【武太后以母号太真夫人讳真字改为怀贤坊神龙元年复旧】
东北隅废干封县廨 【本施巫等八州邸】 户部尚书毕构宅 【即干封县廨】 西南隅介公庙 【本御史大夫乐思晦宅后为庙懿宗咸通诏增修】 横街之北尚书右仆射唐休璟宅惠昭太子庙 【礼阁新仪曰元和八年置】 义成军节度使驸马都尉韦让宅 【大中三年侵街造舍为有司举効】
次南宣义坊 【隋有应法宝积二寺并废】
东门之北燕国公张说宅 【按说宅在永乐坊此乃别宅】 叛臣安禄山池亭司徒致仕李逢吉宅 【园林甚盛】
次南安丰坊 【隋有宣化尼寺武德中徙永平坊】
户部尚书裴宽宅
次南昌明坊 【全一坊隋汉王谅宅谅败后赐零官属家令寺】
家令寺园 【贞观中日南王入朝诏于此营第寻还国宅遂废复为园】
次南安乐坊 【坊南街据京城之南面西即安化门】
判臣李希烈宅
长安志卷苐十
唐京城四
朱雀街之苐三街即皇城西之苐一街 【南出安化门北出芳林门入苑】 街西从北苐一修德坊 【本贞安坊武太后改】
皇城之西十三坊
次南修德坊
德明兴圣庙 【礼阁新仪曰天宝二载建在安化门内道西贞元十九年祔献祖懿祖神主于庙】 西北隅兴福寺 【本右领军大将军彭国公王君廓宅贞观八年太宗为太穆皇后追福立为宏福寺神龙中改为兴福寺寺北有果园复有万花池二所太宗时广召天下名僧居之沙门元奘于西域回居此寺西北禅院翻译寺内有碑面文贺兰敏之写金刚经阴文寺僧怀仁集王羲之写大宗圣教序及高宗述圣记为时所重政要元和十二年诏筑夹城自云韶门过芳林门西至修德坊通兴福佛寺沅按今怀仁书圣教序记碑后并无贺兰敏之金刚经】 右神策军营 【昭宗自华还京以辅兴修德二坊别设右神策军营】
次南辅兴坊
东南隅金仙女冠观 【景云元年睿宗苐八女西城公主苐九女昌隆公主并出家为女冠因立二观二年西域改封金仙公主昌隆改封玉真公主所造观便以金仙玉真为名武宗会昌中建御容殿于金仙观宰相李德裕为赞沅按新唐书传金仙初封西城县主玉真初封崇昌县主皆非公主今此作昌隆与史不同也】 西南隅玉贞女冠观 【本工部尚书毕国公窦王曳宅武太后时以其地为崇先府景云二年为玉真公主作观此二观南街东当皇城之安福门西出城之开远门车马往来实为繁会】
次南颁政坊 【隋有惠云澄觉二寺大业七年并废沅按张九龄徐坚神道碑作攽政同】
南门之东龙兴寺 【本普光寺贞观五年太子承干所立神龙元年两京及天下诸州并置中兴寺遂改此寺为中兴寺又改为龙兴寺西北隅本隋之惠云寺有旧佛殿寺内有郑法轮画】 街东之北建法尼寺 【隋开皇三年坊人田通舍宅所立文帝初移都便出寺额一百二十枚于朝堂下制云有能修造便任取之通孤贫子然唯有环堵之室乃发愤诣阙请额而置于所居柴门瓮牖上穿下漏时陈临贺王叔敖母与之邻居又舍宅以足之其寺方渐修建】 街北之东证空尼寺 【本工部尚书段伦之祖庙贞观十七年立为真空寺武太后改真为证空】 西北隅昭成观 【本杨士达宅咸亨元年太平公主立为太平观寻移于大业坊改此观为太清观高宗御书飞白额至垂拱三年改为魏国观载初元年改为大业崇福观武太后又御书飞白额开元一十七年为昭成太后追福改立此名】 西南隅尚书左仆射芮国公豆卢钦望宅崇明观 【旧图】 东南隅右散骑常侍徐坚宅 【沅按唐书作左散骑常侍】 护国天王院 【天宝二年建显圣天王寺咸通七年改】 右军巡院 【旧图】
次南布政坊 【隋有明法道觉二寺大业武德中并废本名隆政避明皇名改】
西门之南法海寺 【本隋江陵总管清海公贺拔业宅开皇九年为沙门法海舍宅立寺因以法海为名】 北门之东济法寺 【隋开皇二年沙门法藏所立地本梁邨之佛堂及隋武侯将军韦和业宅其佛殿隋光德太子之寝堂太子薨后舍施坼于此造西禅院房国公苏威所立】 街东之北明觉尼寺 【本隋御史大夫裴蕴宅开皇中大保河闲王宏立为寺本名显避中宗讳改】 东北隅右金吾卫 【隋曰右武侯府】 西南隅胡祅祠 【武德四年立西域胡祅神也祠内有萨宝府官主祠拔神亦以胡祝充其职沅按胡祅神始末见北魏书灵太后时立此寺】 东南隅废镇国公波若寺 【本蒋王恽园地景龙三年立为寺景云中废】 东门之北侍中魏知古宅中书令萧嵩宅开府仪同三司毕国公窦王曳宅 【赐第昭成太后之弟沅按王曳即希瓘后改名】 福祥观 【即王曳宅天宝十三载立为观】 左神武大将军河闲郡王舍利澄宅善果寺 【旧图西南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