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铁岭县志
铁岭县志
老古台山城东北十五里
团山城东北二十里
象牙山城东北六十里
大猪儿山城西南五十里
小猪儿山城西南五十五里
娘娘庙山城西南五十五里
硕伦山城西北十里
科昂阿山城西北二十里
刁跸山城西北七十里明一统志在三万卫西南一百五十里辽河西岸俗呼貂皮山
碜背山城东一百三十里
自此以下诸山皆系奉天将军所辖
背阴汀山城东一百四十里
小波罗红山城东一百五十里
大波罗红山城东一百五十里
弯岭背山城东一百六十五里
石猴儿山城东一百七十里
呆沟子山城东南五十八里
龙潭口山城东南五十八里
氷洼里山城东南五十九里
嗏哈连峰即搽哈连哈达城东南六十里
老鹳台山城东南六十里
香炉山城东南六十里
松献阳山城东南六十三里
龙湾顶山城东南七十里
当铺山城东南七十里
温籍谷即温籍火罗城东南七十里
梆子街山城东南七十五里
叶儿星山城东南七十七里
鸡冠山城东南八十里
孙家寨山城东南八十五里
富尔哈山城东南一百里
牤牛背山城东南一百五里
佳瑚禅山城东南一百二十五里范河发源于此
黑石木岭城东南一百四十里老古洞河发源于此
分水岭城东南一百八十里开原少贝河本境柴河俱发源于此
盘道山城东南二百里
红石石子山城东南二百十里
枪杆峪城东北七十里
鹰首山城东北八十里
大石石子山城东北一百里
黑鹰石子山城东北一百六十里
蛇山城西一百五里
查汉搠骆山城西北一百三十里
老古洞河城东一百二十五里源出黑石木岭至下冷格郎寨入柴河系奉天将军辖
范河城南三十里源出佳瑚禅山至蚂蜂沟入辽河
懿路河城南六十里源出王家林山至大猪儿山西散漫
外辽河城西十里即辽河自下塔子分出至红宝石大台入辽河遂为内外辽河
柴河城北二里源出分水岭至席家庄入辽河
凌湖城北二十里
宋家泊城西十里
○城池志 【屯堡附】
国家发祥奉天金汤孔固而铁岭雄峙东北尤扼中外之要冲易曰王公设险以守其国天险则山河是已欲以设险则高城深池非绸缪风雨者所亟图欤作城池志
按古铁岭城在今治东南五百里接高丽界明洪武二十一年设铁岭卫于彼二十六年移置今地即古银州也在辽河东周围四里六十步高二丈池深一丈五尺阔三丈今按县城周围四里二百十六步门四池淤
屯堡
屯堡附
东菓园城东一里
熊管屯城东十里
宿老屯城东三十里
柴河堡城东六十里周围一里南一门
白子峪城东七十五里
一面城城东八十里
冷哥郎寨城东九十里
小寨子城东九十五里
飞地里城东一百里
曾家寨城东一百里
黄旗寨城东一百十里
蓝旗寨城东一百二十里
南菓园城东南一里
顾官屯城东南二十里
屠家楼城东南二十里
黍鸭子屯城东南二十里
张家楼城东南三十里
殷家屯城东南三十里
徐千户屯城东南三十五里
崔公堡城东南四十里
抚安堡城东南四十里周围一里七十二步东西南三门
瓢酪屯城东南五十里
魏台冲城东南五十里
花豹冲城东南五十里
山石小屯城东南五十里
大甸子城东南六十里
牧牙正城东南六十里
高丽营城东南六十五里
当铺里城东南七十里
昂邦城即昂邦合屯城东南八十三里周围一里南北二门系奉天将军所辖
唐王营城城东南三十五里周围二里南一门
八里庄城南八里
辽海屯城南十五里
站里城南二十九里
新屯城南三十里
范家屯城南三十五里
石山城南四十里
教场城西南十二里
三台子城西南十二里
新兴铺城西南十五里周围一里南一门
老河湾城西南三十里
范河城城西南三十里明正统间建周围三里一百三十步四门
城南铺城西南三十三里周围一里南一门
土城子城西南三十五里
阳和楼城西南三十五里
鹰手屯城西南四十里
宋家泊城西南四十五里
腰铺城城西南四十五里周围一里南一门
琐奈街城西南五十里
康家屯城西南五十里
八里庄城西南五十二里
丁字泊城城西南五十五里周围一里南一门
鲍家冈城西南六十里
懿路城城西南六十里本金挹娄县治明永乐五年修筑周围三里十五步南北二门今仅存基址
小河口城西南七十里
马逢沟城西五里
河西庄城西七里
红崖嘴城西二十里
曾十堡城西二十五里周围一里一门
柴河涯城西北三里
奚家庄城西北七里
贺家屯城西北二十里
营守堡城西北二十里
吴高丽屯城西北二十里
正西堡城西北二十里周围一里一门
史家堡城西北五十里周围一里一门
头台子城北五里
高丽屯城北十里
平定铺城北十五里周围一里南一门
旧边门城北十八里
三道铺城北二十里
递运所城东北五里
椴木岭城东北十五里
养猪沟城东北二十里
红草石城东北三十五里
○关梁志 【船舰附】
关以讥梁以济易之重门击柝传之十月成梁何一非政之大者欤铁岭今为陪京属邑讥察无事过严若利涉之备则桥梁之外佐以舟楫皆圣朝规画之周悉者也作关梁志
山头关明时有山头关在三万卫南六十里其地应在今县界内久废无考顺治十五年于城北二十里山头铺设关门康熙十年移置开原之北
范河桥范河南一里
小桥范河南三里
清河桥懿路南关
柴河桥城北三里
辽海桥城南十五里
周胜桥城北十里
以上诸桥皆旧设今多废
船舰
船舰附
柴河槽船二只在县城北额设水手二十名
洼瑚木槽船二只即浑河在兴京界额设水手十三名
木起橹船二只即杓子河在兴京界额设水手十二名
○驿站志 【铺递附】
银州古驿之地以世远莫稽设邑以来南通陪京北抵宁古塔量地远近新站所由设也至于铺递以司文檄之往来其地亦安可不记欤作驿站志
懿路站在城南六十里
北至高丽屯站七十里
南至承德县十里河站一百三十里
铺递
铺递附
铺兵八名
南路在城铺一名
四十里范河铺二名
二十里懿路铺二名南与承德县蒲河铺接
北路在城铺一名
二十里边门铺二名北与开原县清水沟铺接
○公署志
公署为臣子报政之地县治虽新设规模不可不肃也铁岭自建邑以来先后有司以次增葺庶几壮观瞻矣而居是者公尔忘私能无懔欤作公署志
察院行台
公馆三间在县西南隅康熙八年建
知县公署
在城内街北康熙四年工部拨给大堂三间二堂三间书吏房东西六间仪门一间大门三间班房一间康熙二十二年知县李廷荣捐俸增建住房二十间
库一间县左康熙四年建
仓三间县署后东北隅
牢三间县东南隅
典史公署城东南隅工部拨络
儒学公署未设
○职官志
国家设官分职因时制宜靖共之义同也国朝改卫所为州县民社之责固与捍御者不同矣官于斯者可无敬厥事欤作职官志
知县一员
康熙三年四月设
典史一员
康熙三年四月设
知县
胡药婴直隶赞皇人拔贡康熙三年任
贾弘文直隶延庆人难荫康熙十四年任
李廷荣辽东辽阳人监生康熙二十二年现任
典史
王 彻顺天大兴人吏员康熙三年任
王应启江南亳州人吏员康熙十年任
徐元升浙江分水人吏员康熙十七年任
○学校志
铁岭自列州郡以来学校之设旧矣明虽卫所亦置学后乃并其地莫可稽有心教化者何能已欤今先师祀典已有其地矣规制之详倘有待于踵事增华者欤作学校志
儒学
旧志明正统元年建铁岭卫学在卫治东南嘉靖十六年重修后废无考康熙十四年暂于广西巡抚郝浴所置银冈书院内致祭其启圣祠及一切庙学规制俱未建圣殿三间即郝浴银冈书院设先师位致祭在县治南
铁岭县志卷上
●铁岭县志卷下
选举志
户口志
田赋志
风俗志
祠祀志
古迹志
物产志
名宦志
人物志
孝义志
列女志
隐逸志
流寓志
仙释志
方伎志
艺文志
○选举志
周礼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以贤能者献于王王拜受登于天府盖其重也铁岭建邑以来拔于主司者济济矣应斯举者其务濯磨奋励以无负国家所以求贤之意欤作选举志
进士
金
夹谷守中咸平人大定二十二年登第历官彰德军节度使石抹世绩咸平人承安五年登第历官礼部尚书
举人
皇清
康熙丙午科
王道兴
康熙甲子科
吴一德
岁贡
王芳毓任山海卫训导
武科
康熙丙午科
李 霖
康熙壬子科
张 垚
○户口志 【里社附】
古者献民数于王王拜受之民为邦本断如也今邑治新设果能拊循抚字使户口蕃滋三代之隆不亦可立睹哉作户口志
新设县分原额无俱系招民徙民起科人丁不分等则每丁征银壹钱伍分
康熙叁年肆年伍年陆年招民例于叁年后起科应于康熙柒年捌年玖年拾年新增起科其康熙柒年奉文归并徙民即于本年新增起科
康熙柒年新增人丁柒百贰拾玖丁征银壹百玖两叁钱伍分
康熙捌年新增人丁壹百壹拾壹丁征银壹拾陆两陆钱伍分
康熙玖年新增人丁贰百捌丁征银叁拾壹两贰钱
康熙拾年新增人丁捌百玖拾肆丁征银壹百叁拾肆两壹钱
康熙拾壹年新增人丁壹拾伍丁征银贰两贰钱伍分
康熙拾贰年新增人丁壹百捌丁内除渡夫陆丁实新增人丁壹百贰丁征银壹拾伍两叁钱
康熙拾叁年新增人丁壹拾伍丁内除渡夫伍丁实新增人丁壹拾丁征银壹两伍钱
康熙拾肆年新增人丁伍丁内除渡夫贰拾伍丁增减相抵外实除渡夫贰拾丁免银叁两
康熙拾伍年新增人丁叁拾玖丁征银伍两捌钱伍分
康熙拾陆年新增人丁贰拾丁征银叁两
康熙拾柒年新增人丁贰丁征银叁钱
康熙拾捌年新增人丁壹丁征银壹钱五分
康熙拾玖年新增人丁玖丁征银壹两叁钱伍分
康熙贰拾年新增人丁贰丁征银叁钱
实在当差人丁贰千壹百贰拾贰丁征银叁百壹拾捌两叁钱
里社
里社
常盛社 安丰社 新兴社 繁裕社 奉化社 仁美社 常益社 阜乐社 保宁社 淳安社 归善社 和济社 绥怀社 嘉善社 庆成社 广惠社 作新社 新恩社 锡福社 履泰社
○田赋志 【税课附】
银州古以富国名军岂非地宜之饶使然欤然本富则力作尚矣铁岭立邑末久恳辟无多辟草莱为沃壤是固良有司之责也作田赋志
新设县分原额无俱系新垦荒地不分等则每亩征银叁分不加闰
康熙柒年起科地壹千玖拾陆亩征银叁拾贰两捌钱捌分
康熙捌年起科地肆千叁百捌拾捌亩壹分征银壹百叁拾壹两陆钱肆分叁厘
康熙玖年起科地陆千捌百叁拾伍亩征银贰百伍两伍分
康熙拾年起科地壹万壹千柒百贰拾壹亩征银叁百伍拾壹两陆钱叁分
康熙拾壹年起科地壹万贰千贰百玖拾伍亩征银叁百陆拾捌两捌钱伍分
康熙拾伍年起科地壹千陆百叁亩征银肆拾捌两玖分
康熙拾柒年自首隐地柒百伍拾柒亩征银贰拾贰两柒钱壹分
实在成熟地叁万捌千陆百玖拾伍亩壹分征银壹千壹百陆拾两捌钱伍分叁厘
税课
税课附
驴骡牛猪之市易者每两纳税银三分
斗秤各牙行本府通判给帖季一易之每帖按季纳银三钱计帖若干张纳税银若干每年不等
其驴骡等税银无定额多寡随帖银按季解本府通判
○风俗志
风俗由于教化汝坟江汉之诗至今可咏也铁岭旧俗质朴圣祖肇造以来风气益厚渐摩仁义泽以诗书是在后之为政者已作风俗志
汉书地理志
辽东地广民稀箕子教其民以礼义田蚕织作其民终不相盗无门户之闭妇人贞信
元志
性悍善骑射
明一统志
人多侨居俗各异好又云人性淳实务农桑习文礼
谨按今铁岭之风俗成刚果俗尚敦庞
○祠祀志
国之大事在祀寅清昭格其典固甚重焉邑有坛壝春祈秋报其它里闾随俗所建大抵水旱疾疫致祷焉是亦志所宜及者也作祠祀志
社稷坛在西门外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南门外
八蜡庙城外西南
厉坛在北门外
城隍庙在西门内康熙八年知县贾弘文重修
旗纛庙城外西南古教场地庙未建
关帝庙旧在西门外康熙二年重建于城东门内迤西街北知县贾弘文有碑记
火神庙二城东三十里宿老屯一崇德八年敕赐银二十两南门内街东一康熙七年建
子孙圣母庵西门
子孙圣母庙在懿路城崇德八年敕赐银四十两
龙母庙城东南隅康熙十二年建
七圣祠南门内迤北街西顺治十年建
圆通寺在城西北隅有浮图高十三级二十里外可望而见明天顺万历间碑二崇德八年敕赐银五十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