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铁岭县志
铁岭县志
逢虎行
猛虎当路坐行人皆辟易爪牙静不张眼光下照石恨无朱亥椎奋臂碎其额虎亦太恣睢故与人相阨徐行踏怒去但留虎蹏迹
读丽中师自奥 【奥:粤】 寄梅花诗
岭南老衲欲逃禅撇寄梅花诗百篇万里遥期明月下寸心共尽早春前美人入梦多迟暮孤客招魂半野烟无待笛声吹彻处天山雪落巳凄然
焦冥师寿日避客
凌虚羽土 【土:士】
逐朝霞洞里清猿待客茶应知天上春还早别向青山扫落花
古洞易名行
【华掌】 郝浴
银州门外柴水清银州东去柴水生水生虎窟山围绕中有洞天缠虎名邢子登山向山语洞胡不以观音举转看威猛臂千条多智如灯目如炬分身虎变火 【脱为字】 莲二名曾湖 【湖:衍文】 不差一黍君今愿作妙庄行应为香山寻难声绰约肌肤如处子好把灾黎玉臂擎闻说羣山御洞紫紫光流入普门里门前一水划银河来抱银州玉相似
铁岭城四首
百尺空城首自搔青山绿水一周遭鸟翻东北辽天尽鱼上西南海路高龙气已冲都护印鸡声还乱大夫骚几回欲雪沧桑涕愧似新亭醪 【醪:泛】 浊醪
故李将军此用兵帑金十万铸严城曾矜云鸟兼山立不信俾 【俾:埤】 倪 【倪:堄】 一掌平风雨愁歌花树曲黄昏争泛木鱼声销魂更是狻猊石兀守空衙傍月明
甲第排云及作尘重开茅屋见阳春蛾眉漫写莲花步广柳终迷渔父津竟入他山樵古木轻于旧水捉金鳞悠悠刍狗还成梦杖底春风想圣人
敕放归田八十翁中华宰相起辽东名留古剎丰碑上事在前朝天顺中多宝环收千迭翠羣湖返照一般红玉门此日应如辟满路春风揽辔同
观音洞
洞口人烟渺空蒙翠欲浮草香无鹿迹磵古有云流晴日岩常暗鸣禽树自幽桃渔 【渔:衍文】 花深谷发 【脱渔字】 者未容求
其二
山骨知谁凿俨然成室堂云涵苍璧 【璧:壁】 润藓覆古苔香净远龙蛇气深通日月光穴空悬石髓斑错尽文章
其三
灵异天难秘清幽圣 石露垂莲幔岩花绣佛衣隐然闻梵语香雾四山微
其四
亦有岩栖士悠悠谢世喧溪云随去住山色自朝昏拂寺松同偃翻经鸟共论丹成宁虑失虎豹守柴门
题观音洞
洞自何年辟名从此日新宝幢围石色香树藉苔茵古涧龙蛇伏荒崖虎豹驯会当寻胜迹延眺惬吾真
其二
□角非吾事深林兴自长披经云过眼采药翠沾裳法雨莓苔润神灯岩岫光无生如可悟直欲问慈航
李宁远看花楼
东牟左暐生
花下提戈月满楼将军控马待高秋云山一望寒旌色辽水于今日夜流
登三清观
苕嶤直上太虚宫高下诸峯凭槛中西倚银州秋色迥东连紫塞野云空当年胜迹残碑石此日登临落木风杯酒不知身外事远天望断见飞鸿
中秋偕诸友集郝复阳先生月台
霜黄节序过常期篱下寒花已满枝径就陶家频载酒涛疑枚叔未裁诗中宵月到光辉处绝塞人当少壮时好共良朋弃一醉风尘有弟隔天涯
鸳鸯湖
蓼红一望野田开想象青娥载酒来七十二湖齐泛棹不知何处采菱回
次左锡侯范庄
豫章载国士
地僻海天东双流夹万松洪荒藏太古旷莽接长空樵猎漫山火毡裘入骨风谁怜丝粟命尚在 坏中
万花楼
东牟左昕生
雕栏翠幰注天涯休沐材官唱晚衙朔气忽随阴雨变危楼长傍夕阳斜夜明露泣平原第秋老篱开处士家盛事不堪摇落尽犹存消息问梅花
泛舟鸳鸯湖
青春威迟碧草芳冰开湖水泛鸳鸯黯黯春流波上下羁绪与之俱短长同人载酒向湖畔更放鹢舟游汗漫棹发参差菱荇分人语低昂凫鸭乱洪涛出没巨流通扁舟明灭夕阳东万顷茫然光霮雨对千山倒景气鸿蒙傍舟大鱼有时出惊波跳沫声沸滭鳣鲔风云久不兴蛟龙咫尺愁相失座上久客芦中人回船悄然动呻吟不知杨柳西园盛争如芙蓉南浦深南浦芙蓉风历乱酒酣兴极泪如霰空余鸥鹭对浮沈湖上鸳鸯终不见
观音洞诗二首为环生年台赋
陈行恭
物外惟邢子能消去国忧短笻随道路绝塞得林丘涓滴寒泉响阴森古洞幽天高思纵骑与尔会同游
其二
精舍从僧结丹经许客携山林安问虎雨雪自闻鸡眼放三韩阔愁空二室低此间堪隐逸直与武陵齐
题观音洞
方山陆鸣时
想见云深处无能一快游千峰围瑞霭一径别林丘石洞开天久名山古佛留展图何所慕吾道自悠悠
前题
天台周鼒
巉岩石洞倚天开碧水悠悠去复回秀列千峰含晓雾寒生积雪锁苍苔风尘几黯香垆色狮象遥瞻法座巍支遁幽期终不负雨花何事独登台
元宵作
董国祥
云净三阶月欲高满城歌鼓竞游遨俨然柝弛金吾夜不复烽传介马劳壤击真堪称帝里原田庶得美车旄衰迟独未忘奇士闭户燃藜自熟骚
假寐
湖海元龙夙所期齐今高古亦随宜当窗满照关山月徒壁空余老大悲百里鬻秦知己过子卿归汉惧成迟五风十雨朝朝有坐拥寒床绕梦思
赠苗焦冥炼师
自是含元佳气多洞天小有白云窝但看落笔惊风雨若傍观棋烂斧柯子午昆仑顷己遍苍梧北海几回过右军偶作黄庭草未信山阴听笼鹅
效郝复阳放言体
人情纵复似阴谐也逐东风拂面开胥靡等闲能肖梦还看海日射金台
盛京纪述
六鳌神足奠坤舆草昧天开壮帝居禹贡山川指顾里周官礼乐绘图初千秋王气维盘石五色卿云捧日车谁识东京作赋者徘徊已是十年余
东山仙洞
窈窕穷岩岫谽谺启洞门法幢缠晓气梵响出云根寺转欹平路烟披远近村扪崖辨题句剥落半苔痕
送李宫詹 赐环
毘陵吴达
骊驹初唱岭云秋典属还家尚黑头济上青山双泪洒关门明月一仙舟他年谢猎知无罪此日行藏任自由漠漠水田飞白鹭羊裘老子更何求
○原跋
易曰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取诸益此万世衣食之原也周家以农事开国卜世三十卜年八百故豳风豳雅豳颂所详皆农事焉国家念丰芑重地设立郡县招集人民垦田殖谷所以为根本计至深远矣即铁岭居民屯堡所云台所云冲者皆昔时望烽燧谨斥堠之地麻麦幪幪瓜瓞唪唪其气象为何如哉孔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无征不信吾舍周奚适哉故作为春秋系正月于王系王于春所谓本天道以治人事大一统之义也春秋之义兼事辞道法而有之天王狩于河阳法即道也春秋未修曰雨星不及地尺而复既修曰星霣如雨辞即事也前代之事若存若亡县设未久鲜可纪者贾公之为此志或据事以征实或因言以立教忠君爱国之意娓娓溢于辞端觐光扬烈彝叙万年于吾夫子从周之志实无媿焉宁止一邑之事云尔哉康熙丁巳长至前二日邑人
董国祥书
铁岭县志卷下
◇纂辑者(贾弘文 李廷荣)◇
●目录
序
凡例
编纂姓氏
县治疆域图
县治城池图
卷上
卷下
●铁岭县志序
序曰志即史也何以言之古虞书君臣告敕都俞一堂因事陈辞炳焉与星日同朗此即唐虞之志也夏书即夏志商书即殷志周书即周志也删定而后纪载不可胜详魏晋以还皆以兰台石室之藏攟集成书遂代各有史 【弘文】 未受简命之先已奉有旨令直省府州县各修志书数年矣莅任以后府檄频催而苦无以应今岁秋冬之际乃与绅士之隶籍兹土者谋所以终其事但铁邑无旧志可考 【弘文】 又责无可委因不辞固陋勉缀成编所见所闻约略于此其或人所未见事所未闻历观通省旧志例应备载者姑存其目以俟来兹圣天子衣裳万国传示奕禩则此一编亦备天厨一脔未可少也故曰志即史也龙门云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此犹是草创之意后之君子得以览焉旹康熙丁巳阳月旬有九日奉天府铁岭县知县臣贾弘文谨序
●凡例
一奉旨纂修志书部颁以河南通志为例今体裁悉准焉如河防封建铁邑所无则省之名宦人物孝义列女流寓隐逸仙释方技或仅得一二或阙其人亦存之以待博闻者详考焉
一铁岭新造之邑而无旧志辽东旧志草本舛谬良多今凡关沿革古迹悉照辽金二史细加考订
一山川城堡或今昔异名或方言各异其更改之由有考据者则详疑者则阙里巷附会之说不敢入志传信故也
一铁岭前代为路为府为卫幅员大小与今县治不同故户口田赋前代者无可稽惟本朝建邑以后悉照赋役全书开载
一职官选举他处例载前代今铁邑无旧志可稽故职官只载本朝而选举仅举近代亦阙疑也
一艺文止选有关铁邑故前代采录无多皇清诏书普及天下州县郡志载之县志不敢复登有司题咏存之以备风谣之采
●编纂姓氏
原任奉天府铁岭县知县 【臣】 贾弘文编纂
奉天府铁岭县知县 【臣】 李廷荣补辑
●县治疆域图
见图
●县治城池图
见图
●铁岭县志卷上
建置沿革志
星野志
疆域志
山川志
城池志
关梁志
驿站志
公署志
职官志
学校志
○建置沿革志
古帝王衣裳万国特重建置第因时度势规制多不一焉铁岭古银州地今上三年设县屏护陵寝藩蔽盛京盘石之基光于往代矣作建置沿革志
粤稽铁岭县系周时肃慎氏地秦因之汉晋为挹娄国至隋为越喜地唐时渤海大氏取越喜地改为富州属怀远府迨辽改为银州富国军领延津新兴永平三县金时改为新兴县隶咸平府元省县仍隶咸平府明洪武二十一年置铁岭卫在今县治东南五百里地接高丽界后二十六年徙此仍名铁岭卫领中左右三千户所至皇清康熙三年改设铁岭县隶奉天府
○星野志 【祥异附】
星野之说由来旧矣而因天文以占人事灾祥于此验焉铁岭远僻边陲载籍无征躔次分度独阙其文且县立未久惟据其事在辽左者书之作星野志
尔雅
幽州为析木之次
春秋元命苞
箕尾散为幽州分为燕国
史记天官书
尾箕幽州
晋书天文志
班固取三统历十二次配十二野其言最详自尾十度至南斗十一度为析木于辰在寅燕之分野属幽州费直说周易起尾九度蔡邕月令章句起尾四度陈卓言郡国所入宿度以凉州入箕中十度上谷入尾一度渔阳入尾三度古北平入尾七度西河上郡北地辽西东入尾十度涿郡入尾十六度渤海入箕一度乐浪入箕三度玄菟入箕六度广阳入箕九度
祥异
祥异附
元
至元二十四年大水
二十九年雨雹
大德七年六月大雨水
延佑六年六月大水
泰定三年十一月饥
四年正月饥
天历二年七月献蝗
明
嘉靖六年四月丙寅五龙见于北
十四年大雨连月
自四月至六月不止河水泛涨平地深丈余是年大饥
十五年秋七月大风雨雹
损禾大半
十六年夏大水
坏庐舍人畜溺死禾稼淹没
皇清
顺治七年大水
顺治十一年十一月大雪
深盈丈雉兔皆避入人家
康熙十八年七月地震
康熙十九年大有年
康熙二十年大有年
○疆域志 【形胜附】
铁岭辽金始列州郡自是以还建置不同事宜亦异虽普天莫非王土然画疆而理则官司之责也至若左挟羣峰右环辽水固陪京北道之锁钥欤作疆域志
县治疆域
东至老古洞一百二十里外为开原城守专辖
西至刁跸山七十里广宁县界
南至懿路站六十里承德县界
北至山头铺二十里开原县界
东南至瓢酪屯五十里外系奉天将军所辖
西南至小河口六十里承德广宁二县接界
东北至红草石三十里外系开原城守专辖
南至盛京城一百三十里
形胜
形胜附
谨按铁岭之地辽水西环虎洞东峙
○山川志
从来一人首出则山岳效灵河伯献瑞盖协应之盛也铁岭为盛京近属圣祖肇基山川葱郁详而志之庶后之览者知夫芒砀云气发祥非偶不徒赋景物之奇侈登临之美已也作山川志
龙首山城东二里旧有龙王庙
小枣山城东十里
东塔山城东十里
白翎山城东二十里
髟狄髻山城东三十里
陕西台山城东三十里
山城山城东三十里
马儿山城东三十五里
鹅脖山城东三十五里
光山城东五十里
仙人洞山城东五十里
双山城东五十里
照壁山城东六十里
黑山城东八十里
黑背山城东八十八里
关门山城东九十里
冰峪城东九十五里
双顶山城东九十七里
黑石子山城东九十七里
后石石子山城东一百里
俄尔多峰即俄尔多哈达城东一百里
韭菜峪城东一百十里
松顶山城东一百十里
老古洞山城东一百二十里山石赤黄巉岩中有洞洞口有庙
妈妈谷即妈妈火罗城东一百二十里
帽儿山城南十五里
香山城南二十里
塔山城南三十里
透山城南三十五里
石灰山城南四十二里
韭菜山城南五十五里
阎王鼻山城南五十五里
王家林山城南五十六里懿路河发源于此
烟台山城南六十里
赵指挥山城南六十里
驻跸山城东南二里康熙十年圣驾驻跸于此因名
骆驼山城东南二十五里
大青山城东南四十里
水口山城东南四十里
朝阳洞山城东南四十里
大宝山城东南五十二里按辽史贵德州有大宝山即此也
小宝山城东南五十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