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钵池山志
 
                    
                    钵池山志
                    
                        
  又《歜枣簃诗话》云:杨小弢茂才寿恒先世累代科第,至茂才门户降落,居钵池山下,诗才清畅,所传不多。 
  丁俭卿晏《柘塘脞录》载,潘四农应童子试,太守官公懋弼爱其才,面试钵池山诗,潘有句云:“我来秋色老,人去暮山青。”太守叹曰:“潘生海内奇才,可惜晚达。”此诗《养一斋集》中不存。 
  刘六皆谦吉《讠刃庵诗钞》有《钵池山前祖茔》七律一首,今山前“偕隐高风”为刘氏先茔,意即此耶。六皆,康熙甲辰进士,官山东提学佥事。 
  谨按:诞登与景会同祖嵩乳道密。张有《觉津寺碑记》云:嵩乳,泗州唐氏子,父讳爵,母赵氏,万历戊子八月廿三日生。年十四,念生死可畏,请为僧,依景会应元大师出家,茹苦作淡,日事樵牧,礼佛参禅,晨夕不懈,居然道衲也。侍师谨。师寂,竣塔事,念生死未了,访道四方,闻憨山大师住庐山,往访,以法器相期许。次参博山无异来祖。一日,睹洞底白云飞上山顶,豁然大悟,即说偈,云裂石穿,云和不齐。复隐钵池,结茅以居。法弟子南庵来访,依止左右。久之,声动遐迩,缁俗景从,建刹迎师者甚众,一时开法丛林凡七,为景会与诞登、觉津、湖心、湛真、栖芦及云台山之法起,其他不远千里受嘱咐者不知凡几。顺治戊戍三月十一日,晨起,礼佛,集众,说偈,示寂景会毗卢阁,时年七十有一,以十月十日塔藏全身于菩提社侧,衣钵入法起塔,所著有《述古箴规》、《净土纪异》。又《隐辰随笔》记前辈言:嵩祖居恒砍柴,修头陀,行坐树下或冢中。一日晚,习定林间,所持菩提素珠线忽中断,因发愿曰:“倘于暗处拾珠一粒不少,即结茅于斯。”已而果然,遂就地诛茅结庐,后名其居曰“菩提社”。又,南庵老人法孙侣石清和尚,原名一清,康熙召对,命改万清,意在国祚地久天长。只字片言,未容稍犯,其尊严可知。又,诞登命名亦圣祖南巡诞日登临之故。又,南祖后隐江浦西华山响铃庵,寂后塔藏庵侧。范益附识。 
  ——《钵池山志》终 
  景会与觉津、湖心、湛真、栖芦、诞登及云台法起俱中兴曹洞。博山无异元来禅师、嵩乳道密禅师、南庵宏依禅师,丕振宗风,开山传法。迨康熙南巡,临幸觉津,天根传本禅师承恩召对,赐额赐联赐扇及今犹存,且伴驾各寺,均邀御书敕赐寺额,留镇山门,演派当时为一代冠。各寺住持为湖心童求传昱禅师、湛真、栖芦介旭传遐禅师、诞登隐知传闻禅师、景会玉岩传崐禅师。诸师祖德行高洁,门下众多,盖皆钦敬嵩祖、南祖也,其曹洞宗派详载《佛祖心灯》,全文甚长,此下摘录从略。又,诞登侣石万清禅师另演字派,为康熙命名而作,前所未载,今并列入。 
  洞宗下:江西寿昌下旁出博山,无异元来禅师另演二十字为大蚁元来派。 
  元道宏传一心光普照通祖师隆法眼永博寿昌宗 
  元来下第四世觉津天根传本禅师从“传”字起演派十六字。 
  传灯正宗永绍新丰人天仪范绵远昌隆 
  又传本派各寺后人从“隆”字起续四十字 
  隆兴禅净义六度行常洪德化仁慈旨恒修显密融教崇圆顿实证彻妙明空湛寂真如体庄严宝镜风 
  元来下第五世诞登侣石万清禅师从“宏”字起演派十六字。 
  宏传万绪世衍弥昌祖祢广大源远流长 
  另法起改演一派,系从派内演派,紊乱旧章,而于传本、万清二派抵触尤多,故不列。 
  按:吾宗同人以宗派一事至末法时已成为官样文章,若严格论之,则一宗一派之系统丝毫均不可紊乱或牵强附会,令后世宗门有知识之子子孙孙诮。兹《志》付刊,吾宗字派之始末因缘应一“应一”,误,当为“一应”。述之,免致以讹传讹,因谨纪于此。 
  《钵池山志补遗》自序 
  乡先辈杨子世《咏山阳》云:“山阳山何许,钵池留半环。”余幼即爱诵之。癸亥仲夏,段蔗师授予《钵池山志》一册,并题书衣云:“此书刊成后,版为疚斋携归京口,传印无多。今偶检得覆校底本,持赠文献,以为插架之一种,文献博闻强识,当必有所补正也。癸亥五月十七日,蔗叟”。余感其意,为辑“补遗”,迨草就而蔗师下世,而所谓钵池山者,早经河决湮为平陆,不独人事有代谢,山川亦有古今,怅乌能已!今隐辰上人复刻《山志》并附此册,胜流题咏,晦久复彰,钵池之灵实式凭之,虽然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安知后我者不更有所补正,以为兹山增色乎?予日望之矣。 
  淮安宋焜(文献) 
  钵池山志补遗山水志第一 
  山水志第一 
  钵池山 
  钵池山明卞荣 
  (康熙《关志》) 
  弭节寻仙境,缅怀王子乔。丹砂沉古灶,石刻记前朝。影落双飞舄,虹飞百尺桥。晚来幽思癖,重欲步山椒。 
  携具邀民部苏业师游钵池山限韵张弨 
  井灶仙源古,旌旗从骑劳。鸾和鸣碧玉,丝素服青羔。持蟹恒兼酒,羹鱼略用芼。笑谭连日夕,茅屋一灯弢。 
  钵池山二首清张耆 
  (《霄峥集》) 
  仙子何处去,空余洗钵池。山容自今古,凫影渺参差。台圮人收钓,楼荒笛罢吹。几番寻旧迹,到此慰遐思。 
  荷花山后发,香气绕丹台。蜡屐偶经此,仙踪何日回?药灵鸡犬化,祠古雨风颓。不尽登临意,夕阳归去来。 
  钵池山阮葵生 
  (《七录斋手稿》) 
  当年王子乔,炼山此地巅。仙去不复返,极目惟云烟。山根错乱石,幽壑泻飞泉。空台落梵响,松籁鸣清弦。攀萝上绝磴,临流听潺湲。步虚访仙踪,采药怀芝田。山中招隐客,高风杳昔贤。我欲据丹灶,悠然证长年。 
  游钵池山李藻 
  (《霄峥集》) 
  王子骖鸾去,丹台百尺留。溪山初落日,藤竹似凉秋。我亦吹笙客,仙人不可求。惟余井华水,一勺汲寒湫。 
  登钵池山何维熙 
  (《荷村诗稿》) 
  我生寻古迹,小艇系山前。高阁摩云树,长竿钓雪天。仙家丹井在,客路酒旗悬。稍坐留三酌,情驰兴欲颠。 
  钵池山方外岳宗 
  (《以下并《妙叶堂集》) 
  山泽湖边水满陂,王乔炼断是何时?谁云仙去犹埋钵,闻道花开尚有池。野寺寂寥空暮草,亭台颓废剩荒基。自从舍卫无人托,化作长淮老古锥。 
  题钵池山与王秀才岳宗 
  往事传名胜,仙踪尚可求。火炉空翠落,古井冷云浮。鹤驾移缑岭,鹅笙吹碧楼。到今已千载,继起几丹邱。 
  山子湖 
  山字渔艇明何希范 
  (康熙《关志》) 
  流水慕高山,河路成山字。一苇钓其中,快哉仁且智。 
  泛山子湖,归过深竹寺,读 
  禹江、菊邨题张子舄飞所画 
  《(拣)[采]莲图》,次原韵清徐麟吉 
  (《北山诗存》) 
  钵池之水出洪泽,钵池之山达北郭。往年洪泽溃金堤,一望无烟殊寂寞。年来水涸种荷花,蓐暑层冰踏赤脚。湖光山色载扁舟,古寺丹邱势磅礴。红颜粉黛芰荷香,花时仅有游人掠。山子湖名君子湖,绿天晓霁飞鸟雀。远势遥冈旭日多,芙蓉千顷穿林薄。杨家兄弟总风流,执耳骚坛走沈约。亡友张子工丹青,同向芳湖采杜若。十年濡墨尚如新,披图神往莲湖泊。太史有序介弟诗,后来输与君先着。昨夕池山看采荷,荷花正开雨正落。今日读君湖上行,千秋风月欣有托。诗中有画画中诗,烟鬟一一藏丘壑。就中写出爱莲人,十里荷花红灼灼。钵池烟景在目前,斗酒招魂和泪酌。 
  泛舟钵池湖何维熙 
  (以下并《荷村诗稿》) 
  晴湖风日好,佳处爱停槎。鸟篆沙为字,鱼吹浪作花。白云藏洞府,绿树聚人家。凡几留诗去,登山总未暇。 
  春晚过钵池湖何维熙 
  洗钵留仙迹,风光拟镜湖。水添鱼乐极,霜断雁归无。绿树生烟火,红桥展画图。预为竞渡约,满目对新蒲。 
  山紫湖晓望杜首昌 
  (《墨迹》三十首录八) 
  湖西观日出湖东,云白烟青水半红。几个渡舟图画里,不知我在画图中。 
  山紫湖晚眺杜首昌 
  归渡丝丝闹渡头,去舟不断又来舟。闲情只合贪烟水,立尽斜阳得自由。 
  送玉公还钵池杜首昌 
  策蹇归来不杖藤,一船斜日载闲僧。□波极目浑无际,家在云林第几层? 
  望钵池景会寺杜首昌 
  意中有寺偏难至,望里无山亦自佳。可惜仙人王子去,不曾看见我胸怀。 
  湖干雪霁杜首昌 
  云开旭日气蒸堤,灼灼银光望欲迷。宁逐冰凘融作水,莫教洁体碎成泥。 
  含生、悬灯二上人过访山紫,携有蔬资, 
  嘱住持纯可师备素馔,予亦许舍侄学山、 
  小儿玉净随至伊蒲,情话晚归杜首昌 
  三月心期未与论,恰来二朗叩山门。相留料得能相恕,曾共庵居饱菜根。 
  二鼓月中大雪独眺湖干杜首昌 
  大地弥漫总不分,空中淅淅静中闻。惊风滚月浑迷水,渐觉将身拥入云。 
  三更独步湖干看月杜首昌 
  清光有意向人多,湖面浮金静不波。此去广寒何必远,迢迢犹似隔银河。 
  泛湖戴晟 
  (《寤砚斋集》) 
  十里晴湖放一船,水心云意钵山连。数椽草屋依鱼鸟,百代荒台绕芰莲。福地旧时真隐约,仙家往事尚流传。买山有志何年遂?得共渔人稳醉眠。 
  钵池山志补遗建置志第二 
  建置志第二 
  景慧寺 
  景会禅灯明何希范 
  (《淮安关志》) 
  禅关题景会,夜色皎如冰。非指还非月,相传此一灯。 
  吾乡钵池山景会寺最古,鹤亭撰志 
  传之,承赠答谢顾震福 
  (《跬园诗钞》) 
  缥缈荒台倚断垣,缑山笙鹤悟根源。洛阳故事伽蓝记,江表清才水绘园。风里凤鸾应伴啸,云中鸡犬似闻喧。爱莲亭畔留遗爱,况复濒行更赠言。 
  庚戌仲春道经景会寺小憩,口占 
  呈隐辰开士四首朱廉 
  (《洁庵遗诗》) 
  偶抛尘事叩禅关,絮语幽清半日闲。莫谓钵池山太小,淮阴舍此更无山。 
  祗园三世托通家,访旧聊停薄笨车。羡煞吟僧无个事,拨云随意拾松花。 
  古心古貌古精神,鹤发童颜世外身。到此会心应不远,可能为我指迷津。道贯上人寿逾八十,谈笑风生。 
  伊蒲馔饱出云房,垂柳当门似茧黄。回首渐闻钟磬远,鞭丝帽影趁斜阳。 
  钵池山志补遗古迹志第三 
  古迹志第三 
  丹台 
  王子乔丹台明何坦 
  (康熙《关志》) 
  昔人传说成丹去,今日追求仙子踪。玉井尚余明月在,土台惟见白云封。胡麻无地寻根植,鹤驾何能得侍从?多少牧童尘世外,漫敲牛背过山峰。 
  春日登台漫兴庄起元 
  (康熙《关志》) 
  登台一望春水生,漠漠烟波动客情。平野雨余芳草绿,长江云外片帆轻。湖涵月色连天静,风递花香入座清。几度凭栏观不尽,仙凫飞处是神京。 
  俯视江皋百丈堤,沿堤芳草日凄凄。春含万树心如醉,风入千帆望欲迷。淮海水连银汉迥,钵池山绕暮云低。凭栏把酒聊舒兴,敢附骚人浪品题。 
  丹井 
  钵池仙井何希范 
  (康熙《关志》) 
  飞舄称仙吏,烧丹向钵池。平冈遗井在,常有吐云时。 
  钵池山丹井王永熙 
  (《湖上草堂诗集稿本》) 
  王子宾仙竟不回,钵池丹井傍丹台。丹成鸡犬乘云去,井在鱼龙戴月来。滚滚长河喧白露,萧萧落木冷苍苔。天高双舄何年降,沙石凄清鹤唳哀。 
  王乔井方外岳宗 
  (《妙叶堂集》) 
  留仙井在浊河干,王子曾传此炼丹。绕径片云飞漠漠,循栏流水自漫漫。药炉把守闻凭虎,洞府招寻忆驾鸾。今日仙人何处去,青山无恙碧天寒。 
  爱莲亭 
  过爱莲亭清王永熙 
  (《湖上草堂诗集手稿》) 
  岂意黄流涌,兹亭忽就荒。一时具今古,半世阅沧桑。水榭萦寒雾,莲花断远香。园篱环草屋,鸥鹭漫迴翔。 
  春日过文津书院,晤家禹山 
  山长,即事赋四首程得龄 
  (录一,《山阳诗征续编》) 
  花港渔矶界绿蒲,爱莲亭接水云区。先生若把头衔署,山子湖边老钓徒。 
  钵池山志补遗金石志第四 
  金石志第四 
  敕封普惠王祖师祠碑 
  朝议大夫淮安府知府加十级记录十次顾思尧撰并书篆额 
  普惠王祖师灵昭于山阳县西北钵池山,有丹台丹井,民立祠祀。《县志》著周灵王太子名晋,字子乔,修真之所。咸丰八年九月,粤逆窜夭,六扑三河,距淮仅百余里,衡阳防兵以少击众,贼溃。生擒之贼佥称:“十二夜,扎筏偷渡,见隔岸灯光中有‘丹台王’三字,河水骤长,筏沉,毙者甚众。”十年正月,捻逆扰清江浦,逼淮城,官军击退,被胁人归,相谓:“闻贼哗言城上旗灯往来,灼见‘王’字。”时思尧知县事,绅耆、四品衔封兵部职方司员外郎韦城议答神贶,国子监学录、前江浦县教谕徐登鳌暨士民等胪呈详情,大府具奏。同治元年三月,思尧署淮安府事。今年八月二十四日,奉大府檄,行礼部,于七月初七日准内阁交出王祖师封号,奉旨铃出“普惠”匾额,奉旨铃出“保惠全淮”,列入淮安祀典。思尧遵檄将事,敬营祠宇于城西北之文通寺,妥神祭告。从绅民之请,砻石而为之辞曰:“于显普惠,于汉已神。中郎碑称,上世真人。笃孝致祀,延熹八年。今受帝祉,忠诚迈先。褒遏寇虐,宏济时艰。戴华若苣,挥旗有翩。炳灵锡祜,典钦肇禋。歆佑八埏,俨福淮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