钵池山志


  登王仙人墩明潘采

  (以下并《山阳诗征》)

  丹成仙已去,台畔想元风。披草遗踪在,牵藤僻径通。药埋湖际井,云幕梵前宫。佳气浮林樾,身疑玉洞中。

  九月十三日同张翀羽、胡养源、朱钟岳

  登王子乔丹台迟,酒不至冯天祚

  野菊沿堤花正开,乘风长啸一登台。四围秋色连淮海,千古灵区遍草莱。飞舄久知成幻迹,振衣聊共倚云隈。兴狂如许诗情发,谁是王宏送酒来?

  丹凤台吴璜

  (此首又见乾隆《山阳志》、《淮安艺文志》)

  传闻王子乔,或云淮王焉。淮王王子后,王子淮王前。神仙亦淡漠,不必问何年。此山结太古,混茫盘古先。灵气结寰宇,洪濛几点烟。五丁无巨斧,神工作未全。粗者及仙佛,精者蕴圣贤。河图久未出,凤乃鸣其巅。滔滔凤化鸡,鸡凤谁媸妍?鸡化不以时,神丹亦枉然。小物何足惜?昭昭台畔泉。晨夕此中味,可以乐便便。
  丹台凤清张鸿烈

  (《淮人咏淮诗》)

  咏仙迹也。淮郡城西北二十里钵池山,旁有台,相传王子乔炼丹于此。丹成,无人可授,试与鸡食,化凤而去。今台下有井,井旁有庵,祀子乔像,并塑凤,作轩翥之势。

  涉陂陁兮荒垓,睇霞表兮皑皑。若有人兮缑岭,翩羽裳兮归来。炼黄芽兮白雪,候九转兮如灰。试翰音兮化凤,翔寥廓兮徘徊。凤去台空井犹冽,台傍弃捐无人啜。吞腥啄腐受羁绁,至今王乔丹道绝。

  登王乔炼丹台李嘉禄

  (《响寒草》)

  独向高台思悄然,吹箫人去白云边。荒山处处逢鸡犬,野水寒沙罩晚烟。

  仲春二十二日偕骏儿过钵池山,

  游景慧寺,访炼丹台遗址李元庚

  (《漱芳馆诗选》)

  欲寻仙境叩禅关,福地谁知在此山。钵池为[第]三十七福地。白鹤昔曾排远驭,丹砂今岂驻衰颜。浮邱采药来相接,缑岭吹笙去不还。鸡犬飞升遗迹在,淮王叶令漫同攀。

  炼丹台怀古刘振初

  (以下并《淮安关志》)

  旧迹寻丹灶,仙踪不复初。一从王子去,千古洞门虚。枯井尘沙掩,荒台瓦砾余。徘徊夕照里,衰飒起欷歔。
  炼丹台怀古张光绪

  昔日丹成地,今余此旧台。琅函留胜迹,金籙祕仙荄。鹤表千年事,鹃啼中夜哀。瑶笙云外响,疑是降真来。

  三月十三日偕诸子游炼丹台二首卢文熙

  (《质存斋诗草》)

  柳浪纷披径草稠,朋侪联襼出郊游。关心平楚千畦润,放眼长淮一线流。不问修途耽蜡屐,寻思往事辄搔头。卅年前同游之友均已物化。自忘老大恣行乐,泉石追探兴未休。

  千年王子有高台,骋步登临顿快哉。拟就丹砂销劫运,何图鸡犬脱胚胎。犁歌绿野春风媚,树隐红霞夕照开。(徙)[欹]倚苍松历今古,武陵源杳几低徊。曩年台前后桃树弥望,今无一株。

  炼丹台歌徐瑞图

  (《山阳诗征》)

  遥遥钵池山,仙踪谁可攀?王乔昔在此,丹成不复还。曾闻鸡化凤,轩翥超尘寰。后人筑高台,淮水绕潺潺。

  王子晋炼丹台杨庆之

  (《一草亭诗集》)

  儒生不道神仙事,子不语怪遵孔志。左公奇笔善传神,弄玉吹箫竟未记。子晋生丁周世衰,洛榖水斗详灾异。暝臣西来畅元谈,三年尸解□上帝。尔时淮阴隶淮夷,何年跨鹤来此地?抚军监国无余闲,由洛抵淮千里计。稗官好述虚无谈,并谓同升有阿妹。又言鸡犬共登天,魏伯阳事巧附会。张果曾拜唐室官,王乔且作邺县吏。岂其伊洛遇浮邱,顿尔三生超智慧。仙人山居淮无山,飞凫合向东南寄。此台兴建不知年,台无颜额碑无字。宇内七十二洞天,淮阴仙境居其二。好事迁就伪成真,鸠工庀材覆土篑。我来台上湛然清,万缘空净忘名利。夜半似闻玉管笙,仙音一曲淡人意。赤日黄尘棋局纷,白衣苍狗浮云戏。安得普赐鼎中丹,醍醐灌醒痴愚辈。

  游钵池山登炼丹台丁瑞珍

  (《幸存书屋诗钞》)

  王子去千载,惜哉丹未传。竟能度鸡犬,那不慕神仙。废井生春草,荒台祗暮烟。可怜山下路,多少墓为田。

  炼丹台古松徐嘉

  (《味静斋诗集》)

  乔松阅年久,郁郁护丹台。饱历风霜气,能成正直材。月明容鹤梦,风急化茏来。欲劚芳苓饵,孤根惜草莱。

  丙辰春仲随五桥卢夫子游

  钵池山登炼丹台步韵王垲

  (《种墨山房吟稿》)

  路转深林绿渐稠,春风吹我入山游。桃花想像飞红雨,野水弯环泻碧流。采药僧闲云出岫,访景会寺上人不遇。爱吟人健雪盈头。夕阳明灭钟声起,一洗尘襟万虑休。

  过炼丹台方外宏度

  (《昙香精舍诗草》)

  茫茫千载后,一眺此荒台。古井空陈迹,丹炉剩劫灰。枣梨花自发,鸡犬事堪猜。子晋但归去,春风我又来。


  丹井《淮安关志》:丹台下旧有七井,后祗存道旁一井。

  钵池丹井清杜琳

  (《淮安关志》)

  山老泉枯石甃痕,丹台犹傍绿芜存。烟开楚市连城远,沙撼秦淮隔浦喧。鹤驭多年归洞府,辘轳终古冷荒村。恩波曾少涓埃报,汗漫云霞未敢论。

  丹井歌张鸿烈

  (《淮人咏淮诗》)

  仙人王子乔,相传即周灵王太子晋也。有炼丹台,在钵池山。台下有井,井水日变三色,以汲者少,井渐湮。前部使者浚之,一碧泓然,其味甘冽,异他井。

  我欲漱丹池之灵液兮,乞瑶圃之琼浆。马豗隤其不逝兮,车蹩躠以徬徨。欲酌仙泉于东谷兮,渺云峰之石梁。南泠潜于江底兮,龙井洌而不芳。日啗腐而吞腥兮,奚寿命之延长?何不筑室于钵池兮,就丹井之余香。种薇蕨以为糗兮,煮茯苓以为粮。或就泉以为酿兮,时登台而举觞。招王乔其归来兮,驻笙鹤于颓冈。庶几授予以丹诀兮,救老残于未央。

  王子乔丹井李宗昉

  (《闻妙香室诗集》,又见《淮安艺文志》)

  丹成何处觅仙才,俯览人寰首重回。尘世空争鸡鹜食,灵泉惟傍凤凰台。犹传锦水成三色,好共云浆酌一杯。日暮桔槔声四起,机心多愧药炉灰。

  丹灶王棠《游钵池山记》:土阜高约略丈许,土人指为丹灶遗踪。

  王乔丹灶清潘有邑

  (乾隆《山阳志》)

  鼎湖初去说骑龙,鸡犬淮南羡八公。缑岭仙游王子晋,丹成留得地炉红。

  钵池山丹灶盛大士

  (《蕴愫阁诗集》)

  不辨神仙迹,烟光入杳冥。云迴千树碧,山削一拳青。乘鹤去不返,吹笙何处听。长松风谡谡,我欲借清泠。


  显真亭韦城《显真亭记略》:钵池山旧有周灵王太子乔炼丹迹,里人祠之,额曰“显真”,不知创自何年。

  篆香楼看木兰,游景会寺,至钵池山

  访丹台,登显真亭清丁晏

  (《山阳诗征》)

  元已约看花,羁绊忽牵俗。今朝寻胜游,春光快瞻瞩。木兰烂漫开,高柯出墙屋。玉碗堆繁英,双林攒簇簇。景会古招提,断碑没趺足。景会寺门外有塔,又有二碑。甲午黄河决,没其大半,仅存碑目半截,一立于成化二十二年,一立于宏治四年。河决感沧桑,填淤塞平陆。钵池余一坏,冈峦若起伏。驾言访丹台,王乔亲受籙。鸡唱升云中,但闻松谡谡。道旁多回坟,方土自畚挶。回坟封土皆方形。至教日陵夷,花开肆邪曲。滋蔓怀殷忧,愚氓悲横目。徙薪早知几,燎原安可扑?吾爱山下人,齐力事耕筑。朝暾已灌园,夕阳犹叱犊。麦苗青于莎,菜花黄似鞠。农圃倘可为,焉敢慕仙躅?


  爱莲亭《淮安关志》:爱莲亭在山子湖心,四围皆莲,亭居其中。康熙五十三年,前监督党古礼建,宜晴宜雨,不独夏日可恣游赏。乾隆甲午河溢老坝,湖尽淤平,亭没。

  游爱莲亭记邱競

  (《淮安艺文志》、《信今录》)

  郡之北郭有水滢然,曰“萧湖”,湖之北舍舟步行不五六里,曰“后湖”。湖与运河止闲一堤,南始伏龙洞,北抵钵池山,东绕盐河一带,周环约十数里,淮上胜境也。

  余生长于淮,未获一至其地。癸巳秋七月,溽暑初伏,凉风暂起,买舟于菰蒲曲之港口。菰蒲曲者,水南程先生别业,切近伏龙洞者也。舟行数十弓,左转石桥,云影波光,千顷一碧,济南大明湖、杭州西子湖,向之叹为澄涵沲澹者,仿佛遇之。于是载沉载浮,与波上下,推篷四望,旷然神怡。钓艇横烟,遥歌断续,菱汊也;疏篱茅茨,数家掩映,蒲洲也;禅林道院,隐隐丛丛,柳湾也;绿树红桥,蔼蔼宛宛,爱莲亭也。亭四面皆种莲花,故因以名。风景清绝,冠全湖之胜。阎省庵题联句云:“五六月间无暑气,二三更后有渔歌。”盖实景也。亭虽小,而杰出于湖中。甫登舟遥望焉,以为即之甚易,乃渡渔梁、穿荻港、沿荇田,凡经数十转,而后得造斯亭。亭后为般若寺。僧闻客至出迎,延坐于清风阁,饷以雪藕。解衣盘桓,俯仰流连,见夫水鸟拍波,游鱼唼藻,不禁喟然叹曰:物之乐其乐也,如是乎!殆移我情矣!久之,扣舷沿旧路而返。

  偕游者曰:“湖之胜在爱莲亭,钵山之胜在景慧寺,由亭诣寺,直一苇杭之耳。盍迴舟为薄暮游。”舟子曰:“时不及矣。”遂止。嗟夫!世之鹿鹿尘途者,其于某水某邱,虽在故都,至老不能识焉,况侈宇宙之大观乎!然则余今之获游于此,亦非偶然,故不可以不记。

  游爱莲亭记黄达

  (《一楼集》)

  距淮阴城北十五里,水流潆洄,树木藂蔚,有亭翼然,参差掩映,厥名“爱莲”,盖取周茂叔诗意而颜之也。

  余宦兹土数载矣,未暇一寻其胜。辛卯夏,始偕客往游焉。亭去学署不数里,然必水陆易程始能到。到则重廊复槛,如武夷九曲,非可一览而尽。环以清碧,列植芙蕖,轩窗洞开,凭栏眺望,泠然凉风袭人。虽红香尚含,而绿盖纷敷,低偃水面。烟云幂历中,渔舟(款)[欸]乃,若近若远。徘徊久之,夕阳欲下,余与客寻故道而归。盖余数年来欲游而未果者,今得尽揽其胜。而景物之清幽,道途之迂折,使人有咫尺千里之想,则是游顾不乐耶?

  夫人于富贵功名,当其未得,歆羡爱慕,及事后追思,亦等之前尘旧梦。惟抱道自得者,始足以千古。后有游者,登斯亭而念周茂叔之为人,必睪然高望而思奋矣。
  重游爱莲亭记黄达

  (《一楼(接)[集]》,又见《淮安关志》)

  板闸爱莲亭,久为榷关使者别墅,外人少问津者。辛卯夏,王子澄观、周子有光导余一游。越明年壬辰,关使已更代,游者不之禁,二子复邀余游其亭焉。

  肩舆径往通源寺,少憩,(剌)[刺]小舟循杯渡桥北,菱荡苇滩,数折然后至。是日也,火云流天,欲作雨势,不果。开窗列坐,荷香从水面来,馥郁袭人,一切竹几木榻茶铛酒榼之具,随意位置,境界清凉,尘埃绝远。昔人题句云:“五六月间无暑气,二三更后有渔歌。”其信然矣。

  余昔来此,但见张锦幕,铺绣茵,如行署然,坐移时便去。窃喜屐齿重经,而亭之真趣始出也。回忆去年同游者,焦君越江、高君曙林,焦君乞休归故里,而余与高君尚为五斗米羁滞,则又不禁抚景徘徊,感慨系之矣。且是亭,向望之如海上仙山,不可径到,今忽为余熟游之地,固主人之贤而好客,而亦以见天下事,其与人远近离合,固若有数存于其中者,类如斯耶?

  夕阳乱影,晚风在林,客有思归者,相与登舟而去。

  爱莲亭记李如枚

  (《淮安关志》)

  山子湖旧有爱莲亭,前监督党古礼所建。乾隆甲午河溢后湖淤,亭亦废没。丙申,伊精一来榷,即其址改建为观音庵。后文津书院肄业之士亦借为课地焉。予以莅斯任也,既捐廉另建文津书院,易爱莲亭为里塾,设文、经、蒙三馆,额曰“爱莲书塾”,存其迹也。夫境地之变迁,世所恒有,后人往往于名胜之地,寻其遗迹,俯仰留连无他,爱古之情,勃发于不自已也。况乎“爱莲”旧址即此,犹存曲港蒹葭,轻舠可泊。其名存,其地亦藉以存。必谓亭榭非昔,喟然殊观,是又予之所不知者。

  过爱莲亭清刘宫

  (以下并《山阳诗征》,此首又见《淮安关志》)

  寺幽思再至,高岸冷风斜。湖阔春生水,庭寒夕敛花。物情闲自见,游兴老逾赊。景色无殊昔,相观意趣加。

  爱莲亭张坦

  (此首又见《淮安关志》)

  水国开精舍,清机处处流。鱼知庄子乐,鹤爱远公幽。古岸新苔滑,斜阳老树秋。莲心尘不染,坐对近芳洲。

  过爱莲亭用沈石田画幅题句韵吴之榕

  (此首又见《山阳耆旧诗》)

  笑脱渊明漉酒巾,及时宁肯负芳春。照人白发湖光净,凤里刘预庵先生亦来亭上。映我青衫柳色新。帆逐乱云常不尽,寺如孤艇绝无邻。曲栏倚遍斜阳里,思与僧为世外民。

  春晚过爱莲亭吴进

  (以下并《一咏轩诗草》,此首又见《山阳诗征》、

  《淮安艺文志》、《淮安关志》)

  禅林自寂静,况复绕清(秋)[流]。
  花润非关雨,亭寒不待秋。
  疏钟鸣碧殿,孤鸟宿芳洲。
  归櫂迟迟放,言乘素月游。

  爱莲亭旧在湖中,黄河决后湖为陆地,

  复建是亭于陆,过而感作吴进

  风清芰荷香,往来游舫续。易而为沙田,力耕競趋犊。渊澄一湖水,何处归渟蓄?高复建梵宫,花清佛香馥。不知檐际鸟,曾否记湖渌。参差各散飞,去啄田间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