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志

  三、四月东南风汛,澳中奸民哨聚驾驶,从南澳入闽,截劫商船,内外浯屿、料罗、乌沙而上,出烽火、而入于浙;八、九月风起,则卷帆顺溜,剽掠而下(「鹿洲集」)。
  泉州洛阳桥之西南为围头。其内港所入,为晋江县安海桥;其西,为马巷厅澳头(围头泊船防礁,内洋有大小嶝二屿);其北岸,为金门镇属同安县,并属马巷厅。其要口为料罗、官澳、乌沙头、塔仔脚,皆有暗礁沙汕之险。东北外洋东碇屿,远船以为准。西有烈屿,其澳名城仔角;东有沙汕。又西有大、小担门;二屿崎立,船从中过,皆炮台。澳头西为埭头,其内港入于同安县。又其西南为后溪港、为关浔港,皆内入于同安。又其西为灌口港,渡水曰鹭岛(即厦门),为水陆之会;盖北自乍浦、锦州、天津,南自安南,东至日本、琉球、吕宋、红毛、噶喇巴,洋船之所通往。自隋、唐以来,其放洋针路皆准诸此,四方商贾云集也(「歗云文抄」)。
  岛屿礁汕
  夹屿周围五里。在大、小嶝之间。
  变山亦海岛也,在金门城前。天将雨,则见;顷刻变幻:如车、如盖、如宫室、如城郭。晴则隐。落潮返照,时露马迹(「县志」)。
  草屿为金门北枕,距青屿不远。
  董屿(一名珠屿,亦名鳌屿)在后浦港口,为后浦水门罗星。潮退,则连属浯山,褰裳可涉其岭。
  覆鼎以形似名。与大小担、烈屿错峙海中。
  虎仔屿以形似名。在金、厦分界处。东金门左营、南金门右营、西厦门右营,舟渡赴厦所必经。
  槟榔屿在烈屿南。
  鸡冠屿在金门港南。
  鸡冠屿在小嶝屿前,与石井山峰遥对。
  角屿在金门西北,与石井对峙。为金门两营及同安、南安界地。
  大泊、小泊在金门西北海中。东北属晋江、西属南安、东南属同安,归右营围头水汛管辖。屿团结皆石,为金门过脉处。附近村民,恒至此凿石,亏损地气,屡经文武勒碑永禁。
  漳口礁在金山港外。
  狮礁、鸟尿礁、淡礁、中礁错峙董屿、金龟尾间。
  印礁在湖下前。
  鸟嘴礁在古坑南。
  瓮礁在欧厝南。
  罗汉礁在烈屿北。
  马鞍礁在烈屿北。谚云:『顺风驶大担,怕风驶马鞍』。
  蛏仔汕在大嶝前。
  海割亦沙在大嶝、澳头间。为厦门后营、金门左营分界之处。界道望鸿渐山峰遥对南太武山峰为准:西北属厦门,东南属金门。
  三脚礁在塔仔脚。东属金门,西北属厦门。
  九节礁在浯屿后。左属金门,隶同安;右属厦门,隶海澄。
  东椗在料罗东南。
  南椗在金门城南。
  乌沙汕在古宁头、罗星港西偏北、古宁东湖下。湖下可泊船避风。
  海翁汕在金龟尾南。汕甚迤长。
  附录
  附录
  金门主山曰北太武,海船所望为标准者。其山脉自南安属之鸿渐、欹髻山发祖,由大小泊、鸡屿、角屿、草屿穿脉渡海而来为官澳、青屿,错缀如列星焉。由官澳递南,接海中之大嶝、小嶝;复南,为金山港盐场大使所驻。港口有白碣、潭口等礁。对面为董水汛,其西可达马家巷。由金山港稍南为刘澳汛;海中浮汕,曰海割、曰赤礁。对面为澳头,其地西通镏五店,入同安之水道也。由刘澳汛稍南,为鸡髻头、为平林汛、为古宁头汛,为湖下汛。海中有小屿,曰井仔坡。有汕,曰乌沙;康熙间我军与郑氏将周全斌鏖战处。自湖下折而东南,为后浦中港,协镇、县丞所治也;有文武口海关在焉。港内有董屿,甚小,后浦之罗星也。稍东,为金龟尾汛,后浦之下臂也。对面之山为烈屿,周三里许。烈屿东北有罗汉礁、鸟礁。由罗汉礁折而东南,为西湖;下则有城仔角、覆鼎等礁。由鸟礁转而西南,则有草屿、马鞍、槟榔屿。又南,有三脚礁、虎仔屿、九节礁。由是而东南为浯屿汛,大小礁,再西南为狮球、大担、小担,为入厦水道,则属提标管辖矣。凡海船渡厦门者,由烈屿西北过鸟礁、草屿,转而西南入白石头、曾厝鞍以至玉沙坡,直抵厦门港。若由烈屿东南出覆鼎、虎仔屿,经大小担以入厦门,则系外洋水道。自金龟尾、塔仔脚折而东,为金门旧城。海中有汕,曰海翁汕。昔日汕浮起如平地,故港口包藏,可以泊舟;今则汕巳沈没。其东海中小屿曰东椗,相去较远。碇南系提标管辖,皆汪洋外海矣。自金门城而东北为古坑汛、欧厝汛。港口有小礁,曰鸟嘴尾、曰瓮仔礁、曰小姐礁。自欧厝汛而北,为料罗炮台汛;道光间,总兵窦振彪、巡道周凯所造以防海者。其水程尤近澎湖,故明设水澎游击于此。自是而北为峰上汛、田浦汛,以至隔海之小米盾、大米盾。又东北远屿为北椗。又北为围头水汛、深沪水汛、祥芝水汛暨所属之石圳、永宁及海中小坠、大坠等处,为晋江县辖而属金门协防守汛地,皆外洋也。自田浦折而西南,接西岑汛以至青屿,金门沿海四围巳转一周矣。自大坠而北,为崇武、为大窄、为小窄、为黄崎,皆湄洲管辖,陆则惠安属地。
  以上水陆汛地,皆金门所辖。自右营移驻湄洲,始定大坠北为湄洲辖,大坠南为金门辖。要之,自大坠以至浯屿,内海港道回环、沙汕错杂;外海以东,风浪兼天,烟波无际。协镇一营。未免鞭长莫及。绸缪未雨,是在留心洋政者(「诵清堂文集」)。
  ●金门志卷六
  职官表
  明职官(武秩)
  国朝职官
  历代职官
  明职官(武秩)
  
  
  
  
  国朝职官
  
  
  
  
  
  
  
  
  
  
  
  
  
  
  
  
  
  
  
  
  
  
  
  
  
  
  
  
  
  
  
  
  
  
  
  
  
  
  
  
  
  
  
  
  
  
  
  
  历代职官
  
  ●金门志卷七
  名宦列传
  武功
  循吏
  殉难(附)
  武功
  俞大猷,字志辅,号虚江;晋江人。学于赵建郁,以「易」推衍兵法。由武进士除千户,守御金门。军民嚣讼,导以礼让。暇则与士大夫讲学吟诗,磊落自豪。尤好接引后进,如邵应魁,卒建奇功。知林希元有志当世,从问学,希元酷喜之。交趾之役,希元归,募兵漳、泉,大猷以金门千户从。发谋出虑,动合机宜。累擢福建总兵官,与戚继光共破海倭于闽、广间;调广西总兵官,予平蛮将军印。旋移镇福建。万历元年,乞归;年七十余,访道论学。卒赠左都督,谥武襄。着有「剑经」等书(参「明史」、「名山藏」、「府志」)。
  卢毓英,字能侯;山东卫荫袭百户。随总兵戚继光剿倭入闽,有功,补金门游击。天启间,郑芝龙辈肆为患,毓英整兵出战于陆鳌,以轻敌被诱获。芝龙意在受抚,礼遣之归,遂被劾。因诣省白诸当道,泉州知府王猷上其议,巡抚熊文灿檄出海招之,果就抚。令监其师,遂歼李魁奇、收褚彩老,杨六、杨七、刘香等以次芟夷,余氛悉靖,毓英与有劳焉。未几卒(「台湾外志」)。
  陈龙,号鳞长;漳州龙溪人。初在海上;康熙间仗剑来归,从平金、厦两岛,为金门总兵官。残破之余,用意拊循,外肃备御、内集流逋,封内来者如归。复从征澎、台,拜喇哈勒哈番世职,入觐赐宴。
  回镇,益务休养。念此邦夙敦诗礼,立书院,延里中士黄颢为诸生师。公暇,与士人分期校文,第其高下。比督学试,则所识拔者皆裒然居首,一时称名将儒雅。浦民许贞没官糖,负缧絏,其叔许开鬻儿女以释其系;龙闻,捐金代赎所鬻,复使完聚。帅金十余年,奸宄遁迹,里门夜开,民和岁稔,岛民为勒碑于太武山(「皋轩文集」参「浯岛颂功碑」)。
  魏国泰,翔风炉前人;住刘五店。以从征朱一贵功,历洞庭副将。乾隆元年,以协剿贵州逆苗,功迁金门镇总兵。在任五载,裁罢陋规,岁不下千金。后补广东右翼镇,未任,卒。子文伟荫生,官顺德协副将(「县志」)。
  李芳园,广东海阳人;武进士侍卫。乾隆五十二年,以参将从征台寇林爽文功,赏花翎,授金门镇总兵。标营多积弊,疏剔殆尽,一切陋规毫勿受。金门兵米由厦防厅仓领运散给,差弁从中舞弊,湿水掺糠秕,甚或甬斛欠平满,至月饷亏短零头。芳园履任,风清弊绝,犹时令亲信遇给领米饷期,中途错召至署,为秤量弗如式,立予弹革。尤严盗贼,密防弋获,民户不夜闭。故事:武职不得与民事。芳园巡洋归,攀舆牒讼者立移县丞到署庭鞠,曲直随判,吏不能为高下手。浦有孀妇舍后忽一卧尸,甲保将私索贿;芳园廉知,立给槥发瘗。诸多善政,不可殚述。
  后卒于官,宦囊萧然。丧归,百姓遮道焚香追送。有老媪哭之哀,问其故,曰:『吾夫为舵工,操船击碎,中军责赔;公曰:「风涛非人力所施」。吾两子从戎,中军并召戍台;公曰:「一子留养」。一子犯法,中军汰退名籍,公薄鞭而宥之。吾尝私祝公长生,不意竟死,是以恸』。众为坠泪。
  芳园刚直廉正,具文武才。在镇七年,军民皆受其福。迄今口碑载道,佥谓「镇金第一」云。
  蒲立勳,字树亭,厦门人;署金门左营守备。嘉庆十六年,巡哨至平海外洋,击沉盗船一只,获盗十二,擢福宁左营守备;寻署金门左营游击。及去任,送者为之语曰:『给饷裕兵糈,三年鼓腹;逻巡警雪夜,万户安眠』。记实也。尝出赀,修义塚;乡里善举,无不与焉。历官温州镇总兵,乞养,卒于家(节「内自讼斋文集」)。
  陈化成,号莲峰;同安丙洲人。父为邑名诸生。化成以家贫充伍,历官金门总兵。勤于巡缉,杜绝私谒。部曲有受其栽培,以重礼为寿者,必正色拒之;一时风裁凛凛。道光间,总督孙尔准以漳州所属谾口地为海寇出没之区,欲移金门右营守备驻守其地。化成议覆,大略谓守备有钱粮之责,难以久驻;应增兵二百名,每年以游击、守备驾船轮流巡哨,而发千把总一员为专防、外额一员为协防,常川防守。朝议报可,一时称便。洊擢江南水陆提督。
  二十二年五月,防守宝山,死于海氛之难。赐祭葬有加礼,予谥「忠愍」,建专祠;入祀京师昭忠祠。赐其子廷芳袭骑都尉、廷棻举人,当时荣之。
  子五:廷芳,官山东游击署总兵;廷棻,刑部员外郎;廷芸,壬戌举人,工部都水司员外郎;廷蔚,六品军功,以通判用;廷荃,闽安左营都司。
  窦振彪,号升堂;广东花县人。由行伍,历官金门总兵。日夜在洋巡哨,先后获洋盗以千计。与文员和衷共济,不设城府。台湾嘉义张丙作乱,与陆路提督马济胜讨平之;赏戴花翎。旋会同巡道周凯、同安营参将双喜等搜捕沿海潘涂、杏林、桕头诸乡,焚其巢,又搜捕晋江之莲埭、白崎、惠安之獭窟诸贼。行至南安大盈驿,闻朴兜吕姓尤犷悍,屡劫掠滨海;即偕马济胜帅师围之,获巨盗吕石、大讼棍李惠元等八十余名。复渡海至大坠山之曾营乡,获奸匪无数。时海贼江扁雀、陈双喜屡为振彪所窘,势促乞降,许之。道光十七、八年,闻海氛告警,振彪属诸绅士团练乡勇,防守沿海要害,布置严密,人情大安。前后镇金门十年,缉盗安民,擢福建水师提督,驻劄厦门。以海氛之役,革职留任。卒,予开复,晋赠太子太保,谥「武襄」,赐祭葬如典礼。
  振彪平生以造人材为先,知人善任。如林建猷、林向荣皆至提督,韩嘉谟、陈胜元、薛师仪皆至总兵,陈显生、吴菁华、彭夺超、许鹏飞至参将游击,均水师能员,以武功显。而向荣、嘉谟、胜元、菁华、夺超等先后以死勤事,皆振彪所识拔也。
  子熙,分发福建知县,署泉州府马巷通判;壮龄,候补水师游击。
  钟宝三,号监堂;汀州上杭人。道光间,由世袭云骑尉,历官金门右营游击。巡缉勤慎,获洋匪最多,积功至福建水师提督。缘事罢任。
  宝三自少读书,尝应童子试。性风雅而岂弟,喜与文士倡和。咸丰元年间,尝会同金门县丞李湘洲建育婴堂,割俸倡捐经费,至今赖之。
  周承恩,字君然,号碧峰;夏门人。历官金门守备,爱恤士卒,而勤于巡缉,所部洋面肃然。以获盗功,调升台湾安平中营游击、护安平副将。道光二年,张丙作乱,随总兵刘廷斌援嘉义,战殁于鹿仔草。事闻,以参将例,赐恤袭如例。
  子向辰,袭云骑尉。尝官金门,能举其职。后以游击带兵赴仙游县剿贼,死于阵;赐恤袭如例。子余庆袭。
  循吏
  李飞鹏,新宁人。嘉庆元年,署金门县丞。会地方将采籴米榖补仓,飞鹏以金门四面环海,地瘠人贫,率以鱼盐为命,岁出惟薯、豆,不产禾米,无从购市,捧檄踌躇。而绅士林文湘辈已具呈至,极陈岛上艰厄状。飞鹏即据情牒请大吏,得免。浯民无采买,自此始。
  汪炳南,苏州人。嘉庆间,署金门县丞。廉洁惠民,至典衣自给;百姓时以薪米馈之。
  李振青,号松吟,兴义人;监生。历署长泰知县,永春州知州。嘉庆间,为金门县丞。综核精敏,善钩距,能知民间利病。有要犯,大吏索急,奉檄往捕,舍其村之家祠;其村素悍,或言曰:『今夜一炬,足可了事』。初不知振青故能操闽音,从容令将薪至,绕其祠曰:『吾无德以发若,可焚;若祖无灵以化若,宜焚。今且与若祖并烬』。村老惧,即日缚犯出。海寇方炽,同守备陈光求驾快艇击,获盗许包、刘添辈,再捦方溪辈于草屿,盗自是稍戢。浯江书院,久无膏伙,割俸分期课文、修学舍、置祭费。举卓异陞去,旋为同安知县。调台,卒。岛人祠之浯江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