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福建台湾府志


  猫雾捒巡检俸银一十九两五钱二分(闰年加银一两六钱二分二厘六毫六丝六忽,照例奉裁充饷),薪凑俸银一十二两(闰年加银一两,照例奉裁充饷)。皂隶二名(每名工食银六两),共银一十二两(闰年加银一两,年匀给银四钱)实给银一十二两四钱;弓兵一十八名(每名工食银一两七钱六分六厘六毫六丝六忽七微),共银三十一两八钱(闰年加银二两六钱五分,年匀给银一两零六分)实给银三十二两八钱六分。

  本府进表合用绫袱、纸张年额银二两五钱二分八厘九毫八丝二忽一微。

  本县圣庙香灯年额银二两五钱二分;春、秋二祭启圣王、文庙、山川、社稷、邑厉等坛祠年额银一百四十八两;一年三次致祭关帝庙祭品银一十八两。

  乡饮二次,年额银六两。

  习仪、拜贺、救护〔香烛〕年额银六钱。祈晴、祷雨、谢神香烛年额银一两二钱。

  修理文庙、城隍、社稷、无祀等坛祠年额银一十一两三钱五分七厘。

  新中举人花币、旗匾年额银一两三钱三分三厘三毫三丝。会试举人盘费年额银三十两。进士花币、旗匾年额银二两。本县学岁贡生旗匾年额银一两二钱五分。

  存恤孤贫夏、冬衣布银(本县属孤贫四十六名口,每名年给银一两五钱八分七厘三毫)实给银七十三两一分五厘八毫;孤贫四十六名口(每名月给银二钱三分零九毫二丝八忽),共给银一百二十七两四钱七分二厘二毫五丝六忽(乾隆三年,奉文每名日给银一分,共加给银三十八两一钱二分七厘七毫四丝四忽)实给银一百六十五两六钱(小建每名扣存银一分,逢闰加给开销)。

  本县铺司兵一十八名(每名工食银六两、火把银八钱四分),共银一百二十三两一钱二分(闰年加银一十两零二钱六分,年匀给银四两一钱零四毫)实给银一百二十七两二钱二分四厘。

  囚犯口粮银二十两。

  (附)淡防厅

  各项正杂饷税,额银二百八十两零四钱。不敷支应,经详请拨补;奉文准就台湾县起运钱粮项下移解银三百九十四两六钱协济支给。二共支应银六百七十五两。内支给款目:

  淡防厅俸银四十二两五钱五分六厘,薪凑俸银三十七两四钱四分四厘。门子二名(每名工食银六两,匀闰银二钱)实给银一十二两四钱;皂隶十二名(每名工食银六两,匀闰银二钱)实给银七十四两四钱;轿伞扇夫七名(每名工食银六两),共银四十二两(闰年加银三两五钱,年匀给银一两四钱)实给银四十三两四钱;步快八名(每名工食银六两),共银四十八两(闰年加银四两,年匀给银一两六钱)实给银四十九两六钱。

  竹堑巡检俸银一十九两五钱二分,薪凑俸银一十二两。皂隶二名(每名工食银六两),共银一十二两(闰年加银一两,年匀给银四钱)实给银一十二两四钱;弓兵一十八名(每名工食银一两七钱六分六厘六毫六丝六忽七微),共银三十一两八钱(闰年加银二两六钱五分,年匀给银一两零六分)实给银三十二两八钱六分;民壮四名(每名工食银六两),共银二十四两(闰年加银二两,年匀给银八钱)实给银二十四两八钱。

  八里坌巡检俸银一十九两五钱二分,薪凑俸银一十二两。皂隶二名(每名工食银六两),共银一十二两(闰年加银一两,年匀给银四钱)实给银一十二两四钱;弓兵一十八名(每名工食银一两七钱六分六厘六毫六丝六忽七微),共银三十一两八钱(闰年加银二两六钱五分,年匀给银一两零六分)实给银三十二两八钱六分;民壮四名(每名工食银六两),共银二十四两(闰年加银二两,年匀给银八钱)实给银二十四两八钱。

  彰化县截归铺司兵三十名(每名工食银六两、火把银八钱四分)共银二百零五两二钱(闰年加银一十七两一钱,年匀给银六两八钱四分)实给银二百一十二两零四分。

  官庄(附)

  台湾府

  台湾县

  凤山县

  诸罗县

  彰化县

  台湾府

  康熙六十一年,奉文归民征输官庄共一百二十五所,年征青白糖、租粟、芝麻、糖廍、蔗车、牛磨、鱼塭等项共银三万零七百三十九两九钱六分六厘一毫三忽。又,雍正七年报升糖、粟共征银一百九十七两七钱七分。二共征银三万零九百三十七两七钱三分六厘一毫三忽。

  雍正八年,奉文豁免崩陷无征白糖银二十四两六钱;雍正十年,奉文豁免崩陷园地无征银一百八十七两五钱九分九厘八毫;乾隆二年,奉文豁免水冲无征糖银四两七钱五分二厘七毫三丝三忽三微二纤八沙五尘七埃四渺。

  通府合计,实征官庄糖、粟、芝麻、糖廍、蔗车、牛磨、鱼塭共银三万零七百二十两零七钱八分三厘五毫六丝九忽六微七纤一沙四尘二埃六渺(奉文解充为内地各官养廉,候文划兑台湾兵饷)。

  台湾县

  康熙六十一年,奉文归民征输官庄共八所,年征白糖、糖廍、蔗车、租粟共征银一千二百零九两七钱六分九厘五毫。

  雍正二年,奉文诸邑割归本邑管辖蔗车银二两八钱。

  雍正九年,奉文凤邑割归本邑管辖白糖、糖廍、园租共银五百一十八两七钱八分六厘六毫二丝四忽八微(内奉文豁免崩陷园地无征银一百六十一两二钱三分九厘五毫),实收银三百五十七两五钱四分七厘一毫二丝四忽八微。又,诸邑割归本邑管辖白糖、租粟、蔗车共银二百四十两零二分八厘八毫。

  雍正九年,奉文割归凤邑奉管辖白糖、糖廍共银三百一十九两二钱。

  乾隆二年,奉文豁免水冲无征糖银四两七钱五分二厘七毫三丝三忽三微二纤八沙五尘七埃四渺。

  通县合计,实征官庄糖、粟、糖廍、蔗车共银一千四百八十六两一钱九分二厘六毫九丝一忽四微七纤一沙四尘二埃六渺(奉文解府充为内地各官养廉)。

  凤山县

  康熙六十一年,奉文归民征输官庄共五十二所,年征青白糖、租粟、蔗车、糖廍共征银九千九百二十五两八钱零三毫。雍正七年,报升糖、粟共征银一百九十七两七钱七分。二共征银一万零一百二十三两五钱七分三毫。

  雍正九年,奉文台湾县割归本县管辖官庄白糖、糖廍共征银三百一十九两二钱;又,本县割归台湾县官庄白糖、糖廍并匀征前金庄租粟共征银五百一十八两七钱八分六厘六毫二丝四忽八微(内奉文豁免崩陷园地无征银一百六十一两二钱三分九厘五毫),实割归管辖银三百五十七两五钱四分七厘一毫二丝四忽八微。

  雍正十年,奉文豁免减征白糖银二十六两三钱六分零三毫;又,雍正十一年,奉文豁免崩陷无征银二十四两六钱。

  通县合计,实征官庄糖、粟、糖廍、蔗车共银九千八百七十三两零二分三厘三毫七丝五忽二微(奉文解府充为内地各官养廉)。

  诸罗县

  康熙六十一年,奉文归民征输官庄共六十五所,年征租粟、青白糖、芝麻、糖廍、蔗车、牛磨、鱼塭等项共征银一万九千六百零四两三钱九分六厘三毫零三忽。雍正二年,〔奉文〕割归彰化县管辖官庄三所租粟、白糖银四百七十三两三钱六分六厘;又,奉文割归台湾县管辖蔗车银二两八钱。雍正九年,奉文割归台湾县管辖蔗车、租粟、白糖银共二百四十两零二分八厘八毫。

  通县合计,实征官庄糖、粟、芝麻、糖廍、蔗车、牛磨、鱼塭共银一万八千八百八十八两二钱零一厘五毫三忽(奉文解府充为内地各官养廉)。

  彰化县

  雍正二年,奉文诸罗县截归管辖官庄三所归民征输白糖、租粟、糖廍共银四百七十三两三钱六分六厘(奉文解府充为内地各官养廉)。

  恤政(附)

  台湾县

  凤山县

  诸罗县

  彰化县

  台湾县

  普济堂(未建)。

  育婴堂(未建)。

  养济院:在镇北坊。康熙二十三年,知县沈朝聘建。

  义冢:在宁南坊魁斗山(俗呼鬼仔山)。历年久远,邱冢累塞。康熙五十九年,监生陈士俊买园地数甲于新昌里,与此山毗连,以为冢山焉。

  凤山县

  普济堂(未建)。

  育婴堂(未建)。

  养济院:在土墼埕保。康熙二十三年,知县杨芳声建。

  义冢:在台湾县魁斗山后。

  诸罗县

  普济堂(未建)。

  育婴堂(未建)。

  养济院:在善化里东保。康熙二十三年,知县季麒光建。

  义冢:在县治东牛朝山。康熙五十五年,知县周锺瑄建。

  彰化县

  普济堂(未建)。

  育婴堂(未建)。

  养济院(未建)。

  义冢(未建)。
 

卷九

  典礼(祠祀附)

  「虞书」:秩宗命典三礼;「周官」:大宗伯以五祀。佐王建、保邦国,厥典讵矣。我皇上建中立极,酌古宜今,典章隆备,翕然中外;况复肆类怀柔,明禋昭假,无一不详且尽哉。夫礼以定民志,有车书一统之容,而敬寓焉,非徒肃观瞻也;祀以事神致福,有崇德报功之义,而诚感焉,非徒荐馨香也。台虽岛区,民社攸司,王章具举,可弗讲欤?志典礼。

  庆贺礼

  接诏礼

  诣万寿亭庆贺万寿圣节、正旦、冬至礼

  迎春礼

  耕耤礼(照雍正五年颁行)

  救护礼

  乡饮酒礼

  乡约讲读圣谕

  祭社稷礼

  祭山川礼(风云雷雨、城隍附)

  祀先师礼

  祭关帝礼

  祭龙神礼

  祭厉坛礼

  祭旗纛礼

  祠祀(附)

  庆贺礼

  凡遇万寿圣节、元旦、冬至,每于二月前涓吉拜进贺表。前一日,本官结彩于门,合属皆斋沐。本日清晨,设龙亭于大堂正中,设仪仗于露台上东西,设鼓乐于露台南东、西北向,设表案于龙亭前,设香案于表案前。鼓初严,率属具朝服。次严,礼生引班首诣香案前涤印;用印讫,以表置于案。鼓三严,各官入班。司班唱:『班齐』;司礼唱:『跪,叩首』,行三跪九叩礼;『兴,平身』;乐止。司礼引班首升自东阶,诣香案前,唱:『跪』;传唱:『众官皆跪』。执事者以表跪授班首,捧置彩亭中,即于露台下跪送。由海船赍送至福建总督部院衙门附进。

  表笺式(历年加上□□征号,并一应庆贺表笺,俱由内阁临期撰拟;不备载)

  皇上万寿、元旦、冬至表式

  福建(某)衙门(某)官(某)等诚欢诚忭,稽首顿首上言:伏以德统干元,首正六龙之位;建用皇极,宏开五福之先。恭惟皇帝陛下,率育苍生,诞膺景命。抚时出政,八风顺而嘉榖蕃昌;受箓敷猷,万国宁而俊民乐育。太平有象,历服无疆。臣等恭遇熙朝,欣逢圣诞(或正旦、长至);身羁职业,心恋阙廷。伏愿玉烛长调,庆雍熙于九牧;金瓯永固,登仁寿于万年。臣等无任瞻天仰圣、踊跃欢忭之至,谨奉表称贺以闻。

  接诏礼

  总督遣官赍送诏书,舟进鹿耳门,随传报各文武官员,具龙亭、彩舆、仪仗、鼓乐出西关外接官亭迎接。捧诏书置龙亭中,南向;文武官员具朝服,北向跪迎。鼓乐前导,至明伦堂,文武各官分东西序立,赍官东立西向。礼生唱:『排班』;乐作,行三跪九叩礼。赍官捧诏授展读官,跪授;诣开读案前宣读,众官跪听。读毕,展读官捧诏授赍官,捧置龙亭中;众官行三跪九叩礼。毕,皆退。将诏交知府,分送各县衙门宣读颁布。

  诣万寿亭庆贺万寿圣节、正旦、冬至礼

  旧在郡学明伦堂行礼。康熙五十年,文武各官以明伦堂狭窄,不便罗拜;台厦道陈宾,乃择地于永康里建万寿亭。前立午门,旁列朝房;亭后为祝圣殿,庆贺其中。五十六年,台厦道梁文科重修;环以墙,东西辟门曰「敷文」、「振武」。六十年,飓风圯。雍正元年,各官重建。后置僧舍,奉香灯。有香灯田五十甲,在彰化赤涂崎庄,年收租粟一百石(康熙五十五年,诸罗令周锺瑄置);又园二十六甲,在诸罗西港仔,年纳廍饷半张(雍正五年,巡道吴昌祚同总兵官林亮置)。

  凡遇万寿圣节、元旦、冬至,文武各官于前一日斋沐,率所属赴明伦堂习仪。至期,四鼓穿朝服,齐到万寿亭,文武分东西班,行三跪九叩礼。同知为纠仪官。至若万寿圣节前后三日,文武各官俱穿朝服,五鼓到万寿亭坐班。其庆贺礼,与元旦、冬至同。

  迎春礼

  土牛式

  土牛胎骨,用桑柘木。身高四尺(按四时)、长三尺六寸(按三百六十日);头至尾长八尺(按八节),尾长一尺二寸(按十二月)。鞭子用柳枝,长二尺四寸(按二十四气)。牛色,以本年为法:头、角、耳、用年天干,身用年地支,蹄、尾、肚用纳音(天干:甲、乙属木,色青;丙、丁属火,色红;戊、己属土,色黄;庚、辛属金,色白;壬、癸属水,色黑。地支:亥、子属水,色黑;寅、卯属木,色青;巳、午属火,色红;申、酉属金,色白;辰、戌、丑、未属土,色黄。纳音:如甲子年立春,纳音属金,用白色;余仿此)。笼头、构、索:以立春日日干为笼头色(说见上);构,用桑柘木;索,孟日用麻(谓寅、申、巳、亥日),仲日用苎(谓子、午、卯、酉日),季日用丝(谓辰、戌、丑、未日)。送牛,以冬至节后辰日,于岁德方取水土(甲年东方甲位,乙年西方庚位,丙年南方丙位,丁年北方壬位,戊年东南方戊位,己年东方甲位,庚年西方庚位,辛年南方丙位,壬年北方壬位,癸年东南方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