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重修台湾府志-清-范咸
重修台湾府志-清-范咸
大福兴山:在县治东北十里。一名大目根山。
覆鼎金山:在县治东北十里。与大福兴山俱为邑治右肩。
叶林山:在县治东北七十里。与大武峦山相接;自东旋北,为邑治右肩。
鼎盖梁山:在县治东北六十里。
梅坑山:在县治东北四十里。
奇冷岸山:在县治东北五十里。
尖山子山:在县治东北四十里。
牛朝山:在县治西北十里;为邑治作护沙。其下复自右旋左,蛇伏于草地。尾有小山,逆于水口;为邑治锁钥。
半月岭:在县治东南十五里。高耸天际,形似上弦之月;故名。
荷包屿:在县治西三十里。
北门屿:在县治西南五十里、沙马沟之右。
南北鲲身:在县治西南七十里。皆沙阜堆聚,与七鲲身同。
青鲲身:在县治西南八十五里。面临大海。
青峰阙:在县治西南八十五里。面临大海。
八掌溪:在县治南二十里。源发玉山;西入冬港,南由青峰阙入海。
上下急水溪:在县治南四十里。源发关仔岭内山,由内连桁口入海。
嘓溪:在县治南三十里。源发大武垄山十八重溪北,汇于蚊港入海。
湾里溪:在县治南七十里。源出噍吧哖社内山;南过大武垄山,合卓猴山之流,径石仔濑过赤山、出欧汪溪入海。
新港溪:在县治南八十里。源出木冈山,流径洲仔尾入海。溪南为台湾界,溪北为诸罗界。
加拔溪:在县治东南六十里。
白水溪:在县治东北二十五里。源发玉案山。
三迭溪:在县治北二十里。发源阿里山南,历双溪口庄之南,为笨港。由楫仔寮庄入海。
石龟溪:在县治北二十五里。发源奇冷岸山;历他里雾庄,至双溪口,与三迭溪合。
阿拔泉溪:在县治北三十里。源出阿里山。过竹脚寮山,为阿拔泉渡;西合虎尾溪入于海。
虎尾溪:在县治北六十五里。源出水沙连内山;过水沙连社,合猫丹社之浊流,西过黄地仑布屿,出白沙墩之北,至台仔挖入海。溪南属诸罗界,溪北属彰化界。水浊而迅,泥沙滚滚。人马、牛车渡此疾行;稍缓,则有没腹埋轮之患。夏、秋水涨,有竟月不能渡者。
牛朝溪:在县治西五里。发源大武峦山;历大福兴山,为龟仔港。又西至猴树港,南出青峰阙入海。
九重溪:在县治西南五十里。
十八重溪:在县治西南六十里。有桥。
欧汪溪:在县治西南八十里。
铁线桥港:在县治南五十里;倒风港分入。有桥。
洋子港:在县治南。源出新港之南;东入为洋子港;新港之北,东入为湾港、竿寮港、直加弄港、西港仔、含西港。含西之支分为卓加港,西南入于海。
茅港尾港:在县治南六十里。有桥。
土地公港:在县治西北三十五里。
笨港:在县治西三十里;由三迭溪分入。
冬港:在县治西三十五里。
猴树港:在县治西南三十里。源从牛朝溪入,南出青峰阙入海。
盐水港:在县治西南四十里;由冬港东入。
井水港:在县治西南四十里;盐水港分支于此为是港。
蚊港:在县治西南六十里。西面临海,从青鲲身历南北鲲身;东旋青峰阙为蚊港。
倒风港:在县治西南六十里。分三支:北为铁线桥港、南为茅港尾港、西南为麻豆港。麻豆南曰湾里溪。
龟子港:在县治西南六十里;由猴树港东入。
湾港:在县治西南七十五里。
直加弄港:在县治西南八十五里。
西港:在县治西南八十五里。
竿寮港:在县治西南八十五里。
含西港:在县治西南八十五里。
卓加港:在县治西南八十五里;含西港之支也。西南为大海。
马沙沟:在县治西南八十五里。西临大海。
温泉:在玉山下。有土番至者云:『于山深处得之;泉上涌,气蒸腾如沸。凡数处』。
红毛井:在县署左。凿自荷兰,因名。方广六尺、深二丈许;泉甘冽于他井。相传居民汲饮是井,则不犯疫疠。
彰化县
大武郡山:在县治东南四十里。由牛相触分支右出,横亘二十余里,结县治。
内木珊山:在县治东南六十里。
牛相触山:在县治东南六十五里。南北两峰由水沙连分支,如牛奋角相触。中隔一溪,溪南为诸罗斗六门界、溪北为彰化大武郡山界。
阿拔泉山:在县治东南六十五里。山麓之水发源阿里山西北,经竹脚寮山西转,即为诸罗之阿拔泉渡。
太平顶山:在县治东南四十里。
燕雾山:在县治东南十五里。
白沙墩山:在县治东南七里。
南投山:在县治东四十里。
北投山:在县治东五十里。
万丹山:在县治东五十里。
竹脚寮山:在县治东七十里。内有埔,汉人耕种其中。
筊荖山:在县治东四十五里。方言:「筊荖」,竹器也;因山形以名。
大吼山:在县治东四十五里、九十九峰下。
水沙连山:在县治东九十里。内有大湖,四面皆山;番社隔湖负山而居,路极峻险。
朴子篱山:在县治东九十里。
寮望山:在县治东三里、大武郡山之北。广漠平沙,孤峰秀出。其下为半线营垒,北为猫罗社。
猫罗山:在县治东二十五里。与诸罗玉案山南北斜照。
火焰山:在县治东七十里;夹猫罗、猫雾拺二山之东。
阿里史山:在县治东北四十五里。
登台山:在县治东北四十五里。
大谷埔山:在县治东北七十里。
黄竹坑山:在县治东北五十里。
猫雾拺山:在县治东北三十里。有旷埔,汉人耕种其中。
大肚山:在县治北十七里;与寮望山对峙。山后为猫雾拺社,护彰化县治。
沙辘山:在县治北三十五里。
牛骂山:在县治北四十五里。
九十九峰:在县治东七十里。玉笋瑶簪,排空无际。
直加连屿:在县治东南九十里。
东螺溪:在县治南四十里;分自虎尾溪。北折而西,过马辰、树仔脚、猫儿干,汇于海丰港入海。遵海而北,为三林港。
西螺溪:在县治南五十里。
猫罗溪:在县治东北二十里。由万斗六溪入,会于大肚溪。
万斗六溪:在县治东北二十里。发源于火焰后山,流入猫罗溪。
大肚溪:在县治北十里。溪阔水险,源发南投山。过北投猫罗社、柴坑仔社北,合水沙连九十九峰之流为草港,入海。草港之北,为水里溪。
蛤满溪:在县治北四十五里。即大甲溪中条,淡、彰交界处。
牛骂溪:在县治北四十五里。
大甲溪:在县治北四十里。溪面甚阔,险于大肚。源发岸里社内山;过朴仔篱山,南分于牛骂溪,西入海。
海丰港:在县治南六十里;海■〈氵义〉。商船到此,载芝麻、粟、豆。
鹿子港:在县治西十五里。港口有水栅,可容六、七十人。冬日,捕取乌鱼;商船到此,载芝麻、粟、豆。
三林港:在县治西南四十里;海■〈氵义〉。港口有网寮捕鱼;商船到此,载芝麻、粟、豆。港水入至二林社止。
水里港:在县治北二十里。
淡水厅
香山:在厅治南十里。
嘉志阁山:在厅治南六十里。
老衢山:在厅治南十五里。
大甲山:在厅治南一百里。
后垄山:在厅治南四十五里。
蓬山:在厅治东南一百里。
银锭山:在厅治东南九十六里。象形,旧名铁砧。
宛里山:在厅治东南八十五里。
南日山:在厅治东南九十四里。
猫盂山:在厅治东南九十里。
礁荖叭山:在厅治东南五十五里;亦名打那拔山。小峰错落,近海;在宛里山北。
猫里山:在厅治东南六十里。
交眉山:在厅治东南七十里。生番所居。
合欢山:在厅治东南六十里。生番所居。
南山:在厅治东十里。
三台山:在厅治东八十里。生番所居。
磺山:在厅治东一百八十里。其土生硫,故名。内有鸡柔山,外为北投社;西极港口,循港而东为关渡门。「稗海纪游」云:『问番人硫土所产,指茅庐后山麓间。明日。坐蟒甲中,命二番儿操楫缘溪入;溪尽,为内北投社。呼社人为导,转东行半里,入茅棘中;劲茅高丈余,两手排之,侧体而入。炎日薄茅上,暴气蒸郁,觉闷甚。草下一径,逶迤仅容蛇伏;从者五步之内,已各不相见。虑或相失,各听呼应声为近远。约行二、三里,渡两小溪,皆履而涉。复入深林中,林木蓊翳,大小不可辨名;老藤缠结其上,若虬龙环绕。风过叶落,有大如掌者。树上禽声万变,耳所创闻,目不得睹其状。凉风袭肌,几忘炎暑。复越峻坡五、六,值大溪;溪广四、五丈,水潺潺巉石间,与石皆作蓝靛色。导人谓此水源出硫穴下,是沸泉也。余以一指试之,犹热甚。扶杖蹑巉石渡,更进二、三里,林木忽断,始见前山。又陟一小巅,觉履底渐热;视草色,萎黄无生意。望前山半麓,白气缕缕如山云乍吐,摇曳青嶂间;导人指曰:「是硫穴也」。风至,硫气甚恶。更进半里,草木不生,地热如炙。左右两山多巨石,为硫气所触,剥蚀如粉。白气五十余道,皆从地底腾激而出,沸珠喷溅出地尺许。余揽衣即穴傍视之,闻怒雷震荡地底,而惊涛与沸鼎声间之。地复岌岌欲动,令人心悸。盖周广百亩间,实一大沸镬;余身乃行镬盖上,所赖以不陷者,热气鼓之耳。右傍巨石间一穴独大,思巨石无陷理,乃即石上俯瞰之。穴中毒焰扑人,目不能视,触脑欲裂;急退百步,乃止。左傍一溪,声如倒峡,即沸泉所出源也。还就深林小憩,循旧路还,衣染硫气,累日不散』。
小龟仑山:在厅治东北一百里。
佑武乃山:在厅治东北一百里。山极高大,并合欢山障南日诸山之后。巃嵷盘礴,遥接关渡门诸社及查内山。
查内山:在厅治东北五十里。生番所居。
大鸡笼山:在厅治东北二百五十里。大海中一望巍然,日本洋船以为指南。
椰里历山:在厅治东北三十五里。
蛤子难山:在厅治东北五百里。
关渡门山:在厅治东北一百六十里。
海山:在厅治东北一百五十五里。
篷峙山:在厅治东北一百八十里。
鸡柔山:在厅治东北一百八十五里。
小凤山:在厅治北十里。路多崎岖,为厅治右臂。
岸里山:在厅治北五十五里。山险深峻,内有新附五社。
南嵌山:在厅治北一百里。
太平山:在厅治北一百四十里。
大遯山:在厅治北一百六十五里小鸡笼。蜿蜒而南,矗起屹立于淡水港东北,即奇独、龟仑山也。势趋内山,烟霏雾霭,峰峦不可枚举;诸山起祖于此。
八里岔山:在厅治北一百八十里。自关渡门穿港而西,雄伟杰出于淡水港东南;是为东南之镇山。
小鸡笼鼻头山:在厅治北二百一十里。山下有石,中空如门,为石门。
金包里山:在厅治北二百二十五里。
山朝山:在厅治北五百三十五里。自鸡笼山分支东渡八尺门港,双峰遥峙,高不可极。山南为蛤仔难三十六社;生番所居,人迹罕到。
虎头山:一名倒旗山。在厅治西南七十里。
买猪末山:在厅治东北二百一十里。
峰紫峙岭:在厅治东北二百三十五里。
大鸡笼屿:在厅治东北二百五十里。城与社皆在西面。又有福州街旧址,伪郑与日本交易处。上建石城,即郡城八景之「鸡笼积雪」也。台地无霜雪,独此屿极北寒甚,冬有积雪。今设汛防其地;以在大海中,欲至其地,必先举烽火,社番驶艋舺以渡。
狮球屿:在厅治东北二百四十里。滨海有大山如狮、小山如球,又名为「半月沉江」。与峰紫峙岭北连界。
桶盘屿:在厅治东北二百五十八里。屹立海中,离大鸡笼水程八里。此处可泊巨舰。
烛台屿:在厅治东北二百六十里海中。
香炉屿:在厅治东北二百六十五里海中。
鸡心屿:在厅治东北二百八十里。形如鸡心。
旗竿石:在厅治东北二百七十里。两石对峙海面,比烛台更高。离大鸡笼西北水程二十里。
罗汉石:在县治东北二百八十里。或立、或欹,形状奇古。
跳石:在厅治东北二百八十五里。乱石迭于水面,自八里坌至大鸡笼城跳石而行,计长四十五里;惟土番能之。
中港溪:在厅治南三十里。源发合欢大山;流于嘉志阁之北,出中港社,西入于海。
后垄溪:在厅治南四十五里。源发猫里山;过嘉志阁社之西,为后垄港,入海。
嘉志阁溪:在厅治南六十里。
礁哖叭溪:在厅治南五十五里。源发佑武乃山;出南日、礁哖叭二山之南,为礁哖叭港,西入于海。
大安溪:在厅治南九十二里。险如大甲溪而较狭;夏秋水涨,必待水落边海而行。源发水沙连内山。北过岸里、南日二山,支分于南日社之后者,曰房里溪;支分于银锭山之北者,曰猫盂溪。西汇于双寮海口而入于海。
蓬山溪:在厅治南一百一十里。分自大甲溪;西北过蓬山,又西为港,入海。
凤山溪:在厅治东北十里。源发查内山;西流于小凤山埔,入于海。
霄里溪:在厅治东北九十五里。
田厝溪:在厅治东北一百一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