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城县志康熙本

  (以上俱北安里,旧志“北团六陂”是也)
  官田陂(县南,表席里刘家车)
  陈张陂(表席里李□③)
  大洋陂(表席里湖营)
  (以上,旧志“席湖团三陂”也)
  吴公陂(姑田郭坑)
  店前陂(县东,姑田里)
  吴地陂(姑田里峰头)
  隔畲陂(姑田里龙坑)
  (以上,旧志“姑田团五陂”④也)
  在安陂(县南,河源里隔畲口)
  丘坊陂(河源里车田尾)
  大分陂(河源里赤岭尾)
  余坊陂(河源里余坊尾)
  岭背陂(河源里李坊村)
  (以上即“河源下里七陂”⑤也)
  自官陂至此,共二十五陂⑥,皆因田势高下,置陂灌溉。官陂设陂首守之,遇漂决,随即修治。
  水圳陂(县南,南顺里。原系古额引水,灌田千余顷;正统间漂决,弘治间县丞万贯通水利於民)
  桥  梁
  文川桥(县治南门外,旧名清溪。宋绍兴间,县令刘国瑞建,後圮於水。元至正间,照磨马周卿重建,改今名。正统间,燬於沙寇。景泰间,县丞李干复建。成化间又燬,县丞吴琬率邑民桑信等重建,垒石为墩,架屋十七间以覆之,市民胥聚贸易焉。(见《文川桥记》)万历十二年,水冲断其半,邑民复同建。顺治四年,寇焚废,署令王、县令田相继重建)
  定安桥(县东。嘉靖间耆民姚龙、桑景陆等建)
  龙凤桥(县东。邑人李文建,崇祯年洪水漂去)
  彭坊桥(县北二里。成化间邑民黄表建。後嘉靖间
  燬,其子黄守慎、守约重建)
  昼锦桥(县西一百二十步。嘉靖三年,谢复隆建。崇祯十六年,隆子孙谢建奇等复建)
  姚坊桥(县南三里)
  赤岭桥(县北二里)
  新庵桥(县北五里)
  渡头桥(北安里山下,离县二十里)
  林坑桥、牛栏桥(俱姑田县)
  华坑桥(姑田里下村)
  慈悲桥(揭坊)
  东演桥(揭坊,离县五里)
  江滨桥(席湖营,黄表建)
  □□□⑦(县东,路通京省,生员谢廷旌、李开奇等顺治年间倡首重建)⑧
  渡
  朋口渡(县南,河源里)
  杨家渡(县南,表席里杨家坊)
  上庄渡(河源里上庄店,春夏用渡夫)
  关  隘
  乌石隘(北安里隔川,去县二十里,路通长汀、清流)
  石固城隘(北安里溪尾,去县三十里)
  秋家岚隘(姑田里,去县八十里,路通永安,近设乡勇防守)
  廖天山隘(姑田里赖源,去县一百四十里,南通龙岩、永安。弘治初年,作隘楼一座)
  横山隘(姑田里伯畲,去县一百四十里)
  (以上三隘,由永安阻,盗贼出没时,设民兵防御之)
  新御隘(表席里新泉西门城外,去县一百二十里,路通长汀、上杭)
  丰头隘(表席里,去县一百五十里,与上杭板橑为界,最通广东等处,流贼经由便捷之处。旧场在山门,窄狭可守,但丰头村在隘外,每流贼屯劄,村民受害。嘉靖三十五年,改在官陂桥,包村於内,峻山临溪,路窄形险,尽足防守)
  朗村隘(表席里,去县一百五十里,路通上杭、龙岩。旧场在朗村,平旷虚设。嘉靖丙辰,改置在远水岭上,离旧隘四里许,路颇险窄,易於防守)
  白岭隘(席湖营南洋之南,北至县治三十里。人烟辏集,乡民素强。隘之外,西南一路通新泉隘,东南一路通朗村隘,东路通横山、廖天山、秋家岚三隘,北通乌石等隘,为腹心之地,当六路之冲。隘场平旷,以之盘诘⑨,则地在腹心,不须重复盘扰;以之守把,则此为诸隘内援,设有一隘被贼,隘报飞至则堵口设伏,贼自寒心。今改隘为寨,如小教场之制,常令本乡团练之兵屯镇於此。嘉靖丙辰年记)
  【注释】
  ①呆鸟:音呆,崖。方言称鹰为呆鸟婆。
  ②坡:应是“陂”。
  ③此字复印本模糊不清,疑是“冈”字。
  ④五陂:上文只载有四陂。
  ⑤七陂:上文只载有五陂。
  ⑥二十五陂:上文只载有二十四陂。
  ⑦复印本上空白,疑缺记桥名。
  ⑧复印本上,此处文字字体与上下文不同,疑是後来增添。
  ⑨盘诘:疑为盘结之误。

  ○坊  里
  坊
  崇儒坊(县东)、富寿坊(县东)、迎恩坊(县西街右)、擢桂坊(县南灵显祠前左)、凌云坊(县南十字街左)。
  街
  十字街(谯楼前,南通文川楼,东接接官亭,西通福仙观,北抵县治)。
  正街、上街。
  小街、水南街(俱县南文川桥前)。
  下街、城上、城下、西门街、桑屋街、谢屋街、东水街、西水街、上庙前、上庙背、学前街、塔下街、周屋街、吴屋巷、闸口巷、桥下街、庙前街、城墙窝。
  墟
  县市(县治正街)、御史墟(逢二)、红门墟(逢一)、贺公墟(逢五)、太平墟(逢八)、山下墟(逢六)、河源墟(逢九)、新泉墟(逢三)、朗村墟(逢七)、隔川墟(逢六)。
  东  乡
  郑屋村、小棉、楮岭下、布地、御地、梁地、大洋池、小洋池、大朱地、小朱地、小地、陈地、大地隔、雷鸣地、徐地塘、北坑、邓坑、曲溪、南坂、黄胜地、後溪、香根、蒲竹、东磜、姑田、溪边、华坑、丰头、源隔、董波、招洋、岭兜、坎兜、石後、新庄、後洋、郭坑、溪口、城兜、长诰、磜头、芜头、济溪、冯地、郑地、小地、山背、当坑、赖源、马面下、官屋壩、松溪坂、黄沙窑、石燕背、罗胜地、老屋营、同关窑、大河思、陈地。
  南  乡
  罗家营、姚蔡坊、亨子堡、罗家坊、慈姑塘、林坊、乱石、田心、冈上、白坑、汤头、蒋坊、火烧炉、黄家坊、席湖营、席湖隔、黄家橑、伊坊、李冈、田头、下营、南坑、曾地、溪源、马山前、张家营、马家坊、太不平橑、梨树下、隔口、温坊、後浦、莒溪、詹坑、盂窟、店上、碧州、磜头、朋口、王城、车田、余畲、江畲、黄石潭、杨家坊、陈屋坪、朱地、丘坑、新泉、汤背、官庄、梁坊、高地、芷溪、丰头、朗村、萧坊、李坊、罗地。
  西  乡
  张坑、张坊、李坊、魏坊、横坊、邹磜、姚家坪、隔口田。
  北  乡
  隔川、揭屋、廖屋山、横坑障、罗坑、黄坊、官庄、马坑、石达砾、吴坊、徐坊、戴屋、许坊、柯屋、上江坊、下江坊、老营下、大坪、蕉坑、正坊、包家车、大坑源、张地井、车上、石背、卓家演。

  ○里  图
  连城,宋一乡,统二里四图①;明改为六里,统图三十二,後减一。
  在城里(旧古田乡,附县,统图四)
  姑田里(旧姑田团,县东九十里,统图六)
  南顺里(旧南顺团,县南四十里,统图八)
  河源里(旧河源下里,县南八十里,统图五)
  北安里(旧北团,县北六十里,统图四)
  表席里(旧席湖团。宋志县有表正里,疑并入此里,故合名表席。县东南一百一十里,统图四)

  ○逃亡(附)
  黄册逃亡志目
  在城里四图:
  壹图(逃亡故绝,共计叁拾肆丁)
  贰图(共计叁拾柒丁)
  叁图(共计壹拾捌丁)
  肆图(共计壹拾伍丁)
  南顺里捌图:
  壹图(共计壹拾柒丁)
  贰图(共计贰拾叁丁)
  叁图(共计壹拾伍丁)
  肆图(共计贰拾陆丁)
  伍图(计柒丁)
  陆图(计玖丁)
  柒图(计贰拾陆丁)
  捌图(计贰拾伍丁)
  北安里肆图:
  壹图(计贰拾捌丁)
  贰图(计壹拾玖丁)
  叁图(计贰拾叁丁)
  肆图(计玖丁)
  河源里伍图:
  壹图(计贰拾贰丁)
  贰图(计贰拾染丁)
  叁图(计贰拾叁丁)
  肆图(计叁拾伍丁)
  伍图(计叁拾陆丁)
  姑田里陆图:
  壹图(计壹拾壹丁)
  贰图(计壹拾捌丁)
  叁图②
  肆图
  伍图
  陆图
  表席里肆图:
  壹图
  贰图
  叁图
  肆图 
  【注释】
  ①统二里四图:“图”字可能是“团”字之误,应是“统二里四团”。
  ②以下文字,在复印本上为另一页码,字体与上文不同,且无逃亡数字,似是後来补入。


  ●卷二 舆地志
  知县都门杜士晋辑
  舆之为言乘也,上乘乎日月五星,而知疆野之分属;下乘乎山川人物,而知岳渎之迴环、英贤之崛起。百里不同风,岁时因之。城池修创,代有殊焉。坊里近遥,区以别矣,悉按省、郡志纪之。

  ○沿  革
  《禹贡》曰:“淮海维扬。”按扬州之域,北至淮,东至海。今吴、越、闽、广,皆东南濒海之地,则连城属闽而域於扬州,明矣。周为七闽地。春秋,句践灭吴,兼闽为闽越地。秦属闽中郡。汉属闽越国,後为冶县地,属会稽南部都尉,三国吴属建安郡。晋太康三年,置新罗县,即汀州地。唐开元末,置长汀於新罗故城东,置长汀县为汀州所治,则莲城之地皆其所属矣。天宝元年,改州为临汀郡。乾元元年,又复为汀州,初治新罗,後迁长汀村,又迁东方口。大历四年,又迁白石,则莲城又随迁州所治矣。光启元年,寻陷汀、漳二州,为王审知所有。乾宁三年,属威武军,则莲城又为威武所属。至宋元符间,乃以是地为莲城堡。绍兴三年,虞观始上疏,乞於其地置县,遂改堡而置县於其村。时汀守郑强犹为狭隘,割长汀古田乡六团里以益之。景炎二年,元兵破汀关,黄去疾以城降於元。至元十五年,升汀州为路,而莲城隶焉。至正六年,邑民罗天麟、陈积万起兵陷长汀县。福建元帅府合江浙兵克之,始改莲为连,盖去草字之义。十八年,连城为陈友谅所据。二十年,福建行省参知政事陈友定复之。明洪武元年,大将军汤和统大兵克福建,擒友定,汀州路总管陈谷珍以城降,定为汀州府属县,编户三十一里①。传至,丙戌年八月初一日,为清朝顺治三年,大兵复汀州,连城并属统驭焉。
  【注释】
  ①三十一里:按本县志历年纪,明洪武十五年,改六里为四十一图;宣德七年,并六里为三十一图,与本文不一。

  ○分  野①
  连城,古闽越地,要荒之服②也。按《禹贡》曰:“淮海维扬州”。世儒多以斗、牛、女三星为吴越之分。《周官·保章氏》:辨九州之分野,以吴越属星纪③。《春秋·纬书》:牵牛流为扬州,分为越国。《尔雅》:星纪,斗牵牛,吴分野。《史记·正义》:南斗牵牛,吴越之分野。费直分星次:斗十度至女五度为星纪,於辰在丑,吴越分野。《前汉志》:属牵牛婺女之分;《後汉志》、《晋志》、《隋志》,皆属斗牛须女之分。皇甫谧《帝王世纪》;星纪自斗十一度至女七度,吴越分。《宋史》志:吴越当天文南斗须女之分。《元史》:斗四度,入吴越分;星纪之次,扬州之分。明类分野书:吴分斗牛在丑,自斗三度至女一度入吴越分,扬州然在南,而星纪在北。其所以相配之理,亦不得而知也。
  【注释】
  ①分野:古代,把天上星宿的位置与地上州、国相对应,就天文说,称分星,就地上说,称分野。
  ②要荒之服:要服、荒服,古称离王城极远之地。服,古王畿以外的地方。
  ③星纪:十二星次之一,在十二支中为丑,在二十八宿中为斗宿和牛宿。

  ○疆  域
  县在府治东,东西广一百十五里,南北袤一百三十里,周围三百六十里。东至溪流口一百里,为延平永安界(自界首至永安一百二十里);西至岩头野狐岭一十里,为长汀界(自界首至长汀一百三十里),南至控岭一百里,为上杭界(自界首至上杭一百四十里);北至焦坑六十里,为长汀界(自界首至长汀一百三十里);东南至浮流口一百五里,为永安界(自界首至永安二百里);西南至河源板岭七十里,为长汀界(自界首自至长汀一百里);东北至上琴坪三十五里,为清流界(自界首至清流一百里);西北至四堡里六十里,为长汀界(自界首至长汀一百一十里)。自县治至布政司一千七十五里,达江南三千八十里,达北京五千九百四里。水路:文川桥下水小,不通舟楫;东自姑田里路经秋家岚五十里至小陶,乘舟一百二十里至永安,抵延平,下通福州,上达北京;自县南六十里至朋口,乘舟下上杭,抵潮、广。

  ○形  胜
  崇山复岭,南通交广,北达江右。(《一统志》)汀壤,闽越地,西南与章、贡、潮、梅接。崇山复岭,民生尚武。(《鄞江志》)居稠山之中,崇冈复岭,东控莲峰屹立之雄,西拥旗石宝嶂之胜,南案银屏秀出之障,中抱文溪九曲之流,他若金鸡诸岫插汉昂霄,天马群峰如仗如笏。(《汀郡志》)连乃闽之逖①土,层岩叠峦,崇冈复岭,联络於汀、剑之间。其脉自汀州来龙处左分一枝,在大息铺过脉,迤逦而来,至於归岭起巅;又自归岭随水至萧屋岭下,过江顿起为虎忙山,峰峦叠拥,奔腾而东,经历於青岩之坪上,至萧坑、五磜,出为西宝嶂。由是北行,过张坊、岩头、棋子岭,直下南向八里,始屹立为县後龙山。莲峰、石马引其东,宝嶂在其右②,银屏案其南,印山卧其北。若水:一则发源长汀五磜,由新林寺前过;一则发源金鸡山,由法界庵前过。合流而绕於南,九曲九回,复合西昼锦桥之水,自南而绕於东,由东而北,至田口合清流诸水,逦迤入於海。
  【注释】
  ①逖:远。
  ②右:疑为西字之误。

  ○风  俗 
  气习劲毅而狷介。其君子则安分义,励廉隅①,耻浮侠;其小人则质直果敢,不以侈美,崇质相尚。(《宋志》)君子质直好义而恬於进取,小人愿悫②少文而安於勤劳。(《元志》)土壤硗瘠,人民贫啬。(《八闽志》)士知读书尚礼,俗重登科取名;男务勤劳,女安俭朴。(《郡志》)士知向学,民多末作。(《漳南志》)土壤硗瘠,农以耕为业;妇少蚕桑,惟事麻枲③。积贮有限,服用无华。其气习,劲毅勇悍,尚武少文。(《汀郡志》)连城乃闽中僻邑,土壤硗瘠,习尚朴素。士慕讲读而重於仕进,民安稼穑而勤於陇亩。富者仅足於供输,贫者间免於饥冻;途无行货之妇,市乏赌博之风。不通舟楫而行客少,各务生理而商外多。阃范最严,妇耻再嫁。但土不宜蚕,妇职纺绩;田不宜麦,农种稻粱;豪右甘④竞而不悔,乡落习陋而少文。迩来丧事靡耗,计饮食之待客,不为死者痛而为生者忙;婚娶繁华,虑妆奁之苛责,方弄瓦而即湮於水。乡亲死,火化名为金礶⑤。衙役敢於逃遁,穷民间为狗盗。断肠无了,买业之家倍苦;给⑥主盈案,刁讼之风未息。流弊至此,後将何极?有识君子,亟挽颓风。(旧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