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城县志康熙本

  【注释】
  ①先正:前代贤人。
  ②逋:拖欠。
  ③训永福,授兴化,任永福县训导,兴化府教授。
  ④春坊中允:官名,魏晋以来,太子宫称春坊。中允,太子属官。
  ⑤族:误,应作“旌”。
  ⑥此二字模糊不清。
  ⑦嫠而窭:寡居而贫穷。
  ⑧此字模糊不清。
  ⑨此三字模糊不清。
  ⑩虽:仅。
  (注11)雍雍如:非常和善。雍雍,和谐的样子;如,然,助词。
  (注12)御臧获恢恢如:管理婢仆,非常宽大。臧获,奴婢的贱称。
  (注13)广文:泛指儒学教官。
  (注14)伍文蔚及江九功传,皆页码重复,版面字迹与上下文不同,且所记之事超过康熙县志时间下限甚久,显系重印时羼入。
  (注15)袒括:左袒束发,古丧礼。
  (注16)行取:明制,州县官有政绩者经地方长官保举,由吏部行文调取至京,通过考选,补受科道或部属官职,或奉旨诏见,均称行取。

  ○友  谊
  林瑞 璧洲人,偕友彭翔、胡一贯膺贡北上。时都下疫,翔与贯皆染疾。已而翔死,瑞殡之;贯死,瑞殡之。其二友馀囊所手封者,以笥贮之,还其家。先是,出赀扶二柩返里,至留都,或劝入监。瑞曰:“如入监,二柩谁归?”竟扶柩抵乡。其笃于友谊如此。督学邵锐闻之,命县令方进奖励、莆生谢炯作传。
  李世显 杨家坊人,与乡人林廷友善。嘉靖三十七年,广贼百人驻营陈屋坪。世显往护,贼党惊散。世显中枪死,因叹曰:“既全邻家,一身何恤?”县令陶侯、许侯闻之,旌其门。
  黄思诚 邑增生,性孝友,喜交游。幼与邑庠吴思义善。义贫,衣食之;逮死,殡葬之;朔、望每诣其家哭奠焉。是亦友谊中之克笃者。

  ○隐  逸
  童昱 少负经济大略,从乡先生李庆游。及长,慕吴康斋先生学。晚年,卜筑文溪东,名曰:“东皋清隐舍”。
  童公讳昱① 字道彰,号东皋。自少研经史,能文章,恒□□②自命。尝念为学在明道,人惟道之不明,故无以善身善世,遂远从江右吴聘君与弼学,悟道在动静语默间而归。以亲老独侍,无意仕进,隐居东皋。日与林景容、吴秉英以程、朱正学相砥砺,或终日忘食,终夜忘寝,愈加纯粹,时有敦本尚论之作。当天顺间,《遇雪》一诗有“何时利见大明日,洗出青山绿树容”句,忠君忧国之情见乎词,虽遁世无闷,殆非石隐者流也。迄国朝戊子岁,巡抚张公伯行倡道闽疆,慕公之学,特檄连城县建文溪书院于学宫右,以祀公与邑宋儒丘公鳞二人,令有司每岁春秋致祭,牲杀赞礼如各坛祠例,俾後学朝夕瞻拜,有所观型。越三载庚寅,连士以公未与乡贤之祀,于典有缺,佥请邑侯段,上其议于当道,俱允崇祀乡贤祠。公著有《东皋集》,其行谊详《八闽理学源流》及诸载籍。季子世坚,为阳明高第;厥孙志德、志熹、大猷等,皆世其学。即今後裔寿宁广文日鼎者,亦勇往慕道,为张公深契,而壬午举人祖望者,学邃品高;馀文学数十辈,悉砥节砺行,无愧于公焉。
  沈长权 素性友义。如董建学宫,如倡筑城陴,如构东城楼,如焚某某债券,且施贫棺及修桥路,岁歉赈济,行谊种种,闻诸侍御伍石李公、佥宪月川钱公,皆曰“义士也”。欲建湖口桥,未及而卒。其子廷翰等继志捐赀,踵而成之。太宰古冲李翁勒其事于桥之左。
  童得庆 宣德③年间,沙、尤寇邓茂七乱,时无城堡,庆与乡官许浩志相计画,周视冠廌寨要害,捐赀重葺,率众依之。寇围不解,久闻庆名,欲迫庆以银数百两,下寨善谕,寇曰:“我等素闻公名,不忍害。”众赖全生,邑人戴之,因号曰“廌峰公”。
  李应文 敦义行,时流寇袭邑,文首倡建安东关,邑赖全庇。人有含冤欲白者,暮夜以金馈,文却之,力为昭雪,至今犹引以相劝勉,称为“李大叔”云。
  李青员 买乡人张德田,值银五十两。德醉卧失落,醒欲堕井。员闻之,不忍以田故伤,复如数予之。是夕,梦神授一榆枝曰:“尔有阴功,锡尔令生④。”生子名榆,仕至处州府别驾。
  李植 九岁失怙,日拥棺哀泣。事寡母孝,且好施济。年四十,闭门恬养,搜⑤神玄冥。归⑥时,自赋有“虚度浮生九九秋,归枨⑦不许惹闲愁”之句。是夕,据梧⑧而逝,里人奇之。
  童志伋 业儒家居,邑令旌曰:“隐德流芳”。夫隐德,不可见也;流芳则子大猷授大庾令,有治声,所著《性命灵章》、《道源讲录》诸书,阅五十年明清革矣,县令杜公梓以传之。
  李汀 邑增生,清贫励行,筑室东山,潜修好学,注训一遵紫阳⑨,以课生徒,生平目不睨视。其父应钟,有如金之操,而汀善承之训。子天美,应万历癸丑贡元,任广东韶州府判,政绩有声;孙烶,中辛卯者魁,任陕西宁远县令。
  林爱 邑廪生,性耿介端慎,一介不苟,庶几古之廉士。里有为不义者,咸惮之曰:“勿令林君知也。”
  童体和 雅好诗史。嘉靖辛酉,流贼袭城;时值大饥,节推刘公委体和赈济,盖知体和爱能济也。子养正,授广西阳朔县令,囊无金,世以清白称之。
  李学儒 瑗之裔,邑庠生,克承先训,事父母存殁尽诚,寿九十六终。
  钱文林 慕义好施。邑虎忙岭古路峻岭,文林捐赀易治,行人便之。邑建塔、改学、筑闸,多所乐输,寿八十有九。子应魁,朝夕侍奉不懈。及卒,庐墓三年。时御史张、郡守笪题旌孝义牌坊。
  黄鸾 好读史,喜诗文,常以忠孝垂训,著“孝亲惟聚顺,忠君在立诚”等语,恬隐西郊,陶然自适。
  罗世礼 义气自好。嘉靖年间,流寇警,世礼率子福、裕、祯、祥、祉、礻任抚禦之。连之人多避旗石寨,粮窘,世礼开仓分给,盖义侠而隐者。
  谢文晏 父年九十有二,晏事之,朝夕同膳寝。其遗行里人能道之。至于建憩亭于楮岭横山,行者到今感焉。
  赖琼 儒家子,素好义,不欲以金钱丛棘自拥也。县无文峰,何以结秀?琼首倡建塔。至于学宫、文昌祠之大举,琼亦匪吝。诚足嘉尚,邑侯屡举宾筵。
  林一樑 邑庠生,九岁失怙,事母孝。读书观古人忠孝大节,輙揭之壁间。每谓人曰:“知得一尺,不如行得一寸。”
  林钟元 审理岱仲子也,性愿而恭,言动礼法自闲。嘉靖末年,岭後寇乱,被掳入巢。询知姓字,贼惊服素行,命扶卫出。颐年优游田亩,诗书迪後,亦见其概云。
  谢绍荣 性友爱,将已置产与兄分;捐赀建昼锦桥,邑与宾筵。子经、孙汝梧、曾孙建奇,俱见于志。
  江南 本性醇朴,好善乐施,幼失父,事母孝。适有疲癃袁姓者,目击惨然,引至家,给养以终其年。每岁寒,多设布衣,道遇贫窭给之,诚良民也。
  童大亨 幼过目成诵,耻童子试繁搜检,不就。逮壮,佐父志德丞永丰,有循誉,益藩闻而辟为典仪正。父升令义宁,告老归,卒,哭至脐裂。事母无间然,终年五十三。子可久、孙三纲、曾孙日鼎,俱廪生。
  董厚 敦伦睦族,为里中义门。贫不能娶者,助之;赀债不能偿者,焚其券。遇人无少长,礼下之,未尝一言忤物。即骄悍者,见之輙云长者,亦自默化,金司理式其庐宾之,以年高,奉诏荣给衣帛。子三,文光、文辉、文耀,克遵义训,屡以公勤著绩。邑侯徐、李、雷历旌孝义。令德寿恺,後先相望,选膺宾筵。文光孙大炜,明经,考授学训。
  郑子信 南顺里人,赋性诚朴,生平乐善。人有以非礼相加者,惟婉逊以避,毫不与之较。故终身未尝讼人,亦未尝为人所讼。遇荒年,给粥饘饥,存活者多。有贫不能殓者,则助之棺木。曾于路拾金数两,乃乡人罗壬鬻子之价,因醉而遗于路,访实还之,其不欺如此。至于县有大役,如建学、筑城,皆倡作。居家日以六谕训子孙,其子孙多守理法。郡守王举乡饮,以宾礼宾之。县令杜下车闻其善,申详三院,书名于旌善亭,年七十九岁,无疾终。
  李有藩 即文学李标之季子也,少业儒,以数奇不偶,因力耕为业。生平举动,无有不遵礼义者。其住家,事父母爱敬饬尽,自幼至长,愉色婉容,并无违言戾行,族党莫不以孝称之。事两兄恭而有礼,而于财产尤能推让,以故怡怡亲爱,始终无间言。有子六人,教以义方,或治诗书,或习手技,皆谨饬不浮。一门之内,雍雍睦睦,其家法亦有可观者。康熙五年,学录其素行,举报乡饮大宾。至今年过古稀,尚矍铄未艾云。
  沈春鹏 连之应宾饮者多矣,沈氏世为县著。沈其姓,春鹏其名也,性厚而情和,又负其赀未常(尝)少骄于人。与人交,必求其善而隐其不善,故善者莫不愿与春鹏交,而不善者莫不加敬诚。又不肯有所忤,以谓非尽善于人之义。用是,乡里莫不辑睦,往往称为长者,春鹏亦不为之谀也,深自砥砺,期于尽善而後快。其生平,古之人不足多也。虽然,春鹏之忠厚传于家,达于里闾,克绍其先世,古人何足道哉!
  吴松竹 表席里人,年八十余卒,裘令宾饮之。生平不效里闾庸人,旦夕龌龊经营、求田藏镪为寒饿计。其以义自丰,长者也;以善自懋,恪人也。无堕尔已,子孙效之;无燃尔萁,兄弟居之。若夫礼文仪物,行于宗族乡党,随时制宜,而訾諐不及。谨身之行而节时之用,譬如虬松筼竹,生于古涧之底而不试,自与清风期也,以是知其人与名之所植哉!其行事大略可观矣。
  沈桢 隐君子也。其先世吉安太守,传至父继权,为乡之望族。桢少敦诗书,不慕仕进,年八十卒。子男一人--兆阶,署仁化县学教谕。先是,邑侯顾讳祖奎为之铭其墓曰:“才足用世而为乡之善世,非其命也,亦其志也。山夷谷堙而来者不坠,非其志也,固其义也。”
  罗寿兴 为人严重深博,忍事镇物,其气貌沉沉,伟然文人也,七十而卒。年方少,以为艰难之易失也,崎岖桑柘间,延师以训其子旻霁,採泮之芹茎讫。晚岁不自侈大,自田闾间积勤服业以起其家。父子且耕且学,以无忘先世之绪而开其来者。其生平于缓急轻重之际,有足观者矣。
  余秉良 余姓,秉良其名也,世为连城表席里之农。⑩至秉良,家赀稍裕,每以勤俭训子侄。遇有修建即捐助,里中贫乏輙周恤之,若忘其从艰难而得者。
  戴景祯 弘治十九年民饥,景祯发粟以赈,全活甚众。大吏白其事于上,旌为义民。
  童永恕(注11) 童昱之父,世坚之祖也。性善乐施,敦伦好义。尝植公田以赡族党,捐粟以赈乡邻。曾孙八代,未尝分居,仁让之风挹于乡党,举报宾筵。(注12)
  张国龙 少孤,既长,痛未能事亲,力行善事。有叶石涯,因贫欲卖其妻,即解囊以周之。寇焚劫沈维生,力救之,获免难。时客粤,有上杭友人莫爱病死,因殡之以归。寿至百龄。(注13)
  沈济龙 字霖雨,明时中副榜。顺治四年,土寇窃发,其师李德祯为仇家所指,诬其通贼。高游等统兵恢复连邑,缚李德祯将斩之。济龙率诸生代为力辩,获免。人服其义。
  蒋正春 刚勇好义,母吴氏死于寇,正春奋曰:“贼杀我母耶!”愤不顾身,手刃数人,生擒官旭祯以献。(注14)诸贼遁,而孝勇之声彻于遐迩。获贼所俘永安、沙县男妇伍拾馀口,男皆给其口粮,妇皆访其家归之。顺治三、四年间,寇陷连城,团聚赖源、山背等乡。告以大义,倡以守望,御侮之方悉具,盗莫能侵。郡守李、副总高旌之,署篆王令举大宾。厥后捐资修城,蒙杜县主匾奖“助而维城”。文庙及启圣祠皆乐输。又捐赀砌路,自赖源至永安湖口及曲溪,计壹百贰拾里;督造文川桥,鼎建牛栏桥,及长汀太平桥、宋坊桥、叶屋岭、俱乐助修造,行人称之。少年曾遭蛊害,因精调治之方,于是广施其药与方,全活颇众。卒年六十有八,亡恙而逝云。
  【注释】
  ①此传在复印本中列于贞节篇内,显然错误,且版面字迹与上下文不同,又已述及康熙庚寅四十九年祀入乡贤事,超过康熙县志下限时间甚久,显系重印时羼入,今附于隐逸童昱传后。
  ②此二字模糊,无法辨认。
  ③宣德:误,应作“正统”。
  ④令生:似误,应作“令子”。
  ⑤搜:乾隆县志作“棲”。
  ⑥归:对人死的别称。
  ⑦枨:乾隆县志作“根”。
  ⑧据梧:依梧树而安息。据梧而逝,意思是指毫无病征,安然地死去,不是真的依靠着梧树而死。
  ⑨紫阳:朱熹晚年主讲紫阳书院,故亦别称紫阳。
  ⑩复印本至此后还有“其父祖稍稍”五字,下面缺少一页。今据乾隆县志补余秉良之传尾,戴景祯、童永恕、张国龙、沈济龙四人之全传,蒋正春之传头,因乾隆县志对康熙县志文句已稍作删改,今为文句衔接,删去了康熙县志余秉良传“其父祖稍稍”五字。
  (注11)此处删去了“理学乡贤”四字。
  (注12)此处删去了“雍正五年崇祀”六字。
  (注13)此处删去了“雍正五年崇祀”六字。
  (注14)复印本蒋正春传无头,上面的文字是据乾隆县志补的,下面是康熙县志原来的文句,只在开头删去一个“之”字。

  ○贞  节
  丁氏名三娘 吴继养妻。继养卒,丁氏年二十有三,男士奎甫二岁,氏哀痛屡绝。亲族谕以有子尚幼,若抚育成立,不覆其宗,岂不大愈于死耶?氏感悟,教养其子,为之婚冠。士奎旋卒,氏益孤。五十余年凛凛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