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贵州通志
贵州通志
国朝因之顺治十七年革曹滴司康熙二十三年革赤溪湳洞司二十五年革西山司雍正三年以湖南之铜鼓五开二卫来属五年改铜鼓为锦屏县改五开为开泰县又以湖南靖州之天柱县来属七年开辟苖疆设同知驻古州十一年以天柱县属镇逺府府领县三正副长官司十四
黎平府建置表
总部 郡 州县
唐虞 三苗
周 楚国
秦 黔中郡
汉 武陵郡
梁 【龙檦县】
隋 沅陵郡 【龙檦县】
唐 黔中采访使 叙州潭阳郡 【龙标县 朗溪县】岭南采访使 古州乐兴郡 【福禄州】
宋 广南西路 覊縻叙州
元 湖广行省 思州军民安抚司 【上里坪长官司 古州八万洞长官司】明 贵州布政司
黎平军民府 【永从县 曹滴司 赤溪湳防司西山司 龙里司 中林司
新化司 欧阳正司 欧阳副司亮砦司 湖耳正司 湖耳副司
洪州正司 洪州副司 潭溪正司潭溪副司 古州司 八舟司】
国朝 贵州布政司
黎平府 【开奉县 永从县 锦屏县古州同知 龙里司 中林司
新化司 欧阳正司 欧阳副司亮砦司 湖耳正司 湖耳副司
洪州正司 洪州副司 潭溪正司潭溪副司 古州司 八舟司】
黎平府属县建置
开泰县【附郭】
唐【属五溪】
宋【为潭溪砦】
元【置潭溪长官司至元中设军民总】
明【管府洪武十八年始立五开卫设内外十六】
国朝因之【所湖广雍正三年来属改卫】
永从县
唐【置溪洞福禄州】
五代【杨氏据其地】
宋【太平兴国始置福禄永从长官司】
元【因之思州安抚司】
明【正统间长官李英死族人争袭改为永从县府】
国朝因之【康熈二十五年废西山司地入县】
锦屏县
宋【为铜鼓砦】
元【名五脑砦蛮地】
明【洪武三年妖人林小厮叛兵剿之设铜鼓卫湖广靖州】
国朝因之【雍正三年来属五年改为锦屏县】
古州同知
明【古州有里外之分自宋至元明建砦设州设长官司皆外古州也而里古州厯代俱为化外生苗】
国朝雍正七年讨平之设同知驻其地
大定府
禹贡梁州荒裔汉属牂柯西南境蜀诸葛亮南征蛮长济济火佐擒孟获有功封罗甸国王唐元和六年罗罗鬼主上表请尽归牂柯故地开成元年鬼主阿佩内附防昌中封其别帅为罗甸国王世袭爵宋开寳中普贵纳土【本志一名宇贵考宋史二名皆逸】封袭如故元至元十五年罗氏鬼国主阿榨内附诏授安抚使十七年复叛左丞李徳辉谕降其酋长阿察奏改鬼国为顺元路以阿察为顺元路宣抚司后改为宣慰司明洪武四年霭翠归附授贵州宣慰使永宁宣抚司内附置永宁卫后霭翠死都指挥马将以兵尽驱诸罗为郡县诸罗欲反霭翠妻奢香见太祖愿効力开西鄙世保境以乞除太祖许之赐姓安氏香归乃率诸罗开赤水乌撒道以通乌防且立龙塲九驿自是子孙世袭宣慰使十五年于乌撒军民府地置乌撒卫又置乌防卫十六年徙乌卫于毕节改置毕节卫二十二年増置赤水卫又置普市摩泥阿落宻白撒四守御所卫天启二年安邦彦叛崇祯元年讨平之后头目卧这化沙等争袭各献地请设流因建大方城置副将镇守旋废
国朝顺治十五年大兵取滇宣慰使安坤为向导滇平仍授水西宣慰使司准世袭十八年裁摩泥白撒阿落宻三所康熈三年安坤与乌撒土知府安重圣谋叛讨平之以水西十一则溪地设三府以大方城为大定府水胯火着架勒化各四则溪属之以水西城为黔西府则窝以着雄所三则溪属之以比喇坝为平逺府的独朶你要架陇胯四则溪属之则溪罗鬼语犹华言唐之州宋之军也改乌撒为威宁府二十三年改黔西平逺二府为州大定府二十六年改大定府为州改永宁卫为县省普市所入县改毕节卫为县省赤水卫入县省乌撒卫俱威宁府雍正八年割永宁县属四川复大定为府改威宁为州与黔西平逺毕节俱府十一年移通判分驻水城仍府共领州三县一分防通判一
大定府建置表
总部 郡 州县
唐虞 梁州荒裔
周
秦 夜郎国
汉 牂柯郡
唐 罗甸国
宋 罗施鬼国 乌撒部
元 湖广行省 顺元路宣慰司
云南行省 乌撒乌防宣慰司
明 贵州布政司 贵州宣慰司
四川布政司 乌撒军民府
国朝 贵州布政司
大定府 【平逺州 黔西州 威宁州毕节县 水城通判】
大定府属州县建置
平逺州
汉【西南夷牂柯郡地】
唐【罗甸国】
宋【罗施鬼国】
元【顺元宣慰使地】
明【洪武为水西宣慰比喇坝地】
国朝【康熈三年设平逺府二十三年改为州大定府后又属威宁府雍正七年仍属大定府】黔西州
汉【西南夷牂柯郡地】
唐【罗甸国】
宋【罗施鬼国】
元【顺元宣慰使】
明【洪武四年罢为宣抚使六年陞为宣慰使】
国朝【康熈三年设黔西府二十二年改为州属大定府后大定改州属威宁府雍正七年仍属大定府】
威宁州
古【名巴凡兀姑后又改名巴的甸】
唐【乌些】
宋【蛮夷乌撒部】
元【至元十年始附立乌撒路寻为军民总管府又改为军民宣抚司二十四年陞为乌撒乌宣慰司】
明【洪武十四年改乌撒军民府四川为土知府世袭十五年増置乌撒卫云南都司永乐十二年改贵州都司】
国朝【康熈三年置威宁府二十六年以黔西平逺大定三州毕节永宁三县属之雍正七年改为州府】
毕节县
元【为八番顺元等处宣慰司地】
明【洪武初归附十五年置乌防卫于乌防府境十六年罢乌防卫因毕节驿改设毕节卫二十二年又増置赤水卫俱贵州都司】
国朝因之【康熈二十六年改卫为县省赤水卫入县府】
水城通判
明【以前俱为水西安氏地】
国朝平水西属大定府雍正十一年设通判驻其地南笼府
禹贡梁州南境秦以前为夜郎地汉为牂柯郡地蜀汉为兴古郡地唐为盘州地戎州都督府氏叛唐其地为南诏东鄙东防乌蛮七部落居之其后防酋阿宋逐诸部据其地号于矢部元至元十三年改属普安路云南行省明初为櫺鉢寨陵元堡洪武二十三年设安笼守御所治十一年普安夷妇米鲁叛广西安隆土官岑轼助兵讨平之割安笼所三十六寨之阿能等十八寨以赏其功广西万歴四十三年阿能土目三狼杀安隆土官岑峯其子光裕请贵州兵讨诛三狼仍以赏功之十八寨归贵州
国朝因之康熈二十五年改安笼所为南笼防移安顺通判驻其地雍正元年改防为府以安顺府之普安州及普安安南二县来属又以广西泗城府西隆州所属红江以北之地设永丰州府共领州二县二
南笼府建置表
总部 郡 州县
唐虞 梁州南境
周
秦 夜郎地
汉 牂柯郡
蜀汉 兴古郡
唐 戎州都督府 盘州
宋 于矢部
元 云南行省 普安路
明 贵州布政司 安顺府【安笼所】
国朝 贵州布政司
南笼府 【永丰州 普安州 普安县安南县】
南笼府属州县建置
永丰州
周【百粤地】
汉【属交趾郡地】
宋
元【俱为泗城州地】
明【属泗城州及西隆州广西】
国朝【雍正五年割泗城土府所属红江北之上江长坝等十六甲西隆州所属江北之罗斛册亨等四甲置州府】
普安州
唐【置西平州贞观中改为盘州】
宋【为于矢部地】
元【延祐中置于矢部万户府寻改为普山府至元间改置普安路】
明【洪武十六年置普安军民府以土府适恭为知府二十二年罢府置普安卫军民指挥使司云南寻改贵州永乐元年置普安安抚司以土蛮慈长为安抚司十三年慈长叛改为州领罗罗民十二部属安顺府】
国朝因之【康熈二十六年省普安卫入州雍正五年改府】
普安县
明【为马乃夷地】
国朝【顺治十八年马乃叛讨平之以其地设普安县安顺府康熈二十二年徙县治于新兴所雍正五年改属府】
安南县
元【为普安路地】
明【洪武十七年置尾洒驿二十三年改设安南卫】
国朝因之【康熈二十六年改为县属安顺府雍正五年改府】
遵义府
禹贡梁州之域古蛮夷地周秦时为夜郎且兰地汉元鼎中且兰君反兵讨平之置县属牂柯郡晋隋因之唐贞观元年以牂柯北界地置朗州并置恭水等六县十一年州废县亦废十三年复置州更名曰播亦复置县十四年更恭水曰罗防十六年更罗防曰遵义【六县沿革详见平越府建置论】又开山洞置珍州领丽臯夜郎乐源三县置溱州领荣懿扶欢乐来三县咸亨元年省乐来元和二年废珍州以所领县属溱州大中十三年南诏僭号防陷播州咸通元年安南都防李鄠复取之寻仍为所陷干符初太原人杨端应募领兵复之世为州刺史自后王建孟知祥相继据其地宋干德三年珍州刺史田景迁内附开寳元年景迁上言本州连年灾沴乞改为髙州从之大观二年大骆解上下族帅骆世华骆文贵献其地复置珍州南平夷人杨文贵等献其地置播州乐源郡领播川琅川带水三县又置遵义军遵义县宣和三年废播州为播川县废琅川带水二县南平军废遵义军为砦珍州又以废承州之绥阳县来属开禧三年陞遵义砦为军嘉定十一年复为砦端平三年复以白绵堡为播州嘉熙三年设播州安抚司领乐源县咸淳末以珍州来属元至元十四年播州安抚使杨邦宪归附仍授安抚司十五年从邦宪请以鼎山县播州十六年改鼎山为播川二十一年以播州顺元宣抚司二十六年改播州为播南路二十八年播南杨汉英上言所管地于四川行省为近乞改为军民宣抚司直四川行省从之以汉英为绍庆珍州南平等处沿边宣慰使行播州军民宣抚使播州等处管军万户凡珍州思宁等处长官司俱属焉后改播州湖广行省至正末改珍州曰真州明洪武五年播州宣慰杨铿归附仍授宣慰使司十七年改真州为长官司万厯二十九年宣慰司杨应龙叛讨平之设遵义军民府及真安遵义桐梓绥阳仁懐五州县四川布政司
国朝因之康熈二十六年府裁军民字雍正五年改贵州布政司领州一县四
遵义府建置表
总部 郡 州县
唐虞 梁州南境
秦 夜郎国
汉 牂柯郡
隋 牂柯郡【夜郎县】
唐 黔中采访使 播州 【遵义县 芙蓉县 带水县】
溱州 【荣懿县 扶欢县 夜郎县丽臯县 乐源县】
宋 播州 【乐源县 遵义县 绥阳县】
珍州
元 湖广行省 播州安抚司 【播川县】
明 四川布政司
遵义军民府 【遵义县 正安州 桐梓县绥阳县 仁怀县】
国朝 贵州布政司
遵义府 【遵义县 正安州 桐梓县绥阳县 仁怀县】
遵义府属州县建置
遵义县
汉【古夜郎且兰地后为县】
隋【夜郎县】
唐【播州遵义县】
宋【为播州安抚司】
元【因之】
明【播州宣慰使司万厯二十九年改遵义县属四川】
国朝因之【雍正五年改贵州】
正安州
汉【夜郎县地】
魏
晋【俱因之】
唐【珍州】
宋【改西髙州】
元【初为珍州后改真州】
明【洪武十七年改真州为长官司万厯二十九年改真安州府属四川】
国朝因之【雍正二年改正安州五年改属贵州按明一统志古迹中载废珍州唐贞观中置长安中改舞州开元初又改鹤州后复为珍州考唐地理志唐贞观十六年开山洞置珍州并置夜郎丽臯乐源三县元和二年州废县皆属溱州珍州未尝复置也且并无改舞州鹤州之説考贞观八年以辰州之龙标县置巫州因析置夜郎朗溪思微三县天授二年又析夜郎置渭溪县改巫州曰沅州长安四年以沅州之夜郎渭溪二县置舞州开元十三年以舞武声相近更名鹤州二十年曰业州大厯五年始更名奬州是舞州鹤州乃沅州之夜郎所置非珍州之夜所置也葢州郡之更改无常山水之名称常在舞州当因舞溪而得名在今镇逺府之域夜析自龙标在今黎平沅州之间与镇逺近与珍州逺一统志因夜之名而误载耳】
桐梓县
秦【夜地】
唐【溱州】
宋【播川县】
元【初为鼎山县后仍改播川】
明【洪武六年以其地析置播川松坎桐梓三驿万厯二十九年置桐梓县府属四川】
国朝因之【雍正五年改属贵州】
绥阳县
汉【属牂柯郡地】
唐【绥阳县】
宋【置遵义军后改播川县】
元【属播州】
明【万厯二十九年改绥阳县府属四川】
国朝因之【雍正五年改属贵州】
仁懐县
汉【且兰地属牂柯郡】
唐【属播州】
宋
元【俱因之】
明【万厯二十九年改仁懐县府属四川】
国朝因之【雍正五年改属贵州】
贵州通志卷三
钦定四库全书
贵州通志卷四
地理
疆域
贵州布政使司
贵州疆域居天下之西南省城东至湖广辰州府界五百四十里西至云南曲靖府界五百五十里南至广西南丹州界二百二十里北至四川重庆府界五百五十里东南至广西西隆州界三百五十里西南至云南曲靖府界五百三十里东北至湖南辰州府界五百二十里西北至云南东川府界五百六十里东西广一千九十里南北袤七百七十里由省城七千六百四十里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