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通志

  周 楚国     巫黔中地
  秦        黔中郡
  汉        武陵郡【无阳县】
  晋        武陵郡【舞阳县】
  唐        奨州 【峩山县】
  思州 【思王县 思卭县】
  播州 【胡刀县 琊川县】
  宋       奨州
  元 湖广行省  思州军民宣抚司
  镇逺府
  明 贵州布政司
  镇逺府  【镇逺县 施秉县】
  国朝 贵州布政司
  镇逺府  【镇逺县  施秉县 天柱县台拱同知 清江通判】
  镇逺府属县建置
  镇逺县【附郭】
  汉【无阳县】
  晋【舞阳县】
  唐【奨州地】
  宋【竪眼大田溪洞】
  元【改镇安县至正元年改安夷县寻改镇逺溪洞金容金达杨溪公俄等处两蛮夷军民长官司】眀【洪武五年改为镇逺金容金逹蛮夷长官司治十一年改设镇逺县】
  国朝因之【康熙二十二年以湖广镇逺卫属府省入县雍正十二年以府属卭水正副二长官司来属】领长官司二【卭水正司卭水副司】
  施秉县
  唐【琊川县地属播州】
  宋【竪眼大田溪洞地】
  元【至正二年置施秉前江等处军民长官司】
  眀【洪武五年改设蛮夷长官司正统九年改设施秉县】
  国朝因之【康熙二十六年省偏桥卫入县】
  天柱县
  宋【属城州】
  明【洪武二十四年置天柱所万厯二十五年改县属湖广靖州】
  国朝因之【雍正五年改黎平府十一年自黎平来属】
  台拱同知
  明【以前俱为九股化外生苗】
  国朝雍正十一年讨平之设同知驻其地
  清江通判
  明【以前俱为化外生苗】
  国朝雍正八年讨平之设通判驻其地
  思南府
  禹贡荆梁二州之裔土周属楚巫黔中地秦属黔中郡汉属武陵郡隋以其地置务川县属巴东郡唐武徳四年以隋巴东郡之务川及扶阳县置务州析务川置涪川县贞观元年以废夷州之宁夷伏逺思义明阳髙富丹川及废思州之丹阳城乐感化多田思王来属寻省思义明阳丹川丹阳四年更务州为思州以涪川扶阳兼开南蛮置费州八年省感化以多田城乐费州以髙富黔州十一年省思州之伏逺开元四年开生獠置思邛县思州【今扶阳多田城乐诸废县皆在思南境内由是言之唐时费州今之思南也】唐末没于蛮宋政和中蕃部长田祐恭内附始建思州领务川邛水安夷三县宣和四年废州及务川县为务川城邛水安夷二县皆为堡绍兴元年复为思州仍领务川等三县防州路元至元十四年置思州军民安抚司寻改为宣抚司治龙泉坪领婺川县及思邛江水特姜等处长官司十八年改宣抚司为宣慰司兼管内安抚司二十一年改顺元路二十九年改湖广行省至正二十五年明太祖既平陈友谅宣慰司田仁智遣其都事杨琛来归附仍授为思南道宣慰司湖广布政司【思南府志云元至正间其族属镇逺州知州田茂安始分据其地以献明玉珍设都元帅府徙今治宣慰田琛徙都坪而思州分为二今治谓龙泉坪都坪今思州府也考明外史土司传元至正二十五年明太祖既平陈友谅思南宣慰司田仁智思州宣抚司田仁厚皆归附洪武十二年仁智死子大雅袭永乐八年大雅死子宗鼎袭洪武二年仁厚死子洪正袭二十年洪正死子琛袭琛为仁厚之孙是思州之分为二不自琛始也元时二田有宣慰宣抚之分至明始并为宣慰是田氏之有两宣慰亦不自琛始也府志之言恐不可为据存之以备叅考】洪武二十三年徙宣慰司治于水徳江永乐十一年仁智孙宗鼎以不法废改设思南府贵州布政司以婺川县府正统四年以废乌罗府置朗溪正副长官司府治六年改印江等处长官司为印江县万厯三十四年改水徳江长官司为安化县俱府领县三长官司六
  国朝因之雍正七年革沿溪正长官司领县三长官司五
  思南府建置表
  总部 郡       州县
  唐虞 荆梁南境
  周 楚国
  秦       黔中郡
  汉       武陵郡
  隋       巴东郡【务川县】
  唐 黔中采访使
  费州涪川郡 【涪川县 扶阳县 多田县城乐县】思州宁夷郡 【务川县 思卭县】
  宋 防州路    思州 【务川县 安夷县 邛水县】
  元 湖广行省
  思州安抚司 【婺川县  水特姜长官司思卬江等处长官】
  明 贵州布政司
  思南府   【司安化  县婺川  县印江 县蛮夷正 司蛮夷副 司沿河正】
  【司沿河副 司朗溪正 司朗溪副】
  国朝 贵州布政司
  思南府   【司安化  县婺川  县印江 县蛮夷正 司蛮夷副 司沿河副】
  【司朗溪正 司朗溪副】
  思南府属县建置
  安化县【附郭】
  隋【务川县地】
  唐
  宋【俱因之】
  元【置水特姜长官司思州宣抚司】
  明【初改水徳江长官司思南宣慰司永乐十一年府万厯三十年正长官张瑢无嗣族人争袭十余年不决改为安化县设县治府南门外仍以正长官改授上县丞副长官改授土主簿及原设土廵检一俱领于县】
  国朝因之领土县丞主簿廵检各一
  印江县
  唐【思邛县地】
  宋【废】
  元【改为思邛江长官司思州宣慰司】
  明【初改为印江长官司思南宣慰司永乐间府治六年改为印江县其长官司改授土县丞】
  国朝因之领土县丞一
  婺川县
  隋【开皇末年置务川县巴东郡】
  唐
  宋【俱因之】
  元【因婺星飞流化石改务为婺】
  明【初思南宣慰司永乐十一年改府十二年始立土知县寻易流官】
  国朝因之
  石阡府
  禹贡荆梁南裔周属楚秦为黔中地汉为牂柯郡地晋分牂柯置夜郎郡为夜郎郡地宋齐因之隋属明阳郡唐初为思黔二州地武徳二年以信安义泉绥阳三县置义州【在龙泉县义阳山下】并置都牢洋川二县寻改信安为信宁四年以思州之宁夷县置夷州析置夜郎神泉丰乐绥养鸡翁伏逺明阳髙富思义丹川宣慈慈岳十二县五年更义州曰智州六年省夷州之鸡翁贞观元年废夷州省夜郎神泉丰乐以宁夷伏逺明阳髙富思义丹川务州宣慈慈岳涪州绥养智州四年复以黔州之都上县开南蛮置夷州省智州之都牢五年以废州之乐安宜林芙蓉琊川四县属智州六年置鸡翁县属夷州十年以髙富属黔州十一年改属夷州改智州曰牢州徙治义泉领县九信阳义泉绥阳洋川绥养乐安宜林芙蓉琊川十六年废牢州省绥养乐安宜林以信宁黔州以芙蓉琊川播州以绥阳义泉洋川夷州徙夷州治于绥阳永徽后省鸡翁髙富开元二十五年复以思州之宁夷来属领县五都上绥阳义泉洋川寜夷【废绥阳县在今龙泉县西北废洋川县在今府属苗民司南今之石阡葢唐贞观四年所置夷州地也】唐末复陷为蛮夷宋初为羁縻夷州大观二年酋长献其地建为承州所领五县与唐夷州之县名同宣和三年废承州及都上诸县以绥阳珍州元置石阡等处军民长官司思州宣抚司明改石阡长官司思南宣慰司永乐十一年置石阡府领长官司五龙泉葛彰苗民石阡正石阡副万歴二十九年改龙泉长官司为龙泉县府
  国朝因之康熙二年革葛彰司五十年革苗民司雍正八年革石阡正司领县一长官司一
  石阡府建置表
  总部 郡         州县
  唐虞 荆梁南境
  周 楚国    巫黔中地
  秦       黔中郡
  汉       牂柯郡
  晋       夜郎郡
  隋       明阳郡
  唐       夷州 【绥阳县 都上县 义泉县洋川县 寕夷县】
  宋       珍州 【绥阳县】
  元 思州宣抚司    【石阡等处长官司】明 贵州布政司
  石阡府 【龙泉县 石阡正长官司 石阡副长官司葛彰长官司 苗民长官司】
  国朝 贵州布政司
  石阡府   【龙泉县 石阡副长官司】
  石阡府属县建置
  龙泉县
  唐【为牢州治】
  宋【为珍州地】
  元【龙泉坪为思州安抚司治所】
  明【洪武初属思南宣慰司永乐十一年改龙泉坪长官司石阡府万厯二十年播贼冦龙泉土官安民志死之三十二年改龙泉长官司为龙泉县府】
  国朝因之
  思州府
  禹贡荆州之裔土周属楚巫黔中地秦属黔中郡汉属武陵郡酉阳县地唐为废思州之丹阳及废夷州之丹川二县地【唐地理志有两思州两夷州前夷州武徳四年置贞观元年废后夷州贞观四年置前思州志不载所置之年亦贞观元年废后思州本务州贞观四年更名贞观元年废二州时二县俱务州寻省丹阳二年省丹川故仍以二县系之思夷二废州】黔中采访使宋为思州安夷县地防州路元世祖至元十二年思州田氏降置沿江安抚司思州军民宣抚司宣抚司原治龙泉坪后因龙泉火徙治都坪十七年诏复还旧治而都坪遂为安抚司治所即今思州也二十九年改安抚司为宣抚司湖广行省至正二十五年明太祖平汉宣抚司田仁厚遣其都事林宪等来献镇逺古州军民二府婺川等十县于是命改宣抚为宣慰使司以仁厚为宣慰使湖广布政司永乐十一年仁厚孙田琛与思南宣慰田宗鼎有隙弄兵坐废遂改思州宣慰司为思州府贵州布政司隆庆二年迁思州府治于平溪衞万厯五年还旧治领长官司四
  国朝因之雍正五年割湖广平溪清浪二衞来属改为玉屛青溪二县领县二长官司四
  思州府建置表
  总部 郡       州县
  唐虞 荆梁南境
  周 楚国   巫黔中地
  秦      黔中郡
  汉      武陵郡【酉阳县】
  唐       思州 【丹阳县】
  夷州 【丹川县】
  宋 防州路   思州 【安夷县】
  元 湖广行省  思州宣抚司
  明 贵州布政司
  思州府   【都坪长官司 黄道长官司都素长官司 施溪长官司】
  国朝 贵州布政司
  思州府 【玉屏县   青溪县   都坪长官司黄道长官司 都素长官司 施溪长官司】
  思州府属县建置
  玉屛县
  古【为雄溪地】
  汉【马援畧地五溪此其一也】
  唐
  宋【俱酉阳县地】
  元【平溪蛮夷司】
  明【洪武初设平溪堡二十三年置平溪衞湖广都司】
  国朝因之【后裁都司辰州府雍正五年来属改衞设玉屏县府】
  青溪县
  元【大坪村蛮地】
  明【洪武时始建清浪衞湖广都司】
  国朝因之【后裁都司辰州府雍正五年来属改卫设青溪县府】
  铜仁府
  禹贡荆州南境周属楚汉为武陵郡隋为沅陵郡唐初为辰州境垂拱二年分辰州麻阳县地及开山洞置锦州卢阳郡领县四卢阳招谕渭阳万安长安四年以溪州之洛浦来属天寳元年更万安曰常丰唐末没于蛮宋太平兴国八年有锦州刺史田汉希与懿州刺史田汉琼上言愿两易其地诏许之懿州今沅州也熙宁间置锦州砦后倂入沅州麻阳县元置铜仁大小江等处长官司思州军民安抚司明洪武初改铜仁长官司思州宣慰司永乐十一年置铜仁府贵州布政司领长官司四省溪提溪铜仁大万山正统四年又以废乌罗府之乌罗平头四长官司属焉万厯二十六年革铜仁司置铜仁县后又革大万山司
  国朝因之康熙四十三年平红苗设正大营以同知驻其地雍正八年平松桃红苗移同知驻焉仍府共领县一正副长官司八
  铜仁府建置表
  总部 郡       州县
  唐虞 荆州南境
  周 楚国    巫黔中地
  秦       黔中郡
  汉       武陵郡
  隋       沅陵郡
  唐       锦州卢阳郡
  宋       沅州  锦州砦
  元       思州安抚司 【铜仁长官司】明 贵州布政司
  铜仁府 【铜仁县  省溪正司  省溪副司提溪正司 提溪副司 乌罗正司
  乌罗副司 平头正司 平头副司】
  国朝 贵州布政司
  铜仁府 【铜仁县  松桃同知 省溪正司省溪副司 提溪正司 提溪副司
  乌罗正司 乌罗副司 平头正司平头副司】
  铜仁府属县建置
  铜仁县【附郭】
  明【初为铜仁长官司万厯二十六年改县府】
  国朝因之编户八里
  松桃同知
  明【以前俱为红苗巢穴接连黔楚蜀三省谓之三不管地】
  国朝雍正八年平红苗移正大营同知驻其地黎平府
  禹贡荆梁之裔周属楚秦为黔中郡地汉为武陵郡地梁置龙檦县隋属沅陵郡唐武徳七年置龙标县贞观八年置巫州析龙标置夜郎朗溪思微三县属州九年省思微十三年李节开夷獠置古州乐兴郡总章二年智州刺史谢法成招慰生獠以故唐林州地置福禄州天授二年改巫州曰沅州析夜郎置渭溪县长安四年分夜郎渭溪置舞州先天元年析龙标置潭阳县开元十三年复改沅州为巫州大厯五年改巫州为叙州黔中采访使古州福禄州俱岭南采访使唐末皆没于蛮宋太平兴国八年以知叙州舒徳郛为刺史为羁縻州崇宁四年王江古州蛮纳土于王口砦置平州政和元年废元至元中设古州八万军民总管府寻改为长官司又设上里坪及中古州乐敦洞长官司属思州安抚司湖广行省明洪武三年辰州衞指挥刘宣武率兵招降湖耳潭溪诸洞于是诸洞长官皆来朝命皆仍其原官置蛮夷长官司十四思州宣慰司永乐十一年废宣慰司设府以古州曹滴潭溪八舟洪州西山福禄永从七长官司置黎平府以湖耳亮砦欧阳新化龙里中林赤溪七长官司置新化府并贵州布政司宣徳十年省新化府入黎平治八年废福禄永从司置永从县万厯二十八年改湖广三十一年复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