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苗栗县志
苗栗县志
谢佳扬,宿儒;尖山庄人。性中正和平。幼失估;稍长,事母能孝。兄早逝,视侄犹子。生平喜读书,不营家计。授徒里中,孜孜不倦;尝言:『日对圣贤,倘误人子弟,其过莫大』!每岁冬,必倡筹经费,以课乡邻子弟;而文风蔚起。间遇乡人争较,则力为排解,不计恩怨。子锡光,于光绪乙酉科举于乡。
陈万青,字选初。廪生。铜锣湾人。父兄本田舍出身,能曲体亲心,兼默化其兄;人皆服其有门内行。读书博闻强记,文章长于理法,诗赋主于清新;吴子光以衣钵期之。尝笺注宋湘「红杏山房诗」,惜未竣而卒;今伊子犹存其稿。
汤树梅,字雪香。恩贡生。猫里维祥庄人。自幼喜读书;因家农,尝变业为牧牛郎,而其手犹不释卷,大有挂角之风焉。见之者,每惊异之,而告其家。于是,其父亦听其就有道者而师焉。不数年,而文名藉藉;未始非有志竟成之一砺也。
谢凤华,字釆梧。监生。籍嘉应州。乾隆年间,偕其弟凤藩来台;居猫里,垦辟田园,家财颇厚。其时猫里草昧初开,街市、庙宇、道路、桥梁一一待举;凤华兄弟悉心筹画,不惜赀财而整顿之。此地闽、粤杂处,气类不相投,每致争长竞短;凤华兄弟时为排解,事无论钜细、人无论亲疏,皆秉公调处。如彼此有不听劝者,则以一己之金垫之;每竭囊内之赀财,以息他人之是非。当此之时,鲜不殷殷乐道;以为今之人几无有酿祸端、兴讼累者,实凤华兄弟之力居多焉。
流寓
罗葆元,字善初;籍嘉应。同治壬戌科举人。博淹经史,大擅文名,而且工于书法。在内地,历掌教龙川各书院;教泽所敷,无不文风丕振。甲戌会试后,自京师来台,居猫里。人慕其学,敦请设帐,循循善诱;游其门者,多获隽焉。庚辰科,大挑一等;历任福建漳平、侯官、罗源等县,俱有德政。卒于官。
陈尹,字子衡。梅州庠生。生平好学;文章不涉时径,尤工诗赋。尝浮海,遇飓风飘至琉球国;其王聘为太子师。道光九年来台,设帐于社寮冈;学者称为琉球王先生。时有督府武隆阿见其『斗酒只鸡千里客,五湖四海一家春』之句,因慕之,欲携至京师。遣使召之,不至;复亲造其庐,尹固辞之。其傲岸不羁如此。所着诗稿,悉以殉葬;其诗塚上书有联句:『游戏尘寰数十载,待归仙洞五千诗』。其书法常仿琉球笔法,无人能识。
谢光琛,字杏楼;广东镇平县附生。为人淡泊和厚,品学兼优。同治四年,避发匪乱来台,在苗属设帐历十余年;乐育为心,未尝计束修厚薄。其为文,悉宗先正,不落恒蹊。着有「乐趣斋时文」,待梓;稿存谢锡光之培兰轩。
杨元瑛,字和石;广东镇平县附生。弟兄俱有文名。避发匪乱,客台设帐十余年,士多游其门者。文有卓荦为杰之概;学者多宗之。
义民
钟瑞生,后垄七十分庄人;籍镇平。与刘维纪、谢尚杞里居相近;林爽文乱,同维纪、尚杞招集后垄十八庄义民二千五百人,在地设堆于南北河、西山等处,擒杀贼党邱圭、黄宁等。复带勇截途搜缉,破大甲贼巢,平堑南,分卡堵御。越年,选义民赴鹿港助守埔心庄。适闽安副将徐鼎士按临大甲,仍带勇随军进攻彰化猪哥庄、龙目井等处。事平,奉旨赏瑞生府经历、维纪九品职衔、尚杞千总(依「厅志」)。
陈士珍,字崇义;苑里人,籍诏安。林爽文乱,参赞蓝元枚令募义民同守备袁囗囗驻乌牛栏抵敌。追迫贼巢,义民阵亡者八人、伤者十七人;士珍仍督率截拿贼匪林石、马齐、蔡栖从等,斩之。巡抚徐嗣曾奏给八品顶戴,准建思义坊。乾隆六十年陈周全乱,复同义首王松募义民随军克复彰城;阵斩贼党曾足、吴亮并获吴监、吴前、吴在等,解营斩之。总督伍拉纳奏给七品顶戴。子嘉谟,岁贡生;孙连登,庠生(依「厅志」)。
孝友
杜怡和,后垄人;原籍泉州。襁褓失恃,后遂流离至后垄而家焉。值戴逆之乱,随军征剿,得赏军功五品衔。旋以商贾起家,迎父终养,极其孝。凡粤人至后垄有与闽人争较者,秉公解释,无分气类。处世终始和平,缘其天性孝友,敬亲者不敢慢人也。光绪十四年,举报孝友;总督卞宝第奏准在案。子有辉,廪生。
陈肇芳,字祥甫;大甲东门外人。素笃内行;处世忠厚和平,为乡里所钦式。光绪八年,由廪生考充恩贡生。十年,遵新海防例,报捐训导。十五年,举报孝友;十六年,奉旨准旌。是年,署理台南府嘉义县学。十七年,署台南府知府方祖荫保举五品升衔。现年五十五岁。
列女
旧「厅志」之载列女也,为目有四:曰贤妇、曰贞孝、曰节孝、曰节烈。今就苗地釆访所及核而信之,与「厅志」所载其系本邑者,均着之篇。
贤妇
黄氏,樟树林人;儒医吴洪能妻。本内地黄某女,随姑来台。夫疏黄氏三十余年,毫无怨色。因家贫,尝种于田养姑。某氏为人调戏之,氏挥以锄,伤其足;闻者快之。后遂无敢者。夫先没;姑年九十余,血气衰,卧不起蓆,氏每饭必扶持之。如是者三年,虽严寒不改。
吴氏,监生加军功五品李朝荣妻、纬烈媳。口不出恶言,未尝致人怒;偶有怒之者,亦几乎有唾面自干之意。至子孙有不率规矩,虽未闻大声詈骂,辄废食以待悟;盖其性实和顺也。现年八十七岁;亲见五世孙,健如壮妇。子逢科,贡生;逢年、逢春、逢香、孙钟奇,俱武生。
吴氏,西山东福女、猫里举人谢维岳妻。生平孝顺翁姑,乡里无间言。夫沾吐血疾,治不甚效;常言愿代。及疾甚,每废寝食以侍汤药。不数月,忧劳成疾,遂致不起。氏卒后,维岳疾亦愈,并不复发;人以为氏之至诚所致云。
贞孝
林春娘,大甲中庄光辉女。七岁,为余荣长养室。乾隆己酉,夫年十七,赴鹿经商溺死。时舅殁、姑在,无别子,昼夜哭之。氏年方十二,未成婚,愿终身代夫奉事,不他适。姑目疾几瞽,以舌日舓,焚香虔祷;未半载而愈。姑复拘孪,日侍床蓐;沐浴浣濯,甘旨躬亲。及殁,哀毁逾常。家贫,勤纺绩。抚养族子为嗣,旋殁;再立之,娶媳后又殁;乃偕媳抚幼孙。道光十三年,旌。同治元年戴逆乱,屡犯大甲,城中水道绝;氏祷之,遂雨。凡旱经祷,亦然。三年卒,年八十六。媳巫氏,亦以节称(依「厅志」)。
节孝
洪氏,大甲竹林庄边女、牛埔仔庄柯日妻。年二十七寡。卒年六十二。
吴腰娘,同安人;恒女、后垄杜芳盛妻。年二十四寡。卒年七十五。子二;长国兴,中甲午科武举。
吴锦娘,后壠杜克俭妻。年二十六寡。卒年六十六。为腰娘媳,一门双节。
林银娘,猫里题女、后垄余敬贤妻。年二十九寡。卒年七十一。
蔡氏,晋江人;底女、大甲王天缕妻。年二十八寡。卒年七十八。
苏氏,猫盂聪女、瓦窖庄郑文返妻。年三十寡。卒年七十三。
黄有娘,后垄士景女、中庄吴国栋妻。年三十寡。卒年六十。子二;光垂庠生。
黄束娘,苦苓脚庄贺女、溪洲王宰妻。年二十一寡。卒年五十六。
林宝娘,竹堑人;后垄谢注妻。年二十寡。卒年四十七。
陈氏,萧清华妻、苑里陈植安女。年二十七寡。现年五十。
叶保娘,西山朝德女、铜锣湾涧窝武生李镇光妻。年三十寡。卒年五十八。
刘元娘,四湖廪生廷元女、猫里谢声智妻。年二十七寡。夫殁,娘未有子;家甚贫,勤女红度日。积金,求族子为嗣。母江氏怜其志,尝賙恤之。有富家闻其贤,欲娶之,严词大义拒之;后无敢劝嫁者。卒年四十三。
古送娘,内湖庄龙女、吞霄王龙养妻。年二十四寡。抚养族子为嗣。奉姑孝顺,疏戚咸称。卒年七十二。
汤氏,嘉盛庄步成女、尖山庄刘集琏妻。年十八寡。卒年六十二。
刘满娘,元之女、大田庄例贡生罗桂森妻。年二十四寡。卒年七十三。
陈栗娘,中港街溪之女、芎蕉湾刘焕华妻。年二十寡。时翁姑既殁,矢志无他。依夫兄宣谟,以族子抚养为后。卒年六十八。
钟氏,汶水坑邱俊妻。年二十三寡。姑瞽,每饭必亲侍(同治六年举报)。年六十四。
颜凤娘,猫里陈来旺妻。年三十寡(六年举报)。年五十七。
康氏,大甲润洲女、林沛然妻。年二十八寡(六年举报)。年五十七。
林氏,安溪人;文挺女、大甲陈朝钟妻。年二十九寡(六年举报)。年六十一。
蔡氏,溪洲人;白沙墩陈长柄妻。年二十六寡(六年举报)。年四十五。
骆金娘,白沙墩仕会女、新港埔庄林祥锐妻。年二十七寡(六年举报)。年六十四。
巫氏,吞霄万义女、大甲余致祥妻。年二十九寡(六年举报)。年六十三。为林春娘媳,一门双节。
张炎娘,后垄抱金女、谢长妻。年二十八寡(六年举报)。年七十。
——右经举报节孝传八,本「厅志」。
赖四娘,猫里万盛女,为举人刘献廷子金锡妻。年十四寡。夫弟举人翰以孝顺见重,遂以己长子世熙过继为嗣;娘加抚养族子。光绪九年旌,时年七十八。卒年八十三。
黄赓娘,石围墙庄南珍女、铜锣湾李仑刚妻。年二十三寡。己无子,而抚养族子。顺姑嫜、睦妯娌,为乡邻称。现年四十四。
巫梅娘,圆潭人;铜锣湾陈海妻。年十六寡。现年五十二。养子一、孙二。
江氏,三湖庠生成章妹、四湖廪生廷元妻。年三十寡。现年五十八。其女元娘为谢声智妻,母子双节。
詹有娘,南势湖苟之女、三湖江达妻。年二十四寡。现年四十八。
黄奔娘,猫里刘富春妻。年十九寡。现年五十六。
汤顺娘,大田庄龙生女、尖山庄谢佳华妻。年三十寡。现年八十四。子四、孙十三、曾孙五。
陈粉娘,两端女、后垄杜诗运妻。年二十七寡。祖姑及翁姑俱赖以维持,朝夕奉侍无稍弛废。现年四十七。
节烈
杨氏,内麻庄桂华女、猫里黄天贤妻。年二十四;夫殁数日,以死殉之。同治九年事(依「厅志」)。
张赓娘,石围墙庄邱玉贵妻。年二十一;夫亡及百日,自饿而死。光绪九年事。
●苗栗县志卷十五
文艺志
文艺一志,率以着述为主。明道阐德,羽翼经传,此其上焉者也。外此,亦必有关政教及有系于一县掌故者,方可登诸志乘。苗栗新设,文学初兴,着述尚少;今选其文,汇为一卷。或序、或记、或歌、或诗,大抵皆剀切时势、指陈利弊及本籍山川、形势、风土、人情之作。此亦降格相求,姑存其名,以待其实云尔。志文艺。
吴子光
与当事书(附条陈七则)(选「一肚皮集」)
窃某于某月日接读手谕,畅所欲言,不殊御史台霹雳符,恍有千军万马之势;始知么么鼠辈,钟爱上游。尔时老子婆娑,勉用昔人乘暑渡泸事例,深入不毛,幸夺赵璧而还。千钧之弩,专为鼷鼠发机。惫矣哉!此行也。鄙人熟察形胜,山深险十数重,不止狡兔三窟。已理谕、势禁之俱穷,复金戈、铁马之难及;欲求善后事宜,几如子野闻歌,祗唤奈何不置尔!所遣纪纲人等踞住里闾,茫然不知法纪为何物。遂使石壕村里,有吏捉人;博浪沙中,十日大索。一纸之票朝来,中人之产夕尽。昔人称灭门县令、破家知府,职是故耳。今乡俗之敝难言矣!如某事云云、又某事云云,奇情丑行,恐起萧何治律之才,亦未易了却此重公案;疲软者,谈何容易耶!某处地兼两戒,尤属梗化。甚至人伦惨变,口不忍言;天理灭亡,族将就赤。山中之魑魅罔两,现形白昼之中;海上之伏莽游魂,伺我苍黎之隙!此亦官斯土者之隐忧也。幸旧岁棨戟辱临,地方稍见宁谧;行行且止,避骢马御史,岂非吾道可行之兆哉?第知己知彼、观我观人,古有明训;若夫落拓书生,即一身一家,未知安插何所,乃敢昂首伸眉,议论天下事得失,亦不自量之甚矣!然好善恶恶,人性皆同。手利剑以靖妖魔,欲吐者热血;借清议以维风化,未死者良心。世有询及蒭荛者乎!请用白香山「乐府」、杜牧之「罪言」事例,正襟危坐,谈笑而道之。
一、绝光棍以肃法纪昔人谓:访拿讼师,昉于子产之治郑。台地,此风尤盛。翻百余年之旧案,以为冤甚覆盆;联数十辈之姓名,以为事出公论。树空中之楼阁,笔快于刀;起平地之风波,身都是胆。豪恶中有犯此者,重则详请褫斥,次则书其名字于街弹碑,以为蠹民、害政者戒。
一、禁私刑以培元气台俗,衙门凡涉命、盗等案,有禀官而行羁禁者,亦有未禀官而私禁者。一到此地,则罗箝吉网,无处可觅生活。更有查馆人役,借巡视为名,其实剑树刀山,阎立本所绘地狱变相,不是过也。夫小人之爱身家,不如其爱性命;箠楚之下、何求不得!斯时有不倾筐倒箧行贿以求免者,非人情矣。盖文法愈密,则授受愈多,弊窦至不可究诘。嗟嗟!彼蚩蚩者亦人子耳;顾使血肉躯骸狼籍于鹰犬之手而无所控告也,亦忍闻此肉鼓吹哉?
一、禁株连以苏民困台地,五方杂处,父子兄弟异居者无数;更多同姓异宗,风马不及。乃近日讼牒,惯以「房户」二字为一网打尽之谋。譬诸作文,有主意、有客意、有把鼻处、有包一切扫一切处。词中所列正犯,则主意也;列附从,则客意也;次列干证,则把鼻处也;又次列房亲甲乙辈,则包一切扫一切处也。房户不论亲疏,而论贫富。家无半亩之田,即同居兄弟,漠然不在此数之中;橐有廿金之蓄,则闽、粤、漳、泉,一齐拖入浑水之内!于古语为「罗织」,于谚语为「牵扯」;虽汉之「沈命法」、明之「瓜蔓抄」,恐未必有此惨酷也。此台中第一恶习,盍以我圣清宽大之治涤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