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苗栗县志
苗栗县志
宗觐廷江西常熟人,监生。道光五年任。
张朝锡江苏华亭人,监生。道光八年任。
毕以朗山东文登人,监生。道光十年署。
黄为绂四川江北厅主簿捐陞县丞。道光十年署。
蒋律武江西铅山人,供事。道光十六年任。
谢得琛见上。道光二十一年署。
周晋昭湖南长沙人,吏员。道光二十三年署。
张绍裘广东镇平人,吏员。道光二十四年署。
俞国祺顺天大兴人,供事。道光二十四年调。
江之源江西宜黄人,监生。道光二十六年调。
张绍裘见上。道光二十八年再署。
陈澧浙江山阴人,监生。道光三十年任。
夏靖之四川广安人,从九。咸丰四年署。
庞辉祖
李坦囗囗囗县人,咸丰九年署。
以后至同治三年,案阙。
卜孔谐广东惠州人,同治三年署。
张星焕江西新城人,同治四年署。
郑福安广东香山人,监生。同治四年署。
孙绰浙江山阴人,监生。同治五年署。
王懋功浙江丽水人,监生。同治七年署。
许其棻浙江山阴人,监生。同治七年任。
陈桐浙江山阴人,监生。同治八年署。
刘佶顺天大兴人,供事。同治八年任。
李国华广东嘉应州人,供事。同治十年署。
许其棻见上。同治十年回任。
徐铨广东镇平县人,监生。光绪九年代。
余宠浙江山阴县人。光绪九年代。
许其棻见上。光绪十一年回任。
马兆昌光绪十三年代。
朱岱源浙江山阴县人。光绪十三年署。
汤效曾江西南丰县人。光绪十五年任。
朱岱源见上。光绪十五年回任。
苗栗县典史
何应铃江西广昌县人,监生。光绪十五年署。
陈炳浙江慈溪县人,监生。光绪十七年署。
刘光湖南武冈州人,监生。光绪十八年署。
苗栗县训导
光绪十五年,台湾巡抚刘铭传会同福建总督奏请台南府学训导移驻苗栗,改为苗栗县学训导。
杨克彰台北淡水县人,恩贡。光绪十六年署。着有「周易管窥」、「读易要语」、「易中辨义」诸书。
苏学海台北淡水县人,附生。光绪十九年署。
武职
大甲守备
嘉庆十一年,设竹堑营守备;道光十年,分驻大甲,改为中军守备。
陈福龙福州人。道光十年任。
关桂福州人。道光十一年任。
张朝森福州人。道光十二年署。
岑廷高闽县人。道光十四年任。
何必捷闽县人。道光二十一年任。
汤得陞晋江人。道光二十三年署。
刘绍春闽县人。道光二十三年署。
曾廷亮闽县人。道光二十五年署。
邹若陞闽县人。道光二十六年署。
陈连春晋江人。道光二十九年署。
洪金元闽县人。道光三十年护。
倪捷陞晋江人。道光三十年署。
陈连春见上。咸丰二年再署。
詹国泰海澄人。咸丰四年署。
杨建中台湾人。咸丰六年署。
陈连春见上。咸丰九年回任。
戴捷春长汀人。咸丰十一年署。
洪金元见上。咸丰十一年再署。
曾捷步平和人。同治元年代。
陈兆麟台湾人。同治二年署。
龚朝俊邵武人。同治三年署。
郭得高闽县人。同治三年署。
龚朝俊见上。同治五年再署。
郭得高见上。同治五年回任。
余大勳湖南长沙人。同治六年任。
李忠元湖南永定人。同治七年署。
龚朝俊见上。同治七年再署。
林谦晋江人。同治八年代。
叶定国同安人,武进士。同治八年署。
林字贵安徽桐城人。同治九年署。
马嵩魁河南邓州人,武进士。都司衔。同治九年署。
张得陞福建晋江县人,行伍。同治十年署。
冯庆章福建松溪县人,世职。同治十年署。
谢荣彰同治十一年署。
林金安福建闽县人,行伍。同治十一年署。
陈冠品福建侯官县人,军功。同治十二年署。
范金声湖南长沙县人,军功。同治十三年署。
蓝季馨福建侯官县人,军功。同治十三年署。
林上高台湾县人,世职。光绪四年署。
蓝季馨见上。光绪五年再任。
吴端琼广东香山县人,军功。光绪七年署。
汤昭明湖南长沙县人,军功。光绪九年署。
区则超广东香山县人,军功。光绪十年署。
张荣贵福建闽县人,行伍。光绪十三年任。
钟水清汀州武平县人,世职。光绪十八年署。
冯瑞凤广东韶州府英德县人,军功。光绪十九年署。
●苗栗县志卷十三
选举表
文武
朝廷之选拔多士,名目各有不同。彼附、增、廪生之繁,难以备载者姑不具论;廪以上有贡,贡则有五焉。府学生四年一贡、县学生六年一贡,升诸大学曰岁贡;此以廪之先后为序也。若是年当贡遇覃恩,则为恩贡。有拔府、州、县学生之尤者赴廷试,十二年一行,曰拔贡。学政科、岁试毕,选各学生文行兼优者,省取数名,亦赴廷试,曰优贡。乡试卷文优而限于额取为副榜者,准作贡生,曰副贡:是皆由学而升者也。至以科目,文武一例秋举于乡,曰举人;第于春官,曰进士。国家兴贤育才,名目不一如此。苗栗虽地属弹丸,不能尽如所有,初未尝孑然所无也。作选举表。
文
武
文
文举
刘献廷道光十四年甲午科林廷祺榜。苗栗堡尖山庄人;原籍广东平远县。
吴铭钟道光十五年乙未恩科曾庆嵩榜。猫里街人;原籍广东嘉应州。
陈学光道光十九年己亥科叶修昌榜。苗栗堡猫里街人;原籍广东嘉应州。
刘翰道光二十年庚子恩科池剑波榜。榜名祯,献廷子。
吴子光同治四年乙丑科补行甲子科郭尚品榜。苗栗堡铜锣湾人;原籍广东嘉应州。
何清霖同治六年丁卯科王赞元榜。大甲堡人;原籍福建惠安县。
林洪香同治十二年癸酉科方兆福榜。苗栗堡猫里街人;原籍广东镇平县。
谢锡光光绪十一年乙酉科童其浚榜。苗栗堡尖山庄人;原籍镇平县。
谢维岳光绪十九年癸巳恩科林旭榜。苗栗堡猫里街人;原籍广东嘉应州。
副贡
刘献廷道光六年军功恩赏(见举人)。
恩贡
刘廷珍光绪六年庚辰科。苗栗堡四湖人;原籍广东陆丰县。
陈肇芳光绪八年壬午科。大甲堡大甲东人;原籍福建同安县。
汤树梅光绪十七年辛卯科。苗栗堡猫里维祥庄人;原籍广东镇平镇。
杜式珪光绪十七年辛卯科。苗栗堡后垄街人;原籍福建同安县。
武
武举
杜国兴道光十四年甲午科。苗栗堡后垄人;原籍同安县。
赖廷彰光绪元年乙亥恩科。苗栗堡铜锣湾人;原籍广东镇平县。
江腾鲲光绪十一年乙酉科。苗栗堡猫里街人;原籍福建永定县。
●苗栗县志卷十四
列传
文职武职先正流寓义民孝友列女
列传始于汉,后人遂踵而行之。故郡县地志,名宦有传、先正有傅、义民有传、孝子烈女亦各有传,要皆彰前人之美,以之典型后世者也。苗栗设邑未久,其名宦一册,择「厅志」所载有绩着苗邑卓然可观者,辑而存之;俾官斯士者,详知其崖略。至先正、义民、孝子、烈女,有本「厅志」而存者、有由釆访而得者,毕着之于册。固属表扬之例宜然,其为里闾钦式,所益亦自不少也。
文职
武职
先正
流寓
义民
孝友
列女
文职
曹谨(原名瑾),字怀朴;河南河内人。嘉庆丁卯解元,大挑直隶知县;改福建,补凤山令。凤苦旱,开九曲塘,引下淡水溪,砌石为五门,以时蓄泄。民得水,获榖几倍。沟洫既浚,而盗亦绝其往来。知府熊一本善之,勒碑纪事,称曰曹公圳。道光二十一年,升淡水同知。适鸡笼、大安各口有事,囊沙为备,并〔筑〕竹堑之土城,以击沉洋船,得优奖。邻邑互斗,调集义勇赴大甲,为民扞卫。治洋匪尤严,滨海设团,躬亲传谕。尝榜署曰:「严拿胥差勒索资费」;取廉自给,蠹吏悉裁。朔、望诣明伦堂宣讲圣谕。刊「孝经」、「小学」,付蒙塾诵读,给以洋蚨月饼;能兼「易经」「朱注」者,赏有加。复捐俸续成学海书院,寒士多赖以成业者。祀德政祠(依「厅志」)。
曹士桂,字馥堂;云南文山人。道光壬午举人,大挑江西知县,升鹿港同知。二十七年,署淡水同知。甫三日,闻大甲分类之谣;驰往谕告,听者泣下,遂释。文告案牍,悉出己手。判断如流,积谳一清,未尝妄刑一人。尤神于缉盗,豪右惮之。喜栽培士类,试期绝干请。生平蔬粝自甘,严操守;谓陋规非分之赀,悉却之。才九阅月,以劳卒于官。祀德政祠,与曹谨俱请祀名宦(依「厅志」)。
陈星聚,字耀堂;河南许州临颍县人。道光己酉科举人。以军功保举知县,升补淡水厅同知。居官廉洁,省约自奉。治民,一以爱恤为心;而于待士,则尤厚。同治囗年,议筹番银二千圆,交殷绅生息;每届乡试,视厅属应试之人数多少,将所入利息照数摊分。至今,子士犹沾润焉。
武职
陈策,字钟侯;晋江人。由桐山守备调淡水。康熙六十年朱一贵反,台地悉陷,策以孤军力守一隅。奸人范景文入境煽诱,策擒获正法,民赖以安。及援兵至淡,总督满保加策游击职衔;剿北路,收复南嵌、竹堑、中港、后垄及吞霄、大甲、大肚诸社村落,以功擢台湾总兵官。卒于官,赐祭葬。雍正元年,给恤赏银二百两。子梦兰,雍正丙午举人,任莆田教谕(依「厅志」)。
王郡,字建侯。康熙六十年,以千总从蓝廷珍收复台湾有功,累官至台湾总兵。雍正七年,平凤山山猪毛番。九年,大甲西番林武力聚众作乱,凤山流棍吴福生、商大概亦乘间而变。时郡已授水师提督,先遣游击李荣应援,复率参将侯元勳、守备张玉等三路夹攻,擒福生、大概等斩之。南路既平,而新镇吕瑞麟剿大甲西番被围;总督郝玉麟复檄郡讨之。郡至鹿港,遣参将李荫樾、游击黄贵等合围阿束社,参将靳光翰、游击林黄彩等各扼隘口,绝其去路;遂渡大甲溪追杀,直抵生番悠吾界。贼遁南日内山,削壁峻绝;谍知樵径仅一线,督师攀援而登,炮声震山谷。贼负创去,捣其巢穴,焚其积聚。各社望风皆降,缚献林武力等;北路平(依「厅志」)。
林黄彩,字元质。有智力。朱一贵乱,总督满保驻厦门,彩赴兴化陈平台策。满保令随征;事平,以把总升守备,累升游击。雍正十一年,复随台镇王郡征大甲西番,叙功擢参将。寻迁澄海副将,署碣石总兵。卒于官(依「厅志」)。
乐文祥,字囗口;囗囗县人。前任淡水厅游击。光绪二年,鸡笼山土匪吴阿来窝聚匪徒、掳人勒赎,良民苦之。文祥奉上宪檄,会同淡水厅同知陈星聚率兵进剿,吴阿来负隅相拒。文祥志在除暴,每战必亲冒锋镝,首先临阵。劳师三月,擒获吴阿来,斩之。由是,余党逃散而民安焉。
先正
刘献廷,猫里街人。性严正。自幼好学,冠年游庠。道光六年闽、粤互斗,黄斗奶乘机率生番乱中港。献廷领乡勇守御有功,总督孙尔准奏准赏加副贡生。时为台湾道孔所见重,赠以扁额曰「一乡善士」。甲午科举人于乡;后大挑二等,不愿就职。晚居尖山庄,犹博览群书,手不释卷。子翰,中庚子科举人。
李纬烈,监生;嘉应州长乐县人。自幼,能得亲心。随父渡台,始居彰属,以勤起家。值林爽文乱,徙住猫里;后居铜锣湾涧窝庄,素喜周急。道光六年漳、泉互斗,以粥赈难民;因而就食日多,舍无隙地,一时赖以活者数百人。行年七十三,预知寿尽;至期,正其衣冠端坐,以「孝友」嘱子孙,言毕瞑目而逝。所举男女,皆寿。迄今孙枝昌炽为苗地冠,人皆以为德惠所致云。
李朝勳,字建初;纬烈子。性孝友,父母兄弟无间言;继母詹氏,养葬尽礼,称声载道。处世善善、恶恶,急公向义;为乡里排难解纷,抑强扶弱。咸丰四年,募义民随军剿匪,擒获张必达;台湾镇邵奏给八品顶戴,举为义首。自是地方有事,率乡勇保卫,不吝赀财。生平好读书,尤精医术。晚筑家塾,设学田,延师训子孙;岁冬,命考家课,别优劣,赏赉差。卒年八十七;亲见五代同堂及孙钟萼进泮。光绪十五年,总督卞宝第奏准旌表。其四子逢新,亦崇师尚义;盖继绳其未艾也。
杜国成,字士诲。监生。后垄人。性宽厚,好义急公。咸丰四年闽、粤分类,协同官军前往粤庄劝和,保全甚多。同治元年戴逆猖獗,贼党王帷等煽扰垄境;亲率族丁、乡勇,首先鸣锣击逐。贼党逃散,地方得安;因获优奖五品军功。
谢谦,字撝山。附生。苗栗街人。性正直。好读书,口不绝吟,博学多能。事亲有孝名;每月朔望,必整衣冠礼拜天地、神只,为乃亲祈年。
谢廷桢,字翰臣,苗栗街人。性高洁,择交游。授徒,善诱不倦;时常以「先器识、后文艺」之言为训。故今出其门者,多正士焉。
吴子光,号芸阁。居樟树林庄之双峰山;原籍嘉应州。壮年来台,文名大噪。长于诗,尤长骈体,有天风海涛之观;隶书,直追汉、唐人。同治甲子科,举于乡。中丞徐宗干屡贻书使北上,而生平恬淡,不营仕宦,故不果。端溪陈培桂官淡水厅,悉其学行,延修「厅志」。所着有前、后「一肚皮集」,屡万言。没后,其门人举人吕赓年兄弟刻其前集;后集待梓。今得其书者宝贵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