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顺镇江志

丹徒柳肇庆衍斋校字


至顺镇江志卷二
 地理
  城池
王公设险以守其国盖取诸坎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镇江以长江为天堑诸山环列阻其三方自古形胜之地虽不设备险过金汤矣惟吴大帝筑铁瓮城孙歆缮京城与唐王璠周宝事略可考自兹以降刺史太守勋烈在人耳目者不可胜数然皆不载其修浚城池岂地利不如人和前志略而不书邪及观齐志谓京城因山为垒而苏子瞻登甘露寺诗又曰古郡山为城则知润以山为城其来久矣元混一海禹凡诸郡之有城郭皆撤而去之以示天下为公之义洋洋圣谟诚所谓在德不在险也姑述旧闻以备故实
   丹徒县
郡城周回二十六里十七步高九尺六寸 【旧志不着何时所筑不可考】 吴孙韶屯京尝缮之 【吴使孙河屯京城河因赴宛陵为妫览所杀其子韶年十七收河余众缮京城起楼橹以御敌孙权闻乱引兵归吴夜至京城下营试攻惊之兵皆乘城传檄备警讙声动地权使人喻止明日见韶甚器之拜为校尉食丹徒曲阿二县自置长吏一如河旧】 晋宋间城固不废 【晋安帝元兴初刘裕与刘毅何无忌定谋讨桓元裕托以游猎与无忌收合徒众得百余人诘旦京口城开无忌着传诏服称刺史使徒众随之即斩桓修以徇】 宋嘉定甲戌郡守史弥坚作新门七曰通津甘露跨敄黾东山虎蹲马巷放鹤 【弥坚自为记】 咸淳中已废其五 【咸淳志郡守史弥坚以州城私路甚多难以关防除诸军寨门外创建子门七今止存放鹤通吴二门】 今所存者仍有十二东曰青阳 【去府治二里】 南曰南水通吴仁和中土 【四门并去府治八里】 西曰登云 【去府治八里】 北曰定波 【去府治八里】 西南曰鹤林放鹤 【二门并去府治七里】 西北曰还京 【去府治七里】 东北曰利涉 【去府治一里】 通津 【去府治四里】 惟登云通吴鹤林还京旧有楼今皆废 【咸淳志旧外八门惟登云通吴鹤林还京有楼其余四门止有城门而已】
按登云门城楼宋嘉定癸未郡守赵善湘始创咸淳改元七月二十一日夜半为风所摧景定六年总领兼郡赵与可重建其通吴门城楼则淳佑九年总领余晦以其规模狭隘行者见之有弗葺之叹乃筑女墙拓而新之视旧为雄并见咸淳志余二楼未详何时创置
子城并东西夹城共长十二里七十步高三丈一尺子城吴大帝所筑周回六百三十步内外固以砖号铁瓮城 【舆地志吴大帝孙权所筑周回六百三十步开南西二门内外皆固以砖甓 海录碎事润州铁瓮城孙权筑 唐图经古谓之铁瓮城者谓坚若金城汤池之类又刘禹锡诗铁瓮郡城口注云润州城如铁瓮见韩滉南征记其说与图经小异】 晋郗鉴尝修 【舆地志晋咸和元年贼众数千浮海抄东南诸县郗鉴遂城京口讨平之见鉴传】 王恭更大改创 【舆地志又云今之城宇多恭所制】 南唐刺史林仁肇复修 【仁肇有修子城石记今不存】 东西夹城则唐时所筑也 【唐进士桑华有东西夹城石记宋嘉定前已不存】 子城门四东曰望春 【后改名东海】 南曰鼓角西曰钦贤 【门有二石狮邦人遂以狮子门呼之庳隘玩弛循袭不治宋嘉定癸未郡守赵善湘乃补筑旧城甓以固之上创谯门下严关钥晨昏启闭与昔大异见嘉定续编】 北门名未详 【北城门在府治后即古子城岁久不修颓垣毁堞漫无防禁宋嘉定癸未郡守赵善湘始板筑而甓之设门施钥又于其上创飞桥以通万象亭闻风阁往来殊得其便见嘉定续编】 东夹城二门南曰建德 【后改名朱方】 西曰清风西夹城门二东曰千秋 【后改名铁瓮】 西曰崇化 【后改名高桥】 今诸门皆废惟鼓角钦贤尚存故址耳
铁瓮城唐图经言古号铁瓮城者以其坚固如金城之类胡致隆登铁瓮城诗云雉堞巍然岁月长古今知阅几兴亡吴王殿里笙歌罢炀帝城边草木荒万里烟霞归洞急一川风月渡江忙
   丹阳县
城周五百六十步高一丈五尺四面无壕即古简州城 【祥符图经载县故城以县南简渎得名或云周回三里】 上多古木 【咸淳志】 今废门名未详 【东门在斜桥西门在县前南门在草堰北门在观音山】
吕城在丹阳县东五十四里吴吕蒙所筑遗址尚存 【镇名取此】
刘繇城在丹阳县西南二百四十步汉末繇自扬州徙治曲阿时所筑 【唐元和郡县图志繇来建城孙策东略繇奔豫章】
湖口城在长塘湖口宋泰始中庾业筑 【宋泰始二年庾业至长塘河即与义兴太守刘延熙令于湖口夹岸筑城制遣沈怀明等东讨以督护任农夫助之自延陵出长塘湖力战大破业遂弃城走】
云阳东西城在延陵镇渎南 【镇即故延陵县】 二城相去七里当丹阳句容分界之所即吴楚之境也吴赤乌前已有之 【建康实录详见漕渠水注】
荆城在白鹤溪口未详何人所筑
浦西两垒在城西十八里晋郗鉴所筑 【舆地志下鼻浦在城西十八里北入江晋郗鉴于浦西筑两垒】
大业曲阿庱亭三垒俱在丹阳县境晋郗鉴所筑 【晋咸和元年郗鉴刺徐州苏峻反鉴将赴国难遣夏侯长等间行谓温峤曰今贼谋挟天子东入会稽宜先入营垒屯据要害防其越逸断贼粮运然后静镇京口清壁以待贼攻城不拔野无所掠不百日必自溃矣峤深以为然及陶侃为盟主鉴率众渡江与陶侃会于茄子浦会王舒虞潭战不利鉴与后将军郭默还丹徒立大业曲阿庱亭三垒以拒贼贼将张健来攻大业城中乏水默窘迫突围而出三军失色参军曹纳以为大业京口之扞一旦不守贼方轨而前劝鉴退还广陵以俟后举鉴责纳不忠将斩之会峻死大业围乃解】
曲阿长冈二垒齐永泰初筑 【齐永泰元年王敬则反前锋奄至曲阿五月诏左兴盛刘山阳胡松筑垒于曲阿长冈沈文季为持节都督屯湖头备京口路敬则急攻兴盛山阳二垒军各死战敬则大败也】
   金坛县
城门十有一东曰唐安东水 【二门并去县治一里】 南曰南昌招贤 【二门并去县治一里】 西曰梓墟 【去县治百五十步】 北曰丹阳 【去县治百五十步】 东南曰车 【去县治一里】 新兴 【去县治三里】 东北曰下塘 【去县治一里百五十步】 西南曰朝真 【去县治一里】 西北曰西水 【去县治一里】
  坊巷
坊隅之设所以分城市之居民成井邑之定制润齿下路郡当要冲土瘠民贫无甲第巨室富商大贾其称上户者不过逐什一之利以肥其家耳初匪实产也古无录事司城内亦隶丹徒县宋分为左右厢官以任郡事旧志弗载其详不可得闻中为七隅归附后亦颇仍旧比年以来差调烦重岁事不登逃亡消乏户数减少故七隅并而为五由五而四四而二日朘月削凋弊可想民穷财匮职此之由 【归附之初每隅设坊官坊司皆老胥旧吏为之役轻事简取于民亦微大德十一年以来里人有言之时官者差选殷实人户充役凡官府排办造作秪应杂务羁管罪人递运官物闭纳酒课催征地钱悉委隅正重则废家轻则逃窜其弊有不可胜言者至治元年十一月耆老建言差设隅正循行岁久科差繁重逃移规避隅分人户多有不等议以还仁静宁并作一隅止设四隅后经二十二年至至顺二年九月官司又为化隆太平还仁三隅地僻民贫别无堪充隅正之家乃以化隆并崇德太平并还仁号崇化还太两隅】 然自其民力厚薄差役不均如此非得已也其于坊市街巷初无更易今仍列其名以备观览后之司牧者有能施仁布政存恤而苏息之俾户口增益复仍旧贯则亦百姓之幸也各县坊巷因附见焉
   录事司
隅七
崇德隅 化隆隅 太平隅 践教隅 静宁隅 临津隅 还仁隅
    酒坊(缺)
    坊二十七
紫金坊在嘉泰桥西以紫金泉得名 丛桂坊在皇佑桥北以兄弟登科为名 阜民坊在税务街以商贾所聚得名 置邮坊在高桥东以路通馆驿得名 仁和坊在嘉定桥南路通仁和门因名 元妙坊在石石达桥北以观得名 制锦坊在石石达桥南以旧县治得名 福寿坊在长桥西以因胜寺为都道场故名 万宝坊在长桥北以米市得名 锦绣坊在府治南 文明坊在府治南以郡庠得名 进贤坊在府治南以贡院得名 清风坊在府治南以旧清风门得名 千秋坊在府治西南因桥得名 甘棠坊在范公桥西民怀公之德因名 忠佑坊在嘉定桥东以城隍庙得名 市东坊路通嘉泰桥 市南坊路通菜市桥 市西坊路通关桥 市北坊路通渌水桥 旌孝坊在冠子巷以居民有孝者得名 【宋郡守许堪立】  孝感坊在大市北以居民有孝者得名 【宋郡守赵与訔立】  至孝坊在高桥北以居民有孝者得名 【归附后至元间立】  会通坊在上河街口以水陆之会故名 鹤林坊在竹竿巷口路通鹤林门因名 积善坊在竹竿巷北 通市坊在高桥南路通大市故名 通津坊在高桥西路通西津故名
    市五
大市 小市 马市 米市 菜市
    街七
五条街 十字街 上河街 下河街 税务街 屏风街 新街
    巷八十二
章尚书巷 雷太尉巷 刘巡检巷 滕八郎巷 张四娘巷 黑哥哥巷 【黑哥哥巷○钞本哥作歌 案卷九广惠庵注云庵中有土偶名黑哥哥居民失猫祷之多应今俗呼为黑哥哥庵巷亦以此得名焉乾隆镇江府志卷一坊市门有黑哥哥巷卷二十寺观门广惠庵注云又呼为黑哥哥庵据此则歌当作哥明矣】  袁郎巷 殷织纱巷 周豆粉巷 乌马儿巷 汤家巷 封家巷 王家巷 姚家巷 南寺巷 保福寺巷 延庆寺巷 弥陀寺巷 静明寺巷 东观巷 西观巷 真武道堂巷 万寿宫巷 □□庙巷 白马庙巷 城隍庙巷 五圣庙巷 双庙巷 清和楼巷 清风楼巷 荷花楼巷 正赐库巷 三重门巷 糯米仓巷 旧县衙巷 木场巷 新瓦子巷 针子桥巷 栢家桥巷 道人桥巷 花园巷 西花园巷 豆园巷 东草巷 西草巷 东山草巷 槐树巷 竹竿巷 小竹竿巷 馒头巷 汤团巷 果子巷 泥巷 水巷 石灰巷 堰巷 堰军巷 石头巷 市河巷 臭河子巷 乌盆澳巷 冠子巷 斗笠巷 腰带巷 木杓巷 布袋巷 芦废巷 琉璃巷 香饼子巷 磨刀巷 杀猪巷 博马务巷 鸡鹅巷 大马巷 小马巷 狮子巷 双井巷 井子巷 文昌巷 洪街巷 八槢巷 千石墟巷
   丹徒县
    酒坊三十四 【咸淳间止存三十一库二曰丹徒谏壁坊二十九曰刘村圌山马店信义高资姚里市七里上塘薛村炭渚汤堽曲阳芦墅白露开义禄城埤城金桥苦竹坞源潭柳港彪社东武马墅合称彭桥南北大港东西】
    坊二
江口坊在还京门外以近西津得名 俪孝坊在洗马桥西北以夫妇俱有孝得名 【宋郡守印应飞立】
    街一
九里街在定波门外 【由定波门至石公渡九里】
   丹阳县
    酒坊五十五 【坊名未详】
    坊十 【旧志所载五坊曰立道曰辅德曰旌孝曰美孝曰明伦归附后俱废至顺二年县尹钱遵谘访改立】  
立道坊在县治东 福安坊在县治南 辅德坊文明坊并在县治西 朝阳坊德厚坊嘉贤坊和丰坊并在县治东南 迎恩坊在县治东北 泽民坊在县治西南
    巷十二
张通判巷 锺家巷 纪家巷 谈家巷 明伦坊巷 市西桥巷 上河头巷 双井巷 南草巷 北草巷 西巷 火巷
   金坛县
    酒坊二十 【坊名未详 自都酒务至此皆宋置今无存者】
    坊十七
市东坊积善坊济川坊清河坊大市坊小市坊通观坊并在东南 衮绣坊敬义坊旌英坊并在东北 市西坊通津坊里仁坊巨川坊并在西南 凤沼坊云津坊义荣坊并在西北
    巷十四
庄家巷 谭家巷 吴家巷 郑家巷 李干巷 朱儿巷 后赵巷 庙巷 师姑寺巷 古镇巷 墙壁巷 栀子巷 官井巷 北竹木巷
  乡都
乡都之设所以治郊墅之编氓重农桑之庶务润皆中县田高下不均互有旱涝虽道隶浙西然非若他郡豪右兼并之家连阡亘陌所收动计万石之比旧宋各都设立保长归附后但藉乡司应酬官务厥后选差里正主首 【里正催办钱粮主首供应杂事】 科役繁重破家荡产往往有之延佑乙卯经理田粮限期颇趣奉行弗至封洫虽明弊端未革 【润官民田土错杂而贾似道公田尤为民害盖其买田之时但以银卷诰牒准折价直民间廹于应命多有岁输租于官而实无是田者及其终也业主稍废又有以公田为已业而贷之者于是有科无征之粮岁终里正往往阙纳经理之际虽令自实然以其亏损元额卒难蠲除】 为政者有忧之复令民出田以助役逃亡事故仅可补益间有桀黠之徒稍能枝梧复为细民之蠹抑肥者不一二而瘠者已什伯矣然后使变更随时而都保则仍旧贯今叙列乡都村保之名以便披阅为民父母有能承流宣化宽假而抚字之使之耕桑乐业各安田里则诚三农之福也
   丹徒县 【丹徒乡与京口里之名最古其后京口不复为里惟丹徒乡尚存旧惟七乡宋熙宁中又益以故延陵县之一乡为八每乡所辖都分不等其中为里为村为坊为保皆据其土俗之所呼以书】
    崇德乡
在县南都三里十五 【按今诸县乡名次序与旧志不同今从其都分排定后仿此】
五都 六都 七都 永安里 受遇里 禄城里 崇仁里 宝镜里 从福里 礼贤里 保经里 明宿里 白兔里 古福里 求仁里 安乐里 新丰里 居仁里
今散为村四十九惟禄城新丰尚袭故名
    大慈乡
在县东南都三里六
一都 七都 八都 守信里 乌洲里 大慈里 马迹里 二本里 谦仁里
今散为村为坊凡四十八惟马迹尚袭故名
    长乐乡
在县西南都二里十九
二都 十四都 万庾里 击壤里 长山里 司丰里 黄绪里 村堡里 新安里 友化里 东廉里 永兴里 蜚廉里 长寿里 上时里 奉时里 力庄里 越贡里 修仁里 包庄里 东庄里
今散为村为巷凡四十七惟黄绪尚袭故名
    义里乡
在县西都二里十四
三都 十三都 石门里 严庄里 茆司里 清泉里 仙风里 檀山里 奉天里 招贤里 梅墟里 黄山里 高资里 香山里 湖泉里 唐家里
今散为村者五十九惟石门檀山黄山高资唐家尚袭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