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至顺镇江志
至顺镇江志
在仁和门外五里
通判茅登墓
在中土门外石井
郡守李迪妻葛夫人墓
在登云门外新店房
枢密高桂墓
在仁和门外四辨山
吉州刺史韩亮及其子黄池巡检□墓
并在仁和门外谢家湾凤凰山
左司郎中王巳墓
在白兔山经函口郭村父朝请母夫人何氏妻吕氏杜氏子太社令朝孙并葬此
知常州孙吴会墓
在鹤林寺侧
参议史昌卿墓
在仁和门外凤凰山 【昌卿卫忠献王弥远之孙枢密宅之之第九子仕至提辖文思院处置使司参议官卒葬钱塘之西山后其子舆孙侨寓于此因迁葬焉】
朝请大夫王元纯墓
在石公山 【元纯字君善萧县人仕至淮东安抚司参议官自号泉山居士】
淮西安抚司邢子政墓
在华山
节使张□墓
在查泽下堰村
元翰林学士青阳梦
炎墓在定波门外九里街角南凤凰山
都水监罗璧墓
在招隐山下夫人陈氏李氏祔
明威将军相镇墓
在白兔山子将乐县尹京亦葬此
亚中大夫孙矩墓
在汝山
县尹朱茪永墓
在菊花山妻王氏祔
韦斋俞德邻及弟酉发墓
并在仁和门外三里冈之凤凰山子吏部主事庸墓在东北一里许
葵轩尧允恭墓
在仁和门外谢家湾之凤凰山
福宁州判官邢文英墓
在华山
提举林桂发墓
在汝山湾
教授杨如山墓
在华山
建康路同知萧汉杰墓
在水西门外
黄岩州判官郭景星墓
在釜鼎山
教授徐桧龙墓
在白兔山
广东盐课副提举焦礼墓
在京岘山
赠承事郎丹徒县尹顾如松及其弟海道运粮千户淙其子推官严寿墓
并在宝山
都事蔡(木巳)墓
在英山
丹阳县
吴季子墓
在延陵镇西有夫子所篆曰乌乎有吴延陵君子之墓碑在庙中 【按通典注晋陵申浦有季子墓又山谦之丹阳志墓在晋陵县北七十里则此不应有墓旧志既书于此不敢辄去详见神庙门及杂录门考古类】
汉董永墓
在延陵 【有碑记其事地名董碑亦名董坟】
宏璆墓
在练湖上
晋执事左中郎将守太中大夫包君墓
在延陵北一里有碣
散骑常侍赠太尉周府君墓
在延陵西北六里有碣
京兆太守持节征东将军扬州刺史盛荣墓
在县东北二十里上德乡 【今地名盛墓】
司徒蔡谟墓
在县南四十里石城乡 【今土人呼为司徒墓其子孙多居墓侧相去二里有司徒村】
梁相国安丰县侯蔡大宝墓
在二十一都东城 【后梁宣帝(上下言)既以附庸居魏谓相国曰先朝祖茔远在旧都委卿东归行礼祷祠至曲阿而卒葬于修陵之北下山之阳至今曰蔡墓冈北史有传】
唐褚遂良墓
在竹塘今十都竹塘后西褚万庄分途处是其地其碣土人取以为桥今不存
扶阳王桓彦范墓
在上德乡下墅村 【山势回合土厚水深草木鬯茂碑字皆灭漫大书云谯郡桓氏墓铭俗谓之酒流湾】
南唐沈彬墓
在沈山 【南唐书本传云彬晚岁尝策杖郊原手植一树识之语其子曰吾当藏骨于此及卒伐树掘地至丈余得一石椁制作精丽光洁可鉴盖上有篆云开成二年寿椁举棺就之广袤中度又江南野录云彬临指葬处示家人穴之乃虚冢石台上有漆灯一盏又有铜碑篆云佳城今已开虽开不葬埋漆灯犹未灭留待沈彬来与本传颇异】
宋龙图阁直学士邵必通判约史枢密亢墓
俱在上德乡耿冈
安抚邵彪墓
在上德乡瓜渚
参知政事翟汝文墓
在九灵山
修撰陈东墓
在上德乡桐村 【初东以言事死阙下高宗悔之修理其祀事每岁寒食郡为上冢或给钱付县官致祭集其子孙宗族胙饮甚厚景定中大资马光祖过丹阳即墓建祠自题云有宋修撰陈公神道弥甥马光祖书光祖母叶氏括苍潘甥也初东女适潘好谦好谦之孙妻叶氏生光祖也】
马帅节使解元墓
在寿安乡下邳 【真州教授周孚铭】
将作监簿刘瞻墓
在高牧乡老村 【南郭先生陈辅志】
福建巿舶杨樗年墓
在经山子淮东提举恕亦葬此
吏部王扬英墓
在李家山
山东魏胜墓
在经山 【隆兴二年胜战殁清河朝廷悯其忠以衣冠敕葬于此】
刘府君墓
在丁义村 【漫塘先生之祖】
滁州通判锺将之墓
在下邳 【漫塘刘大监铭】 子建昌守颖亦葬此 【实斋王尚书铭】
太中大夫蔡友墓
在东宋 【墓前有石羊马其子海州自志】 □贡士大醇亦葬此 【漫塘刘宰志】
郴守赵汝亦墓
在春塘
直宝章阁洪秉哲墓
在段庄南郭
陈辅之墓
在湾头新庙西 【嘉熙闲坟土忽陷砖椁中一棺俨然悬以铁索时其地属他姓有草巷陈氏者每岁寒食拜扫庚子大饥人民饿死旁无人居竟为盗所发姑述于此以俟吊古之君子】
扬州教授郭珣瑜墓
在竹塘
广西经干范克信及子新城县丞燮墓
并在练塘乡北洛
温州通判赵崇德墓
在上千 【温州通判赵崇德墓在上干○钞本赵作超德作(上古下心) 案乾隆镇江志载此墓正作赵崇德今据以改正下文句容丞蔡宗尹墓在戴塔注云架阁陆当可志钞本陆误作(阝圭)今亦据乾隆志改正】
贡士洪江墓
在东桐村
句容丞蔡宗尹墓
在戴塔 【架阁陆当可志】
将作监簿孙应凤及其弟枢密院附凤墓
在经山
巴陵丞徐松龙墓
在黄泥坝师姑湾妻宜人俞氏祔
桐隐蒋瑱墓
在震山 【虚谷方回志】
清溪东崇芳墓
在后彭 【牟应龙志】
金坛县
云茅居士刘蒙庆墓
在方山之麓其子宰亦葬此地名沙墅 【吏部袁甫铭】
尚书王遂墓
在茅山下练塘
工部赵时侃墓
在县东五里岳庄
司谏汤邦彦墓
在伏塘
正言袁孚墓
在县后扬于桥西
宏词李拱墓
在三巷
竹庵李之才墓
在徐村
浮梁知州陈钧墓
在方山
稻田提举堵闰墓
在唐安乡南戴庄
如皋冒景璠叔美校字
至顺镇江志卷十三
公廨
六朝以来迄于宋季凡宫室楼观亭台之见于旧志者汇列于后今皆不存惟接官厅所与西津亭为归附后所创耳
宫
本府(缺)
丹徒县
丹徒宫 【舆地志云在城南(舆地志云在城南○钞本此下一段系大字 案张氏鉴云舆地志云以下皆当作注卷十二古迹门丹徒县宋武帝旧宅注云详见公廨门丹徒宫注可证今从其说改正下文堂类东夏堂条下舆地志以下钞本亦作大字张氏云舆地志射堂北云云俱当作注卷十二古迹门东苑注云详见公廨门宫类注可证今亦从其说改正)宋武帝微时故宅也后筑为宫武帝躬耕丹徒及受命耨耜之具颇有存者皆命藏之以留于后文帝幸旧宫见而色惭近侍进曰大舜躬耕历山伯禹亲事土木陛下不列圣之遗物何以知稼穑之艰难先帝之至德乎】
丹阳宫
未详所在 【南唐世家升元二年杨溥迁丹阳宫】
丹阳县(缺)
金坛县(缺)
楼
本府
喜雨楼 【方兴胜览楼在城内规模宏壮占一郡胜处颇有登览之快】
总春楼
在紫金坊西
川楼
在杏花村北又名酒海
高阳楼
在石(石达)桥北
燕醑楼
在巿南坊
赏心楼
在嘉泰桥西
燕喜楼
在社坛桥南
荷花楼
在张公桥西
三登楼
在紫金坊口又名环翠
四并楼
在上河街
八角楼
在小围桥西
丰美楼
在嘉泰桥东 【旧西楼也后移于此】 又名东库
清和楼
在刁家巷内
清风楼
在渌水桥南
双会楼
在巿西坊
丹徒县 【丹徒县○(钞本无此三字) 案下文云江口镇楼二注云江山楼又名柳溪园在平等寺前江月楼在镇市今考其地既在城外(卷九僧寺类平等寺条下云在江口坊正平山上注引刘宰记云正平山在京口城西一里)则当属于丹徒县不应与本府之楼相杂矣今特补入 又案江口镇楼二一条复见于下文库类严氏元照云二楼皆系酒楼故附见于酒醋库务此处楼类不应重出当删其说甚核然南园西园皆附见于酒醋库务而又详见于园圃类则此二楼既见于楼类又见于库类似亦未为不可今仍两存之焉(严氏又谓上文川楼又名酒海丰美楼又名东库皆酒库之名总春楼高阳楼燕醑楼赏心楼燕喜楼荷花楼三登楼四并楼八角楼清和楼清风楼双会楼亦似酒楼之名当附见酒醋库务其说未为无见然究无明文可证今姑仍其旧以备考焉)】
江口镇楼
二 【江山楼又名柳溪园在平等寺前江月楼在镇巿】
丹阳县(缺)
金坛县(缺)
观
本府
月观
在谯楼之西即古万岁楼也楼亦王恭所创 【京口记云万岁楼王恭所创舆地志云此楼飞向江外以铁锁縻之方止】 至唐犹存 【李德裕有登万岁楼闻哭声事见杂录孟浩然皇甫冉皆有诗此见于润州类集也】 宋呼为站台 【润州类集万岁楼今之站台】 后改名月观 【宋元丰末犹谓之站台其改为月观未详何时】 绍兴戊午郡守刘岑葺故址而新之 【内翰汪藻为记见浮溪集更名之日亦无所考】 宝佑中总领赵与(上山下言)揭扁其上
日观
在谯楼之东宋嘉定中郡守赵善湘创筑与月观对峙 【总领岳珂有诗】 二观遗基尚存
丹徒县(缺)
丹阳县(缺)
金坛县(缺)
台
本府(缺)
丹徒县(缺)
丹阳县(缺)
金坛县
武功台
在县治西唐县令姚合筑 【姚合武功人故名有石记今不存】
阁
本府
河阁
在千秋桥北
丹徒县(缺)
丹阳县(缺)
金坛县(缺)
亭
本府
通津亭 【旧名茇舍亭】
漾渌亭 【旧名漾月亭】
并在丹阳馆东北
荷香亭
在荷香池上 【与都统司相对出帐门可以直造】
丹徒县
浮玉亭
在土山之址下临江宋绍兴闲郡守程迈立 【绍兴闲程迈知郡创立此亭每肄习水阵麾节临阅于此】 嘉定闲都统制刘元鼎重建易名曰东南形胜 【旧亭狭小嘉定甲戌都统制刘元鼎建郡守史弥坚改名曰东南形胜层宇伉壮足以游目骋怀诚绝景也今玉山寺即其故基】
回宾亭
未详所在 【梁武帝大同末幸京口宴帝乡故老于回宾亭见建康实录】
二翁亭
在蒜山上 【详见杂录】
接官亭
六旧亭三一在朱方门外一在嘉定桥东一在丹徒镇北 【宋郡守李迪创建】 今亭三一在仁和门外屋五闲一在通吴门外屋五闲一在登云门外屋七闲
一沤亭
在焦山渡之东宋宝佑中总领赵与(上山下言)立
与同亭
在土山下排湾宋淳佑中郡守李迪立 【亭屋三闲中可通路左右设槛行人坐憩于此】
南山亭
在放生池上宋绍兴癸亥郡守郑滋建 【绍兴癸亥创置放生池郡守郑滋临流建亭榜曰南山】 后废嘉定中郡守赵善湘因旧基复立 【后池为民居所侵亭亦颓废嘉定十五年赵善湘至既复池旧制仍于故基为亭五楹揭旧名其上详见放生池注今镇抚司是其遗址】
丹阳县(缺)
金坛县
北亭 【北亭○(钞本在接官亭条后) 案严氏元照云北亭既在金坛县治北则当属于金坛县不当与丹徒县之亭相杂矣今从其说改正严氏又云浮玉亭钞本在通津亭之前回宾亭二翁亭接官亭钞本在漾渌亭之后一沤亭与同亭南山亭钞本在荷香亭之后皆当属于丹徒县不应与本府之亭相杂今亦从其说改正】
在金坛县治北临河宋淳佑中县令孙子秀立 【旧亭因设酤而废淳佑二年知县孙子秀即其遗址重创三楹郡守王埜书扁】
堂
本府
萧闲堂
在丹阳馆北河岸宋置 【取道经童初萧闲语舆地纪胜在铁瓮门之西 按茅山洞中有萧闲居顾况诗曰萧闲隐洞天】
射堂
东夏堂
未详所在并晋谢元立 【舆地志射堂北有东夏堂并晋谢元立为游践之所梁邵陵王纶重修陈侯安都于堂下创东苑通鉴刘毅在京口与知识射于东堂庾悦为司徒右长史后至夺其射堂人皆避之毅独不去悦厨传甚盛毅从悦求鹅炙悦怒不与毅由是衔之】
积弩堂
在唐颓山西二百步宋武帝作 【见舆地志武帝之破卢循也军中多万钧神弩所至莫不摧陷】
丹徒县
威辅堂
在石公山防江军教场内宋郡守史弥坚立 【嘉定中江防军废以其器械营舍归之州家郡守史弥坚按行其营拓旧阅场内立堂五闲扁以威辅为春秋搜狝之所】
妓堂(缺) 【妓堂(缺)○(钞本无此三字) 案戴氏守梧云嘉定志卷十二堂类丹徒县有妓堂在城东南当补列妓堂缺三字于威辅堂条后今从其说补入戴氏又云卷七井类丹阳县相公堂下井条注云相公堂见公廨门据此则堂类当补相公堂缺四字今亦从其说补入】
相公堂(缺)
丹阳县(缺)
金坛县(缺)
公廨
坛壝
礼凡封国使封人立其社稷之壝然诸侯为百姓立社曰国社诸侯自为立社曰侯社今之州郡古侯国也昔共工之霸九州岛也其子曰句龙为后土能平九州岛故祀以为社厉山氏 【左传作烈山氏】 之有天下也其子曰农 【左传作柱】 能殖五谷夏之衰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春而祈谷秋而报功古之制也按侯国通祀仪礼载其坛壝之度 【社以后土句龙氏配稷以后稷氏配社方二丈五尺高三尺四出陛稷在西如社之制社以石为主其形如钟长二尺五寸广一尺 【广一尺○(钞本作方一丈) 案上文云社以石为主其形如钟长二尺五寸凡神主之尺寸皆有定制既云长若干何得又云方若干则长必广之误也既云长二尺五寸何得又云广一丈则丈必尺之误也元史礼仪志述社之神主正作广一尺今据以改正】 剡其上培其下稷坛如社坛之制同一壝二十五步风师坛置于社稷之东雷师在社稷之西南雨师又在其西各稍北坛并卑小于社四出陛四门皆一壝二十五步雨师雷师坛同一壝燎坛于神坛左壝之外稍高于神坛】 牲币之数 【牲用羊一豕一币二新仪云凡币之长一丈八尺】 陈设之仪 【正配每位笾入在神位前左重三行豆三在神位前右重三行俎二在笾豆外分左右盘一在笾豆闲簠簋各一在二俎之闲三坫在簠簋之南设尊二于坛上西北隅配位之尊在西俱南向西上尊置于坫加以勺羃设洗二各于子陛之西南向罍在洗西加勺羃篚在洗东北肆置巾爵设三献位于坛西北祝位二又于其西俱道北向东上又设祝位于稷坛上东向南上设初献饮福位于稷坛上神座之东北南向设望瘗位于瘗坎之南北向东上开瘗坎各于坛之北壬地方深取足容物南出陛置香炉合并烛于神座之前币置篚陈于左祝版置坫陈于右】 行事之礼 【祀曰质明诸祀官各服其服赞礼者引三献官以下入就位赞请行事执事者瘗血赞唱者曰拜献官以下皆再拜祝诣社坛升自西陛就位东向立俟初献将诣罍洗取币立于神座左初献诣罍洗盥帨讫升自子陛诣社神座三上香奠帛再拜次诣后土神座如上仪降祝诣稷坛俟初献诣稷坛罍洗盥爵拭爵讫升自子陛诣酒尊所酌酒于爵诣社神座祭酒读祝再拜次诣配位酒尊所酌酒诣后土氏神座祭酒读祝毕降升稷坛诣稷神及后稷氏神座皆如社坛之仪降复位次引亚献诣社坛盥洗帨爵升自酉陛诣社神座祭酒再拜次诣后土氏神座如上仪讫降诣稷坛盥洗升献并如社坛之仪降复位终献礼如亚献毕初献再诣稷坛饮福受胙降三献官俱诣望瘗位焚瘗出退风师雨师雷师祀礼并与社稷同但升烟燔牲首望燎与瘗血望瘗不同耳】 莫不毕备又按通制春秋二仲月上戊日祭大社大稷于西南郊立春后丑日祭风师于东北郊立夏后申日祭雨师雷师于西南郊社稷立坛于西南度地之宜方二丈五高三尺四出阶三等筑垣为四门社在东稷在西其石主之长二尺广一尺剡其上培其下半坛南栽栗以表之或又各用其土所宜之木至大改元诏告天下当祀之日须以本处官斋洁行事有废不举祀不敬者从本道肃政廉访司纠弹可谓致崇极于大神矣郡邑坛壝开列如左风师雨师雷师坛附 【风师雨师雷师坛附○(钞本无风师雨师四字) 案下文云社稷神雷雨师坛并在仁和门外西南郊风师坛在定波门外东北郊是附于社稷者本有风师雨师不独雷师也今特补入(丹阳县社稷坛条末云风雨雷师坛在县治东北五十步钞本脱去风雨雷三字文义遂不可通今亦补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