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顺镇江志

    籼米
二万七千八百六十五石二斗四升六合二勺并江淮财赋府 【录事司九斗五升七合 丹徒县二万五千九百三十四石四斗九升九合二勺 丹阳县一千九百二十九石七斗九升】
    糯米
一千五百一十石七斗四升五合并江淮财赋府 【丹阳县一十石七斗四升五合 金坛县一千五百石】
    白糯米
七百四十九石正七百石耗四十九石并有司 【丹徒县一百七十四石五斗一升七合正一百六十三石一斗耗一十一石四斗一升七合 丹阳县三百三十九石七斗二升五合正三百一十七石五斗耗二十二石二斗二升五合 金坛县二百三十四石七斗五升八合正二百一十九石四斗耗一十五石三斗五升八合】
    香糯米
九千四百三十三石六升正九千石耗四百三十三石六升并有司 【丹徒县八百七十九石一斗三合正八百四十石五斗六升一合耗三十八石五斗四升二合 丹阳县一千九百九石三斗九升三合正一千八百二十二石八斗六升八合耗八十六石五斗二升五合 金坛县六千六百四十四石五斗六升四合正六千三百三十六石五斗七升一合耗三百七石九斗九升三合】
带收常州路香糯米一千七十石正一千石耗七十石粳稻三石二斗二升并江淮财赋府 【并丹阳县】
    黄豆
六百一十三石四斗三合并江淮财赋府 【录事司八斗 丹徒县三百七十六石四斗七升五勺 丹阳县二百三十三石四斗八升三合 金坛县二石六斗零五升】 钞 【中统】 一万六千六百一贯四钱一分 【录事司一千七十九贯三钱二分 丹徒县一万一千六百四十二贯九分九厘 丹阳县三千三百一十三贯四钱六分六厘 金坛县二十六贯五钱二分五厘】
有司九十四贯一钱四分 【丹徒县五十一贯八钱三分 丹阳县四十二贯三钱一分】
江淮财赋府一万五千九百六十七贯二钱七分 【录事司一千七十九贯三钱二分 丹徒县一万一千五百九十贯二钱六分九厘 丹阳县三千二百七十一贯一钱五分六厘 金坛县二十六贯五钱二分五厘】
以上税粮并据至顺二年计拨之数以书
    祥符图经
粳米五万二千二百七十三石 【丹徒县二万一千六十八石 丹阳县一万六千六百一十四石 金坛县一万一千一百四十八石 延陵县四千三百四十二石 合四县之数以较总数余八百九十九石未详】
糯米五千九百九十二石 【丹阳县二千一百九十九石 金坛县二千八百一十九石 延陵县九百七十四石】
大豆五千八百五十三石 【丹阳县二千二百五十五石 金坛县二千六百八十石 延陵县九百一十八石】
盐米二万四百九十六石 【丹徒县六千五百六十七石 丹阳县六千六百四十二石 金坛县五千三百二石 延陵县一千九百七十四石 合四县之数以较总数欠一十一石】
芦废五万一千六百六十领 【丹徒县一万七千四百四十领 丹阳县一万八千三百一十一领 金坛县一万三千一百六十领 延陵县四千四百三十领 合四县之数以较总数余一千九百八十一领】
税布五千三十八疋 【丹徒县一千三百七十四疋 丹阳县一千六百九十四疋 金坛县一千八十三疋 延陵县一千八十七疋】
折料布一千一百一十三疋 【并丹徒县】
    嘉定志
粳米一十万九千六十六石 【丹徒县三万七百九十七石 丹阳县四万四千二十二石 金坛县三万四千二百四十七石】
糯米六千五百七十七石 【丹徒县三百八十石 丹阳县二千五百九十七石 金坛县三千六百石】
豆六千二百七十石 【丹徒县三百五十九石 丹阳县二千五百二十七石 金坛县三千三百八十四石】
布六千八百五十三疋 【元额八千九百一十五疋开禧三年蠲放丁布二千六十一疋 实催丹徒县一千二百六十四疋 丹阳县一千一百四十二疋 金坛县四千四百四十六疋】
废七万五千六十领 【丹徒县二万二千六百三十八领 丹阳县三万四千四百八十领 金坛县一万七千九百四十一领】
白水滩租钱一百一十六贯 【丹徒县一百八贯 丹阳县七贯】
    咸淳志
宝佑四年五月修明版籍三县粳米九万九千三百六十八石二斗八升七合七抄六撮糯米六千三百九十一石八斗四升二合六勺八抄三撮布豆废钱三万二千八百八十八贯三百七十文七分八厘 【景定四年二月回买公田并拘没丁府隐寄田地计消豁三县粳米七千七十八石□斗四合一勺糯米七百一十六石四斗六合六勺布豆废钱三千二百二十五贯九百三十五文九分三厘】
粳米九万二千二百九十石八升三合七抄六撮 【丹徒县二万四千三百七十三石一斗九升八合四勺八抄 丹阳县三万九千六百五十三石八斗 金坛县二万八千二百六十三石五合一勺】
糯米五千六百七十五石四斗三升六合八抄三撮 【丹徒县三百二十六石八斗二升一合一抄 丹阳县二千三百七十四石三合二勺九抄三撮 金坛县二千九百三十八石六斗一升一合七勺九抄】
布豆废钱二万九千四百八十三贯四百三十三文五分五厘 【丹徒县三千九百九十七贯三百三十三文 丹阳县一万五千三百六十四贯四百六十八文】
公田租米一十三万四千六百五十八石七斗九升六合九勺 【丹徒县二万九百一十六石八斗五升八合三勺 丹阳县四万一千二百四石九斗四升四合六勺 金坛县七万二千五百三十六石九斗九升四合】
以上并系文思院斗尺 【每一斗五升准今一斗每一尺五寸准今一尺】
皇庆二年八月奉江浙行省扎付准中书省咨御史台呈监察御史言镇江路公田租额太重仰照勘回申行据金坛县申会集耆老询访得亡宋权臣贾似道为因连年用兵粮食不给造楮币七八千万于两浙江东西和籴米八百余万斛接济军饷天下劳扰士民怨谤似道计无所措景定四年二月令台臣陈尧道等奏乞于两浙江东西和籴去处有田之□三分中抽买一分以为公田但有一千万亩岁得米六七百万斛其于军饷沛然有余和籴可住造楮可缩理宗可其奏下浙西安抚司江东西湖南运司抽买众论纷纭皆称不便以此不行于他处且行于浙西除严州山郡杭州辇下湖秀苏常镇江江阴六郡先买而次第他处六郡之中镇江为最葢以贾似道与丞相丁大全有隙大全金坛人也三县有田之家多与大全亲故似道假公行私严责所委官常润分司刘子澄漕司准遣郑梦熊知府张烱将三县人户田粮巧计搜求多余桩配不问田土肥瘠坐落高下亦不扞钉踏视止凭乡司之口纸上之数并无抱纳全租所有价钱初不曾随田给付勒令人户供报亩纳一石者官会二百贯九斗者一百八十贯以下者递减之凡五十亩以上官会一分半银半分官诰准五分僧道度牒准三分五十亩之下官会三分半银半分官诰度牒各三分千亩以下度牒官会各半五百亩至□百亩全支官会银价每两一百贯官诰迪功郎十五万贯丞信郎七万五千贯将仕郎一万贯进武校尉六万五千贯安人一万贯孺人八千贯度牒四千六百贯且以迪功郎官诰言之准十五万贯买田一亩起租一石该价二百贯则是半幅之绫换百姓田七百五十亩永令抱纳公租七百五十石以若所为何异欺取既买之后各县置庄屋差庄官专掌催收二年一替百姓苦于倍偿十家九破因此弊生放富差贫不胜被扰似道自知不便于所催米内十分之中减放二分当年又特放一分止征七分终是办纳不及民怨天怒景定五年彗星垂象理宗下诏求言三学儒生萧规唐□等伏阙上书曰和籴之法祖宗不得已与民为巿也行之丰岁未尝行之歉岁取之上户未尝取之下户今变和籴而为公田自庙堂亟于施行而郡守恣为操切派买之令三取其一田连阡陌之家犹曰取之有余而百亩之夺已及于二百亩之户甚至百亩之家不应敷者亦合族而强买官取其腴民受其瘠上收其利下被其殃去岁租入之时佃不乐输民有逃去官府责之庄官庄官责之卖户叫嚣东西隳突南北卖户罄一岁之所入亦不足以陪其所抑官吏诛求百般苛取则又不止此数豪家富户皆为罄室之垂下户细农胥作沟中之瘠怨声载道怒气千霄自今天下无稔岁浙右无富民王安石以青苗新法误天下当时司马光苏轼诸贤力排其非而安石执拗自是牢不可破创为三不足之说豢成中天之祸至今伏读国史使人恨不得食安石之肉今公田之祸酷于青苗似道之拗过于安石上激天变而天欲去之下激人言而人欲逐之今若听广谋众尤合天心否则天心一去人心一离岂能独信似道守天下乎识者以为彼有一日之留则生灵受一日之祸祸而不已天下事未可知也此当时上书之辞诸生获罪于似道悉遭贬窜自此中外钳口结舌无人敢奏后因差设庄官扰民自咸淳五年罢差及减放租米一分半以为水脚盘运之费令佃户运赴官仓交纳年复一年公田租户输纳不敷陪闭靠损破家荡产卖子鬻妻逃移外郡贻累他人德佑谢太后诏罢公田其略曰十数年来征赋繁急而田里嗟怨边事危急人人离心采之人言为贾似道秉国以来多行不恤之政民甚苦之如买公田更茶盐舶法又其甚者乃至毒民误国兴言及此痛悔何追似道明正其罪其诏有司罢公田复茶盐市舶法如故如此下哀痛之诏放罢公田六郡生灵咸拜再生之赐至元十二年归附圣朝一切弊政悉蒙革拨率土之民孰不感戴此时公田照宋除放不曾收科在后有人陈献至元十五年钦奉诏书节该浙西公田可权依旧例召佃客耕种合得岁课十分内减免二分听从人户自行量槩两平收受仍令有司选廉干官以主之钦此仰见朝廷已知公田不可久远定例所以有权之一字减以二分然自十五年至今三十六年未蒙定夺则不可谓之权矣元贞元年又将亡宋元放水脚一分半米收科入额比附岁减二分止有半分之宽又不可谓之减二分矣兼设立行大司农司劝农营田司将实荒公田逼令人户开耕抱荒作熟科征粮米或拨充职田或改种香糯近年又分拣贾似道公田隶财赋提举司另管因此公田一向重困且以金坛一县公田言之亡宋元卖户止二百余家抱佃输纳归附以来各家消乏逃亡累及官府大德辛丑乙巳两蒙本路并宪司体知其害申奉省札委官挨问撒佃计一万五千余户皆系农田细民本自贫窭又作公田初非见其有利情愿请佃开耕官司因租粮无所归着挨究得此人或见种其田或元种其田或曾受其田或典卖其田勾追到官置局监禁日夜拷打逼勒承认亩纳五斗之上及至秋成催租勾扰赴仓送纳又有船脚加耗仓用得米一石上下方可输纳正米五斗况本县田土硗瘠水旱易灾车救费工所收微薄佃户终岁勤苦尽田内所得子粒输官不敷拖欠无纳父子妻女累累禁系枷扒拷打抑逼追征十户九空无可陪纳上催下并遂将家业变卖无资产者卖子鬻妻或弃生就死者有之抛家失所者有之水旱之年又有告灾不免之数受罪陪纳之苦言及公田孰不怨恨言及公田谁肯耕作佃户逃移田土荒白租额亏欠有科无征年终不能成就里正被其棰挞出售田园准折牛具回易粮米代替送输役户有破荡之惨府县有揭闭之忧上司逐年但有通关之取获不知民闲之辛苦本县累经讲究申禀乞照廉访司赵签事等官所言每亩减作二斗五升及将水脚一分半米改正除免看详贾似道所立重赋凶于身害于国职此之由考之图经镇江路属扬州分野厥田下下厥赋下中今以下下之田而纳上上之赋民安得不重困哉如蒙详酌早赐除减民瘼得瘳官私便益丹徒丹阳两县状申相同
   租钱月办钞 【中统】
三百八十一贯五钱九分八厘五毫 【录事司三百一十七贯一钱八分三毫 丹徒县三十三两七分 丹阳县二十五贯一钱二分一厘七毫 金坛县六贯二钱二分六厘五毫】
   房钱
五十五贯九钱一分九厘 【录事司四十八贯三钱一分 丹徒县四贯九钱五分 金坛县二贯六分五厘九毫】
   地钱
三百二十五贯六钱七分九厘五毫 【录事司二百六十八贯八钱七分三毫 丹徒县二十八贯一钱二分 丹阳县二十五贯一钱二分一厘七毫 金坛县三贯五钱六分七厘五毫】
   皮货岁额
貉皮一千八百二十八张 【录事司一百二十二张 丹徒县一千二十八张 丹阳县三百八十九张半 金坛县二百八十八张半】
   包银岁额
八十八两准钞 【中统】 二千二百贯计户四十四 【录事司银五十六两四钱准钞一千四百一十贯计户二十九 丹徒县银二两准钞五十贯计户一 丹阳县二十一两六钱准钞五百四十贯计户十 金坛县银八两准钞二百贯计户四】 并回回人户
  土贡
任土作贡古也九州岛贡物之着于虞书者葢举天下而言之非若后世一郡一邑之比也润自汉晋迄隋土贡名物皆无可考至唐而下乃见之他志载之图经 【唐地里志及元和郡县志宋朝寰宇记贡物见后】 而征献多歧矣钦惟我朝不宝远物庶邦内外惟正之供故列旧贡之目以别之于此可以观政焉
   旧贡
衫罗水纹鱼口绣叶花纹等绫火麻布杂药竹根黄粟伏牛山铜器鲟鲊
以上见唐地里志及元和郡县图志
方纹绫水波绫 【岁贡十疋圣节二十疋】 罗 【岁贡十疋圣节三百疋大礼年分添造五十疋】 绵绢 【圣节三百疋】 银 【大礼五百两圣节三百两】
以上见宋寰宇记及嘉定咸淳两志 【互见常赋造作类】
   今贡
水蛭 【二斤录事司丹徒丹阳金坛三县各半斤】 舍利别 【四十瓶前本路副达鲁花赤马薛里吉思备蒲萄木瓜香橙等物煎造官给船马入贡】 金坛醋 【五十瓶至顺二年为始官支中统钞一百贯收买赴集庆路转贡】
  子目(缺) 【子目(缺)○(钞本无此三字) 案下文所述者商课税课竹木课盐退引酒醋课茶课鱼课等项与上文土贡类旧贡今贡等项绝不相同自当另有一目或谓当是课程二字然无明文可证今姑列此三字以存其概焉(下文至元十三年以下本在宋志宽赋门之后所言皆宽赋之事今移入此志仍补宽赋二字于前盖宽赋亦赋税之子目也至于夏税以下亦系从宋志移来而所言乃免税免租之事似当另有一目或谓当是免赋二字然亦无明文可证今但列子目缺三字以备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