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至顺镇江志
至顺镇江志
田六十七顷二亩二分三厘 【丹徒县五十九顷一十一亩三分九厘 丹阳县七顷九十亩八分四厘】
地二十七顷二十亩八分五厘 【并丹徒县】
杂产七十八顷一十一亩四分九厘 【丹徒县六十九顷三十四亩五分九厘 丹阳县八顷七十六亩九分】
丹徒陈浏湘涛校字
至顺镇江志卷六
赋税
夏后殷周取于民者惟井田什一之制而已秦开阡陌头会箕敛愁叹之声徧于闾里汉之文景唐之太宗以恭俭率先天下国家富庶至于钱贯朽仓粟腐米斗三钱虽不及三代之盛然亦可谓治矣厥后赋迨童齓算及舟车坏口分世业之田而为兼并变租庸调之法而为两税于是汉唐之业衰焉宋真仁闲海内无事上下与足至王安石行青苗赋役之令而民始怨暨其末年贾似道抑买公田以给军饷则其害有不可胜言者此聚敛之臣所以甚于盗臣者也我朝内本外末以义为利混一以来凡所以子惠困穷洗涤弊蠹者靡所不周商税取三十之一公赋减十分之二屡赐田租以裕蒸庶逋逃所负禁止包征深仁厚泽沦肌浃髓葢骎骎然三代之风矣然本郡税赋之数皆莫可考惟宋为颇详兹但据今额以书而以旧志所载者附见焉
常赋
夏税
丝
八千四百四十七斤二十五两九钱二分三厘 【录事司三斤七两六钱七厘 丹徒县一千七百六十二斤一十五两六钱一分二厘 丹阳县三千七百二十八斤一两六钱二分九厘 金坛县二千九百五十三斤九两五钱一分四厘】
有司八千四十九斤一十二两二钱四分二厘 【录事司三斤七两六钱七厘 丹徒县一千三百九十七斤六两二钱九分 丹阳县三千六百九十九斤二两八钱三分一厘 金坛县二千九百四十九斤一十一两五钱一分四厘】
江淮财赋府三百九十八斤一十三两六钱八分一厘 【丹徒县三百六十六斤八钱八分三厘 丹阳县二十八斤一十四两七钱九分八厘 金坛县三斤一十四两】
绵
一千九百九十一斤三两四钱三分八厘 【录事司二钱一厘 丹徒县二百二十六斤一十二两八钱七分 丹阳县一千三百五十一斤七两四钱五分三厘 金坛县四百二十七斤五两五钱五分四厘】
有司一千九百九斤二两二钱二分五厘 【录事司二钱一厘 丹徒县一百六十三斤壹两九钱一分五厘 丹阳县一千三百二十二斤八两五钱五分五厘 金坛县四百二十三斤七两五钱五分五厘】
江淮财赋府八十二斤一两二钱一分三厘 【丹徒县六十三斤一十两九钱五分五厘 丹阳县一十八斤六两二钱五分八厘】
钞 【中统】
九千四百四十一两一钱三分七厘 【录事司七千一百八十五两五分七厘 丹徒县一千六十两二钱一分八厘 丹阳县六百六十五两六钱四分五厘 金坛县五百三十两二钱一分七厘】
有司九千四百三十七两三钱七分二厘 【录事司七千一百八十五两五分七厘 丹徒县一千五十六两四钱五分三厘 丹阳县六百六十五两六钱四分五厘 金坛县五百三十两两二钱一分七厘】
江淮财赋府三贯七钱六分五厘 【并丹徒县】
大麦
八千六百五十八石一斗二升五合二勺 【丹徒县三千一百三十一石二斗八升六合二勺 丹阳县四千八百六十六石一斗二升三合 金坛县六百五十石七斗六升】
有司六千四百七十二石四斗二升七合每二斗折纳米一斗 【丹徒县一千三百三十二石六斗六升三合 丹阳县四千六百六十八石五升八合 金坛县四百七十一石七斗六合】
江淮财赋府二千一百七十五石六斗九升八合二勺 【丹徒县一千七百九十八石六斗二升三合二勺 丹阳县一百九十八石七升五合 金坛县一百七十九石】
小麦
一万二千二百七十二石六斗七升三合四勺二撮 【录事司三石三斗三升四合九勺二撮 丹徒县四千九百二十六石六斗二升五勺 丹阳县六千二百三十六石四升四合 金坛县一千一百六石六斗七升七合】
有司六千五百九十八石五斗三升四合四勺二撮抵斗折米 【录事司二石五斗三升四合九勺二撮 丹徒县一千九十六石三斗三升一合五勺 丹阳县四千七百四石八斗九升金坛县七百九十四石七斗七升八合】
江淮财赋府五千六百七十四石一斗三升九合 【录事司八斗 丹徒县三千八百三十石二斗八升九合 丹阳县一千五百三十一石一斗五升四合 金坛县三百一十一石八斗九升九合】
祥符图经
绢二千六百四十二疋 【丹徒县八百九十九疋 丹阳县四百九十三疋 金坛县七百八十五疋 延陵县五百疋】
罗一千疋 【丹徒县三百八十七疋 丹阳县三百三十五疋 延陵县二百七十疋】
丝二千七十九两 【金坛县九百八十一两 延陵县一千九十八两】
紬一千四百三十九疋 【丹徒县二百一十四疋 丹阳县一百六十三疋 金坛县九百六疋 延陵县一百六十五疋】
绵六万三千三百五十六两 【丹徒县一万八千二百一十七两 丹阳县二万四百七十二两 金坛县一万六千五百六两 延陵县八千一百六十一两】
钱一千六百一十贯 【丹徒县五百三贯 丹阳县一百八十贯 金坛县五百二十三贯 延陵县四百四贯】
大小麦各七千一百二十二石 【丹徒县各一千七百七十九石 丹阳县各二千二百五十九石 金坛县各二千二百六十二石 延陵县各八百二十二石】
盐钱八千一百一贯 【丹徒县一千五百八十九贯 丹阳县二千四百八十六贯 金坛县二千九百贯 延陵县一千一百二十四贯】
盐绢三千五百五十四疋 【丹徒县九百五十一疋 丹阳县一千五十六疋 金坛县一千八十七疋 延陵县四百六十疋】
盐脚钱一十七贯七百 【丹徒县四贯七百 丹阳县五贯三百 金坛县三贯九百 延陵县三贯二百】
嘉定志
绢八千一百四十四疋 【丹徒县二千一百八十疋开禧三年蠲放丁绢八百三十疋实催一千三百五十疋 丹阳县二千一百九十九疋 金坛县四千五百九十五疋】
罗一千四十三疋 【丹徒县四百三十六疋 丹阳县五百六疋 金坛县一百一疋】
绵六万八千一百五十五两 【丹徒县二万二千六百五十三两 丹阳县二万三千四百三十九两 金坛县二万二千六十三两】
丝一万五千三百六十一两 【丹徒县五千二百四十九两 丹阳县四千二十三两 金坛县六千八十九两】
盐脚钱一万三千八百二贯 【丹徒县二千五百九十八贯 丹阳县三千五百九十八贯 金坛县七千六百六贯】
大麦九千七百五十二石 【丹徒县三千四百三十四石 丹阳县三千二百一石 金坛县三千一百一十七石】
小麦九千二百八十四石 【丹徒县三千二百四十三石 丹阳县三千三十四石 金坛县三千七石】
租钱二十三贯 【丹徒县一十三贯 丹阳县一十贯】
麻皮二千九十二斤 【并丹徒县】
咸淳志
宝佑四年五月修明版籍三县绢及和买绢一万三千九百三十一疋二丈二尺八寸五厘四毫折罗钱七万六千五百六十九贯二百一文丝五千七百九十四两七钱五分六厘绵三万四千九百三十五两一钱六分八厘八毫大麦九千四百七十九石三斗四升九合二勺四抄本色麦四千二百五十二石五斗四合折麦钱五千二百五十二石五斗四合小麦八千七百八十六石二斗六升九合九勺二抄七撮本色麦三千七百五十八石一斗六升七合五勺三抄折麦钱五千二十八石一斗二合五勺九抄七撮 【景定四年二月回买三县公田一十六万八千二百二十八亩二十七步半并拘没丁府隐寄田地九千三百四十一亩一步计销豁税绢和买绢一千二百七十二疋一丈八分六厘折罗钱二千八百三十一贯五百八十六文五分八厘丝四两七钱四分七厘绵五千四百九十两六钱六分四厘】
税绢和买绢一万二千六百六十疋五丈一尺七寸三分七厘 【丹徒县三千六百三十疋五尺五寸一分六厘 丹阳县四千一百一十五疋三丈三尺五寸三分三厘 金坛县四千九百一十五疋一丈二尺六寸九分】
折罗钱七万三千六百二十六贯一百七十文八分三厘 【丹徒县二万九百七十九贯三百六十五文 丹阳县二万七千八百五十八贯八百五文八分三厘 金坛县二万四千七百八十八贯】
丝五千七百九十两五分五厘 【丹徒县二千二百九十四两三分四厘 丹阳县一千二百七十一两八钱二分一厘 金坛县二千二百二十四两二钱】
绵二万九千四百四十三两四钱二分四厘八毫 【丹徒县一万一千三百二十二两三分二厘八毫 丹阳县一万一千一百六十三两三分三厘 金坛县六千九百五十八两二钱五分九厘】
大麦九千四百七十石八斗八升八合二勺四抄五撮本色四千二百五十二石五斗四勺 【丹徒县一千九百五十七石九斗五升五合七勺 丹阳县一千四百七十石八斗二升九合二勺 金坛县八百二十三石七斗一升五合五勺】 折钱五千二百一十八石三斗七合八勺四抄三撮 【丹徒县一千二百七十八石六斗九合一勺三抄 丹阳县一千七百六十石三斗八合九勺一抄三撮 金坛县二千一百八十八石二斗八勺】
小麦八千七百九十三石六斗三合一勺二抄本色三千七百五十八石一斗七升三合八勺三抄 【丹徒县一千五百七十八石六斗四升一合三勺三抄 丹阳县一千三百五十五石八斗一升七合 金坛县八百二十三石七斗一升五合五勺】 折钱五千三十五石四斗二升九合二勺九抄 【丹徒县一千三百五十六石四斗二合二勺 丹阳县一千六百九十石八斗七升九合六勺九抄七撮 金坛县二千八十石八斗一升四合一勺】
以上并系文思院斗尺
蔡逢丹阳志
云嘉定闲中书舍人俞建锦照亭诗序谓浙西田税之重皆钱镠横敛之过余读史至五代乃知浙江东西为钱镠李煜所据是时宋祖有南下之意镠煜恐其见伐日事贡献 【余读史至五代乃知浙江东西为钱镠李煜所据是时宋祖有南下之意镠煜恐其见伐日事贡献 案据五代史及宋史通鉴等书钱武肃之薨在后唐明宗长兴三年宋太祖之即位在建隆元年李后主之立在建隆二年相隔凡三十年是武肃与宋祖既不同时与后主亦不同时(据南唐书后主殂于宋太平兴国三年年四十二上距后唐长兴三年几四十六年是武肃薨时后主尚未生矣)此数语未免失考然其词实本于蔡逢丹阳志不得归咎于俞氏也他卷所言有采诸流俗而与史传不合者(卷十二陵墓类梁相国安丰县侯蔡大宝墓注云后梁宣帝言既以附庸居魏谓相国曰先朝祖茔远在旧都委卿东归行礼祷祠至曲阿而卒葬于修陵之北下山之阳至今日蔡墓冈北史有传今案后梁与陈世为仇雠未尝一日通好曲阿密迩陈都后梁岂肯使心腹重臣潜至其地况据北史蔡大宝传卒于后梁世宗天保三年既非卒于宣帝之时且自卒至葬世宗三临其丧亦非葬于曲阿之地其误明矣)有得诸传闻而其事迹有误者(卷十九人物门节义类窦氏女注云成婚之日识其人乃尽力事舅姑三日投井而死今考乾隆镇江府志列女门窦氏女传云成婚之日始识其人乃婉言拒之三日投井而死嘉庆丹徒县志所载约同惟三日投井而死作遂投井死注云咸淳府志就其所言核之似较此志为得其实盖此志据后人之言以改旧志故措词未尽善也)均不必为之回护然其中考订精密议论确当者极多虽间有千虑一失之处要无伤于全体之善若皆文致小疵目为大创未免居心过刻为有识者所讥故此志中偶有疏舛无关大义者不复一一指摘焉嘉定志亦仿此例】 蕞尔小国竭府库之所有不足以充其数于是虐民横敛田地每亩夏税则有盐绢罗绵丝两大小麦秋租则有苗米糯米豆布芦废宋代相仍失于厘革然尚视田土之肥瘠分为四等曰上曰中曰下曰不及等尝考之上等中等者田则夏有绵秋有米四升五合或五升地则夏有丝绵大小麦下等之田则夏无绵秋有米四升五合地则夏无丝绵大小麦也不及等者田则夏税无几秋米一升地则夏税绢一分盐钱一文而已本郡土地率多瘦薄所收不了纳官而欲一槩征之无乃不可乎至若和买役钱尤为民害乃熙宁闲王安石为相之日春初以官钱借与民户至夏初每钱三贯收绢一疋谓之和买绢免人户衙头吏役使之纳钱谓之役钱未几官司无钱可借遂令人户白纳至今遗臭今两淮福建俱无丝绵杂色之税然则东西二淛之有此岂镠煜之所为乎读史至此未尝不掩卷为之浩叹也
秋租
粳米
一十四万六千二百五十石九斗二升八合四勺 【录事司八石四斗六升 丹徒县二万五千二百一十七石九斗二升六合二勺 丹阳县五万五千八百八十二石七斗六升八勺 金坛县六万五千一百四十二石二斗七合六勺】
有司一十二万二千四百八十九石七斗七升正一十一万七千一百五十石二斗七升五合耗五千三百三十九石四斗九升五合 【录事司八石四斗六升正七石九斗九升七合耗四斗六升三合 丹徒县二万三千九百五十三石二斗五升一合正二万二千九百六石六斗五升九合耗一千四十六石五斗九升二合 丹阳县四万六千六百七十一石九斗三升六合正四万四千四百三十一石二斗一升九合耗二千二百四十石七斗一升七合 金坛县五万一千八百五十六石一斗二升三合正四万九千八百四石四斗耗二千五十一石七斗二升三合】
江淮财赋府二万三千四百二十九石二斗八升五合四勺 【丹徒县一千二百六十四石六斗九升九合 丹阳县九千二百一十石八斗四合八勺 金坛县一万二千九百五十三石七斗六升一合六勺】
江浙财赋府三百三十二石四斗二升三合 【并金坛县】
白粳米
五千一百九十七石六斗正四千八百七十六石二斗耗三百二十一石三斗并有司 【丹徒县九百八十石二斗四升八合正九百一十六石一斗二升耗六十四石一斗二升八合 丹阳县二千五十六石六斗五升二合正一千九百二十二石一斗五合耗一百三十四石五斗四升七合 金坛县二千一百六十石六斗正二千三十七石九斗七升五合耗一百二十二石六斗二升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