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至顺镇江志
至顺镇江志
沙窑渡
在大港镇西北至扬州茆林村
石公渡
在定波门外去府治九里 【渡口有石公山因以为名渡江至开沙】
高资东西两渡
在丹徒县西三十里 【东渡至真州瓦庙子西渡至铁淀港】
韩桥渡
在丹徒乡 【宋朱彦章诗隔溪人唤渔樵动江上潮平船欲行谓此渡也】
谏壁渡丹徒渡大港渡柳港渡水东堡渡马师桥渡段固渡莫家港渡甘露渡当江渡 【并在丹徒县境】
丹阳县
单家渡李庄渡何家渡周家渡 【并在丹阳县境】
金坛县
彭期渡马塘渡 【并在金坛县大云乡彭期今废为桥】
漕渠 【子目(缺)○(钞本作坝闸堰) 案下文之小子目有八坝闸堰埭(石达)斗门函围垾是也八门之前既分列坝闸等字而又列坝闸堰三字于此未免重复且据叙中所云重湖复堰以备其涸层闸联(石达)以泄其溢则(石达)与闸堰共一子目可知而钞本于堰之后埭之前复列埭(石达)斗门函围垾七字尤与叙不相应今并删去惟此叙之前当有子目缘无明文可证难以臆补故列此三字以备考焉(或据叙中漕渠之凿一语谓此处子目当是漕渠然考上文城池门云阳东西城注云详见漕渠水注下文破冈渎七埭注及上容渎十六埭注并云见漕渠注今检之皆在卷七山水门漕渠水条下而此处无之是漕渠即附于山水门内明矣此叙盖因坝闸之类皆由漕渠而设故推本言之非以漕渠为子目也)】
漕渠之凿自秦始历代因之舆图混一兹郡当朔南冲要贡赋征输皆繇此渠以达于江而至于畿甸然其地势高亢涸溢弗常故昔之人为之重湖复堰以备其涸层闸联(石达)以泄其溢使渠水盈虚得所然后舟楫毕通餫漕靡绝民免挽推之劳官逭稽滞之责此一郡之大利也故备载焉
坝
丹徒县
程公上下二坝
相距半里所上坝在甘露港上下坝在京口港上宋咸淳间郡守赵溍立 【宋咸淳六年郡守长沙赵溍以启闸泄渠水不便故改二坝上坝则自甘露港车江船入漕渠下坝则车漕渠之舟出京口港民甚便之】
鳝鱼坝
在城西北鳝鱼港上今废
丹阳县(缺)
金坛县
南坝
在金坛县南至元十三年立 【至元十三年耆宿张桂等言本县官河南长塘湖北抵珥村堰县民输粮入城必由此路然地势西北高卬东南低窊水性趋下河常浅涸舟楫胶滞相度第四都大虚观前可以置坝有司从之民以为便】
闸
丹徒县
京口闸
在城西北京口港口距江一里许莫究其所始唐撤闸置堰 【宋礼部侍郎李直土嘉定修渠记云尝稽诸古渠通江湖见于迁书其来尚矣唐漕江淮撤闸置堰】 开元中徙漕路繇此 【唐书开元二十五年齐澣迁润州剌史州北距瓜步尾纡汇六十里舟多败溺澣徙漕路繇京口埭治伊娄渠以达杨子岁无覆舟减运钱数十万 按伊娄渠今瓜洲北至杨子运渠是其地当时瓜洲遥隶润州故澣得以改置】 宋淳化初废堰 【详见吕城堰注】 绍圣元符间仍为闸 【宋四朝史曾孝蕴本传绍圣中孝蕴管干发运司粜籴事建言扬之瓜洲润之京口常之奔牛宜易堰为闸以便漕运商贾 四朝国史志元符二年九月润州京口常州奔牛澳闸毕工先是两浙转运判官曾孝蕴献澳闸利害命孝蕴兴修仍相度立启闭日限之法至是始告成】 嘉定中更葺 【嘉定八年郡守史弥坚浚渠记云沿渠而闸者五首曰京口闸次曰腰闸又其次曰下中上三闸海潮登应则视时节次第启闭以出纳浮江之舟腰闸久废余四闸岁久木朽石泐择美材密石而更葺之】 宝佑中重建 【闸柱石刻宝佑六年二月淮东总领兼知镇江府赵与訔重建】 皇朝混一后闸废天历二年复置 【天历二年七月浙江行省委检校徐承务同本路官便宜区画车通潮水以济运河总管郭珪言江口元有程公鳝鱼二坝及黄水石(石达)每岁江潮满溢于此车灌运河今岁上流无雨水源囏涩潮势既小沙岸益高徒步五里方可登舟纵欲车水入闸人力莫为达鲁花赤明里答失言京口旧闸久废江皋一里皆成淤塞闸东又作土埭以蓄河水江潮虽涨阻隔不通莫若开掘淤沙撤去土埭仍于港置闸以时启闭为便度自京口港口至程公下坝长二里一百四十步旧河面阔六丈底阔二丈五尺今拟展阔河底三丈五尺深一丈计用一万二千七百六十五工人夫一千六十名一十二日可毕每夫官日给米二升盐菜钱中统钞五百计米二百五十四石钞一百二十七锭省府准拟天历二年九月十六日兴工十月十九日竣事民甚便之】 【天历二年九月十六日兴工十月十九日竣事民甚便之○(钞本此下有至元闲一段) 案元时有两至元年号世祖之至元计三十一年在天历至顺之前顺帝之至元计六年在天历至顺之后今钞本至元闲一段叙于天历二年以后则是顺帝之至元而非世祖之至元至顺闲作志者不应载此事矣况其末云后潮水侵啮其地皆沦入于江今止存十数家耳玩其语气显系元以后人追述顺帝时事此必永乐志之文也今移入附录】
腰闸
在京口闸东南久废 【嘉定前此闸已废今河侧有石刻云腰闸至转般仓前拖板桥长一百九十丈河面阔十丈】
上闸
在妙觉庵侧 【嘉定志云在程公桥团楼北是时桥已废今团楼亦不存矣】 今废而遗址尚存
中闸
在今香糯仓后废 【旧志云在大军北仓后河侧石刻中闸至上闸长三十九丈河面阔二十七丈嘉定七年五月日】
下闸
在程公下坝东宋淳佑中郡守许堪重修 【闸口石柱刻云漕闸敝漏郡守许堪以石易木揆工于淳佑癸卯之季秋告成于甲辰孟春之下澣河侧有石刻转般仓东南墙角至下闸七十九丈五尺河面阔九丈嘉定七年五月日】 今废而遗址尚存
栲栳闸
在旧州教场之西南宋淳祏中郡守何元寿置 【淳佑壬寅夏五月阴雨不止一日水暴涨自子城至甘露寺下水平屋檐居民用舟楫济老幼以避市中水一二尺郡守何元寿命工创栲栳闸疏泄水势自是无水患】 今废
减水闸
在程公上坝之东下坝之西上为石桥宋咸淳中郡守赵溍建 【闸柱石刻咸淳六年岁在庚午七月二十六日长沙赵溍立】
甘露港石闸
一木闸一宋嘉定中郡守史弥坚创置今废 【事见归水澳注】
丹阳县(缺)
吕城闸
在两坝之间 【详见吕城堰注】
博望闸
在九曲河口今废
金坛县(缺)
堰
丹徒县(缺)
丹阳县
吕城堰
在丹阳县东南五十四里旧不着所始宋淳化初废 【宋会要淳化元年二月诏废润州之京口吕城常州之望亭犇牛四堰秀州之杉木堰杭州之捍江清河长河三堰越州山阴县之西堰初武进尉凌民瞻建议废吕城堰又即望亭堰置闸而常州守王说议开珥渎河通常润运路朝廷以虞部郎中胡淮提举民瞻督役两浙提刑元积中总其事积中再经度常润州河夹冈道置堰功费多而卒无补淮及积中皆坐免官】 元佑中复堰置闸 【元佑四年郡守林希复吕城堰置上下闸以时启闭置监官一员给启钥】 后复废嘉定间乃筑于中闸未几移筑青牛 【嘉定间总领岳珂筑堰于中闸河水通流公私便之未几移筑犇牛河水顿竭】 宝佑中再筑实坝 【宝佑五年发运赵与心复循旧规再筑实坝垒石一十九层长一十二丈阔五丈有奇为屋七楹以便般转】 今为上下二所
博望堰
在九曲河口今废
横塘珥村两堰
并在珥渎河相距十八里
草堰麦陂堰
并在简渎
金坛县(缺)
埭
丹徒县
丁卯埭
在城南三里晋司马裒立 【舆地志晋元帝子裒镇广陵运粮出京口为水涸奏请于丁卯港立埭】 久废
丹阳县
云阳九里埭
未详所在宋鲍照有诗
中邱埭
在丹阳县东二十四里 【舆地志埭西有齐梁二代陵口】
庱亭埭
在丹阳县东四十七里 【元和郡县图志庱亭垒在县东四十七里本晋苏峻将管商攻略晋陵郗道微以此地东据要路北当武进故遣督护李闳筑垒拒之今置埭】 久废
长冈埭
未详所在 【齐永泰元年王敬则反邱仲孚为曲阿令敬则前金奄至仲孚谓吏民曰贼乘胜虽锐而乌合易离今若收船舰凿长冈埭泻渎水以阻其路得留数日台军必至则大事济矣敬则军至值渎涸果不得进】
破冈渎七埭
在延陵界 【见漕渠注】
云阳九里埭
未详所在宋鲍照有诗
上容渎十六埭
在延陵界 【见漕渠注】
金坛县
荆溪官坊埭
在金坛县东北四里 【寰宇记埭在金坛西北去州一百三十六里西南去县四里齐梁之代埭北下塘村有周郑刘师等四族并有官同居村坊于时共置此埭因以为名】
思湖口埭
在金坛县南十八里 【溪出思湖口向长塘深浅不常故置堰以节之】
(石达)
丹徒县
水(石达)在高桥东 【漕水溢则此(石达)受之入市河而达于江旁有桥名水(石达)因此】
黄水(石达)在丹徒镇江口宋绍熙间郡守陈居仁创 【张晋有记今不存】
丹徒涧壁二石(石达)宋庆元中总领朱晞颜创 【宋庆元三年总领朱晞颜以漕渠干涸重创二(石达)引江潮入渠当时便之】 后废 【其后潮水不应仅存废址】
丹阳县
吕城石(石达)宋绍兴中运使向子諲置 【绍兴七年两浙运使向子諲取唐韦损刘晏考核状建言欲于吕城夹冈置斗门二石(石达)一以复故迹度费万缗庶为永利诏从之】
练湖横坝石(石达)泾州石(石达)在上湖姚婆石(石达)在下湖唐有之宋熙宁中重修
金坛县(缺)
斗门
丹徒县(缺)
丹阳县
吕城夹冈二斗门宋绍兴中置 【详见吕城石(石达)注】
练湖横坝东西斗门顺渎斗门在上湖南北斗门在下湖唐时韦损置 【唐李华复练塘颂序曰大江具区惟润州其薮曰练塘幅员四十里膏润数州其傍大族强家泄流为田专利上腴亩收倍锺富剧衍自丹阳延陵金坛环地三百里数阖五万室旱则悬耜水则具舟人罹其害九十余祀永泰元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剌史京兆韦公损为润州素知截湖开壤灾甚螟蝥乃白本道观察使御史丞韦公元甫戒县吏率徒辟之人不俟召相呼从役畚锸盖野浚阜成溪 【浚阜成溪○(钞本浚阜作俊皋) 案俊皋二字文义难通今据全唐文所载李华复练塘颂序改为浚阜卷七练湖注引此句作俊皋成溪今亦改正】 增理故塘缭而合之水复其所若海之弥望所润者远原隰皆春于是疏为斗门既煞其流又支其泽沃瘠均品河渠通流商税奠价人勇输赋遐迩受利岂维此州时前相国彭城刘尚书晏统东方诸侯平其贡税闻而悦之白三事以闻诏书褒异焉丹阳令杜孟寅秉公之清白延陵令李令从如公之爱人金坛令胡玘禀公之成规丹阳耆寿周孝怀百姓汤清源等拜而请为颂云云碑间有缺字其略如此详见润州类集】 唐末兵乱废南唐知丹阳县事吕延祯复作至宋复废绍圣中苏京重置南渡后又废淳熙中总领钱良臣重修迄今赖之 【并详见练湖注】
金坛县(缺)
函
丹徒县
经函在郡城至丹阳中路横贯河底 【蔡佑杂记京口漕河自城中至犇牛堰一百四十里皆无水源仰给练湖自郡城至丹阳中路谓之经函东西贯于河底河西有良田数十顷乃江南名将林仁肇庄地势低于河底若不置经函泄水即潴而为湖不可为田经函高四尺阔亦如之皆巨石磨冰而成缝甚致密以铁为窗棂自运河泄水东入于江中间献议者欲自京口浚河极深引江水灌于毗陵与太湖水相通可省吕城犇牛二闸其间别有利害亦以经函不可开其议竟不行】
丹阳县
练湖令公函戴家函伍伯婆函张函尧函在上湖
胡头函洪家函新函蔡陂函观松函龙城后函南石函秋函在下湖皆旧所置宋淳熙中重修 【详见练湖陈伯广记文】
金坛县(缺)
围垾
丹徒县
围垾二十
丹阳县
围垾五十七
金坛县
围垾三百五十
仪征于树深小川校字
至顺镇江志卷三
风俗
英风澡俗令德在民殷仲堪季子庙记之所称也风俗泰伯余衣冠永嘉后刘梦得北固山诗之所美也乡党人士平居习闻先生长者之言崇道义尚廉耻故其立朝致匪躬之节居闲乐嘉遯之贞闾阎下庸亦能以孝行节槩自见详于传志信难诬也封内固无千金之家然服勤务本誾誾自足在官者亦喜其庭讼简(甚少)而无珥笔之讥四方游宦多寓于此谓非风俗淳美可乎或以京口在昔用武之地而称鬬力为所长者亦浅浅哉 【鬬力事出隋志见后岁时类】
吴粤与楚接比数相并兼故民俗略同 【汉志】
徐州人多劲悍 【晋郗愔在北府徐州人多劲悍桓公云京口酒可饮兵可用深不欲愔居之】
衿带江山表里华甸经涂四达利尽淮海城邑高明土风淳壹苞总形胜实为名都 【宋文帝纪余见杂录郡事类】
丹阳旧京所在人物本盛小人率多商贩君子资于官禄市廛列肆埒于二京人杂五方故俗颇相类东通吴会南接江湖西连都邑亦一都会也其人本习战号为天下精兵 【隋志】 是郡也扬州之都会京口之重镇六代之风流人物综萃于斯三吴之山川林泉肇发于此高深自改气象常存 【徐铉集】
润之土风质而厚士风淳而直近世有刘文清王正肃二公植立标准其登门而游从与不觌面而闻风者凡所讲授皆得以口诵心惟知修身行巳知砥节砺行而词华抑其余事也 【咸淳志】
子目(缺) 【子目(缺)○(钞本无此三字) 案下文之岁时乃风俗之子目而元日以下诸小子目属焉若此处无一子目则是风俗门后半有子目前半无子目而崇坟籍以下诸条皆无所附矣或疑此处子目乃教化二字然无明文可证今姑列此三字以存疑焉】
崇坟籍
【宋高祖镇京口与臧焘书曰顷学尚废弛后进颓业衡门之内清风辍响良由戎车屡警礼乐中息浮夫近志情与事染岂可不敷崇坟籍激厉风尚此境人士子姓如林明发搜访想闻令轨然荆玉含宝要俟开莹幽兰怀馨事资扇发独习寡悟义着周典今经师不远而赴业无闻非唯志学者鲜或是劝诱未至邪想复宏之见臧焘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