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大金陵新志

论曰秦汉以来称帝王之都有三曰长安曰洛阳曰金陵其地皆阻山带河有商邑翼翼之规其经营卜宅也咸自以为金城汤池历(袪去去改冀)无穷而俄然为墟此岂非在德不在险之效哉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又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察其兴坏之端有足慨者闲以今广轮疆理较禹贡职方扬州之域地或犬牙临制圣人画野设官有深意焉乃本其所以得为都者论著之而疆理析置官守沿革各具其篇云
至大金陵新志卷三上之上
元 张铉 撰
 金陵表一
春秋表年以首事然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金陵古称巨藩居之者或左纛帝制抗衡中夏迹其君臣言行疆域离合岂若他郡国邈然无预于胜败之数者哉今仍前志自周元王以来谱而着之经以帝代纬以天时地域官守政事掇其尝为都邑史可征者为年表不为都邑徙藩镇郡县则为世表自赵宋以来虽不为都而文献有足征则亦为年表详略因时疑信视史总一千八百一十五年具其终始俾览者有所综稽焉而天文地理人事之纪着矣作金陵世年表 【卷三上起周元王己巳至汉献帝己亥为世表起吴大帝庚子至陈后主祯明己酉为年表 卷三中起隋开皇己酉至周显德已未为世表起宋建隆庚申至德佑乙亥为年表 卷三下起至元丙子以来为年表】
  周秦西汉东汉 【周姬姓都丰镐洛阳秦嬴姓都长安西汉刘氏都长安东汉都洛阳其行事不系建康而史记建康之事亦甚简略故叙为世表】
天时 地域
周元王(名仁)四年己巳末年壬申 地本属吴有固城在溧水四年始属越
威烈王(名午)元年丙辰末年己卯 朱勾立    
显王(名扁)元年癸丑末年庚子 三十六年地属楚始置金陵邑
秦始皇(名政)元年乙卯末年辛卯 二十五年始以金陵为鄣郡改金陵邑为秣陵县
西汉高祖(名邦)元年乙未末年丙午 以丹阳会稽豫章三郡封吴秣陵属丹阳郡
惠帝(名盈)元年丁未末年癸丑
吕后(名雉)元年甲寅末年辛酉
景帝(名启)元年乙酉末年庚子 地属江都王国
武帝(名彻)元年辛丑末年甲午 元封二年废鄣郡置丹阳郡属扬州统县十七江乘秣陵故鄣句容溧阳隶焉
昭帝(名弗陵)元年乙未末年丁未
元帝(名奭)元年癸酉末年戊子
哀帝(名欣)元年乙卯末年庚申
平帝(名衎)元年辛酉末年乙丑
孺子王莽元年丙寅末年癸未
更始元年甲申
东汉光武(名秀)元年乙酉末年丁巳 丹阳郡统十六城移治宛陵溧阳故鄣秣陵句容江乘湖熟隶焉而扬州不改
章帝(名炟)元年丙子末年戊子
和帝(名肇)元年己丑末年乙巳
殇帝(名隆)元年丙午
安帝(名枯)元年丁未末年乙丑(丹阳山崩)
冲帝(名炳)元年乙酉
质帝(名缵)元年丙戌
献帝(名协)元年庚午末年己亥(魏王曹丕篡位奉帝为山阳公 天下三分蜀汉先主昭烈皇帝刘备即帝位以诸葛亮为丞相) 吴侯孙策府在建业建安十三年孙权分丹阳郡立新都郡十六年权自京口徙治秣陵十七年城楚金陵邑地号石头改秣陵为建邺二十六年置丹阳郡理于建邺
天时 官守
周元王(名仁)四年己巳末年壬申 三年十一月越灭吴 四年命勾践为伯
贞定王(名介)元年癸酉末年庚子 鼫与立  
安王(名骄)元年庚辰末年乙巳 翳立
烈王(名喜)元年丙午末年壬子 之侯立
显王(名扁)元年癸丑末年庚子 无疆立楚熊商灭之商卒子熊槐立
(怯去去改贞)靓王(名定)元年辛丑末年丙午
赧王(名延)元年丁未末年乙巳(丙午至甲寅系战国分争) 熊横立卒子完立
秦始皇(名政)元年乙卯末年辛卯 熊悍立卒 负刍立 秦灭楚始置郡守
西汉高祖(名邦)元年乙未末年丙午 楚王韩信荆王刘贾吴王刘濞
景帝(名启)元年乙酉末年庚子 江都王刘非
武帝(名彻)元年辛丑末年甲午 刘建非之子元朔二年立元狩二年自杀国除六年以其地封广陵王胥刘党封句容侯刘敢封丹阳侯刘缠封秣陵侯刘胥行封湖熟侯始置部刺史
宣帝(名询)元年戊申末年壬申 刺史黄霸何武
东汉光武(名秀)元年乙酉末年丁巳 郡太守李忠任光 州牧鲍永
明帝(名庄)元年戊午末年乙亥 刺史张禹
顺帝(名保)元年丙寅末年甲申 刺史尹耀
灵帝(名宏)元年戊申末年己巳 刺史刘繇太守周尚
献帝(名协)元年庚午末年己亥(魏王曹丕篡位奉帝为山阳公 天下三分蜀汉先主昭烈皇帝刘备即帝位以诸葛亮为丞相) 吴侯孙策卒弟权代之吴景为郡太守州刺史刘繇逐之繇败景复为太守孙翊代之都督妫览杀翊权使吕范为太守镇建邺
天时 政事
周元王(名仁)四年己巳末年壬申 越用范蠡谋遂有吴地将图楚称伯江淮乃筑城于长千里今秦淮南一里半废越城是
考王(名嵬)元年辛丑末年乙卯   不寿立  
安王(名骄)元年庚辰末年乙巳 翳薨葬句容大横山下
显王(名扁)元年癸丑末年庚子 三十五年楚子熊商败越三十六年尽取故吴地置金陵邑今石头城即其所也是年苏秦合从为从约长
赧王(名延)元年丁未末年乙巳(丙午至甲寅系战国分争) 楚王槐会秦或关不返而太子横立迁都于陈收东地兵复西取江南十五邑 完封黄歇为春申君迁都巨阳灭鲁秦庄襄王二年癸丑歇徙封吴
秦始皇(名政)元年乙卯末年辛卯 六年楚去陈徙都寿春二十四年秦王翦灭楚虏负刍归二十七年始皇东游自江乘渡江望气者言五百年后金陵有天子气因凿锺阜断金陵长陇以通流后呼为秦淮
二世(名胡亥)元年壬辰末年甲午 项梁起兵江东立义帝梁败死项羽破秦兵杀子婴自称西楚霸王都彭城寻弒义帝江中
西汉高祖(名邦)元年乙未末年丙午 上患吴俗轻悍无壮王以镇之诸子少立兄子濞为吴王
文帝(名恒)元年壬戌末年甲申 濞失藩臣之礼晁错数言吴可削帝不忍
景帝(名启)元年乙酉末年庚子 濞约诸侯同举兵诛错周亚夫击破之濞自越城走丹徒窦太后不许续吴后汝南王非年十五尝请击吴既破吴徙非王吴故地国号江都
宣帝(名询)元年戊申末年壬申 宋畸举霸贤良夏侯胜又荐之擢扬州刺史三岁以高第为颍川太守秩比二千石 武射策甲科为郎由谏议大夫迁扬州刺史州中清平行部必先即学官见诸生试其词论问以得失然后入传舍出记问垦田顷亩五谷美恶巳乃见二千石以为常所居无赫赫名去后常见思
成帝(名骜)元年己丑末年甲寅 梅福上书言王氏 师丹请限民名田不行
东汉光武(名秀)元年乙酉末年丁巳 建武六年以忠为丹阳太守忠以丹阳越俗不好学礼仪衰为起学校习礼容春秋乡饮选用明经郡中向慕 光为丹阳太守垦田增多三岁间流民占着五万余口 永为扬州牧时南土尚多寇暴永诛强横镇抚其余百姓安之时行什一之税诏定三十而税一
明帝(名庄)元年戊午末年乙亥 永平八年张禹拜扬州剌史历行郡邑深幽之处莫不毕到亲录囚徒民皆喜悦
是年佛法始入中国
桓帝(名志)元年丁亥末年丁未 政出阉宦
灵帝(名宏)元年戊申末年己巳 吴郡人孙坚助州郡讨许生平区星封乌程侯敛天下田亩取十钱又令牧守收钱助修宫阉宦擅权禁锢党人所在盗起
献帝(名协)元年庚午末年己亥(魏王曹丕篡位奉帝为山阳公 天下三分蜀汉先主昭烈皇帝刘备即帝位以诸葛亮为丞相) 袁术表策舅吴景为丹阳太守刘繇逐之策领众济江大破繇于曲阿 建安二十四年秋权西征关羽拜吕范为建武将军领丹阳太守封宛陵侯镇建邺 二十六年十月曹丕代汉称魏改元黄初而权犹称建安 诸葛亮告权曰锺阜龙蟠石城虎踞真帝王之宅乃徙都建邺

太祖大皇帝姓孙氏讳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人武之后也祖锺父坚坚生容貌奇异仕汉为破虏将军长沙太守灵帝未董卓作乱坚自长沙举兵破卓长驱入洛得汉传国玺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坚生四子策权翊匡策为吴侯临终以后事付弟权曰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权既统事以周瑜程普吕范为爪牙鲁肃诸葛瑾步骘陆逊为腹心招延英俊分部诸将镇抚山越讨不从命初坚娶钱塘吴氏孕策梦月入怀孕权又梦日入怀以告坚坚曰日月阴阳之精极贵之象吾子孙其兴乎其后权破曹操军于赤壁败蜀先主秭归又破操军濡须坞就武昌大赦改元黄武后七年即帝位追尊父坚为武烈皇帝兄策为长沙桓王立子登为皇太子传四主六十年都建邺按许嵩撰建康实录自吴大帝至陈后主首尾合四百年行事甚详盖建邺既为帝都政令所出理须纪载但为帝纪则全类国史今依前志凡都此者悉为年表南唐褊国短世事在五代者附世表入宋以来附年表宋事接于见闻而史可征悉为年表详见总叙
天时 地域
吴太祖(献帝建安己亥已禅魏庚子魏已改元惟江东犹用汉正朔至是年十一月始即吴王位明年壬寅改元黄武在位五十一年改元凡五) 丹阳郡
仍汉旧
元年辛丑(汉章武元年夏五月甘露降于建邺)黄武元年壬寅 治建邺
二年癸卯(是年蜀先主崩太子禅立五月甘露降子曲阿) 丹阳郡自建邺徙治芜湖领县十九
黄龙元年己酉(王即帝位大赦改元武昌言龙凤见) 九月自武昌迁都建邺十月城建邺太初宫居之即长沙王故府也
八年乙丑(五月震宫门及南津大桥茶陵县洪水损二百余家) 立方山埭
十三年庚午(五月荧惑入南斗日至夜七月犯魁第二宿而东八月丹阳句容诸山崩洪水溢) 作堂邑涂塘
甘露元年乙酉 分吴郡丹阳等九县为吴兴郡治乌程帝徙武昌
宝鼎元年丙戌 帝还建邺
天时 官守
吴太祖(献帝建安己亥已禅魏庚子魏已改元惟江东犹用汉正朔至是年十一月始即吴王位明年壬寅改元黄武在位五十一年改元凡五) 诏扬州置牧以丹阳太守吕范为扬州牧以征东将军高瑞领丹阳太守
七年戊申 范拜大司马改封南昌侯命下而薨
废帝(讳亮大帝少子在位六年废为会稽王)   加诸葛恪都督中外诸军事荆扬二州牧丞相阳都侯十一月以大将军左司马李衡为丹阳太守
甘露元年乙酉 丁固诸葛靓留守建邺
天时 政事
吴太祖(献帝建安己亥已禅魏庚子魏已改元惟江东犹用汉正朔至是年十一月始即吴王位明年壬寅改元黄武在位五十一年改元凡五) 先是王西征关羽吕范督扶州以下至海转以漂阳怀安宁国为奉邑是年进州牧
元年辛丑(汉章武元年夏五月甘露降于建邺)黄武元年壬寅 魏责吴任子不得使曹休等来伐徐盛等以舟师拒之休败退
三年甲辰(十月晦日蚀) 魏主丕来伐徐盛为疑城丕临江而还获其辎车羽盖
四年乙巳(七月地连震木连理)   众望张昭为相不用以顾雍为丞相雍不许江边诸将掩袭
五年丙午(是年魏文帝殂太子叡立七月苍梧风凤见)   陆逊奏所在无寇令诸将广农亩王称善自率子弟亲受田逊又以便宜奏施德缓刑宽赋息调王令与诸葛瑾同损益科条行之
七年戊申 周鲂诈降以诱曹休陆逊大破休于夹石过吕范墓祭以太牢
黄龙元年己酉(王即帝位大赦改元武昌言龙凤见) 正月即帝位立坛南郊柴燎告天礼毕旋武昌宫升太极殿大赦改元六月立坛城北与蜀使盟约灭魏中分天下时童谣云宁饮建邺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邺死不就武昌居 以陆逊为上将军辅太子留守武昌城太初宫其都城周二十里一十九步
三年辛亥   夏五月建邺有野蚕为茧大如鸟卵由拳生野稻诏改由拳为禾兴县 冬十月始平言嘉禾生 大赦改明年为嘉禾元年
嘉禾元年壬子   夏皇太子登自武昌归建邺
二年癸丑   勾丽王献马百匹赐物还马
三年甲寅(九月朔旦陨霜伤谷)   蜀丞相诸葛亮伐魏吴围魏新城不克
四年乙卯(八月雨雹又陨霜)     五年丙辰(自去冬不雨至于五月冬十月彗星见于东方)   议铸大钱一当五百诏吏民输铜畀直设钱监
六年丁巳   赤乌群集前殿大赦改明年为赤乌元年
赤乌元年戊午(八月麒麟见武昌)   更铸大钱一当千
二年己未(是年魏明帝殂太子芳立)   城沙羡
三年庚申   诏劝治农桑时不得役事 始治城郭起楼穿堑发渠以备非常 冬十一月诏开仓赈给贫民 十二月使左台侍御史郗俭监凿城南自秦淮北抵仓城名运渎
四年辛酉(正月大雪平地三尺)   五月太子登卒 冬凿东渠名清溪通城北堑湖沟
五年壬戌(四月旱 海盐言黄龙见)   正月立子和为皇太子大赦
六年癸亥(驺虞见新都)      
七年甲子(秋嘉禾生宛陵)   诏曰督将亡杀其妻子是使妻去夫子弃父也甚伤义教自今勿杀之
八年乙丑(五月震宫门及南津大桥茶陵县洪水损二百余家)   作屯田发屯兵三万凿破冈渎立方山埭
九年丙寅(四月甘露降武昌宫)   百姓不便大钱诏镕为器
十年丁卯   适南宫改作太初宫移武昌材瓦为之引见康居僧会立建初寺在大内立坛求舍利处为僊者葛玄立洞玄观于方山
十一年戊辰(四月雨雹)   三月太初宫成
十二年己巳   宝鼎出临平湖
十三年庚午(五月荧惑入南斗日至夜七月犯魁第二宿而东八月丹阳句容诸山崩洪水溢)  冬以谗废太子和为庶人迁于故鄣大臣以切谏坐诛者十余人 立子亮为皇太子遣军十万作堂邑涂塘以淹北道 十二月以神书大赦改明年为大元元年
大元元年辛未(八月大风江海溢平地水一丈拔树三千株石碑磋动吴城两门瓦飞落)   以将军王印绶迎临海罗阳县神王表至建邺为立第于苍龙门外 夏四月帝殂太子亮立太傅诸葛恪辅政 秋七月葬大皇帝于蒋陵今钟山之阳 冬恪筑东兴堤两城魏胡遵诸葛诞等来攻恪与战大破之 武昌端门灾
废帝(讳亮大帝少子在位六年废为会稽王) 夏诸葛恪率众二十万伐魏围新城不克 冬十月大飨公卿孙峻杀恪于殿内投于石子冈交趾稗草化为稻此草妖也昔三苗亡而五谷变
建兴元年壬申(九月桃李开十二月大风雷电星孛于牛斗)      
二年癸酉(阳羡黑山石自立大旱)   孙仪林恂等谋杀大将军峻不克而死 魏司马师废其君芳立高贵乡公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