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续修台湾府志
续修台湾府志
十九年二月癸未,乘贼懈,遣兵攻破陈洲、马洲、观音山、石码等十九寨。甲申,复遣随征游击张定国、都司张玺等引兵直抵海澄城下,招伪总兵苏侃为内应,攻拔之,降其众二千二百六十七人,遂复海澄。是夜,遣随征知县黄金从等乘潮分渡,直入海门等处,降其伪统领郑元堂、伪都督黄瑞、伪将军陈珍、伪总兵张雄、伪将军张治等水陆兵一万二千八百八十一人。丁亥,遂复金门、厦门;贼势穷蹙,退保澎湖。
二十年,启圣自以北人乘舟终非素习,军中不可无帅;具疏上请天子,以内大臣伯施琅为水师提督。既至,与之筹兵料敌,经画方略,于二十二年六月乙酉从平海进兵。癸巳,克澎湖。七月丙申,郑克塽率众归诚,海外悉平。
启圣制闽数载,前后议剿台湾,独握胜算;一切文移、条教悉出己手,虽溽暑盛寒不倦。每有议论指授,英气激发,义形于色。遇有功将弁及降将,皆开诚奖励,捐金宴犒无少吝惜;推功让能,劳谦不伐。其定谋推毂,亦一时之能臣也。
陈璸,号眉川;海康人。康熙甲戌进土。
初为古田令,调知台湾县;清操绝俗,慈惠利民。暇即引诸生考课,以立品敦伦为先。夜躬自巡行,询父老疾苦。闻读书纺绩,则重予奖赏;有群饮高歌者,严戒谕之。念商艘水丁重困穷黎,详请豁免。岁祲,设法赈贷,发仓平粜。旱则日食脱粟饭,去盖步祷,甘霖立至。会水涨溃堤,势逼仓廒,躬自负土石;士民无不争先趋役。
寻行取铨曹。后由四川督学调台厦道,兼理学政。民闻其再至也,扶老携幼,欢呼载道如望岁焉。璸镇以廉静;两科、岁试土,矢公矢慎,作育人材,士风丕振。凡官庄岁入,悉以归公,秋毫不染。始建万寿宫中殿,奉龙亭,以肃朝贺。捐俸修郡邑文庙大成殿、棂星门、泮池,建启圣祠、明伦堂、朱子祠、文昌阁,规制宏敞。设立十六斋,教士子;置学田,以资师生膏火。诸凡创建,亲董其事,终日不倦。廉明正直,茹水洁清,善政善教见诸实行。
旋擢湖广偏沅巡抚,调抚本省。一老苍头幞被自随,单骑之任。一切章奏、檄移,尽出己手。起居止一厅事,昧爽治政,夜分乃罢。草具蔬粝,日噉老姜少许。五十六年奉命巡海,自赍行粮,屏绝供亿。凡所经营学宫、祠庙及桥梁、道路、坝闸之类,次第毕举。
以劳,卒于官。当属纩,一绨袍、覆以布衾而已。属员入视,莫不感涕;民有相向哭于途者。特赐帑金归葬,赠礼部尚书,谥「清端」。至今邑治左有去思碑,颜曰「尚书亭」。诞日,台人犹张灯鼓乐以祝。为海疆治行第一,崇祀名宦。又塑像于文昌阁,以志不朽。
蒋毓英,字集公;奉天锦州人。由官生,知泉州府。康熙二十二年,台湾归命,督、抚会疏交荐,调台湾。始至,见井里萧条,哀鸿未复;躬历郊原,披荆斩棘,经界三县封域,相土定赋,罢不急之役;安抚土番、招集流亡、咨询疾苦,进父老子弟,教以孝弟之义。振兴文教,捐俸创立义学,延师课督。
任满,迁湖广盐驿道,士民重茧诣大中丞告留。会江右观察使缺,特降旨调补。百姓立碑纪绩,于所建书院塑像祀之。
沈朝聘,辽东人。初任晋江县,迁四川茂州知州。康熙二十三年,以才能移知台湾县。为人方平廉介,不可干以私。初抵任,不费民间供应;催科抚字,调剂得宜。治奸吏、莠民,法不少贷。以忧去,民醵金资其行,立碑志遗爱马。
季麒光,无锡人;康熙丙辰进士。二十三年,知诸罗县事。时县治初设,人未向学。麒光至,首课儒童,拔尤者而礼之;亲为辨难,士被其容光者,如坐春风。博涉群书,为诗文清丽整赡,工临池。在任踰年,首创「台湾郡志」,综其山川、风物、户口、土田、阨塞;未及终编,以忧去。三十五年,副使高拱干因其稿纂成之。
张■〈王尹〉,山西崞县人;岁贡生。康熙二十九年,知诸罗县事。性恬淡,寡言笑。尝知漳浦,去之日,士民抱马足,不得行。及再知诸罗,见邑治新造,多旷土,招徕垦辟,抚绥有方,流民归者如市。三十一年蝗,■〈王尹〉日巡行阡陌间,忧形于色,竭诚祭禳,虽灾不为害。莅诸四年,未尝轻笞一人、慢辱一士。其在位也,无赫赫名;去后,尝令人思。迁河南彰德郡丞,邑人肖其像于郡治竹溪寺。
靳治扬,镶黄旗人。由笔帖式,历漳州知府。康熙三十四年,知台湾府。抵任,荡涤草窃,招抚土番;捐赀修文庙,详免崩陷田课。尤雅意作人,番童有未知礼义者,立社学延师教之。台人请祀名宦。
李中素,字鹄山;楚黄之西陵人。以湘乡教谕卓异,擢知闽县。催科不扰,治行着闻。膺荐,调台湾。善听断,遇有冤狱,必竭力申救;至顽梗不驯者,一绳以法,不少贷。尝摄郡学篆,教诸生,谆谆以孝弟为先。长于诗歌,旁及字画,自成一家。以勤职卒于官,台人思之。
卫台揆,号南村;山西曲沃人。由荫生,知漳州。康熙四十年,以廉能,调知台湾府。每月延诸生分席讲艺,亲定甲乙;建义学,置田三十七甲以资膏火,多士奋兴。四十四年岁饥,详请蠲免本年租课。性廉静,不事烦苛,三年之内民安衽席。秩满,升广东盐法道;以病乞归。
王敏政,字九经;正黄旗人。由监察御史,外转兴泉道。康熙四十三年,移节台湾。仁厚不苛,事悉就理。尤加惠番民,凡通事、社商有朘削者,严禁之;番车之有滥派者,惩创之。遇岁荒歉,申请赈恤,民赖生全。秩满,升广东雷琼道。寻以病卒,民建祠祀之。
孙元衡,字湘南;江南桐城人。由贡生,知四川汉州知州。康熙四十二年,迁台湾府同知。性温厚,于物无忤;而秉志刚正,不屈权势。诸不便民者,悉除之。会岁旱,令商船悉运米,多者重其赏;否则有罚。于是南北艘云集,台人得饱而歌。数摄诸县篆,署府符,所在有善政。秩满,迁东昌知府。在台湾所作诗,有「赤嵌集」;深为王新城所赏。
王仕俊,镶红旗监生。康熙四十三年,知台湾县事。前任陈清端公倡修文庙甫兴工,被命内召;仕俊一至,即捐俸踵成之。复建立义学,延师课士。至听断精明,每多平反。有吴姓者,仇家诬以命案;仕俊讯多疑窦,反复详谳,辨其冤。旧令李中素卒于任,因浥烂仓榖,羁留家属赔补;事逾十载,仕俊恻然代为补苴,旅榇始得归。莅任四年,劳心抚字,清厘夙弊,日不遑给;竟以病卒于官。
周元文,字洛书;正黄旗人。康熙四十六年,由延平府调知台湾。方正廉洁,佥壬畏若神明。置义学田,以胆寒士。岁荒,详免租课十之三。一切措注,悉本实心。台民至今,犹思其德。
洪一栋,字石臣;应山人。康熙四十八年,由监生同知台湾府。革除水口积弊,以利商人;豁除逃亡丁赋。值荒旱,多方设法运米,以活饥者。台民感念不置。
觉罗满保,号凫山;满洲人,康熙甲戌进士。五十年,巡抚福建;饬纪陈纲,综烦治剧,有干济才。未几,总制闽浙。五十二年,奉命巡海,复游塞、置烟墩,相度机宜,绸缪孔固。
六十年,台匪朱一贵作乱,满保密疏告变;谓抚臣吕犹龙曰:『厦门为控制全台咽喉,当亲往以安人心,为恢复计;绥辑会城,拨济粮饷,请以相属』。五月庚午,由省城疾趋泉州;值澍雨连绵,乘竹兜,从数骑,行泥淖中,人莫知其为制府也。至厦门,严申军令,市肆晏然。已而舟师云集,乃酾酒誓众,声言分路进剿;密授诸将锦囊,戒以开洋后启视,则令其合攻鹿耳门,盖欲散贼党以分其势也。贼果分兵拒战,旬日恢复府治,南、北二路以次讨平捷闻。随调遣能吏安辑流亡,慰抚各庄社民番,台湾遂定。
后以疾,卒于官。
陈大辇,江夏人,字子京;康熙丙戌进士。初知粤西永定州。迁福建盐运分司,厘剔鹾政;奉委清丈闽田,平允得民。
岁辛丑,台匪作乱,大辇督造平底小艘飞渡台港,多所裨助。寻擢分巡台厦道,至则安辑流亡、抚绥部落,生番归化者接踵。会余孽跳梁未靖,大辇悉捕获正法,台民始获衽席之安。校士公慎,拔取单寒。重修海东书院,立课士规程,悉心作养;所得士,登贤书选拔者若干人。雍正二年,以疾卒于官。
黄叔璥,字玉圃;顺天大兴人,己丑进士。康熙六十一年,初设巡察台湾御史;公首膺是命。既至,安集哀鸿,措置时务,多得当。所著有「赤嵌笔谈」、「番俗六考」,采摭最富;后之修郡志者,率取资焉。
王作梅,河南河内人;己丑进士。雍正二年,任海防同知。时厦门有商艘往来澎岛,与台湾小船偷运接盘米榖,名曰「短摆」。作梅廉知,急捕之;并得官弁交通状,竟举发治其罪。自是,接盘之风遂息。提标哨船二十余艘络绎来台贸易,号为自备哨;凡出入海口,不由查验。作梅详请禁革。其它客头勾引偷渡,久成锢弊;作梅密擒首恶詹望、黄老二人痛惩之,积习为改。其勇于有为如此。至于律己爱民,台之士民至今犹传颂不衰云。
夏之芳,宇荔园,号筠庄;江南高邮州人。登癸卯恩科进士,充内廷教习。以御试第一入史馆,寻转谏垣。
雍正六年,巡视台湾,兼理学政。至则以澄叙官方、振兴文教为己任。主岁、科两试,公慎明敏,栽培士类悉本至诚。按巡南、北二路,鸡犬不惊,民番咸悦。生平廉介,苞苴永杜。而接物复乐易冲和,绝少崖岸,尤为僚属所敬服。着有「海天玉尺」二编,至今学者宗之。
林天木,字荔山;广东潮洲人。性冲和慎默,不苟言笑,动履以宋名儒为范。生平作字必楷正;虽属稿,未尝为行草书。康熙庚子,举乡荐第二。雍正癸卯,登进士;以需次知县引见,擢部主事,寻迁兵科掌印给事中。
雍正十一年,巡察台湾,兼理学政。主岁、科两试,取士以品行为先。生童卷帙殊繁,手自评阅;迨发案,士服其公。素不能恚,即僮仆有过,不闻斥詈声;接僚属,端严中有和气,人多敬爱之。秩满,寻丁祖母忧,哀毁逾礼。以疾卒于家。
觉罗柏修,镶红旗人;以御史奉命巡台。雍正十年,北路大甲西社番肆逆,趋赴军营,筹划饷运。事平,以一等军功议叙。还京,晋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杨二酉,字学山;太原人。癸丑进士,入翰林。旋以御史巡台,奏建海东书院以造士。南门内秀峰塔,亦其所规画也。
张湄,字鹭洲;钱塘人,癸丑进士。由词垣改御史,巡台湾。严稽冒籍,校士公明。所著有「珊枝集」、「瀛壖百咏」,行于时。
严瑞龙,字凌云;蜀之阆中人。康熙庚戌进士。以吏科掌印给事中巡视台湾。清公勤慎,整饬官方;洞察民隐,疏减番丁社饷。北路加志阁凶番为虐,奏请搜捕;躬往军前,筹划剿抚。复酌定善后事宜,威惠兼至。寻擢湖南按察使。
俞兆岳,海宁人;岁贡生。康熙五十三年,调知台湾县。甫下车,立三誓于城隍庙。三誓者,毋贪财、毋畏势、毋徇人情也。实心实政,终始不渝。每巡行村落间,问疾苦如家人父子,顾复而噢咻之。有所讯鞫,辞色雍和,民无匿志。累官至大中丞。
袁宏仁,字醇一;建阳人,廪贡生。雍正十二年郡庠新设训导,由福州府学调任。至则捐赀修朱文公祠、筑草亭,进诸生,朝夕讲肄其中。以台处海外,士子得书维艰,复捐俸聚古今载籍计六百余本,藏于学舍,俾诸生得肆力闳览。秩满,擢巨野县丞。
方邦基,字乐只,号松亭;浙之仁和人,雍正庚戌进士。初调凤山县,请减重赋、免浮粮,民番感之。寻以艰去。服阕,至闽署理事厅务,复补台防同知。革陋规,严禁查口吏役需索。凡商船载货,无早晚,随时验放,俾得顺风水之便。船户行埠,肖像祀之。有习水积匪常入海窃断商船椗索,访缉而痛惩之,下狱禁锢,民得安枕。秩满,升署知府。时内地泉、漳米价腾贵,制府谕令台郡商船于常例外,加带米六十石;而台地亦荒旱与内地同,米石至银三两,舆情汹汹。邦基因斟酌详情,每船阴听多带数十石,俾内地得以接济,台郡不至骚动;制府韪之。寻摄道篆,军工船料概照定价发卖,不假吏胥手扣克,积弊一清。时方题请实授,送部引见;八月,渡海遭飓,舟溺于福清南日岛。事闻,予恤;赠朝议大夫、布政司参议,钦赐祭葬。
杨芳声,奉天万全左卫人。由岁贡。康熙二十二年,知凤山县事。时初置县,诸规制皆其所擘画;而清田赋、革重徭,以宣朝廷德意,民尤赖之。秩满,内擢户部江南司主事。
黄赐英,晋江人;康熙癸卯举人。二十六年,任凤山县教谕。时县初置,文风未盛;英任其职,以培育人材为己责。日进诸生,勤训课;捐赀置嘉详里学田二十甲、赤山庄学田二十甲,以供文庙香灯及诸生月课诸费。士蒙其德,祀于学宫。
宋永清,原籍山东莱阳人。由汉军监生。康熙四十三年,知凤山县。为政期年,新学宫、建衙署、创义塾,百废具举。听断平允,尤雅意文教。初,硫矿水官田地瘠租重,民率逋逃;永清详请薄其赋,另募耕种,充为文庙香灯。东关上则田数百甲,岁苦旱;永清发仓谷一千石贷民,就莲池潭筑堤一千三百余丈,以资灌溉。又龙目井糖廍移充义塾膏火,延师教授;至月课奖赏,复捐己赀助之。暇则进师生,讲论文艺;凤邑文教振兴自清始。素工诗,庭署余闲,辄吟咏不辍;着有「溪翁诗草」。秩满,擢延庆府知府。